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有保健师
251400000043

第43章 用中医保健方法对付常见疾病 (2)

第五篇第十九章 用中医保健方法对付常见疾病 (2)

使用时需要注意的是,木香辛香而散,苦温而燥,血虚有热及阴虚火旺者不宜服用。

中医治疗腋臭的五种方法

腋臭俗称狐臭,是分布在体表皮肤如腋下、会阴、背上部位的大汗腺分泌物中产生并散发出的一种特殊难闻的气味。下面介绍五则验方。

1.桃叶50克,南瓜叶50克,捣烂后敷患处,每日2~4次。

2.辣2~3个,切成小段,放入瓶内,加2%~2.5%碘酊10毫升,密封摇荡。3日后用棉球蘸药液,涂擦腋窝,每日1~3次。一般连用7天可愈。

3.田螺1个,放在清水中养至盖张开后,立即用针头将1粒巴豆放进田螺腔内,再将其置于杯中。约1小时后,田螺即化成水。用此水涂腋部多次,可消狐臭。

4.干净的生姜切片外擦,每日2次,每次在双腋窝擦约5分钟。

5.食盐炒热后,装入纱布袋内,趁热扎好,反复摩擦腋窝约5分钟,每日1次,连用5天。

中医处方帮女性摆脱痛经困扰

女性在月经前后或经期出现并非病理性的下腹部轻度垂胀。如果肚腹疼痛剧烈,伴腰骶部疼痛及其他症状,甚者出现呕吐、手足发冷等症状,则称之为痛经。下面介绍中医治疗痛经的几种方法:

1.理气活血方:活血化淤,行气止痛

当归12克、桃仁9克、郁金9克、莪术6克、乳香9克、没药9克、川芎6克、附香12克、乌药12克、延胡索12克、柴胡6克、枳壳12克、失笑散30克(包煎)。月经来潮前开始服药,至经行后第二天停药,每个月经周期用药5剂为一疗程。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2.调肝止痛汤:活血化淤,理气止痛

醋炒柴胡、酒炒赤芍、白芍、当归、川芎、炒枳壳、制香附、延胡索,郁金、五灵脂、蒲公英各10克,炙甘草6克。每日一剂,煎服两次。

3.痛经汤:活血化淤,行气止痛

柴胡6~10克、白芍10~15克、蒲黄10克、无灵脂10克、丹参10~15克、香附10克、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甘草3克。经前一周服汤药,平时亦可服丸药,如乌鸡白凤丸等,配合治疗,效果更佳。

4.痛安汤:行气活血,调达冲任。

当归10克、川芎5克、赤芍10克、延胡索贿10克、红花6克、肉桂4克、丹参15~30克、制香附10~15克、泽兰10克、广木香5克。每日一剂,文火煎。水煎取汁350毫升,分2次服,4剂为一疗程。

多种验方在手,不愁牙痛不走

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当出现牙痛的时候,除了上医院找医生之外,一些民间的小验方有时也能起到镇痛的作用。

1.取大蒜适量捣烂,温热后敷在痛点上可以缓解牙髓炎、牙周炎以及牙痛等症状。

2.把味精与温开水按1:50的比例化开后,口含味精溶液一会儿再吐掉。这样连续几次,坚持两天后牙痛就会消失。

3.牙痛的时候可以切一小片生姜咬在痛处,必要的时候可以重复使用。

4.取白胡椒10克研成末,加白酒调成糊状,分4次放入牙洞内。

5.取蜂房适量,加纯酒精适量,点火燃烧,待蜂房烧成黑灰时,用手指蘸灰涂于患牙,一般4~5分钟可止痛。

6.取生猪油、新棉花各少许,用棉花裹猪油烤热,咬在牙痛处片刻,1次1换,反复数次。

7.取六神丸1~2粒,碾碎置于患齿牙龈上5~10钟,每天1次,一般不超过3次。

8.取白酒100克放入杯中,再加食盐10克,搅拌,等食盐溶化后烧开。含上一口在疼痛的地方(不要咽下去),牙痛会立即止住。

治疗湿热恶心的中医验方

中医认为,恶心呕吐是由于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洁,劳倦过度和脾胃虚弱等原因,引起胃失和调、气逆而上所致。因此,在饮食上宜清淡,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面食、稀粥、蛋类、汤类等。

中医常用以下验方来治疗湿热恶心:

1.鲜芦根30克,广藿香10克,白糖适量。先将鲜芦根和广藿香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兑入白糖,调味即可。每日1剂,分1~2次温服,连服2天。有化湿、清热止呕功效。脾胃虚寒者不宜服食。

2.竹茹、蒲公英各30克,白糖适量,前两味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兑白糖调味即可。每日1剂,代茶分次饮用。有清热消炎,降逆止呕功效。

3.薏苡仁、粳米各30克。将薏苡仁洗净加水煮烂,再加粳米煮成粥。每日1次,连服2~3天。有清热袪湿,止呕功效。

“啤酒肚”的克星——爸爸汤

嗜饮啤酒的人,由于腹部长年受寒气所侵,大多造成了脾胃受湿,而且长出了一个“啤酒肚”。

在我国香港等地有一种用中药配制而成的“爸爸汤”,堪称啤酒肚的克星。该汤不仅能去小腹寒气,消除腹部脂肪,还有暖中除寒和减肥的功效,深受啤酒爱好者的欢迎。

材料:水芹菜200克,鲫鱼1条(约1斤),姜少许。

中药:制香附5克,香砂仁5克,淮山3克,枳棋子3克。

制作:鱼刨去内脏后洗净,用生油起锅,煎至微黄约八分熟后待用。芹菜及各种药材先用十碗水煮沸20分钟后,加入鲫鱼同煲约2小时即可。若无水芹菜,单用鲫鱼也可,口味可根据个人喜好而定。

哪些中成药治疗跌打损伤效果好

治疗跌打损伤的中成药,具有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的功能,大多数内服和外用兼可。下面就介绍几种常用的治疗跌打损伤的中成药。

1.内服中成药

云南白药:本品又名白药。具有活血、消肿、止痛、止血的功能。主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一般每次服0.2~0.3g,症状较重的每次服0.5g,每日2~3次。该药盒内装有保险子,凡遇较重的跌打损伤,可先用黄酒送服1粒,但轻症及其他病症不可服用。孕妇忌服。

三七片:本品由三七制成。具有散淤止血、消肿止痛的功能。主治跌打损伤之淤肿疼痛,也可用于产后淤滞腹痛、冠心病心绞痛以及吐血、衄血、便血等症。每次服3~5片,每日1~2次。孕妇慎服。

七厘散:本品由麝香、冰片、乳香、没药、红花、血竭、朱砂、儿茶制成。具有活血祛淤、消肿止痛的功能。主治跌打损伤后淤滞肿痛。每次服0.6~1.5g,每日1~2次。孕妇忌服。

跌打丸:本品由三七、赤芍、乳香、没药、三棱、苏木、红花、血竭、白芍、桃仁、自然铜、防风、骨碎补、刘寄奴、当归、丹皮、地鳖虫、枳实、桔梗、木通、甜瓜子、川断、姜黄、甘草等制成。具有活血散淤、消肿止痛的功能。主治跌打损伤之淤滞肿痛。每次服1丸,每日2~3次。孕妇忌服。

2.外用中成药

治伤酊:本品由徐长卿、雪上一支蒿、芙蓉叶、两面针、大罗伞、樟脑、肉桂油、薄荷脑制成。具有活血祛淤、消肿止痛的功能。主治扭伤、挫伤。使用时,涂擦患处,每日数次。本品专供外用,切忌内服。

吊筋药:本品由生山栀、桃仁、白芥子、杏仁、红花制成。具有活血化淤、舒筋活络的功能。主治跌打损伤后伤处疼痛、屈伸不利等症。本品专供外用,不可内服。使用时,用药粉15克,以烧酒、面粉、鸡蛋清等调敷患处,每日换药1次。

活血膏:本品由木香、白芷、甘松、川芎、冰片、生大黄、姜黄、徐长卿、独活、五加皮、颠茄流浸膏等制成。具有消肿止痛、祛风除湿的功能。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之淤滞肿痛,也可用于风湿痛和神经痛。一般外贴,1~2天更换1次。孕妇忌贴腹部。

调摄精神是远离冠心病的秘诀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般表现为胸前有压榨感,疼痛感,沿左肩映射,发作时间往往是1~5分钟,长若15分钟,面色发白,严重者有濒死感,冷汗淋漓。

防治冠心病首先要注意调摄精神,避免情志方面的刺激。适当(防止过度激烈,要循序渐进)锻炼,加速血液循环,改善体质,加强脂类物质代谢等。研究发现,胆固醇升高容易诱发冠心病。

能有效阻止胆固醇升高的食物有大蒜,香菇,黄豆,芸豆,扁豆,胡萝卜,大葱,鲫鱼,虾,花生,胡桃肉,葡萄,姜。猕猴桃,芹菜,山楂,绿豆等都可以有效预防冠心病,或作为冠心病的辅助治疗食物。

以下便方可预防冠心病。

1.双耳汤:黑白木耳各15克,红枣15枚,加冰糖煮一小时,连汤带渣一同吃掉,每天两次。

2.菊花粥:粳米100克,菊花15克,先煲粥,将熟之时,下菊花。

预防和治疗流感的有效措施

预防流感,应注意足部保暖。体质较差的人,可进行耐寒训练,如春天洗脸、漱口和洗浴都用冷水。要注意冬夏两季的生活起居。在夏季,暑邪特别容易损伤人体,因此夏季不要过分贪凉,不要温度过低(预防空调病),冬季应以室内温和为宜。

1.预防便方

贯众10克,大青叶(或板蓝根)12克,甘草10克,煎服。

2.消毒方法

(1)食醋消毒法:1:1兑水,密封住所,加热熏蒸30~60分钟。每天1次,连续3~6天。

(2)香药消毒法:艾叶、香薷、苍术都可以,点燃熏蒸,每天一次,连续3~6天。

3.治疗方法

万一患有流感,要注意隔离,卧床休息,防止传染,注意室温,空气流通,衣服常换。饮食方面不宜辛辣油腻,应多饮温开水,保持身体微汗状态。多食清淡食品,如水果、青菜。可用神仙粥和玉屏风来治疗流感。

(1)神仙粥:葱白10克,生姜10克,粳米50克熬成粥,食用前加食醋一小杯。

(2)玉屏风:黄芪10~15克,防风10~15克,白术20克,煎汤口服(此方防治兼可)。

巧用中药方对付三种热伤风

夏季感冒除了一般的感冒症状以外,还有口渴、心烦等内热现象,所以老百姓常称之为“热伤风”。中医常将热伤风分为风热型、暑湿型和风寒型,那么,如何对付这三种热伤风呢?

1.风热型热伤风的典型症状:发热重,恶寒轻,咽干咽痛,甚至咽喉、扁桃体红肿疼痛,鼻塞或鼻流黄涕,口渴,痰黏色黄等。

中医常用金银花豆豉粥治疗:金银花9克,淡豆豉9克,水煎去渣,加入粳米60克,白糖适量,煮粥食用。每日1~2次,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非常适合风热型热伤风患者服用。

2.风寒型热伤风的典型症状:恶寒重,发热轻,头痛、关节疼痛明显,鼻塞声重,鼻流清涕,口不渴,痰稀色白,咽喉疼痛不明显,或仅见咽痒。

可用香菜葱白饮治疗:香菜15克,葱白(带根)3段,将两者洗净,加水适量,煮沸后再煮5分钟即可。适用于热伤风中医辨证为风寒型的初期患者,因葱和香菜均具有发汗的功效,出汗较多者不宜食用。

3.暑湿型热伤风的典型症状:头晕,烦渴,呕吐或腹泻,不思饮食,伴有发热、恶寒、头痛或全身疼痛等。

藿香叶粥对此病有显著疗效:鲜藿香叶20克,煎汤待用;先用粳米100克煮粥,加入煎好的藿香煮沸,即成藿香粥。每天服用2次,具有健脾、化湿、解表的作用。

合理用药是治疗皮肤病的关键

皮肤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上多用外用药。但怎样使用药物也要有讲究才能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根据病情需要与药物性质的不同,可选用不同剂型的外用药,如药粉、药水、洗剂与酊剂、霜剂及软膏等。一般急性炎症,表现为红肿、水疱、糜烂时,多选用药水湿敷,具有消炎、散热等功效;待红肿减轻,渗液减少时,则使用糊剂与药粉等,可发挥消炎、止痒、收敛、保护作用;皮损增厚、呈苔藓样变化时,则需用软膏治疗,因它作用持久且有润滑皮肤的作用。

即使同一药物同一剂型,可因浓度不同而作用各异,如3%水杨酸具有消毒和杀菌作用,而10%水杨酸能软化和溶解角质,并使之脱落,其作用恰恰相反。同时还应考虑年龄、性别及患病部位与季节不同等因素。如老幼患者应选低浓度药物;乳房、外阴处,不可用浓度高或刺激性强的药物,手掌、足底等可用浓度高药物;对皮肤敏感者,先用低浓度,后用高浓度;对新药,先用小面积,如无反应,再适当扩大。

另外,皮肤病用药时间与次数也不应忽视。药水和洗剂,每3小时搽1次;酊剂、软膏剂作用持久,每天早晚各1次。湿敷方法要适中,用药前患部要注意清洗、消毒,痂皮用食物油软化,直径大于0.5厘米的水疱要以空针筒抽出水液,疱壁不要除去,毛发部位需用粉剂或糊剂时,要剃去毛发。

皮肤病用药时,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生红斑样或湿疹样皮疹,且有瘙痒、头痛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去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