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给孩子讲点人文知识
251100000034

第34章 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1)

春节与“年”的传说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我们会穿着新衣服,提着小灯笼,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放鞭炮。在春节期间,我们还能轻轻松松地“赚”一笔压岁钱!另外,还有吃不完的零食,玩不完的游戏,真是太惬意了!在游玩之余,你有没有想过:春节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人们要“过年”呢?

春节是由“蜡祭”(西周时,农民的年终祭祀)演变而来的,是一年中关于农事最大的祭典节日。在这一天,人们拿出各种贡品来报答上天的恩赐,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习俗。

关于春节过年的来历,还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上古时,有一种叫做“年”的独角大怪兽,每到岁末,就出来吃人,一口气就能吸杀许多人。

人们为此担惊受怕,后来,有个叫洪钩的人出现了,他自告奋勇去降服“年”。

洪钩找到“年”对它说:“人们都说世上数你最厉害,我不认为。南山中有条巨蟒,称王称霸,谁也不怕,你敢和它较量吗?”“年”火冒三丈,跑到南山把巨蟒吸杀了。洪钩又说:“‘年’啊!北山有头狮子,号称百兽之王,你敢吸它吗?”“年”说:“这有什么可怕的?”果然,“年”跑到北山,把那头猛狮吸杀掉。洪钩又说:“有一只白额大虎,所有野兽都怕它。你能吃掉它吗?”“年”不顾疲劳,把老虎也除掉了。洪钩借助“年”的力量,驱除了那些猛兽,然后骑着“年”上天去了。

原来,洪钩是位神仙。洪钩走的时候嘱咐人们:每到冬春交接过“年”关时,家家户户都要贴红纸、燃爆竹,以防“年”再度危害人间。

为什么过年贴“倒福”

在我国,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福”字。有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经到了”。其实,这可不是什么创新的做法,古人早就这么贴了。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为暗记,准备把那些他不满意的人统统杀掉。当时朱元璋的一些手下,接到密令贴上了“福”字。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心地善良,想到太祖要把没有贴“福”字的人家全部杀掉,心里很难受。为消除这场灾祸,马皇后就悄悄地让全城所有的人家,在天明之前往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于是第二天早上,京城里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但是有一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

到了第二天,朱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每家都贴了“福”字,分不出要杀掉的人家。只是看到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手底下的人只好把这个不一样的情况报告了上去。朱皇帝听了,拍案大怒,说把“福”字贴倒过来是不轨行为,是说当朝生活不幸福。朱皇帝想将那家人满门抄斩。善良的马皇后连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的情况我知道,那是知道您今日要来访,就是把幸福带到百姓家里,所以就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已经到了’的意思吗?”朱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了这家人。

消息传到了民间,人们从此便在新春之时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是求大吉大利,二是为了纪念善良的马皇后。

为什么除夕要“守岁”

每年除夕之夜,我们都要通宵不寐来“守岁”,聊天谈笑、打扑克、放鞭炮、看电视、包饺子……“守岁”是我们的一种传统习俗,那么除夕为什么一定要“守岁”呢?

守岁这种习俗源于南北朝,梁朝的庚肩吾、徐君倩,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古时,守岁也叫“照虚耗”,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彻夜照明,通宵守夜,象征着用光亮把一切邪疫取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后来广为流传,一直沿袭到今天。

关于守岁,民间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小妖,手是白色的,身子浑黑,名字叫“祟”,每年年三十夜里跑出来危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会高烧不止,呓语不停,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都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人们怕祟来危害自己的孩子,于是,在大年三十夜里,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元宵节是国人的狂欢节

每逢元宵佳节,人们便纷纷走出家门“闹”元宵,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有赏月的、有观灯的、有猜灯谜的、有舞狮子的、有扭秧歌的……一片喜气洋洋的狂欢景象!

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西汉时期已经有了这个节日。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下诏全国上下于正月十五这天晚上点灯敬佛。以后,祭祀、礼佛、民俗三项活动叠加,使元宵节越过越热闹,越过节庆时间越长,活动越多。汉代元宵节才一天,可是到了明代时,整整十天。古代,元宵节那天,人们的活动甚至比现在还要多,还要热闹,甚至当时不允许抛头露面的年轻女性,在元宵节这天,也可以走出家门,在灯火下载歌载舞,会一会情人。当时,古代文人笔下有一些诗句,如“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等,也都反映了那种全民狂欢的“乐”与“闹”。

时至今日,元宵节的“闹”意依然不减当年,元宵节真可谓国人的狂欢节!

清明节是怎么来的

清明这天,许多孩子会被爸爸妈妈带着去祭祖、扫墓,因此,不用细说,我们也知道这是一个祭祖的日子。可是这一天是怎么来的呢?

清明节约始于距今2000年前的周朝。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温度就开始回暖,正是春天耕种的好时节,因此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农谚。

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于是,这两个节气逐渐混淆。清明节的内涵不断丰富,清明节既含指节气,又包括了纪念的意义。

公元732年,唐明皇颁布了一道御旨:“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世相传,已成习俗……使之永为例程。”从此以后,人们把清明作为祭奠先人的节日。

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寒食节与介子推

寒食节,顾名思义,在这一天人们只能吃凉食,这是中国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相传它的起源与介子推有着密切的联系。

介子推是春秋五霸之一——重耳的家臣。重耳的父亲晋献公在骊姬的谗言下,逼死太子申生,还要杀另外两个儿子重耳、夷吾。重耳在赵衰、舅犯,还有介子推等人的帮助下,逃出晋国,吃尽苦头。

有一次好多天没粮食吃,介子推偷偷割下自己的股肉,煮成肉汤端给重耳吃。后来,重耳返回晋国,夺回君位,他便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遍赏追随他流亡的家臣,这些人一个个高官厚禄,贵倾一时,介子推没有报功,也未领赏,而是背着母亲躲进绵山(位于今山西省中部的介休县)隐居去了。重耳想起介子推的恩德,觉得对不住他,就派人到绵山去请介子推出山,可找来找去,怎么也不见介子推的踪影,便放火烧山。原想大火一起,介子推必然会逃出来。谁知,大火烧了三天,仍未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灭后,发现介子推抱着母亲烧死在一棵大树下。重耳痛悔不已,把绵山封为介山,并下令介子推被烧死这天不准生火,以纪念介子推。这一天便是寒食节。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和赛龙舟

端午节时,家家户户包粽子,挂钟馗像,还会给小孩佩戴香囊,在南方,还有别具情趣、精彩热闹的赛龙舟。民间还会组织比武、击球、荡秋千等活动,到处都热热闹闹的。有一个问题: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和赛龙舟呢?

人们这么做,其实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他是王族出身,从小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他年轻时很受楚怀王器重,一直担任左徒的职位,他忧国忧民,凡事都为百姓考虑。因此,他受到旧势力的忌恨。他们经常向楚怀王说他的坏话,于是他逐渐被疏远了。后来楚怀王彻底不喜欢屈原了,不接受屈原的劝告,还被张仪骗到秦国,忧虑而死。屈原知道这个消息后,悲愤欲绝,向新任国君顷襄王上书,提出一系列中肯的政治主张,可是顷襄王反而流放了屈原。

不久秦国占领了楚国的郢都。楚国大地生灵涂炭。被流放在外的屈原知道自己的国家灭亡后,满怀悲愤,在这年的五月初五抱着石头跳下了汨罗江。

江上的渔夫们知道深受敬仰的屈大夫沉江后,都撑着船,争前恐后地打捞。滔滔江水,早已把屈原淹没得无影无踪了。人们打捞不出屈原的尸体,纷纷给江里投掷食物,说是让江中的鱼虾吃饱后不再吃屈大夫的尸身,有个医生还给江里倒了些雄黄酒,说它能把江中的蛟龙灌醉……

从此,每年到五月初五,汨罗江畔都要举行龙舟竞赛,再现当年抢救屈原的情形。此外,人们还往江水中投进屈原爱吃的食物进行祭奠。

据说到了汉代建武年间,一个长沙人碰到一位自称是大夫屈原的人对他说:“你们每年给我祭奠的竹筒米很好吃,可惜我吃不到,都被蛟龙吃了。希望你们以后祭祀时,用艾叶把竹筒的口塞住,再用五色丝线把它捆牢,因为蛟龙最怕这些东西。”这个长沙人便赶快叫人照办。

从此以后,人们就用艾叶包糯米。到了明代,人们又用芦苇叶代替了艾叶包糯米,这就是今天的粽子。

七夕节和牛郎织女的故事

阴历七月初七晚上,叫做七夕。据说,这天晚上,你如果坐在葡萄藤下,还能听到牛郎织女窃窃私语呢!

相传这天是牛郎和织女在天桥上约会的日子。织女是天上的仙女,她心灵手巧,昼夜坐在织布机前劳作,织出了天上的云霞。她后来和凡间的牛郎成了亲,两人相亲相爱,过着男耕女织的快乐生活。后来织女生下一男一女。

王母娘娘知道织女与牛郎结婚生子后,非常气愤。有一天,她趁牛郎在地里耕种的时候,强行将织女拉回天宫。

两个孩子跑到地里,哭哭啼啼地把这个消息告诉牛郎。老牛在一旁听了,对急得不知所措的主人说:“牛郎,这是王母娘娘亲自出马把织女拉回天宫惩罚去了!快,快把我的皮剥下披上,带着孩子去追赶吧!”它说完,就一头撞死在树上。

牛郎痛惜地剥下老牛的皮,披在身上,用箩筐把两个小孩担上,一跃而起,追赶过去。

织女在绝望中突然听到身后牛郎和孩子们的哭喊声,非常惊喜。她不顾一切挣脱王母娘娘的手,向家人跑去。王母娘娘眼看他们就要相聚,急忙从头上拔下一个金簪往身后一划,天上立刻出现一条天河。牛郎无法飞越这条河,眼睁睁地望着对岸的妻子,万分悲痛。喜鹊们对牛郎和织女的遭遇十分同情,它们纷纷飞到天河边,互相咬着尾巴,搭起一座天桥,让牛郎和织女相会。王母娘娘被这种情景感动了,只好允许他们在七月初七这天由喜鹊搭桥相会一次。

从此以后,牛郎和织女隔着一条银河,他们“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只有在七月初七这天,踩着鹊桥,一家团聚。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可真是个好节日,我们既可以欣赏长空中的皓月,又能够吃到多种口味的月饼。据说那天还可以看到月亮里的嫦娥、玉兔、月桂树呢!爷爷奶奶这天还会给我们讲故事,其中就有关于中秋节来历的故事: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庄稼枯死了,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登上昆仑山顶,拉开神弓,一下子射下来了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与妻子非常恩爱。

不少有志之士慕名前来拜师学艺,与此同时,满肚子坏心眼的蓬蒙也混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