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家有保健师
251400000009

第9章 寒冷冬季,正是补养身体的好季节 (1)

第一篇第四章 寒冷冬季,正是补养身体的好季节 (1)

冬季保暖重点部位——头部、背部、脚部

冬季气候寒冷,人体易受寒发病,尤其是老年人与体质虚弱者。因此,要想平安地度过寒冬,必须重视保暖,而头部、背部、足部则是保暖的重点。

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体内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散发掉,所以,冬季如不重视头部保暖,很容易引发感冒、头痛、鼻炎、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甚至引发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冬季里如背部保暖不好,则风寒极易从背部经络上的诸穴位侵入人体,损伤阳气,使阴阳平衡受到破坏,人体免疫能力下降,抗病能力减弱,诱发多种疾病或使原有病情加重及旧病复发。

俗语说“寒从脚起”。现代医学认为,双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不足,长时间下垂,血液循环不畅,皮下脂肪层薄,保温能力弱,容易发冷。脚部一旦受凉,便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以致隐藏在鼻咽部的病毒、细菌乘机大量繁殖,引发人体感冒或使气管炎、哮喘、关节炎、痛经、腰腿痛等旧病复发。

因此,冬季要特别注意头部、背部、脚部的保暖。

热水泡脚,不妨加点中药

“热水泡脚,加点中药”,好处众人皆知,但除了做足疗,很少有人在家里自制足疗液。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洗脚水里加点中药。

在这里推荐几种简单易做的足疗液,当归、桃仁、苏木、川椒、泽兰叶制成足疗液,能让你的脚上皮肤变得柔嫩美丽。脚上皮肤干燥的人,可以试试用桃仁、杏仁、冬瓜仁、薏苡仁熬制的药水兑入热水里洗脚。脚累脚疼者,可以用透骨草、伸筋草、苏木、当归、川椒熬制的药水。

冬天里,人容易脚冷,特别是女性,经常整夜都睡不热乎。可以洗脚时在水中放干姜或樟脑,樟脑会很快在热水中融化,泡后脚会发热,对改善脚凉很有效。

这些材料在中药房很容易买到,而且便宜,熬制时先用大火煮开,然后小火煮5~10分钟,取汁即可。这些药水不用每次现熬现用,可以一次多熬制一些,用容器装好,每天洗脚时兑在水中即可。

冬季寒冷,老年人应预防关节炎

关节炎又称增殖性关节炎,俗称老年性关节炎,一般多发生在50~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本病特征为关节软骨变性和唇样骨质增生,常发病于某一关节,尤其是负重大、易于劳损的大关节。

老年性关节炎发病缓慢,虽多发病于某一关节,但也有膝、腰、髋关节同时患病的可能。症状为关节酸痛和关节动作僵硬感,尤其休息后开始活动时最为明显,而适当活动后僵硬感便可减轻或消失,但天气变冷或着凉、受潮、持物过多劳累时均可使关节酸痛症状加重,关节活动时常可听到摩擦音,关节局部有轻度压痛,但常无肿胀。

患有关节炎的老年人,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因冬季气候寒冷可使关节疼痛症状加重,使你活动困难。此时应避免关节过分活动或持重物,以免造成关节劳累再损伤。急性发作期剧烈疼痛时应限制活动,适量运动或卧床休息,局部热敷、按摩、理疗均可减轻症状,再加上通络片、活络片(丸)等药物治疗,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冬季在脚底放个热水袋,可暖脚暖身

在冬季,许多人喜欢用电热毯取暖,其实这样做远不如在脚底放个热水袋。

这是因为,夜里长时间使用电热毯,人的身体容易对其产生依赖性,导致人体自身产生热量的能力降低。再加上被窝里的温度会逐渐升高,造成里热外冷的状况,稍有不慎,很容易着凉。而且,电热毯的加热作用会使皮肤的毛细血管一直处于扩张状态,体内水分和盐分明显丢失,容易出现口干、咽痛、舌燥、鼻孔出血、皮肤瘙痒以及大便秘结等症状,尤其对患有慢性咽炎、心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怀孕早期的妇女也不要使用电热毯,因为电热毯通电后会产生电磁场,容易影响胎儿细胞的正常分裂,导致胎儿畸形。

而用热水袋取暖时,随着其温度逐渐下降,人体自身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更多的热量来维持温度,以有效提高人体对寒冷的抵御能力。而且,被窝里温度基本恒定,也避免了睡眠过程中人体水分、盐分的过度流失。

医学研究证明,将热水袋放在脚底效果更好。因为人的两脚离心脏较远,血液供应少,再加上脚部脂肪层很薄,局部温度常常较低。而足部又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起止点,与全身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系,如果睡觉时把热水袋置于脚底,能温暖足部经络,促进气血流通,使热量到达全身各处。

用热水袋取暖,水温不宜太高,一般以60℃~70℃为宜。使用前一定要检查塞子的密闭性,外面最好用毛巾包裹后再使用。

怎样才能在冬三月里神采飞扬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有些人一到冬天就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这主要是因为冬天天气寒冷,自然界阳气不足,而人与自然界之间相对有一个平衡,人体内随之也会出现阳气不足,阳气不足时人就会感到没有精神。所以,冬季养生主张早睡晚起,最好等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并且冬天寒冷,最好在屋里待着,尽量少出门以保养阳气。尤其是气血虚衰的老年人,冬季的起居更应早睡迟起,避寒就暖,绝不提倡“早睡早起”。

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食补。牛羊肉、人参等都可以增加人体内的阳气,但要注意不要补得过度而导致上火。

2.保证足够的睡眠。成人每天不应少于8小时,青少年不少于10小时。不要熬夜,晚上11点前尽量入睡。

3.注意保暖,特别是脚和腿,不要为了保持身材而少穿。

另外,冬天老人的户外活动时间短了,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爱好,安排一些安静闲逸的室内活动,如养鸟、养鱼、养花,或练习书法、绘画、棋艺等。如果进行室外锻炼,运动量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以感到身体热量外泄微汗为宜。恰当的运动会让人感到全身轻松舒畅、精力旺盛,体力和脑力功能增强,食欲、睡眠良好。

冬季洗澡从脚开始对健康最有益

在冬天,许多朋友洗澡时还像夏天一样,把水龙头打开,从头往下淋。其实这对健康很不利。

冬季的低温使人体皮肤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而冬季洗澡水的温度又相对较高,温热的水突然从头而至,会让人体调节系统“措手不及”,引起头部及全身皮肤血管骤然扩张,大量血液集中到皮肤表面,导致心、脑等重要脏器急剧缺血,头晕、胸闷等种种不适也会随之而来。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朋友来说更是要防止意外发生。

冬天洗澡的正确方法是,洗澡前先用热水冲冲脚,待脚部温暖后再慢慢往身体上淋水,让身体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除了洗澡的“顺序”外,水温也不能太高,以37℃~40℃为宜;时间上,冬季淋浴最好不超过10分钟,盆浴不超过15分钟;洗澡前先喝一杯温开水。

另外,酒后千万不要立即洗澡。因为洗澡时,人体内储备的葡萄糖会因体力活动和血液循环加快而被大量消耗掉,而酒精会抑制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使其不能将储存的肝糖原转化为葡萄糖,并及时补充到血液中去,从而造成血糖含量大幅度下降,严重者甚至引起休克。因此,洗澡时间最好选择在酒后2小时左右。

老年人,走出冬季洗澡的五大误区

老年人在冬季洗澡时要避免进入以下5个误区:

1.水温过高:这会使全身皮肤血管扩张,大量血液集中到皮肤表面,导致心血管急剧缺血,引起心血管痉挛。如果持续痉挛15分钟,即可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如果是大面积心肌梗死,就有猝死的危险(发病后1小时内死亡)。高血压病患者还会因全身皮肤血管扩张而使血压骤然下降,出现低血压,导致头晕、心慌等症状。所以水温最好在37℃左右。

2.时间过长:长时间把全身浸泡在热水中,因体表毛细血管扩张,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相对减少。尤其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的老年人,极易发生中风和心肌梗死,患有肺气肿、肺心病、哮喘病的老年人也会感到呼吸困难。因此,为避免意外,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3.用力搓擦:用毛巾等用力搓擦,会损伤皮肤的鳞状上皮细胞,降低皮肤这个自然“防线”的功能,导致细菌、真菌从皮肤的微小破损处侵入体内引起疖肿、癣类等皮肤病。同时,老年人的皮脂腺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不宜用含碱过多的肥皂洗澡,否则会降低皮肤的酸性,对健康不利。

4.饭后洗澡:老年人牙口不好,加之胃肠消化功能不佳,多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饭后立刻洗澡,全身的血液较多地充盈于表皮毛细血管,使腹腔血液供应相对减少,常会加重消化不良,影响吸收,导致营养不良。

5.忽视防病:有些老年人患有严重冠心病,洗澡前应服用药物预防,可选速效救心丸5~6粒,咬碎含于舌下(不要吞咽),很快就可生效。如出现胸前区憋气、闷痛,应再次含用速效救心丸,但一次用药数量要增加到10粒。患有高血压病的老年人在洗澡前半小时服1片硝酸甘油或1片鲁南欣康,药效可持续4~5个小时。

在泡脚水中加入鹅卵石,可改善失眠

众所周知,冬天在睡前用热水泡脚有助于睡眠。如果在泡脚的热水里加入鹅卵石,泡脚的同时用鹅卵石磨脚,则能起到类似于针灸的效果,可治疗长期失眠。

在泡脚盆里加入鹅卵石,高低不平的石头表面可以刺激脚底的穴位(涌泉、太溪等)或脚底反应区,起到类似足底按摩和针刺穴位的作用,从而促进人体脉络贯通,达到交通心肾、疏肝理气、健脾益气、宁心安神的功效,更好地改善睡眠。

泡脚用的鹅卵石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选择圆滑、大小相近的为佳。泡脚用的水应该保持在45℃左右,水深至少要高过踝关节,脚在鹅卵石上均衡地踩踏,浸泡20~30分钟左右。有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的患者用热水泡脚时,要特别注意水温和时间的控制,以免出现头晕、头痛、乏力、心慌等情况。

此外,使用鹅卵石揉搓双脚时要注意力度和水温,要避免擦破或烫伤皮肤。脚部有损伤(包括关节胀痛、拉伤、扭伤等)、炎症还未痊愈的人,不宜用鹅卵石热水泡脚。

常喝茶可摆脱冬季瘙痒的困扰

冬季寒冷干燥,很多人一到冬季就会发生皮肤瘙痒(冬痒症)。这种季节性瘙痒症主要是由于皮肤过于干燥所致。一些老年人皮脂腺和汗腺分泌机能较差,在干冷的冬季更容易出现皮肤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