书城经济一口气读懂经济学3
250000000020

第20章 用今天的骨头做明天的晚餐 (1)

一个富商出门,分别将十两银子交到3个仆人的手里,待他过了一段时间回来后,第一个仆人依然将那10两银子还给了富商,第二个仆人拿着这10两银子存在银行的利息和本钱给了富商,第三个仆人则拿着10两银子投资生意赚回来的100两银子给了富商。于是,第三个仆人成了富商的亲信。

皮皮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理财并不是简单地将钱存进银行或者放入股市,理财需要智慧,更需要耐心和毅力。

小河里的骨头——学会挣小钱,才能有大钱

皮皮和爸爸无精打采地走在路上,从早晨到现在,连一点面包渣都没找到,肚子干瘪干瘪的,耳朵也无力地耷拉着,着实可怜。

突然,有一只小狗叼着一块沾满肉的骨头出现在它们面前,皮皮和爸爸真是喜出望外,铆足了劲冲着小狗狂吠,接着恶狠狠地向小狗扑过去。小狗吓出了一身冷汗,丢下骨头仓皇逃走了。

抢到骨头的皮皮和爸爸为了能享受美餐,决定寻找一个安全、偏僻的地方。它们来到一条小河边,河水清澈透明,叼着骨头的爸爸忍不住小心翼翼地向河中看了看。这一看可不得了,原来水中也有一只狗,一样叼着一块肉骨头,也在瞪着大眼睛盯着他。

皮皮的爸爸心想:“这只狗长得傻头傻脑的,一副饿死鬼的样子,它怎能配吃这么大一块肉骨头?我非把它嘴里的那块骨头抢过来不可,那样吃起来多过瘾啊!”

想着想着,它再也忍不住了,也忘记了自己站在河边,嘴里正叼着骨头。它张开嘴,想故技重演,用它的吠声吓走那只狗。不料,还没有叫出声,嘴里的肉骨头就掉到河里去了。

骨头掉到水里,打碎了饿狗在水里的倒影。皮皮爸爸眨巴眨巴眼睛,哪里还有什么傻狗和骨头?

如果一个人有太多的物欲,那么在他行走时,就会丢掉自己拥有的快乐和富足。皮皮的爸爸只看到了虚无的大骨头,却没留心自己已经到手的小骨头,最后搞得一无所有,还是饥肠辘辘。这便是它过于贪心的结果。

面对懊恼的爸爸,皮皮安慰道:“算了,吸取这个教训吧,谁让你吃着嘴里的,还看着锅里的。”

爸爸后悔不堪:“我只是想找寻更大的骨头。”

皮皮:“先把小骨头把握住,再去想大骨头吧,不然到头来,总会竹篮打水一场空的。”

其实,这和经济学里的理财观念很相像,理财的实质是牺牲眼前的消费以增加未来的消费,而人性的弱点是贪图眼前,总是被眼前利益所诱惑。理财是要付出成本的,理财所要付出的成本就是牺牲眼前的消费,使未来的消费增加。牺牲眼前的消费是一笔小钱,到了将来却是一笔大钱。

贪心的狗为了抢得另一块骨头,却使自己嘴里的肉骨头也丢失了。这正应了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对于已经拥有的感觉不到满足,贪婪地想索取更多,却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原有的美好事物,还不正是我们人性中表现出的常态吗?

世界上不想发大财的人是没有的,问题是如何发大财。一般来说,发大财的人都经历了一个挣小钱的过程。在挣小钱的过程中,小钱不断积累,时间长了,你就有了大钱,这不但是钱财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经验、能力、社会关系等人力资本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你就具备了挣大钱的素质。你开始做小生意,一天赚10块钱,生意慢慢做大了,一天就会赚几万块钱。投资家沃伦·巴菲特,他的投资生涯是从卖报纸开始的,“橡胶大王”王永庆也是从小作坊开始的。可是许多人就是不想经历挣小钱的过程,整天做着发财梦,直到想白了少年头,仍是两手空空。

理财需要毅力,更需要智慧。要想增加自己的财富,必须拥有理财的智慧。花钱,绝不是拿1元钱买价值1元的货这么简单,花了1元钱,却得到了价值1.2元甚至价值1.5元的货,这才叫会花钱。

只有学会如何挣小钱,才能挣取更多的钱。

有时,生活就像一场赌博,投注之后总想赢钱。然而,游戏无常,我们的结局常常是输。之后,我们想保住本钱、想赚取更多,便投下更大的赌注,却不知,下一次也许会输得更惨。

理财最简单的方法是量入为出,不要去贪图自己够不到的财富,只要抓住已经到手的财富就可以了。

皮皮告诉你:

理财并不是要等到有钱了才开始理财,其实不论你是购物还是到银行存款、购买保险,都是在理财。而这些都需要你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才可以进行,所以,先从小钱开始,稳步上升。

财富智慧:处于花与不花之间——节俭是一种悖论

丢失了那根来之不易的骨头之后,吸取了上次的教训,爸爸和皮皮开始控制饮食。

每找到一样食物,爸爸总是留下一半,而只是和皮皮吃另外一半。皮皮不满意地说:“本来食物就少,我们为什么还不把它吃完呢?”

爸爸:“我们要节省着吃啊,在找不到食物的时候,还有东西吃,不至于挨饿。”

皮皮:“可是我现在就很饿啊。”

爸爸始终不肯将另外一半食物拿出来吃。这天,它们刚路过街口,就看见一只小狗叼着一根肉骨头。

它们拼命去追,可惜因为体力不佳,小狗叼着骨头跑掉了。爸爸这才懊恼地说:“早知道,我还不如吃光那些存粮的好。”

皮皮在一旁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我可是被饿惨了。”

皮皮爸爸的做法在经济学中,叫做“节俭悖论”,这是凯恩斯最早提出的一种理论,也叫“节约反论”、“节约的矛盾”。凯恩斯认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勤俭节约对于个人或家庭来说是美德,然而对整个社会来说,节约意味着减少支出,迫使厂商削减产量,解雇工人,从而减少了收入,最终减少了储蓄,造成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和产量、就业增加。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凯恩斯还引用了一则古老的寓言:有一窝蜜蜂原本十分繁荣兴隆,每只蜜蜂整天大吃大喝。后来一个哲人教导它们说,不能如此挥霍浪费,应该厉行节约。蜜蜂们听了哲人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迅速贯彻落实,个个争当节约模范。但结果出乎预料,整个蜂群从此迅速衰败下去,一蹶不振了。

皮皮的爸爸就是如此,它没有洞悉自身的情况,一味地节省食物,结果使得自己体力不支,错过了下一次的捕食机会。这好像是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德宾将“储蓄”说成“一个特别危险的自我毁灭过程”一样。凯恩斯鞭挞了节俭的储蓄者,1931年1月他在广播中断言,节俭将促成贫困的“恶性循环”。

虽然节俭本身并没有错误,但也要清楚资金该如何运用才能发挥出更大的效用,要解决“节俭悖论”,关键在于不要让储蓄的资金闲置起来,而是要把储蓄转为投资,扩大和提高生产能力。因此重要的是银行应增加有效贷款,把钱用在刀刃上。

吃过一次亏的皮皮不再听爸爸的话,找到吃的就全吃完。

爸爸劝说它:“你也不要猛吃啊,我们多少还是要留一点,不然真的到了找不到吃的时候,会受罪的。”

皮皮:“你上次也这样说,结果我都快饿死了,我们还是有多少吃多少吧。”

这天,皮皮又找到一堆被人扔在垃圾堆里的馒头,它放开肚皮猛吃起来,直到撑得走不动。

皮皮爸爸在另一个垃圾堆上找到了几块肉骨头,美味的食物,皮皮却一口也吃不下去了。看到爸爸吃得津津有味,皮皮懊恼地说:“省着吃也不对,猛吃也不对,真是难办啊。”

其实,皮皮的困惑正是关于节俭的悖论问题。一般人们强调节约,反对奢侈浪费,静态地看,一个人收入越高,其用于消费的比例越低,但动态地看,在人们收入随着时间增加的同时,人们的消费需求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结果消费在收入中占的比例并不下降。

这便是财富的智慧,花与不花之间是有着明晰的界限的。节俭并没有错,但要弄清楚前提条件,不然只会赔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偿失。

总之,在学习凯恩斯的节约悖论时,必须明确凯恩斯观点的前提,弄清凯恩斯使用的分析方法,搞清凯恩斯观点的实质内涵,绝不能不问前提、不问条件,随处套用。

让我们跳出凯恩斯短期、静态、总量分析思维的框框,着眼现实经济生活,换用长期、动态、结构分析的思路,为明天的经济发展着想,继续保持和发扬节约的美德吧。

以节约下来的钱,用于投资、用于开发适应消费需求的新兴产品,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这才是节俭悖论的真正含义。

皮皮告诉你:

在人们心目中,如何看待节俭这个问题,要因人而异,也要因时局而异。萧条时期,就需要消费者消费,支持市场运作,而市场繁荣后,开发新兴替代品,必须有大量资金支持,从而必须有大量居民储蓄。从这个角度来讲,节俭非但不会导致经济萧条,反而会促进经济增长,因而它依然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美德。

富商走失的狗——财商决定什么

富翁家的一只狗跑丢了,于是富翁就在当地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有狗丢失,归还者,酬金1万元。

启事刊出后,送狗者络绎不绝,但都不是富翁家的。富翁的太太说,肯定是真正捡狗的人嫌给的钱少,那可是一只纯正的爱尔兰名犬。于是富翁就把电话打到报社,把酬金改为2万元。

这事传遍了街头巷尾,皮皮和爸爸这天在桥洞下看到一个乞丐牵着一条狗,正是启事上寻找的那条狗。乞丐把狗拴在桥洞下就出去了。皮皮说:“他一定不会轻易就把狗交出去的。”

果然,第二天,乞丐准备去领2万元酬金。当他经过一个小报摊的时候,无意中又看到了那则启事,不过赏金已变成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