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自主学习
250200000020

第20章 上篇 通过沟通让孩子学会做人 (1)

1.怎样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 引导孩子关心他人

独生子女因为是独生,家中没有同龄伙伴交往,只有成年人的呵护,所以他们不太懂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深刻的,同时,要让孩子学会去爱亲人及他人,这才是健全幸福的生活。爱,是一门艺术,也是随处都可能会有的。父母不要放过一些小事情,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往往能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教会孩子从索取爱到懂得爱别人,这是一位母亲的教子感受:

今天,女儿放学回来告诉我,今天要早点儿吃中饭,她要去看望一个生病的同学。我感到欣慰,女儿已经知道关心他人了。其实像这类看望生病的同学,关心家庭困难的同学,去看望身体不好的老师等活动,女儿总是很积极的。然而,半年前的女儿还是个只知道索取别人的爱,却不懂得爱他人的孩子,特别是对她的奶奶。

女儿的奶奶住在乡下,女儿与奶奶接触少,因而与奶奶感情上似乎不亲热,更说不上关心二字。记得小时候带她去奶奶家,都不愿让奶奶抱她,一抱就哭。奶奶对孙女好像也不感兴趣,我也从没看过祖孙俩亲热的场面。无论老人的态度如何,我还是不想使女儿情感世界存有欠缺,一直想改变女儿对奶奶的态度。

去年上半年,女儿的奶奶冠心病发作,到城里住院。因我的丈夫调到外地工作,因此,老人住院后的一切杂事我义不容辞地承担过来。当天晚上送饭给奶奶,我把女儿喊着一起去,女儿却很冷漠地说,外面下雨啦,我还要做作业。我说不行,她是你奶奶,现在生病了你应该去看她。女儿这才同意去。每次带女儿去看望奶奶,在路上总要买上一些食品让女儿拎着送给奶奶,创设她与奶奶亲近的机会,让她幼小的心灵感受关心他人的快乐。然而女儿却不解地问我:“为什么要天天去看她?她跟我什么关系?”我说她是你奶奶。“我奶奶在这里。”因女儿从小就生活在慈祥的外婆身边,和外婆特别亲。

“她是你爸爸的妈妈啊,爸爸不在家,我们是不是要多关心她老人家,将你爸爸的一份孝心给补上?”继而我又告诉女儿,生病的老人很寂寞,非常渴望别人的关怀。听了我的话,女儿眼里好像有泪水滚动,亲情和爱心似乎打开了女儿自私的心房。奶奶住院后的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已经近傍晚,因招待乡下亲戚进城看望生病的奶奶,因此耽搁了去接学琴的女儿。等我准备去接她时,老师已叫了辆三轮车将女儿送回来。女儿一反往常生气的面孔,而是很高兴地告诉我,是老师送她回来的。女儿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关怀,显得很开心。接着,她又主动要求我带她去医院看奶奶,在以后的日子里,提起奶奶,女儿不再显得冷漠,而是很关心地问问奶奶病情。有时在电视广告中看到治冠心病的药,她还记着告诉我给奶奶买。

女儿学会用心去爱人,不仅爱家里人,也学会用爱心去对待老师、同学及她所能关心到的人和物,并且乐此不疲。

这位母亲对女儿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女儿也就明白了自己该怎么去做。孩子,有时并不是有意去做错事,只是她不太明白。当你让她明白之后,她会改变自己的方式。这位母亲平等、真诚的交流,使女儿不仅知道关心奶奶,还主动关心同学。她点燃了女儿心中的爱火。父母对孩子的潜移默化、及时诱导,有时是至关重要的,甚至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父母的言传身教会让孩子变得更为优秀。父母要以爱的方式去教孩子学会关心别人,哪怕只是帮别人倒杯水之类的举动,孩子学会关心别人之后,会觉得生活得更有意义。一个会关心别人的人,必将获得更多的爱心和机会。

□ 孕育孩子的爱心

一个自私、狭隘的人,他是不会从内心里设身处地为人着想,同情别人、帮助别人的。孩子有时并不明白自己的行为是自私的、失误的,父母要随时加以正确引导。

前面讲到作家苏杭教子有方,她说:“对于家庭教育,我觉得要以‘爱’为中心,要让孩子懂得爱父母、爱朋友、爱所有的人。”

对当代青少年,苏杭做了客观分析。她认为,现在的孩子比父辈强,他们聪明、开化、身体强壮、知识面宽、少盲从,但与父辈相比,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吃苦,别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缺乏爱心,不懂得尊重和帮助别人,缺少责任感和热情。

“所以,我们的家庭要做到扬长‘改’短,加强孩子的品德教育,注意孩子的爱心培养。”

苏杭一直很注意培养女儿刘苏的爱心,在刘苏上小学一年级时,苏杭给她做了一些贺年卡,其中几张得意之作,刘苏准备把它们送给班干部和其他显眼的同学。苏杭知道后对女儿说:“妈妈有病不能照顾你,不能给你富足的物质条件,如果同学们因此会把你当丑小鸭,那你肯定会很伤心。其实,不起眼的同学才最需要温暖。”后来,小刘苏总是把最好的贺年卡送给那些最不起眼、最需要关怀的同学。

有一次,苏杭家请了一个小保姆,这个小保姆小时候受过刺激,精神不太正常。一次,苏杭带她和刘苏去逛商场,这位农村来的小保姆见商场里琳琅满目,特别高兴,便尖声尖气地高声说话并时时怪叫,刘苏觉得很丢人,气鼓鼓地走开了。苏杭见了很生气,训斥了孩子一顿,回家又有针对性地送给她一句话:“在人之上,要视别人为人。”

苏杭以“爱”为中心的教育,培养了女儿关注平凡、同情弱小的品质。这些年,她年年被选为班长,深得同学们的爱慕。

苏杭说:“要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关键在于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要让孩子去‘爱’,你自己必须懂得‘爱’;要让孩子能关注平凡同情弱小,你自己必须先能关注平凡同情弱小……”

有些孩子可能会关心父母,却未必能很好地帮助别人。有些孩子受势利的影响,只是与“显眼”的人交往。父母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待人处事,发现问题,就进行及时的纠正。苏杭在病中还能如此细致地引导孩子具备良好的为人之道。

善良、爱心,是人类最美好的东西。父母要多观察孩子,如果他们有一些善举、优点,就要及时肯定、赞美;如果他们缺少爱人之心,就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之中懂得为人之道。父母的引导是很有必要的,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同情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要在后天慢慢发展的,在教育好的家庭培养得快一点,在教育不良的家庭发展得慢一点。”“小孩子大概是缺少同情行为的。这并不是小孩子的禀性不良,实是做父母的不去教导他们的缘故。”

□ 同情弱者

陈鹤琴还说:“同情行为在家庭里、在社会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美德。若家庭里没有同情行为,那父不父、母不母、子不子,家庭就不成为家庭;若社会里没有同情行为,尔虞我诈,人人自利,社会也不成社会了。”

父母以身作则,孩子也会深受影响。一个有爱心的父母,也要以爱孩子的心去爱天下的孩子,以爱心去对待更多的人。父母会怜爱自己的孩子,也应去关爱如孩子般弱小的人。希望工程、灾区捐款,父母对此的态度也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行动和想法。

这是一个母亲叙述的,她带孩子去买凉席,却将钱捐赠出去了:

来到百货公司看凉席,带着对价格的极为不满不舍得解囊,他爸说:“下月买吧,这月我们要为灾区捐款,我们电厂鲍师傅捐了1000元。”我问:“他是个万元户吧?”“什么万元户,他是个老工人、老党员,他老伴长年有病,家里比较困难,连电视机都没有,厂领导给他做工作,不让他捐那么多,他非要捐。他说他在河南老家时,有年遭灾,大水冲了房屋和庄稼,村里人看着漫漫大水,就像到了日子的尽头,是政府及时派人送来了救灾粮,他们全家抱着粮食都哭了。不是为饿肚子哭,而是一下子觉得有了依靠,不怕什么了。他说多少年了他一直都忘不了。听完,我心里也很感动,让我惊奇的是我儿子,他瞪着眼睛,全神贯注,两眼闪着泪花。我给他爸递了个眼色,便不失时机地进行了“政治教育”:“巍巍,这席咱不买了,将钱捐给灾区,好不好?”儿子用力点了点头。

回到家,我着实将两床席又补了一圈,再给儿子的小席中央补了两块厚厚的花格布,并来回绗了好几道。

为灾区捐款的光荣榜贴出来了,儿子一个猛子钻到人群第一排,找到他爸的名字,然后摇头晃脑哼着歌儿回到家,把大枕头往床头一放,醒目地显露出那块花格布补丁。

他的同学又来了,像发现了新大陆,一齐嚷嚷道:“哎呀!你的席子补这么大的补丁呀!”儿子眼皮一翻:“那又咋啦!本来我妈想给我买一床台湾产的高级凉席,我们全家商量,把买凉席的钱捐给灾区了。”那神气劲儿,字字铿锵!那骄傲劲儿,胜过百万富翁的儿子。

两床烂竹席又伴我们进入夏天。入秋时节,他爸边卷凉席边说:“明年可真该换新席了!”“不不不!不用换,还能用一年,这次省的钱捐给希望工程!”“捐过了,去看光荣榜!”我和他爸不约而同地冲着儿子喊了出来。

是应该让儿子感到我们富有,而真正能让他感到富有的不是钱财。

在自己的利益与别人的需要上,父母让孩子做出了自我牺牲。先人后己,这是一种美好的品德。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去帮助弱者,孩子会变得更为可爱、成熟。每个人都伸出献爱心的手,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2.怎样培养孩子的正义感?

□以诚为本

诚实,是为人之根本。孩子,有时还不能明辨是非,还未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父母的言传身教会直接导引孩子的为人处世原则。

戴雅娟女士,平常省吃俭用,在孩子想为她“省”下好大一笔钱时,她却阻止了孩子:

三年前的暑假,我带孩子去北京旅游。由于是假期,侯车室里的小孩很多,不一会儿,孩子与其他小孩就玩到了一块。该检票了,却找不到孩子了,正着急时,听到了孩子的呼叫声,循声望去,发现几个小孩都已过了检票口。我那孩子又蹦又招手,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正高兴着呢!他从栏杆中间钻过来附在我身边,悄悄地说:“妈妈!那儿能进去,我在里边等你。”“不行!你可能要买半票了。”孩子很不情愿地跟着我排队,嘴里还叽叽咕咕说些什么。在检票口,检票员要求孩子到指定地点去测量身高,在那里已有不少小孩子在等待量身高。孩子有点不耐烦了:“你看多麻烦,他们不是好好的都进去了!”孩子指的“他们”就是刚才跟他一起玩的小伙伴。在给孩子量身高时,我发现孩子的膝盖故意曲着,我轻轻地拍了一下他膝部说:“你不愿长大了吗?”孩子一挺就站直了,结果孩子的身高刚刚超过半票的身高标准。孩子得补一张半票,车站工作人员赞许地向我点点头,并主动提出代我去补票。于是,就有了这67元的火车票。

67元钱对一名普通教师来说也不算一个小数目,能省我也想省,对孩子来说更是好大的一笔钱。孩子听说付了这么多钱,便大叫大嚷起来:

“都是你多事,我都已经进去了,你偏叫我排队,出这冤枉钱!”

“你应该买票了,就得买!”我反驳道。

“67元钱可以买很多玩具,以前我要买玩具你总说没钱买。”

“玩具是可买可不买的,而车票必须买!”

“我看中的一只书包只要40元钱,你都嫌贵不肯给我买。”

“你的旧书包还可以用,不是非换不可。”

一路上,为了这67元的火车票,我们娘儿俩争论不休。

从此以后,每每带孩子乘车、进公园都给他买张票,孩子只是默默地看着不发表任何意见。有一次在公共汽车上,孩子悄悄地对我说:“妈妈,刚下车的一位阿姨没有买票。”我问:“这样做好吗?”“不好!”孩子回答得很干脆。对孩子的回答我感到欣慰。又有一次,在去郊县的公交车上,我想考验考验他,因此故意只买了一张票,“妈妈,要买两张票。”“别吵,反正售票员没注意,你的票就不买了,省下的钱给你买棒冰吃。”“这不是骗人吗?我宁愿不要吃棒冰。”我高兴地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零钱给他,孩子好像将军接令牌似地接过钱,用很自信很响亮的声音说:“阿姨!给我也买张票!”几乎整个车厢里的人都听到了他的声音。当孩子拿到车票时,高高地举着,好像在告诉人们——我已经长大了!我拍拍他的肩膀,我们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