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自主学习
250200000013

第13章 上篇 让沟通更有效 (2)

你和孩子之间是否有过这样亲密无间的深层次交流呢?如果没有,那你真该向这位母亲好好学习,试着打开孩子的“话匣子”。

●使用对待大人那样的口吻

父母像对待大人一样对待孩子,孩子就会努力使自己的行为像个大人,才能与父亲的态度相配。

很多父母都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送孩子去幼儿园或学校时,孩子又哭又闹,不肯让父母走。有些父母任由孩子哭闹撒娇,有些则狠心转身而去,这两种作法都会在某种程度上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障碍。

同样是要与孩子分别,不同的态度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西方有个传统,夫妇在周末要单独外出回味一下恋爱时的浪漫时光,以促进彼此的情感。但如何说服年幼的孩子安心在家里等候是个大难题。我们看看这个父亲是怎么做的:

他先蹲下身来,取得和孩子同样的高度(甚至有点仰视),然后,一本正经地同孩子谈判:

“先生(他称自己的孩子为先生),妈妈陪伴了你整整一周,是不是应该轻松一下?”

“是的。”孩子点点头。

“我是否也应该有这种荣幸,让她来陪陪我呢?”

“我想是的。”

“那么,先生,你可不可以把妈妈借给我一个晚上,让她陪陪我,顺便也轻松一下呢?”

“那好吧。你什么时候还给我?”

“嗯……你上床以前,”父亲想了想说,“如果你能说服阿姨允许你晚睡的话。”

“好,你把她带走吧。但你要答应我照顾好她。”

“交给我好了。顺便说一句,宝贝儿,我为你骄傲。谢谢!”

试想,出门前父母着装打扮时,孩子还会哭闹吗?我想整个晚上也不会的。因为是他自己作出的决定。孩子在同父亲的交谈中,人格得到尊重,自尊心得到保护。他感到自己是个大人了,因为父亲显然是像对待大人一样对待他的。所以孩子就要努力使自己的行为像个大人,才能与父亲的态度相配。他为此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不使尊重自己的人失望。孩子就是这样得到造就的。

孩子一般在一岁半到两岁时,就知道了自己的名字,就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就能把自己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了。孩子有了主体意识,常常表现出“自作主张”、“不听摆布”的小大人的特点,尤其是在3岁~5岁和12岁~15岁这两个时期,可以说是独立性最强的“倔强期”。父母如果能尊重孩子的这种独立性,并给予适当的理解和鼓励,在交流中把他当作大人看待,孩子一定会感到父母对他的尊重和理解,他们的感情会与父母更为接近,他们也会以自己的成长来回报父母的深爱。反之,如果父母在所有事情上为孩子包办代替,或在孩子表现出独立意识时一味指责孩子任性、执拗、不听话,那么不仅会引起抵触、发生冲突、伤害感情,而且会压抑孩子的独立性,使孩子变成依赖性很强的低能儿。到那时,你再鼓励他独立自主、敢说敢做,那就很困难了。

●抓住孩子的兴趣点

从孩子最感兴趣的地方开始与孩子交流,孩子谈话的兴趣会大大提高。

孩子对谈功课没兴趣,但是一说起动画片、足球赛和电脑游戏,那个兴高采烈、手舞足蹈,你不想让他说都不成。这也给父母提了个醒,和孩子讨论,为什么不能从孩子的兴趣点着眼呢?

京京的爸爸就是这样做的。有一次,京京考试失败了,唉声叹气,爸爸叫他吃饭,他也毫无反应。爸爸没有继续劝他吃饭,而是自己打开了电脑,开始玩游戏。当他玩了一阵之后,虚心地问京京为什么总是过不了关。有电脑游戏高手之称的京京,也就过来好为人师,与爸爸展开了一场精彩而有趣的游戏玩法的讨论。爸爸极为认真地参与,并夸儿子聪明,比自己强。

京京告诉爸爸,多练练就会熟悉的。爸爸说:恐怕他真的是太老了,学不会了!京京说:我也只是玩得多一些而已,一开始也只能过第一关,再过第二关……

交流了半天游戏经验,爸爸拍拍儿子说:“我们一起来闯关吧,”京京点了点头,会心地对爸爸一笑。这句双关语的含义看来孩子已经明白了。

爸爸从未板起脸孔教训他,而是喜欢用这种点而不破的方式同他进行平等轻松的讨论,让他触类旁通,明白更多的事理。有时,爸爸喜欢同他玩多项选择的游戏。爸爸会谈论家里的一件事情或谈论发生在京京身边的一件事情,他们就这件事情列出无限多的选择答案,再一一筛选,并说出原因。这种多元化的选择,使京京看事情越来越深刻、准确,考虑问题更为细致、周全。

●同病相怜

与孩子谈话时,最关键的一环就在于孩子如何将这些谈话同他自己以往的经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以求与孩子感情产生共鸣。

与孩子谈话时,最关键的一环就在于孩子如何将这些谈话同他自己以往的经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父母应尽可能与孩子谈双方都熟悉的情况,认同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有了切实的感受,他们才会产生共鸣,才会体谅你的心情,你的话才会产生效果。

父亲:“上次足球比赛,对方的前锋在你们禁区摔倒了,你明明没有碰到他,裁判却非说你犯规,结果被判罚点球,你们因此输掉了那场比赛。队友都过来责备你。还记得当时的感受吗?当时爸爸就在看台上,我看到……你的泪水含在眼眶里,硬是没有掉下来。可是,爸爸知道,你的心在痛哭……孩子,今天,你们校长和我谈你在学校的表现时,我就是这种感受。”

父亲知道,这段经历对孩子来说,真可谓刻骨铭心的痛,所以,通过唤起孩子对当时情景的联想,使他切身体会到父亲此时此刻的痛苦心情。孩子的心有了很好的预备,就好像撒种前的松土,你后面的话语才会真正进入他的心。

美国电视连续剧《成长的烦恼》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刚上小学的小儿子本恩因不同意配合一个同学在考试中作弊,那个同学便声称要打死他,并约定时间要与他“较量”,吓得本恩不敢在这个学校上学了。父亲杰生知道后,便给本恩讲了一个故事。他说他小时候,和一个同学竞争进入一个球队,那个同学声称如他不退出,便要与之“较量”,吓得杰生急忙退出了。十几年后,杰生又碰到了那个同学,两个成年人回忆往事,那同学说:“幸好当年你退出了,那时我真害怕和你较量。”本恩从爸爸的故事中受到启发,于是他硬着头皮“像男子汉般”地赴约,结果,对方反而不敢“较量”了。

杰生通过自己小时候的一段不那么漂亮的经历唤醒了儿子主动捍卫自己权利、应付生活的挑战的决心和信心。这是一种轻松而有效的沟通方式。父母在少年时成长经历往往与孩子有着许多共同之处,无论是正面的经验或反面的教训,都因其贴近孩子生活而容易与孩子取得感情上的共鸣。孩子通过这些有血有肉的事例学会如何把握自己的生活,也学会如何理解认识自己的父母。

●鼓励孩子提问

允许孩子提问,鼓励孩子提问,这是与孩子进行轻松有效的沟通的基本原则之一,同时又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良方妙策。

孩子心中埋藏着各式各样的问题,这是孩子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表现。允许孩子提问,鼓励孩子提问,这是与孩子进行轻松有效的沟通的基本原则之一,同时又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良方妙策。

即使孩子有的问题问得“出格”,父母一时答不上来,那也不要紧,只要实事求是地告诉孩子,等自己查到了有关资料再作答复。这样的态度只会提高自己的威信,有利于与孩子密切交流。有位家长说得好:

儿子上了幼儿园,每天晚上,他总缠着我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开始我十分自信地认为,一个大学生“对付”一个幼儿提出的问题,那还不是小菜一碟。谁知,他提出的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

如“为什么橡皮擦有弹性?”、“为什么人伤心时会流眼泪?”为此,我把儿子提出的“难题”用本子记录下来,有空暇时就进行认真的准备。有时还去图书馆、阅览室寻找答案。

这样做虽然辛苦一点,可二三年下来,儿子的知识面大大地拓宽了,智力水平明显地提高了。我呢,也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真是一举两得,乐在其中,值得。

回答孩子的提问,最重要的是真诚。你须让孩子感觉,你很重视他提的问题,你对他的问题感兴趣。即使是孩子最幼稚可笑的问题,父母也不可敷衍了事,更不可轻视嘲笑。

鲁迅先生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总是真诚耐心,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有一次,海婴问鲁迅:“爸爸,你是谁养出来的呢?”“是我的爸爸、妈妈养出来的。”“你的爸爸、妈妈是谁养出来的?”“是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养出来的。”“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一直从前,最早的时候,人是哪里来的?”

这样直到追寻到物种起源问题,鲁迅告诉他是从原子—单细胞—来的,但是海婴还要问:“在没有原子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从什么地方来的?”

这问题不是几句话可以回答了,而且也不是五六岁的幼小心灵所能了解的。为了不使孩子失望,鲁迅就告诉他:“等你大一点读书了,先生会告诉你的。”

鼓励孩子提问,不仅可以促使双方学到许多知识,而且会增进对孩子的了解,增进彼此的感情,并有利培养孩子多思善谈、坦诚开朗的性格,可谓是一种极佳的教子之法,也是面对难题也能进行有效交流的基础。

怎样让沟通更加有趣?

●家庭游戏的魅力

家庭游戏和趣味活动能自然而然地在家里营造一种轻松欢乐、自由自在的气氛。

在美国俄亥俄州有一个快乐的五口之家,他们有一个传统的家庭游戏——家庭捉迷藏。

这一天,他们把家里怕摔怕碰的东西一律搬进厨房或放进柜子里。然后猜手猜出第一个输的人,大家帮他蒙上眼睛,转上几圈,然后大叫“开始啦!”于是大家四处躲藏。这时蒙上眼的“瞎子”开始满屋子摸人,大家可以鼓掌、喊叫或故意弄出响声诱骗他,还可以跑来跑去。“瞎子”抓到人后,被抓的人又当起了“瞎子”。每次他们都要玩一两个小时,全家人玩得满头大汗,开心的笑声一阵接着一阵。

家庭游戏是使家庭成员达成美好沟通的桥梁。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游戏,他们需要在游戏中找到快乐,也需要在游戏中成长,父母们也会在游戏中重新觅回已逝的童心。游戏使家庭成员融为一个整体,使他们有更多有意思的话题,使他们的沟通更轻松、更有趣。

家庭游戏和家庭趣味活动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前苏联著名英雄卓娅和舒拉儿时在家里常玩一种简单的游戏:先由一个人在纸上画出一个图形:一个圆,一个三角形甚至一个墨水点,其他的人在这个形状上加工,画成一幅完整的图画。他们把这个游戏命名为“怪东西”。“家庭卡拉OK”、“家庭讲谜语故事”、“家庭画展”、“家庭数学扑克牌、英国扑克牌游戏”、“集体做饭”、“绕口令比赛”、“家庭成语接龙”、“家庭机智问答”等等室内趣味活动,都可以丰富家庭文化,增进家庭成员间的交流。至于户外游戏的形式,那就更加丰富多彩了。

家庭游戏和趣味活动能自然而然地在家里营造一种轻松欢乐、自由自在的气氛。孩子不再感觉父母是威严不可抗拒的铁面家长,而是有意思的玩伴。父母也暂时收起了严肃的面孔,和孩子一起欢笑玩闹。这样一个欢乐的家庭之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必然也是亲密的、和谐的。

大自然是一位永恒的老师,是一本读不尽的书,也是人类最初的和永久的家。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需要经常亲近大自然,在山水花木之间放松心灵,陶冶性情。在这里,人们可以抛弃生活中一切烦恼和痛苦,尽情放松心灵,可以洗涤灵魂、增强体魄。

全家人一同去郊外、公园,这能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提供良好的环境。也许是因为蕴藏在大自然中的色彩、组织以及形式的和谐,激起了我们内心的和谐。在大自然里,我们感到自己成为整个宇宙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