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一口气读懂经济学3
250000000005

第5章 做一条理性经济狗 (1)

一则关于经济学家找东西的故事。

一天晚上,伸手不见五指,一位警察路过一条巷子,看到一个人在巷子里,低着头找来找去。

“你在找什么呢?”警察关切地问。

“我的钱包丢了,”这个人抬头说。警察认识他,他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这个人接着说,“但是,你现在能帮我找一下台灯吗?”

警察不明白了:“既然你的钱包丢了,为什么要找台灯呢?”

经济学家告诉警察:“因为开着台灯,比较好找钱包。”

经济学家的理性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但在经济学中,我们必须压抑内心原始的冲动和因为冲动而造成的盲目,尽力去做一个理性的经济人。

吃不完的肉包子——正视欲望的无限性

皮皮它们四个在离开女人家后,走了很远的路程,终于看到了一座小镇。它们来到一处街市拐角,奶奶因为年纪太大了,已经被这长途的跋涉累得筋疲力尽。它卧在地上,连连喘气:“不行了,不行了,我再也走不动了。”

皮皮爸爸劝它:“再加把劲,我们走过这条街,看能不能找到吃的。”

奶奶只是一个劲地摇头,这时,有个女人拎着一个塑料袋走来,皮皮敏锐地嗅到了肉的味道。

在女人将袋子扔进路边的垃圾桶后,它和爸爸迅速将袋子咬出,里面是一大堆的肉包子,爸爸咬了一个吃起来,似乎有点变质了,不过味道还不错。

于是,皮皮一家围着这堆肉包子吃起来。许多天没吃肉了,皮皮吃得格外香,尽管已经吃饱了,但它还是控制不住想要再吃一个。

这一点也不奇怪,人总是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就导致了欲望的无限性。欲望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主观上的需要。

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由欲望产生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人的需要也是从低到高依次实现的。

需要层次理论表明,人满足了最基本的欲望,才会去追求其他欲望。低层次的欲望比较容易得到满足,较高层次的欲望较难得到满足。

对于几天没有好好吃过东西的皮皮它们来说,这顿肉包子无疑是美味的宴席。但吃饱了的皮皮很快发现了问题,爸爸、妈妈、奶奶还是不住地吃,它们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但皮皮已经看到它们的肚皮明显下垂,已经快要挨着地面了,皮皮知道鱼是不知道饿和饱的,只要一直给它们喂食,它们就会一直吃,直到撑死为止。皮皮感到恐慌,便开始阻止爸爸、妈妈、奶奶。

“已经够多了,不要再吃了。”皮皮想要从爸爸嘴里抢下那咬剩的半个包子。

爸爸躲过去,口齿不清地说:“吃了这顿,下顿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还不如多吃点,积攒点力气。”

妈妈在一旁歇着了:“干脆我们带点走吧,实在吃不动了。”

一旁的奶奶一直把脸埋在包子里,一言不发,皮皮想去拉奶奶,却发现奶奶一动不动,它大叫不好,爸爸才帮着它一起把奶奶拉起来,却发现奶奶已经不能呼吸了。

“这是怎么回事?”妈妈在一旁惊得大呼小叫。

皮皮看着奶奶鼓胀的肚皮明白都是包子惹的祸,那看似吃不完的包子将奶奶撑死了。因为贪欲,奶奶丧了命。

人的欲望是多种多样、无穷无尽的。经济学家承认欲望是人的本性,而且肯定欲望是人自身提高和社会进步的推动力。正是由于欲望的无限性,人才会不断提高,社会才会不断进步。

但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对利己导致的欲望和贪婪进行了区分,欲望可以通过合法途径和正当努力来实现,而贪婪是通过非法途径与不正当努力来实现的。

虽然皮皮的奶奶并未做任何不正当的事情,但突如其来的美食令它失去了自控能力,撑死了,这在流浪的动物身上时有发生。人类也是一样,因为贫穷了多年,急于想要暴富,一旦逮到机会,便抓紧不放手,不顾一切,最终将自己带入了深渊。

都说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可这次似乎并非如此,反而是狗吃肉包子——一去不回了。

皮皮看了一眼奶奶的尸体后,和爸爸妈妈继续上路。它们将剩下的那些包子放在奶奶身边,或许,这样也算是对奶奶最后的一点敬意吧。

在面对各种诱惑时,应当保持冷静,人们的需求是无穷无尽的。例如20世纪80年代人们追求的是温饱,90年代人们追求的是高品质生活,而如今人们想要拥有的生活已经远远超出了20年前人们所能想象到的范围。

所以,需求总在升级,无论如何都得不到满足,只有在适当的需求控制下,人们才能得到平衡与满足。

皮皮告诉你:

“生死根本,欲为第一”,欲望是人性的组成部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欲望是指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在市场经济中,人对财富的欲望是无可厚非的,当这种欲望顺应人性、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时,便能成为创造财富的动力。

贪婪是滑向地狱的牵引力,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只怕丢失的就不仅仅是财富那么简单了。

该吃的不吃,不该吃的乱吃——要理性,但不要过于理性

一路上,大家还沉浸在失去奶奶的悲痛之中,无法自拔。

爸爸和妈妈相互责怪,都埋怨对方当时只顾着自己吃东西,没有看住奶奶。皮皮一声没吭,它知道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

这时,皮皮看到路边的垃圾桶里有几块肥肉,便冲过去叼了过来,妈妈惊恐万分地喊道:“皮皮,快把它放下,不然你会像奶奶那样的。”

“不会的,我们已经走了很长一段路了,需要补充一点体力。”皮皮咬了一口,虽然不是很好吃,但对于疲惫的它来说,也算是佳肴了。

爸爸也劝阻它:“算了,皮皮,我们还是走一段路再说吧。”

皮皮吃得差不多后说:“我可是吃饱了,作为流浪狗来说,随时补充体力是最重要的。”

皮皮此刻就像一个理性经济人,在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又叫做“经济人假设”,即假定人的思考和行为都是理性的,唯一试图获得的经济好处就是物质性补偿的最大化。其包含两层意思:人是自利的,又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每个人做事情都是为了有利于自己,并且每个人都知道做什么事情和怎样做事情才能有利于自己。

皮皮对于食物是有选择性的,它很清楚在什么时候吃东西,该吃多少,就好像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的那样:“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我们自己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好处。”

皮皮是正确的,因为接踵而至的问题很快验证了这一点。长时间的跋涉和未进食,使得皮皮的爸爸和妈妈体力不支。

但它们没有了之前的好运气,总是碰不到可以吃的食物。皮皮正想要不要折回去为它们找找之前丢掉的那块肥肉时,只见妈妈和爸爸狂奔起来,冲到一堆粪便面前吃了起来。

俗话说,“狗改不了吃屎”,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们在极度饥饿时需要从中汲取营养,以保持体力。

看着狼狈的父母,皮皮叹气道:“哎,该吃的不吃,不该吃的乱吃。”

经济学卸下了人们头上的光环,让人们走出虚幻的精神圣殿,走进柴米油盐,走进利益纷争。红尘浮世,人间冷暖,成败得失,背后都有一股利益暗流的涌动。这个利益不仅是物质利益,也有精神利益、感情利益,更有许多日常面临抉择的智慧。

从经济学的理性角度来看,什么时候吃东西对于狗来说,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如果盲目乱吃,或者因为受到损害就不敢再吃,这样的心态是不正确的。

皮皮有经济人的理性思维,它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所以,会用最好的办法去实现自己的利益。当然,这里的“理性”指的是有限理性。

人的行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如占有信息的多少、理智和聪明的程度以及外部条件的复杂多变使人难以驾驭等。但是,尽管如此,每个人还是会尽力作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策,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

以理性的视角面对生活,人们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但也要注意,不要太过理性,有句老话叫做“聪明反被聪明误”,说的便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道理。

在现实生活中,人不可能处处都以经济学理性的视角观察世界。毕竟,世界上还有除了经济之外的一些东西,比如亲情、友情、同情心,如果在生活中一味地运用经济学的方法,生活将不可避免地变味。

所以,适可而止的理性思维是需要的,但一味追求理性也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缺失,令人们失去生活中的许多东西。

经济学是建立在理性经济人的人性假设基础上的,超脱和排除了其他的价值判断,即不去判断一件事是好还是坏、对社会有无精神价值,而仅仅从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思考问题。所以,单纯的理性判断,有时还会造成判断失误。

皮皮告诉你:

在经济学家的眼里,千差万别的人都是理性经济人:不懈地追求自身最大程度满足的理性的人。显然,经济人都是自利的,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作为人生追求。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它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即总是追求最大的利益。

宠物店里的逗留——资源具有稀缺性

长时间流浪的皮皮和爸爸妈妈刚进入市区,就被几个带着大盖帽的男人用网兜捕捉了。

皮皮惊恐地躲在妈妈怀里,看那些大盖帽们骂骂咧咧地拎着它们向前走:“一天到晚这么多野狗,抓都抓不过来。”

“妈妈,它们为什么要抓我们?”皮皮十分不明白。

妈妈惊恐地摇摇头,它们三个被带到一间院子里,正要被关入笼子的时候,一个大盖帽忽然把皮皮妈妈拎了出来。

“这可是一只萨摩犬啊,卖了不少钱呢!”那个大盖帽不顾妈妈的挣扎就把它带走了,只留下了皮皮和爸爸在后面大喊大叫。

“为什么它们单单只要你妈妈呢?”爸爸惆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