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杨家将
2518400000016

第16章 平大辽宋国班师(1)

辽军大将韩延寿发现辽国已经彻底失败了,急忙回到军中大营对萧太后说:“娘娘还是暂避风头吧,现在我们的周围已经全是宋兵了!”

萧太后急忙问:“吕军师人在哪里?”

韩延寿回答说:“现在已经找不到吕军师了。”

萧太后也没了主意,只好带着韩延寿、耶律学古等剩下的兵将逃往后山。

杨六郎发现萧太后逃跑后,急忙率领人马前去追赶。没用多长时间,跑在前面的焦赞就追上了韩延寿。焦赞一边追一边喊:“韩延寿,快快投降,可免一死!”

韩延寿知道逃不了,为了掩护萧太后逃走,他拨马回身和焦赞打在一起,没用几个回合便被焦赞捉了。六郎等人率领人马继续追赶。辽兵一边逃一边丢盔弃甲,甚至连辎重都丢弃了。萧太后在兵将的掩护下从偏僻的小路逃回了幽州城。

通过这一场战斗,杨宗保领兵破了七十二座天门阵,杀死了四十万辽兵。第二天,杨宗保坐在大帐中,一面命人斩了韩延寿,一面为各位有功的人员记录功劳,以便皇上论功行赏。

第二天,宗保面见真宗,汇报众位将领的功劳。六郎趁机建议真宗挥师幽州,制伏辽国。但真宗以大军需要休整为由,决定班师回朝。

回到汴京之后,真宗论功行赏,赐给六郎父子两副黄金甲、两匹白马,十二车锦缎。父子二人拜谢之后,回到杨府和各位部将开怀畅饮。酒席进行一半的时候,杨五郎起身告别母亲,带着头陀兵回五台山去了。而杨六郎则去佳山寨镇守,杨宗保在京城做监军,负责守卫京城。

再说王钦回到府中,因为没有为萧太后建功立业而闷闷不乐。忽然,他想到了一条计策,准备让真宗下旨命他去招降辽国。真宗听了王钦的建议很高兴,便让武军尉周福陪同王钦前往辽国宣读宋国皇帝的招降敕文。

于是,王钦带着敕文向幽州进发。在半路上,王钦想到前往辽国必须要经过佳山寨,肯定会被杨六郎捉住,于是便问周福:“有几条路可以到幽州去?”

周福说:“一共有两条路可以去幽州,一条要经过佳山寨,一条要经过黄河。”

王钦以一份重要文件要取为由,骗周福先领人朝着佳山寨进发,而自己则取道赶往黄河。

周福来到佳山寨的地界,被巡逻的兵将误认为是王钦,将他抓到山寨之中。杨六郎知道后,命人将这个辽国的奸细押上来,发现并不是王钦,详细询问之后,才知道王钦害怕到佳山寨来,故意让周福前来送死。于是,六郎命人释放周福,摆好酒宴款待一番,便放周福过关了。

再说王钦让周福先走之后,便独自一人来到太原府,找到守官薛文遇,把奉旨去辽国劝降的事告诉了他。薛文遇不知内情,准备好船只,载着王钦过了黄河。

王钦来到幽州城,拜见了萧太后。萧太后见是王钦来了,不由得怒发冲冠,命人将他五花大绑,准备推出去斩首。幸亏有耶律休哥劝阻,萧太后才将王钦放了,问他到幽州来有什么事。

王钦回复说:“臣在宋朝的时候并非没有尽心尽力,而是苦于没有机会。现在宋朝的大将已经各自回到驻地,朝中只剩下十大文臣。娘娘可回信以交出幽州地图骗十大文臣到九龙飞虎谷来受降,趁机派兵捉住这些人,然后要挟大宋皇帝与大辽平分天下。”

萧太后同意了王钦的建议,于是写了回书,让王钦回到宋国。来到汴京,王钦对真宗说:“萧太后已经同意归降大宋,但是由于事关重大,而臣的地位太低,所以萧太后请求陛下派十大文臣去九龙飞虎谷接幽州地图受降。”真宗听后,龙颜大悦,立刻下旨,命十大文臣前往幽州。

八王、寇准、柴玉、李御史、赵建军等人接到真宗的圣旨,坐在一起商议,担心这是辽人的奸计,恐怕此去凶多吉少。最后,八王建议让杨六郎派兵保护,才让众人安下心来。

于是,十位大臣向真宗辞行,一路朝着佳山寨走来。在快到梁门关时,一行人发现一队人马拦住了去路。八王眼尖,认出了带队的是孟良和焦赞。而两人也认出了八王,急忙拜伏,请八王到山上相聚。众人心中欢喜,随着孟良、焦赞来到山寨之中。随后,杨六郎率兵亲自来迎接,为众位大臣接风洗尘。

第二天,杨六郎和孟良、焦赞、岳胜等二十多人化装成众位大臣的随从,每个人都挑着箱子或是竹筒,里面装着大臣们的朝服,箱底藏有短兵器,在竹筒中藏有长兵器。等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六郎便让这些人和众位大臣一同前往九龙飞虎谷。

萧太后接到众位大臣到来的消息后,便命耶律学古领着一万精兵到九龙飞虎谷来布置陷阱。这个九龙飞虎谷四面都是悬崖峭壁,只有东面的一块平地能容纳下五六百人。于是,耶律学古命令部将谢留和张猛在平地处摆好酒宴,将大队人马藏在山谷之中。

双方在谷口见面后,来到谷东的平地处,约定明天在此设宴款待宋朝的大臣们,并顺便交割地图。第二天很快就到了,耶律学古命人去请宋朝大臣赴宴,并签署归降书。当他发现宋朝大臣的身后只跟着一些贴身的随从时,不由得暗自高兴。与宋朝大臣们分宾主落座后,耶律学古向众位大臣说了一番祝酒词,并向大家一一劝酒。八王代表大家致谢说:“萧太后能认清形势,归顺我大宋,不失为一代明主,也是大辽百姓的福气!”

耶律学古假装赔笑说:“我家娘娘早有归顺之意。请大家开怀畅饮,其他的事情我们再从长计议。”说着,便让厨师端上菜肴,乐工奏起音乐。酒宴喝到一半时,耶律学古举杯说道:“今天这里有宋朝的众位大臣光顾,实属天大的荣幸。我们辽国地处偏僻,没有什么娱乐,现在就让我的几个军官舞剑来为大家助兴吧。”

八王立刻听出这个建议不怀好意,于是开口说道:“这里摆的又不是鸿门宴,好好的酒席为什么要舞剑呢?”但是没等八王把话说完,在耶律学古身边的谢留便站起身来,抽出长剑,在酒席前舞弄起来。

八王发现气氛不对,立刻回身喊道:“我们的侍从在哪里?”

孟良等人装扮成侍从一直在大臣们的后面站着,听到八王召唤,便从随身带来的箱子中抽出一把利剑,站到席前说道:“席前只有辽国人舞剑,不免显得单调了一些。不如让我也来凑凑热闹吧。”说完,便和谢留一起舞起剑来。

耶律学古发现孟良器宇轩昂,知道他一定不是一名普通的随从,肯定是宋军中的一名将领,便打算让谢留不要和他硬拼,设法用智力取胜。他知道谢留的箭法要比剑术高明,等到两个人舞了一会儿之后,便劝阻道:“舞剑没有什么好看的,还是让双方比试箭法来娱乐大家吧!”

孟良听了,也没有反对,笑着说:“舞剑和射箭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

谢留趁机说:“如果只是简单地比试箭法,没有什么意思。我们可以尝试一个有趣点的比法。”

孟良问道:“怎么比试才有趣?”

谢留说:“将一个人绑在柱子上,在一百步之外连射三箭,谁能躲开便是胜利者。”

孟良听了他的建议,心里暗自想到:“他这样做是想暗算我。好吧,我就趁机取了他的性命,让他们知道一下我的厉害。”于是随口说:“我们俩谁先射?”

谢留说:“还是我先射吧!”

八王和其他大臣听了,正要提醒孟良不要上当,没想到孟良已经一口答应下来,从容地走了出去,来到了校场之上。八王等人也跟了出去,看见几个辽兵将孟良绑在了一根柱子上。在一百步之外,谢留已经拉弓搭箭,蓄势待发了。就在大家都在为孟良担忧的时候,只听见一声弓弦响,谢留的第一支箭已经射向孟良的头部。只见孟良把嘴一张,一口咬住飞箭。就在众人松了一口气的时候,谢留的第二支箭朝着孟良的颈部射来,只见孟良用手一挥,将第二支箭打落。谢留见两支箭都没有射中,心中有些慌乱,于是第三支箭射向了孟良的胸部。孟良也不去接这支箭,因为胸部藏有护心镜,箭根本射不进去。

一场虚惊之后,宋朝的十大文臣都为孟良的英勇喝彩,称赞孟良有胆量。辽兵只好为孟良松绑。这时,孟良走到谢留的身边说:“把你的弓箭借我用用。”

无奈之下,谢留也被辽兵绑到了柱子上。孟良在一百步之外搭弓射箭,故意射偏了第一箭。谢留心中想:“看来这名宋将只会舞剑,不会射箭。”于是心中放松了许多。没想到孟良的第二箭朝着谢留的脖子射去。谢留来不及躲闪,当场被射死。

耶律学古见谢留被射死,恼羞成怒,大声叫道:“我们原本是要讲和的,为什么要杀我大将?”说完便让左右的辽兵捉拿孟良。随着耶律学古的一声令下,埋伏在宴席周围的五六百辽军骑兵一齐杀出。岳胜、焦赞等人见了,纷纷打开箱子,取出兵器,和辽兵杀在一处。宋军这些将军身经百战,将辽军骑兵杀死大半。耶律学古发现对方早有准备,怕自己的人马损失过大,便率领自己的人马退回了营地。

孟良等人保护着十大文臣向谷口杀去。没想到几声炮响之后,辽将韩君弼率领伏兵杀出,将谷口死死把守住。宋朝的十大文臣和六郎军中的二十多位将军全被困在了四面都是悬崖峭壁的山谷之中。这些人急得团团转,但是想不出有什么好办法脱困。

孟良安慰大家说:“大家不要过于着急,等到辽兵的防守松懈的时候,我化装成辽人偷偷潜出山谷,找六郎求救。”

大家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坚守在谷中,等待出谷的良机。

耶律学古一面命人严密把守山谷,一面写了奏章呈给萧太后,请求发兵增援,以防宋军带兵将十大文臣救走。

萧太后接到奏章后,心中难过,因为前不久和宋国交战,朝中的良将都已经战死,现在连个保驾的先锋官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