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赵氏经络综合锻炼方法
2522200000003

第3章 生命在于运动(1)

运动是以增强体质、培养生机、预防疾病、争取健康长寿为目的,用活动身体的方式维护健康、锻炼意志、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重要养生方法。说白了,就是养形、炼形、保形。形是生命的基础,是精、气、神人身三宝的家,形在精气神俱在,形灭则精气神俱灭(道家养生理论强调说只要有身体的存在,就有谈健康的资本),这足以说明“形(身体)”在养生中的重要地位。中华民族传统的运动养生特点是以中医的阴阳(气血)、五行(脏腑)、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养形为运动的基本特点,从整体的“精、气、神、形”,强调意念、呼吸和形体锻炼动静结合的保健活动。传统的运动养生,经过历代养生家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和补充,逐渐形成了动静结合的静以养神、动以养形;运动肢体、自我按摩以疏通经络;呼吸吐纳、调整鼻息以练气;宁静思想、万念归一、排除杂念以练意的整体保健养生方法。作为万灵之主的现代人,运动是必需的,运动的帮助现代人类保健养生、健康长寿。运动养生就是“治未病”。

人类初始,狩猎以获取牺牲,采摘而得天赐,刀耕火种等劳作,都是人类自然的运动形式。运动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只是在社会发展、私有制出现,而后才有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现象。运动养生迎合了上层社会的需求,如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就是现今发现的最早记录。医学的发展,为运动养生提供了理论依据、指导原则、发展方向以及必要限制等,使运动养生向全面、合理的方向发展。流通气血、长养精神、强筋壮骨、滑利关节、坚肤壮肌、聪耳明目、充脏畅腑,从而达到精力旺盛,气血充足,思维敏捷,反应快速,耐力持久,形神具备,骨正筋柔,肌肉若一,老而不衰。继承古代先贤积累的宝贵养生经验,结合现代人文自然环境劳作运动之特点达到现代人类养生之目的。

运动保健,又叫中医健身术,是指运用传统的导引、运动健身操等方式进行锻炼。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宇宙生物界,特别是人类的生命活动具有运动的特征,因而积极提倡运动保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把体育运动作为健身、防病的重要手段,如《庄子·刻意》云:“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说明当时用导引等方法运动形体来养生的人,已经为数不少了。《吕氏春秋》中更明确指明了运动养生的意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这里用流水和户枢为例,说明运动的益处,并从形、气的关系上,明确指出了不运动的危害,非常明显,此在说明一个道理:动则身健,不动则体衰。《黄帝内经》也很重视运动养生,提倡“形劳而不倦”,反对久坐、久卧,强调应“和于术数”。所谓“术数”,据王冰注:“术数者,保生之大伦”,即指各种养生的方法,也就是养生之道,也包括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在内。后汉三国时期,名医华佗创编了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做体操,其弟子吴普按照五禽戏天天锻炼,活到90多岁,还耳目聪明、牙齿完好。五禽戏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时代对养生的重视程度,使中医健身术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为以后其他运动保健形式的出现,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到了晋唐时期,主张运动的养生家多了起来,晋张华《博物志》中所载青牛道士封君达养性法的第一条便是“体欲常少劳,无过度”。南北朝时期,梁陶弘景所辑《养性延命录》中说:“人欲小劳,但莫至疲及强所不能堪胜耳。人食毕,当行步踌躇,有所修为快也。故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劳动故也。”唐代名医孙思邈亦很重视运动养生,他在《保生铭》中提出“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他本人还坚持走步运动,认为“四时气候和畅之日,量其时节寒温,出门行三里,二里及三百、二百步为佳”。到宋代,对运动保健的养生法的研究又前进了一步,如蒲虔贯着《保生要录》,专列“调肢体”一门,主张用导引运动形体。明代着名养生学家冷谦着《修令要旨》、王蔡传撰《修真秘要》,均提倡用导引来锻炼身体。现在,在我国流传极广的太极拳,据说是明代戚继光根据民间拳术总结出来的拳经32势。清代养生学家曹庭栋创“卧功、坐功、立功”三项。各时代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饮食劳作、生活状态、工作出行方式、娱乐方式各异,养生方法也各具特色。

这些都充分说明,古人是非常重视运动保健的,“动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这同现代医学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现代医学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提高身体新陈代谢,使各器官充满活力,推迟向衰老变化的过程,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更是极为有益。法国医生蒂索曾说:“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是世界的任何药物都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适度的体育运动,可以使生活和工作充满朝气蓬勃的活力和轻松愉快的乐趣;可以帮助建立生活的规律和秩序,提高睡眠的质量,保证充足的休息,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提高人体的适应和代偿机能,增加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总之,运动可以使人强健体魄、防治疾病、延缓衰老、延长寿命,“运动是健康的源泉”,清代的教育家颜习斋所说的“养生莫善于习动”。“一身动则一身强”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时光如流、岁月变迁,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强身健体的产物。古为今用,结合现代生活劳动工作、饮食运动特点创编现代养生健身防治疾病的《赵氏经络自我综合锻炼方法》,弥补了古代功法的模仿动物,以仿生操锻炼的单一性。今天的“赵氏经络自我综合锻炼方法”将成为现代人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运动健身、延缓衰老、健康长寿的最佳现代养生运动功法。

(第一节)运动养生的意义

动物学家发现,大象在野外生活可活到200岁,一旦被俘获,关进动物园,尽管生活条件比野外好得多,却活不到80岁;野兔平均可活15年,而自幼养在笼内过着“优越”生活的家兔,平均寿命才4~5年;野猪的寿命也比家猪长一倍。野生动物为了寻食、自卫、避敌、摆脱恶劣气候的侵害,经常要东奔西跑,身体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样一代一代传下去,体质会变得越来越好。同样,人也是如此,经常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人,寿命就长。这说明一个道理:运动是健康长寿之本。1.动以养形。《寿世保元》中说:“养生之道,不欲食后便卧及终日稳坐,皆能凝结气血,久则损寿。”说明运动能够促进气血畅达,增强抗御病邪能力,提高生命力,故着名医家张子和强调“惟以血气流通为贵。”人体运动主要围绕肩、腰、髋、膝、踝等关节来进行,且每一处关节部位分布有若干肌群,经常运动,既能消除脂肪,又增强了肌肉的力量。此外,经常从事体育锻炼,还可提高青少年的智力、记忆力、身高、体质和其他生理功能。2.运动可增强脾胃功能。华佗指出:“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说明运动有强健脾胃的功能,促进饮食的消化输布。而脾胃健旺,气血生化之源充足,才能健康长寿。3.运动可加强心脏功能。国外有个心脏病学研究所,曾对20~30岁的健康男子做过一个缺乏运动对身体影响的试验。他们把试验对象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规定试验对象连续20个昼夜躺在床上,不准坐起、站立或在床上运动。对照组也连续20个昼夜躺在床上,但允许每天在床上设置的专门器械上锻炼4次。当试验进行了3~5d时,试验组的人纷纷诉说背部肌肉酸痛、食欲不振,发生便秘;20个昼夜过后,肌肉开始萎缩,肌力极度衰退,不少人从床上一站起来就头晕目眩,心跳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到危险程度,有的竟处于昏厥状态,与试验前对比,心脏功能平均下降了70%,起床后,连上楼这样简单活动几乎都无法完成。但对照组的情况全然不同,他们仍保持了试验前的工作能力与机能水平。另据对哈佛大学17000名毕业生普查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经常进行积极的运动,可使心脏病发作的危险性减少35%。4.运动能增加肺的功能。经常锻炼的人,胸围呼吸差能达到9~16cm,而很少锻炼的人,胸围呼吸差只有5~8cm;一般人的肺活量是3500mL左右,常锻炼的人,由于肺脏弹性大大增加,呼吸肌力量也增大,故肺活量比常人大1000mL左右。此外,运动又可使呼吸加深,提高呼吸效率,常锻炼的人每分钟可减为8~12次,而一般人为12~16次,其好处在于能使呼吸肌有较多的休息时间。一般人由于呼吸浅,每次呼吸量只有300mL左右,而运动员则可达600mL。还有,经常运动锻炼,又可增强卫外功能,适应气候变化,从而有助于预防呼吸道疾病。5.运动能提高肾脏的功能。这是因为运动使新陈代谢旺盛,代谢废物大部分通过肾脏排泄,使肾机能得到很大锻炼。中医认为肾主骨,不少中老年人常见的骨质脱钙、骨质增生、关节疼痛、韧带挛缩、抽筋、肌肉萎缩等疾病,都可以通过持之以恒的锻炼,而得到预防和加强,这就是五行生克之理。6.运动使人精神愉快:运动可促使全身血液和氧气循环加快,改善大脑细胞的氧气和营养供应,延缓中枢神经细胞的衰老过程,提高其工作效率。尤其是轻松的有氧运动,可以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收到放松镇静的效果,对神经官能症、情绪抑郁、失眠、高血压等,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正如美国医生所说:“运动是世界上最好的安定剂。”近年来神经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已经证明,肌肉紧张与人的情绪状态有密切关系。不愉快的情绪通常和骨骼肌肉及内脏肌肉绷紧的现象同时产生,而体育运动,能使肌肉在一张一弛的条件下逐渐放松,有利于解除肌肉的紧张状态,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

(第二节)运动养生的原则

1.强调动静结合。不能因为强调动而忘了静,要动静兼修,动静适宜。运动时,一切顺乎自然,进行自然调息、调心,神态从容,摒弃杂念,神形兼顾,内外俱练,动于外而静于内,动主练而静主养神。这样,在锻炼过程中内练精神、外练形体,使内外和谐,体现出“由动入静”“静中有动”“以静制动”“动静结合”的整体思想。2.提倡持之以恒。人贵有志,学贵有恒,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效,没有恒心是不行的。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就说明,锻炼身体非一朝一夕之事,要持之以恒而不间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达到锻炼目的的。运动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如果因为工作忙,难以按原计划时间坚持,每天挤出10min、8min进行短时间的锻炼也可以。若因病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到野外或操场锻炼,在院内、室内、楼道内做做原地跑、原地跳、太极拳也可以。无论如何不能高兴时练得累死累活,兴奋过去多少天都不练。3.运动适度,不宜过量。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农夫小民,终岁勤苦而未尝告病,此何其故也?夫风霜雨露寒暑之变,此疾之所由生也。农夫小民,盛夏力作,而穷冬暴露,其筋骸之所冲犯,肌肤之所浸渍,经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今王公大人处于重屋之下,出则乘舆,风则袭裘,雨则御盖,凡所虑患之具莫不备至。畏之太甚而养之太过,小不如意,则寒暑入之矣。是故养生者,使之能逸而能劳,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然而运动不宜过劳,若运动后食欲减退,头昏头痛,自觉劳累汗多,精神倦怠,说明运动量过大,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会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就告诫人们:“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一般来说,以每次锻炼后感觉不到过度疲劳为适宜;也有人以脉搏及心跳频率作为运动量的指标,若运动量大,心率及脉率就快。对于正常成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心率增加至140次为宜;而对于老年人的运动量,以每分钟增加至120次为宜。4.运动时间,因时制宜。一般来说,早晨运动较好,因为早晨的空气较新鲜,而室内的氧气经过一夜的睡眠后,大部分被人吸收了,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对增多,到室外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运动锻炼,即可把积聚在身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来,吸进更多的氧气,使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为一天的工作打好基础。此外,午睡前后或晚上睡觉前也可进行运动,以消除一天的紧张,轻松地进入梦乡,但运动不要太激烈,以免引起神经系统的兴奋,影响睡眠。总之,许多健身运动,随时都可以做,多少做些,都是有益的。但稍微剧烈的运动,不要在吃饭前后进行,因为在饭前呈现饥饿状态,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易发生低血糖症;饭后剧烈运动,大部分血液到肌肉里去,胃肠的血液相对减少,不仅影响消化,还可引起胃下垂、慢性胃肠炎等疾病。

每年的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WorldHealthDay),翻译为中文也叫世界健康日)。旨在引起世界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注,提高人们对卫生领域的素质和认识,强调健康对于劳动创造和幸福生活的重要性。1948年,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要求建立“世界卫生日”以纪念世界卫生组织的诞生。自1950年以来,每年于4月7日庆祝世界卫生日。每年为世界卫生日选定一个主题,突出世卫组织关注的重点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