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黄河异事录
2525000000003

第3章 东汉古墓(1)

我姓拓跋,单名一个孤字。

拓跋,是源自鲜卑族的一个姓氏,相传为黄帝后裔。

我们拓跋家在北魏时期是皇族,后来随着岁月的流逝、朝代的更替,族人分崩离析,颠沛流离。后来我们这一支的先祖也不知怎么就流落到了三门峡的河子村,从此在黄河边上世代居住下来,所以我们对黄河有着深厚的感情。

我不知道祖上是什么时候进入黄河捞尸人这个行当的,我只知道黄河捞尸人这门手艺传到我爷爷那代就没有继续传下去。爷爷本来是准备把这门手艺传给我爸爸的,结果我爸在一次出船的时候发生事故,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留下幼小无知的我,还有我那伤心欲绝的妈妈。爸爸的死带给妈妈沉重的打击,她整日郁郁寡欢,两年以后也撒手人寰,跟随爸爸而去。是爷爷一手将我拉扯大的。因为我没有爸妈,所以爷爷给我改名拓跋孤。

爸爸是爷爷唯一的儿子,爸爸的死也给爷爷带来了强烈的精神打击。从那以后,爷爷就立了一条规矩,拓跋家后人再也不许从事黄河捞尸人这门营生。

从小,爷爷就对我要求甚严,为了培养我坚强的性格,爷爷还送我去嵩山少林学了几年的功夫。大概没有爸妈的孩子懂事都特别早,我很努力地学习,十八岁那年考入了西北一所高等院校。从小的所见所闻让我对稀奇事特别有兴趣,所以我进入了考古专业,师从西北考古界赫赫有名的叶盛教授。

这一天,我们跟随叶盛教授到了郑州。郑州市公安局最近端掉了一个盗墓团伙,在盗墓团伙藏赃物的地方找到了许多东汉时期的器物。经过审讯,得知这些器物是在河南安阳一带的古墓中偷盗出来的。警方对此高度重视,立刻报告上级,上级指示组织了一支省级考古队,要他们对安阳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省级考古队抵达安阳之后,发现这是一个东汉大墓。于是省级考古队立刻联系上了大名鼎鼎的叶教授,希望叶教授能够亲自到现场指挥坐镇。

由于我好学上进,在考古方面又颇有天赋,叶教授对我很是器重,走南闯北都把我带在身边。因此,虽然我才二十几岁,却已经积累了不少的考古经验。

除了我之外,叶教授身边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女助手——古枚笛。严格说来,古枚笛算是我的师姐。她和我毕业于同一所大学,比我大两届,跟随叶教授的时间更长。古枚笛博学多才,天文地理、生物化学、人文历史她都懂不少,智商奇高。不仅如此,她还会跆拳道,据说已经达到了黑带四段的水平。最令人惊叹的是,古枚笛有着过目不忘的超凡本领,凡是她看过一眼的东西,都会像烙印一样留在她的脑海里,也难怪她能够懂得那么多知识。

我和古枚笛就像叶教授的亲身随从,有叶教授出现的地方,一定有我和古枚笛的存在。

我们在郑州下了火车,跟公安局的专案人员和省级考古队简单见面之后,便驱车赶往安阳。

安阳位于河南省北部,西倚巍峨险峻的太行山,东接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这里发现了中华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还出土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后母戊鼎。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安丰乡,这里的古墓现场已经用警戒线封锁起来。安丰乡派出所几乎出动了所有警力,派出十多名警察负责保护现场。

到达古墓现场之后,我们和考古队马上展开了考察工作。民警在不远处支起了几顶帐篷,作为考古队的休息室和工作室,各种各样的检测仪器、化学物品被搬入了工作室。

经过测绘,这座古墓呈“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近四十米,宽约为十米,最深处距离地表约有十五米。墓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约五十米,西边宽约三十二米,东西长十八米,大墓占地面积四百多平方米。

以这座古墓的规模来看,墓主人应该是东汉时期的达官贵族。只可惜这座古墓多次被盗,也不知道古墓里面还有没有留下一些有价值的物件。

经过考古队的努力发掘,直到黄昏时分,古墓中间的那条斜坡被挖掘了出来。这条斜坡在学术上称作“墓道”,也就是通往墓室的道路。

墓道用长方形青砖铺就,纵放平铺错缝叠砌,很有东汉时期的特点。墓道两边的墙壁上雕刻着精美的壁画,壁画的内容全是婀娜多姿的古代美女。左右两边的墙上各有六幅美女壁画,加起来共有十二幅。每幅壁画上面的女子形态各不相同,有的拿着洞箫,有的抱着琵琶,还有的弹着古筝,一派宫廷奏乐之境。那些壁画原本都是彩绘,由于常年受地气侵蚀,大部分色彩都已经剥落脱离,露出黄褐色的土坯,显得没有那么华贵了。

墓道的尽头横亘着一块巨大沉重的条石,把墓门堵了个严严实实。条石上面雕刻着一条三爪飞龙,龙身涂抹着金漆,彰显出一种华丽高贵的王者之气。

对于这样的条石,我们叫它“断龙石”。断龙石的主要作用就是保护墓门,简单来讲,它就像现代社会所用的防盗门。断龙石非常沉重,单纯靠外力的作用很难移开,这样也就防止了古墓被盗。

当叶教授看见这块断龙石的时候,激动得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凡是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非常森严,龙和凤这样的神兽图案只有皇族才配拥有。也就是说,这座安阳古墓的墓主人是地位极高的皇亲国戚。

考古队来不及休息,迫不及待地想要打开这座古墓。要想打开墓门,首先就要移开那块足足有好几吨重的断龙石。有人提出用定点爆破的法子在断龙石上炸一个窟窿,不过这个法子被叶教授给否决了。叶教授想要完好地保存那块断龙石,于是他命人调来了一台大吊车。人们将钢绳固定在断龙石上,随着大吊车将断龙石缓缓吊上地面,墓门便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此时天色已经黑了,考古队队员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古墓的发掘行动中,忘记了饥饿和疲惫。工地上生起了篝火,打亮了探照灯,把整片墓地照耀得如同白昼。

我们跟着叶教授来到墓门前面,墓门是两扇合并在一起的石门,石门上面雕刻着祥云,挂着两个云纹石环,显得古朴庄严。

我们合力推开石门,然后退到边上,等到外面的新鲜空气灌满墓室,我们才点着火把走了进去。由于古墓是一个密闭的空间,里面的空气千百年来都无法流通,在细菌的作用下,很容易变成致病的有毒气体。一旦吸入这种有毒气体,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严重者还可能发生病变和死亡。

石门的后面是古墓的前室,面积差不多有两百平方米。

前室里面空荡荡的,只有一些已经褪色的壁画,壁画的内容几乎全是征战的场景。叶教授分析古墓的主人很可能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大将军。

除了壁画以外,前室的中央还放着一架华盖马车,两匹石头雕刻的白马拉着一架雍容华贵的马车。白马雕刻得栩栩如生,马蹄飞扬,蹄下踩着流云,就像在天上飞奔。

后面的马车却是木头做的,车把上有两个明显的凹坑,以前这里应该镶嵌着宝石之类的东西,后来肯定遭到盗墓贼的洗劫,车把上面的宝石被挖走了,只剩下两个丑陋的凹坑,但车轱辘上的鎏金线条还在。只可惜随着岁月的流逝,木头马车终究还是抵挡不了岁月的侵蚀,不少木头已经发黑腐朽,到处都是裂痕。

马车上面的华盖用黄布绸缎制成,华盖边缘悬挂着银色的小铃铛,造型别致。而在华盖的正上方,用金丝绣了一幅“一龙双凤”的图案。

在华盖马车的左右两边,分别立着一尊与真人同样高度的护卫石俑。石俑手握佩刀,虎目圆睁,显得威风凛凛。

叶教授摸着下巴,喃喃自语道:“在东汉时期能够驾乘如此奢华的华盖马车,这个墓主人很可能是帝王级别的人物!”

对于考古人员来说,能够发掘一座帝王陵寝是梦寐以求的一件事情。这不仅仅是因为帝王陵寝里面藏着很多有价值的珍宝,更因为帝王是一个朝代的象征,发掘帝王陵寝对于历史学等各方面的研究都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在得到这座古墓很有可能是帝王陵寝这个信息之后,所有的考古队队员再次燃起了激情,大家发誓,就算一连几天不眠不休也要完成这次的考古工作。

我们举着火把走进后室,后室是主墓室。说实话,主墓室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奢华,甚至可以说,主墓室比前室还要简陋。主墓室的面积足足有四百平方米,一般来说,拥有如此规模墓地的墓主人,他的陵寝应该是十分奢华的,但是在这间墓室里面,唯一能够看见的只有三口青铜棺椁,孤零零地横置在墓室中央。除此之外,别无他物。究竟主墓室本就如此简陋,还是被盗墓贼洗劫之后变成这样,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

在墓室的东北角,我们发现了几个连在一起的盗洞,就像悬挂在墓室顶上的马蜂窝。那些盗洞有些很平整,有些很粗糙,看样子这里从古至今来了好几批盗墓贼,这些盗墓贼的本事也是有高有低的。

叶教授叹息着说:“这么好的一座古墓,就被这些盗墓贼给毁了,真是可惜了!大家分头找找,看还能不能找到一些有价值的陪葬品。”

很快,考古队队员们分成了几个小组,分别去侧室里面寻找有价值的物件。按照古代的墓葬风格,侧室通常是用来放置陪葬品的地方,所以我们把希望寄托在侧室里面,但愿能找到一些对考古研究有价值的东西。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考古队队员们不辞劳苦的工作,大量古文物源源不断地从侧室里挖掘出来,送回地面的工作室。

这些古文物里面有很多残缺的石碑和石牌,大概当初那些盗墓贼认为这些破烂石头没有什么经济价值,所以并没有盗走,这给我们的考古工作留下了一线希望。

“拓跋孤,你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了,你看你的眼睛红得跟兔子似的,要不你去眯会儿?”古枚笛将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放在我面前的桌子上。

我打了个哈欠,扭了扭有些僵硬的胳膊,“我把最后这块石牌清理出来就去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