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历史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2530000000026

第26章 三国(5)

嘉平三年(251),司马懿去世,其子司马师继续控制曹魏军政大权。嘉平六年(254),司马师罗织罪名,杀害了反对他的李丰、夏侯玄、张缉等人,皆夷三族。又废掉了曹芳的皇后张氏,另立皇后王氏。司马师的这些举动,令年轻的曹芳极为不满。但由于司马氏权倾朝野,曹芳敢怒而不敢言。当时,司马师之弟司马昭镇守许昌,曹芳下诏命他出击西蜀姜维,借机疏远他,分散司马氏的力量。司马昭可没有那么傻,在司马师的示意下,他在出征前,率领着军队进入洛阳城。名为朝见皇帝,实则向曹芳示威,威胁皇权。曹芳的亲信劝他下诏趁机除掉司马昭,控制军权,进而威胁司马师交出军政大权。曹芳立刻写下诏书,但他毕竟年轻,面对着诏书竟然吓得浑身颤抖,不敢发出。曹芳优柔寡断,司马师却雷厉风行,废帝的阴谋正在秘密进行着。

司马昭的军队进入洛阳城后,司马师认为心里有底了,便以皇太后的命令召集大臣们开会,说曹芳荒淫无度,不能继续做皇帝了,大臣们没有人敢公然反对。这次会议的结果是,收回曹芳的皇帝印信,让曹芳仍然去做他的齐王。

曹芳被废后,司马师又以太后的名义,立了另一个小傀儡皇帝,14岁的曹髦。曹髦即位一年后,正元二年(255),司马师病死,其弟司马昭继掌曹魏大权。司马昭由大将军做到相国、晋公,加九锡,气焰熏天。曹髦即位后,已渐渐长成一个小伙子,他见到皇权日渐衰落,气愤难忍。一天,他对王沈、王经、王业等人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以待毙,今天我就想和你们一同声讨他。”王经连忙说:“目前司马昭权倾朝野,天下人都愿为他卖命,这已不是一两天的事了。况且陛下身旁没有军队,没有兵器,您靠什么声讨司马昭啊?如果不谨慎行事,恐怕就要大祸临头啊!”年轻气盛的曹髦哪里听得进王经的话,从怀中掏出了黄绫手诏,毅然说道:“我已经决定了!即使是死,又有何惧,何况也许还不至于死呢。”随即入宫去见太后。王沈、王业见状,立刻跑到司马昭面前告状,王经不同意他们的做法,坚决不去,后来被司马昭杀害。

曹髦见过太后后,手持宝剑,登上马车,率领众人冲出宫门。在宫门,曹髦遇到了司马昭之弟司马伷,大喝一声,吓得司马伷惊慌逃窜。正在这时,中护军贾充、成济等人闻讯赶来,成济问贾充怎么应付。贾充说:“晋公命令,要死的不要活的。”于是成济挺戟刺死了曹髦。

曹髦被杀后,14岁的曹奂又被推上了傀儡的位置。曹奂在位期间,司马昭完成了灭蜀的战略计划,司马氏独掌天下的时机成熟了。此后,司马昭晋爵晋王,立其子司马炎为世子。咸熙二年(265),就在司马昭死后不久,曹奂禅位于司马炎,曹魏灭亡,西晋建立。曹奂贬为陈留王,得善终。

魏末的三个小皇帝,两个被废,一个被杀,在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的阴霾下,度过了悲惨的青少年时代。他们的悲惨命运不是他们自己选择的,而是由当时政治形势的发展趋势造成的。

孙吴末路

经过孙权的治理,东吴在江东已然站稳了脚跟,并向四周扩展。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孙权称吴王。吴黄龙元年(229),孙权称帝,定都建业,与魏、蜀成鼎足之势。但到孙权统治后期,东吴内部的矛盾逐渐显露出来。孙权的进取之心渐渐消退,大臣间的争权斗争也频繁发生,东吴的统治进入了衰落期。

张温是孙权非常信任的重臣,曾任选曹尚书,后又拜为太子太傅。由于张温在出使蜀国时,受到诸葛亮的器重,引起了孙权的猜忌。恰巧张温推荐暨艳为选曹郎,官至尚书,为东吴选拔人才。暨艳试图改革当时的弊政,却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孙权听信谗言,将暨艳等人杀死。由于暨艳是由张温推荐,孙权便以此为由,将张温下狱。孙权不忍杀他,将他罢职为民,遣返原郡去了。孙权又借立太子事件,逼死了曾为东吴立下汗马功劳的陆逊。孙权还任用吕壹等人为校事,监督大臣,凡事无论巨细,吹毛求疵,罗织罪名,诬陷忠良,遭到大臣们的反对。后孙权迫于压力,杀掉了吕壹,但在东吴内部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孙权在确定继承人方面也经过了一番周折。孙权首先是按照惯例,立长子孙登为太子。当时,孙权非常宠幸王夫人,王夫人生有二子,孙和与孙霸。太子孙登的母亲出身低贱,孙登自觉羞愧,便有意将太子之位让给孙和。孙登当了20年的太子后死了,孙权便立孙和为太子。但是孙权更喜爱孙霸,对他的待遇与对太子一般无二。这样,孙和与孙霸,一方为了维护太子地位,一方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各自形成了一个小集团,相互展开了斗争。最后的结果是,孙权既废掉了太子孙和,又将孙霸赐死,另立潘夫人之子孙亮为太子,以此息事宁人。

吴太元元年(251),孙权已到古稀之年,病重垂死。当时太子孙亮刚刚10岁,无法亲政,侍中孙峻便向孙权推荐了时为大将军的诸葛恪入朝辅政。诸葛恪是诸葛瑾的长子,诸葛亮的侄子,在军事上为东吴屡建功勋。孙权自知以诸葛恪的才能和声望足以担当辅政的大任,但又担心诸葛恪刚愎自用,恐误大事。在孙峻的再三建议下,诸葛恪得以入朝辅政,同时,孙弘、孙峻等人协助辅政。神凤元年(252)四月,孙权病逝,终年71岁。太子孙亮即位,诸葛恪与孙弘受遗诏处理后事。诸葛恪与孙弘本来就不和,孙弘是第一个知道孙权病逝消息的人,他想乘此机会,封锁消息,伪造诏书,除掉诸葛恪。不料此事却被孙峻得知,孙峻连忙向诸葛恪汇报,诸葛恪设计将孙弘杀死,独揽大权。

此时,曹魏在得知孙权去世的消息后,出兵七万,兵分三路大举伐吴。诸葛恪率军四万抵挡,大胜曹兵。此后,诸葛恪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产生轻敌思想。建兴二年(253),诸葛恪不顾众人的反对,率领二十万大军再次向曹魏发起了攻击。四月,诸葛恪的军队进入淮南,包围新城(今安徽合肥西北)。魏军顽强抵抗,新城久攻不下,吴军伤亡惨重,劳而无功,被迫撤军。

诸葛恪回到建业后,更加肆无忌惮,独断专行,逐渐失去了人心。孙峻当年曾保举诸葛恪入朝辅政,又与诸葛恪同受遗诏辅政,但诸葛恪看不起孙峻,经常侮辱他。孙峻怀恨在心,便与吴主孙亮合谋设计杀害了诸葛恪,东吴大权落入孙峻之手。

孙峻死后,从弟孙綝代替辅政,气焰熏天。孙亮亲政之后,十分厌恶孙綝的专权。为了增强自己的力量,他调集了三千多军士的子弟,从中选择年轻力量大的组成团队,每天在宫中操练,以防不测。孙綝对此已有察觉,便暗中防备,让他的四个弟弟分别控制了禁卫军。后孙亮想先发制人,计划杀死孙綝,不料事情败露,孙綝发动政变,反将孙亮废掉。孙亮被废为会稽王,那时他还不到20岁。

永安元年(258),孙綝迎立孙权第六子孙休为帝。孙綝自己担任丞相,孙綝一门,职掌禁兵,权倾朝野。孙休不满于孙綝的权重,经过一系列的筹划,在腊月孙綝入朝时,将其杀死。

孙休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生产生活的措施,使东吴进入了短暂的发展时期。但孙休只信用旧臣濮阳兴、张布,令时人大失所望。元兴元年(264)七月,孙休病重,口不能言,但可以写字。他用手书将濮阳兴等人召入,用手臂指着自己的儿子孙霸,意思是这是未来的皇帝,希望他们衷心辅佐他。过了几天,孙休就死了,年仅3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