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尉缭子兵书
2505100000010

第10章 战威(2)

本篇主要论述了作战战略思想的问题。作为军中统帅,处处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士兵的支持。同时,还要知人善任,爱兵爱民,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民心,取得战争的胜利。以身作则是指指挥员或领导者用自己的行动作出表率,群众才能信服他并听从其命令。如在战场上指挥员身先士卒、奋死向前,就会鼓励士气。提高斗志,部下就会拼死战斗,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如果指挥者贪生怕死,畏缩不前,士兵就会士气低落,指挥不灵,从而导致战争的失利。

赵简子率领军队包围卫国的时候,卫国城池中不断地射出箭和抛出石头。赵简子用犀牛皮制的大盾做掩护,躲在安全的地方,用鼓指挥大军。结果士兵却动也不动,赵简子气得将鼓槌丢在地上,叹息道:“唉!我军士气,怎么会如此衰微!”这时其谋士独过脱掉盔甲说:“这是主公您的错呀!怎么可以说是我军上气衰微呢?以前先王献公,并吞了17个国家,使30国屈服,8战12胜,都是依靠晋国的人民。献公死后,惠公即位,残暴傲慢,纵情声色,于是秦国便随意地侵入我国,甚至已经入侵到了离都城17里的地方,但这样还不是靠晋国人民来防御?惠公死后,文公即位,围攻卫国取得邺地,城濮之战,五次大败楚军,成为天下霸主,用的还是晋国百姓。怎么说晋国军队没有勇气呢?这主要是您做得不够好,而不是我军士气衰微的缘故。”赵简子听后,马上丢下大盾,冲到阵前,再次击鼓下令冲锋。士兵们大受鼓舞,个个奋勇争先,最后终于大获全胜、难怪赵简子说:“与其革车千辆,不如闻独过一言也。”

赵简子取胜是由于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历史上许多战争的胜利都是指挥员以身作则的产物。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后,老将冯子材率军到广西前线抗法,驻扎在镇南关关内十里处的关前隘。3月22日,法军分三路直奔隘口,先后攻陷了三座炮台,然后居高临下掩护部队向长墙进攻。冯子材指挥部队英勇抗战,誓与长墙共存亡。24日,法军扑到墙下,有的已经爬上长墙。在这十分危急关头,冯子材大呼一声,不顾自己年迈体弱,手执长矛跃出墙外,拼死杀进敌阵。全军感奋,一齐涌出,肉搏冲锋。次日又发动总攻,取得了镇南关大捷的胜利。

《论语·子路》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六韬·龙韬·奇兵第二十七》:“将不仁,则三军不亲;将不勇,则三军不锐;将不智,则三军大疑;将不明,则三军大倾;将不精微,则三军失其机;将不常戒,则三军失其备;将不强力,则三军失其职。故将者人之司命,三军与之俱治,与之俱乱。得贤将者兵强国昌;不得贤将者,兵弱国亡。”诸葛亮《将苑·励土》:“先之以身,后之以人,则士无不勇矣。”可见,将帅应以身作则,率身励士,上行下效,这样,才能做到强将手下无弱兵。这个谋略不仅应用于军队,而且对治国兴邦、富国强民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是一条治军安民,取胜于天下的谋略。早在春秋初期,军事谋略家曹风刿就明确指出。布德施利于天下,取信于民,是胜战之道。《孙膑兵书》强调:“得众,胜。左右和,胜”。他在《将义》篇中提出军队应做到“军博”,即军队内部要互敬互爱,团结一心,集中对敌。他在“将失”中列举了将帅打败仗的32种原因。其中多数是由于将帅处置不当,引起士卒和民众不满,影响上下“人和”,没有做到“军榑”所致。在本篇尉缭子提出了与之相同的看法。清代刘璞不在《将略要论》中也提到:“民为兵之源,兵无民不坚。”这些都旨在说明;作为将帅应做到爱兵爱民,因为兵民是胜利之本。

历史上有许多军事将领都非常注重爱兵爱民。如战国时期大军事家吴起,就是一位爱兵胜爱子的名将。他在魏国当将军时,与士卒同衣食,共甘苦,卧不设席,行不乘骑,亲自裹粮负重。一次,他率军进攻中山国(今河北定州市),军中有个士兵身上长了毒疮,疼痛难忍。为了解除士兵的痛苦,身为大将的吴起,不顾毒疮的脏臭,亲自为士兵吮毒,挽救了他的生命。这样,部队的官兵关系得到进一步融洽,战斗力大大增强。吴起爱兵吮毒,几千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再如商周之际著名的军事谋略家姜子牙,倡行“民心为贵”思想,成为西周开国元勋,对后世兵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次,姜子牙与周文王讨论兵事,文王问:“争权于天下者,何先?”姜子牙对曰:“先人,人与地称,则万物备矣。”文王又问:“人者,何先?”姜子牙对曰:“民心所向天命可知。”姜子牙这种民心为贵的思想,贯穿于他整个的军事政治生涯之中。在伐纣灭商战争中,他为周武王打出“吊民伐罪”(安慰民众,讨伐有罪的统治者)的旗号,宣称周军是利民除害的“正义之师”,散发钱粮,赈济贫民,释放囚徒,废除淫政,得到民众支持,减少殷纣贵族的对立,在短时期内使商统治区皆臣服于周。

又如北宋名将曹彬称病止妄杀,保全了金陵(今南京)城,堪称爱民典范。《宋史·曹彬传》记载,公元974年,曹彬奉命率领10万水陆大军进攻南唐,包围金陵。为了减轻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和破坏,他下令对金陵城围而不打,并遣使劝降,迫敌就范,以确保古城安全归宋。然而南唐后主李煜执意不降。宋军围城10个月而不攻,将士纷纷请求屠城,以解心头之恨。在即将破城时,曹彬担忧的是克城之日,难以制止将士们的复仇行动和城内军民将遭杀戮。于是,他称病卧床不起。部将闻主帅得病,心急火燎,前往探视。曹彬对部下的问候闻而不答,诸将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曹彬恳切地说;“我的病非药石所能治愈,惟须诸公诚心发誓,在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只有这样,我的病才能不医而自愈。”大家深为曹彬的爱民之心所感动,即焚香起誓,表示不违主帅所望。破城之日,宋军严格执行曹彬的命令,使城内安然无恙。后来,元世祖忽必烈进军江南,听了这个故事后,也深受感动,特地召谕蒙古军将领要学习曹彬的榜样。所以,繁华的金陵虽几经宋军和元军夺占,都依然保全完好。

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各级指挥员,更是爱兵爱民的典范。人民军队从创建以来,就是官爱兵,兵爱官,官兵一致;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深。所以,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不仅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者,而且打垮了国民党反动派,解放了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我军现代指挥员应不断发扬革命传统,把我军建设成一支更为强大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人民军队。

选贤任能是领导者将其工作职权分别授予被选拔的下属,使其各尽所能,共谋事业的一种统御策略。关于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吕氏春秋·知度篇》指出:“有术之主者,非一自行之也,知百官之要也。知百官之要,故事省而国治也。”同书《分职篇》还进一步阐述道:“夫君也者,处虚眼而无智,故能使众智也;能反无能,故能使众能也;能执无为,故能使众为也。”

汉高祖刘邦可以说是选贤任能的典范。首先,处虚服而无智,熟知百官之要。每当有人才投效于门下,他都要以诚相见,虚心求教,好像自己一无所知、一无所能似的。在接待和求教过程中,仔细观察来者的人品,准确把握其秉性、特长,做到熟知其要。其次,择长而授任,善使众能也。如:运筹帷幄用张良,出奇制胜用陈平,率军作战用韩信,抚民治国用萧何,安定社稷用周勃。甚至连樊哙也能发挥其匹夫之勇,使鸿门宴化险为夷。再次,将将面授权,故能使众为也。刘邦善将将是众所周知的。他将将的诀窍除上述择长授任外,还在于授权、百宫既定名分后,各授予相应职权,以保障他们行使职能。其执下治军方略,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谋划之,绝不从中掣肘。如:对留任后方的萧何,事无巨细全由丞相作主;对指挥作战的韩信,进退决策皆听将军裁定。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从实际工作中甄别百官的才能和考核政绩;二是使文武百官有独立发挥才能的机会,从而策励他们建功立业,竞相作为。以达到君王“事省而国治”的目的。

作为领导艺术——选贤任能,不仅对于当代行政管理有其现实意义,而已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现代企业的劳动过程无不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的每件产品无不是许多劳动者分工协作的结晶。要组织和管理分工细致、协作众多的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仅靠厂长、经理“一自行之”,是无济于事的。所以,无论哪一级地方领导和企业一把手都应善于分职。尽管分职方法要因地制宜。但下述四项基本原则是共同的。一是明确分工,择长授任;二是授职授权,专任不疑;三是妥善配置角色,力求人才互补;四是三权将将,奖优罚劣。分职后,各位领导人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能充分发挥个入专长,又有效地发挥了整体功能,再加一个善于弹钢琴的一把手,那么,企业管理一定会卓有成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