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动物百科(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2530200000020

第20章 动物的实用功能(7)

1978年,海湾地区风云突变,美伊摩擦加剧,美国为了维护其在海湾的利益,美军先后派遣40多艘舰艇、2万多军队参加海湾护航。美军的这一行动,激起了伊朗的强烈反抗。

他们不断派出蛙人和潜艇偷袭美军舰队,设置水雷等障碍封锁航道。美国五角大楼为了“提供水下监督和侦察能力”,帮助驻扎在这一地区的美海军舰艇执行护航任务,于10月13日将6只经过训练的海豚送至海湾地区,除执行巡逻、反潜、排雷等任务外,还执行警戒任务。

当时,美军的海上流动补给基地——一艘巨型的军事驳船,停泊在海湾北部法西岛附近。船上驻有200多名美军,分别隶属直升机机组、陆海空突击队和其他特殊部队,是伊朗特工人员袭击的主要目标之一。美军为确保这艘驳船的安全,将6只海豚部署在其周围进行巡逻。每只海豚的鼻上装有一只重型夹钳,一旦发现敌方特工人员蓄意破坏驳船,它们便一拥而上,用鼻子猛击对方,然后浮出水面吼叫或用嘴拉响警报器通知船上的哨兵。因此,伊朗的特工人员无法接近这艘驳船。

“活水雷”

设在佛罗里达州的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专家们,多年来一直在研究由海豚携带机动水雷。这种“活水雷”,战时将用专门的船只直接运往敌方海军基地,让它们在那里拦截敌人的潜艇和水面舰艇或在其进小港时将其击毁。在有些情况下,还可深入基地以内水域,攻击停靠在码头上的敌方舰艇。最简单的一种是将重20磅的圆柱形水雷,绑在海豚背鳍上。另一种较复杂的方法是施行外科手术,将一枚5磅重的小水雷(有定时雷管)植入动物胃里,既吐不出来,又不会被敌方识破。不过这种爆破威力不大,不能重创敌舰。所以,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专家们在基韦斯特基地多年来一直训练海豚运送鱼雷。在鱼雷尾部开一个海豚吻突形状的缺口,让海豚吻突正好套住,推着鱼雷前进,还有一种称为“活鱼雷”的,那是在吻突上穿一个环,用绳子系着鱼雷。海豚与鱼雷距离3英尺。这样,海豚直接将鱼雷拖向攻击目标。

水下间谍

在1962年古巴危机期间,美国中央情报局,用一艘伪装的走私船把“海豚侦察兵”运到哈瓦那港,然后把船底一个特设的门打开,让海豚出来游向港内停泊的一艘核动力苏联船,把携带的侦察仪器放置在该船的外壳上。就这样,苏联船上的资料全被美方窃走。

海狮——深水打捞的行家

海狮是一种十分聪明的海兽,种类很多,不下10余种。其叫声极像狮吼,因而有“海中狮王”之称。经过驯养之后的海狮,可以表演顶球、前肢倒立行走、跳跃距水面15米高的绳索等技艺,还会帮助人类潜入海底打捞海中的东西。海狮的胡子比耳朵还灵,能辨别几十海里外的声音。

随着航天技术和导弹技术的发展,从太空返回地球而又溅落于海洋里的人造卫星,以及向海洋发射导弹的溅落物,需要找回来加以分析研究。然而海阔水深,在海底寻找这些溅落物十分困难,用潜水员下海打捞,而水深超过一定限度,潜水员也无能为力。可是海狮却有高超的潜水本领,完全有能力完成这项任务。因此,从1969年开始美国海军就开始研究对海狮的运用。

1969年美国海军利用海狮进行了一次代号为“快速搜寻”的综合试验。海狮在驯养方面比海豚更简单,运送货物也更容易,比海豚潜得更深。海狮听到沉没物体的指向标的声音后,即用头顶一下装在快艇底部的橡皮信号器,向人们表示已收到声音信号。然后,驯兽人员把一个带尼龙绳的抓钩绑在海狮嘴上。绑好后,海狮迅速游到声音发源处。待海狮接近物体时,钩子只要一碰上物体,专门的器具便把抓钩喀哒一声锁在物体外壳上,钩子从嘴分开。海狮借助系在抓钩上的绳子将物体拖上来。

美国海军专家针对海狮嘴馋,特别喜欢吃鱼和乌贼的习性,对它进行打捞训练。通过训练,海狮能朝着音响信标潜游达230米深。音响信标发出音响信号,海狮能在550多米的距离上听到。给它戴上抓取设备,它便可按照人的指令下海执行打捞任务。例如,美国海军特种部队中的一头海狮,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在一分钟内将沉入海底价值10万美元的火箭取上来。现在,美海军把训练有素的“海狮兵”正式编入近海作战部队,专司潜水打捞。臭虫——从天而降的“间谍”

臭虫忍受饥饿的能力很强。有人观察到,成熟的臭虫在寒冷的季节,能饿6~7个月以上,小的臭虫也能饿2个多月。

这种耐饥的本领,是长期适应寄生生活中得到的。大家知道,虱子寄生于人体上,它不离开人体,随时都可以吸血。而臭虫则不然,它只有吸血时才爬到人身上来,吃饱后就离开。如果臭虫没有机会遇到人,它只好挨饿。祖祖辈辈长时期的适应,使它锻炼成一种能吃能饿的习性。

臭虫在低温条件下,发育很慢甚至停止,生理代谢也进行得很慢。同时,冬季气温低,不适于臭虫活动和繁殖,这样,体内储存的养分,仅仅被用来维持最低的生命活动。因此,即使冬天不取食也不至于饿死。一到天气变暖,它就又活动起来,到处寻找吸血机会。

臭虫引来轰炸机

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就曾用飞机把臭虫撒在北越的丛林中,用它来发现北越军队。臭虫对人体的汗味特别敏感,当它嗅着汗味爬到越军官兵身上吸血时,它背上的超微型发射器就发出信号,美军的轰炸机就按着臭虫发出的信号进行轰炸。

1972年春,美国发动了“后卫”一号战役,对北越进行猛烈空袭,其目的之一就是“封锁交通网,阻止北越向老挝和南越输送人员和物资”。就在这次着名的战役中,其貌不扬的臭虫也被派上了用场,许多身背超微型无线电发射器的“臭虫侦察兵”“空降”到北越。北越的运输队员S及其同伴在丛林小道上艰难地跋涉着。他们是给南方的战友送弹药的。

他们走的就是那条着名的“胡志明小道”,这里很隐蔽,通常不用担心美国飞机的空袭。走累了,他们坐下来休息。S觉得背上奇痒,伸手摸索着,抓到一只臭虫。这种讨厌的家伙,在越南是并不稀奇的,S当然也不会特别在意。谁身上没有捉到过这种“宝贝”呢。可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今天臭虫会给他们招来麻烦。就在臭虫的口器刺进S们的血管时,它们背上的发射器向美军指挥部发出了信号……

S们开初听到隐约的马达声。声音越来越大。“飞机!”S叫同伴们赶快散开。就在这时,炸弹从天而降……

骆驼——沙漠之舟

骆驼的胃里有水囊,能贮存很多水;驼峰里储存有100多千克脂肪,必要时可以转变成水和能量,维持骆驼的生命活动。因此,在沙漠里,可以一连三四十天不吃不喝。

骆驼是动物中的慢性子,走起路来不慌不忙。它在速度上的缺陷被那惊人的耐力所弥补。这种名副其实的驮兽能背负千斤日行五六十公里,真称得上是负重赛跑的佼佼者。

自古以来,骆驼就是人类的助手,军人的忠实战友。

当沙漠中出现大风沙时,它会自动卧下为主人挡风沙。夜晚在沙漠中露营时,它们会团团跪成“圆阵”保卫主人,让主人钻在它们身下安然入眠。最让人佩服的是,无论风沙多大,路途多远,它们从不会迷路,还能“嗅”出好几公里外的水源。

至今,在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中仍有军驼服役。印度、巴基斯坦等国也都有数量可观的骆驼部队。中东一些国家将骆驼编入王家禁卫部队,并用骆驼追捕越境者和贩毒者。

骆驼秘闻

暴怒的骆驼:骆驼的忍耐力、承受力和持久力都是一流的,平时总是一副慢吞吞的温顺的模样。一旦超出其承受限度,也会发生异乎寻常的情况。一个牧人痛打一峰离群的骆驼,使它勃然大怒,用巨颌咬住牧人的腰部在空中狂挥乱舞,将其摔落在地,牧人当场死亡。

忠顺的骆驼:骆驼是忠顺可靠的,沙特、巴林、约旦等国的王族都将骆驼编入禁卫部队。利比亚的领袖卡扎菲更是一天也离不了骆驼,他每天喝骆驼奶,出国参加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也要带上骆驼。

气死的骆驼:一峰被主人暴打的骆驼,一直伺机报复。夜间,它找到主人睡觉的地方发起袭击,又踢又咬。碰巧主人外出未归,当它发现它攻击的仅是主人的一条毛毯时,气破五脏而倒毙。

悲死的骆驼:骆驼能在人群中识别自己的主人。主人死后,它会找到主人的墓地,跪在墓穴前悲伤而死。

友情的骆驼:发情季节,雄骆驼总要厮咬打斗,老弱疾残者在争斗中死去,只有最强壮的才能幸存。最后获胜的雄骆驼将占有驼群中所有的雌骆驼,至少要与50峰雌骆驼交配。

中国的“骆驼兵”

我国是盛产骆驼的国家,现在全国有骆驼30多万峰。仅内蒙古西端的阿拉善盟地区就养育16万峰,占全国骆驼总数近1/2。

在历史上,骆驼曾在保卫祖国西北边疆的战争中立过战功,在开发西北的战斗中立过汗马功劳。

清朝军队中就有“骆驼兵”。清朝诗人吴嘉纪有这样的诗句:“陇雨耕时大,人烟战后微。年年禾与黍,养得骆驼肥。”

解放以来,我国西北边境的策克、雅干、赛乌苏等边防站都编制有军驼。这些军驼长年累月和边防战士一道,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上,警惕地守卫着祖国的边疆。现在,边防站虽然几乎都装备了汽车,但当汽车缺少汽油或需要修理时,随时都有巡逻任务落在军驼的身上。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在沙漠戈壁地区作战,油料、水等后勤保障困难,车辆还不可能完全取代骆驼,军驼还将长期战斗在使人望而生畏的戈壁沙漠。

骆驼队西征立功

早在公元前500多年,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前600~前529)就曾建立过一支“骆驼兵”,并在征伐中立下了战功。波斯部落原来是属于米底王国。公元前549年,居鲁士灭掉了米底王朝,建立了波斯阿黑明尼德王朝。征服米底之后,居鲁士开始西征。他西征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吕底亚。公元前546年,两军位于撒尔迪斯之前。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以骑兵为主布阵迎敌,居鲁士则以载重的骆驼为前队,双方交锋。吕底亚的战马第一次见到骆驼这样的庞然大物,惊骇不已,任凭骑士怎么鞭打脚踢,也不肯向前冲锋。无奈,吕底亚的骑士们只好下马作战,结果惨败。居鲁士率军攻占了撒尔迪斯,活捉了吕底亚王克洛伊索斯。

蚂蚁——神秘的王国

蚂蚁是人类的朋友,它能消灭大量害虫。据统计,一只雌蚁繁殖的后代,一年内便可捕食12亿只害虫成虫和15亿只害虫幼虫,堪称杀虫高手。

此外,蚂蚁还有各种其他用途。如,印度人酷爱吃用蚂蚁做的酱。在新几内亚,外科医生则直接把蚂蚁用作缝伤口的“夹子”。手术后,把伤口并拢,让蚂蚁咬住伤口两边,剪去蚁身,伤口便被一个紧挨一个的活“夹子”夹住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天文学领域许多发现要归功于蚂蚁。远在上个世纪,埃里兄弟知道一些蚂蚁有捕捉紫外线放射的能力,他们便作了一项试验:他们在天文望远镜上放一盒蚂蚁,把望远镜对准肉眼难发现星体的天空。

很快,蚂蚁活跃起来——它们发现了一颗星体。以后又多次重复这项试验,每当蚂蚁开始蠕动时,就表明它们发现了新的星体。后来,天文学家借助于完善的仪器证实了蚂蚁发现的新星体。

“蚂蚁王国”的奥秘

蚂蚁在8000万年前就建立了自己的社会,而我们人类仅有5000年的文明史。

人类的许多大城市都有不少都市问题,可是小小的蚂蚁却能建立起组织完好的复杂“城市”。有许多“蚂蚁城”往往由5000万个成员组成,而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市也不过才1000多万人。另外,蚂蚁女王(雌性蚁)随时都晓得食物的储存情况。如果食物丰富,她们就多生育,一旦发现食物缺少,就停止产卵。雌性蚂蚁还能够根据“护城卫士”(雄蚁)、筑巢和建立新群体所需的蚂蚁数量来调节其“人口”结构。

“蚂蚁王国”的蚂蚁们都是彼此平等的,就连蚂蚁女王也仅仅是起“生儿育女”的作用。可以说,蚂蚁国王是一个永远协调一致的“共和国”。在这个群体中,每一只蚂蚁的功能就是设法“说服”其他蚂蚁。例如,当一只蚂蚁找到一个食物源时,它就建议“迁都”并劝其他蚂蚁一起行动。

“蚂蚁王国”还有一个奥秘,那就是它们拥有高效的通信手段,并以此自由地传递信息。在蚂蚁的头上长有两根“天线”,每根“天线”由11个节组成,可以同时发出11种不同波长的信号,蚂蚁们靠“天线”的相互摩擦,在数秒钟之内发出信号。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蚂蚁的“舍己为人”的精神。蚂蚁都是“利他主义”者,只要是集体利益的需要,它们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蚂蚁对同类极其友善,且习惯把食物送给饥饿的伙伴吃。每一只蚂蚁体内都有一附属胃,当它的同伴需要时,它可以把附属胃中储藏的食物献给对方。

人们很早就观察到蚂蚁是以留在路上的化学物质气味认路的,几百米以外也能归巢。有的蚂蚁,虽然不会在爬过的路面上留下什么特殊的气味,但它们对于往返道路上的天然气味很熟悉,所以也不会迷路。最近研究证实:蚂蚁的视觉极为灵敏。它们能辨别各种颜色,能辨别和记忆物象及天象等。例如,沿路的石头、灌木和树丛等。白天以太阳辨向,黑夜能以天边极光或月光为指针。超过人眼视觉的70倍,对每秒75次的闪光不会眼花缭乱。年老的要比年轻的蚂蚁辨向经验丰富得多。大头蚂蚁比小头蚂蚁视觉好得多。因为蚂蚁眼睛是由许多个单眼组成的小复眼,眼面积与头面积成正比。

澳大利亚有一种木蚁,是有名的“建筑师”。在营造巢穴时,它们内部分工明确,干起活来有条不紊。“搬运工”专管运输“建筑构件”——树叶,“泥瓦匠”则主司“构件”的拼接和堆砌。“搬运工”劳动时,先由领头的一只蚂蚁咬住叶片的边缘,然后第二只蚂蚁搂住第一只蚂蚁的“腰”。如此这般一只紧接一只,好似一支拔河队。

“建筑构件”便被一片片地源源运至“施工现场”。在“搬运工”大干的同时,“泥瓦匠”们也在忙碌着。它们用自制“水泥”(一种蚂蚁自身分泌的细丝线)来加固“构件”,两片树叶间的空隙几分钟就被密密的丝网紧紧地连结上了。“房屋”建成后,造型甚美,体积足有半个足球大小。

在非洲有一种会缝纫的蚂蚁,它们把树叶缝制成精巧的蚁窝。做窝时,两只蚂蚁挑选一张完整的叶片,用嘴在两边啃出整齐的孔眼后,把叶边弯折过来。这时,一只蚂蚁藏在叶内,另一只则留在叶外,共同缝制新窝。蚂蚁的缝纫方法非常巧妙:它们捕捉一种会吐丝的小虫,用它吐出的丝做线,小虫作引线的针。叶外的蚂蚁把小虫放在叶片的孔眼上让它自己钻进去,而留在叶内的蚂蚁在丝拉紧后,又把小虫放在另一针孔上让它钻出来,就这样,反复地“穿针引线”,把叶片缝成窝,而且针脚十分整齐。

南美洲有一种以务农为主的“农作蚁”。它们在树洞里填土造田,然后种上各类作物。收获季节一至,全体蚂蚁倾巢出动,全力抢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