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事半功倍记忆法
2530700000013

第13章 规律让记忆变得简单

规律记忆法与理解记忆法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许多有意义的事物,必须首先理解,然后才能掌握其规律。

这就等同于理解记忆法。本来是不必另列一种规律记忆法,而在此单列却是另有所指的。这就是要努力应用自己的各种知识,去寻找出材料自身本来未被我们发现的规律。

粗看一下下面这些数字、符号,似乎是毫无规律可言,难于记忆的。但是又必须要记住,这怎么办呢?请看:

8¥1¥6¥4¥4¥9¥3¥6¥2¥5¥1¥6¥9¥4¥1

稍加整理分为9组

81¥64¥49¥36¥25¥16¥9¥4¥1

于是变成:81,64,49,…,如上,任何人一下子就记住了:它们是9~1的平方。

又如:5¥8¥1¥2¥1¥5¥1¥9¥2¥2¥2¥6

稍加整理分为7组:

5¥8¥12¥15¥19¥22¥26

从5开始,+3+4+3+4+3+4

如上,从第1组(5)开始:+3的和(8)为第2组;再+4的和(12)为第3组;再+3…;+4…;+3…;+4…。

又如:

电话号码4¥7¥5¥8¥6¥9,可以整理成:47¥58¥69

从47开始,+11…;再+11…;还可以整理成:5¥6¥7¥8¥9,一眼看出它是4,5,6与7,8,9两组连续数的交叉。

列宁指出: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这就告诉我们,规律所表现的是现象间在一定条件下所固有的、普遍的、必然的联系。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规律,像上面的例子中,洞察其中规律并利用它进行记忆,那肯定会事半功倍。这也是我们在此单独对规律记忆法进行论述的原因。

寻找和推导记忆事物中本质的必然联系(即规律)并加以利用进行记忆的方法,我们称其为规律记忆法。

心理学告诉我们:规律是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这种必然联系有因果关系上的联系,有顺序上的联系,即由先至后时间上动态顺序联系,由近及远、由局部到整体方向上静态顺序联系。这些联系通过视觉对人脑影响尤为深刻,不易遗忘,故规律记忆法就是掌握记忆对象上的共同规律,再分别记住不同部分,可大大减少记忆量,省时省力,提高记忆效率的记忆方法。

运用规律记忆法首先要掌握规律。究竟如何掌握规律呢?答案是:善于分析、善于理解、善于总结。

(1)掌握事物的规律要善于分析,不能被识记材料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许多人在学习秦朝、隋朝断代史时,注意发现这两个朝代相似的兴衰规律,在学习当代文学史时,努力发现它与当代革命史同步运行的规律,获得了很好的记忆效果。

(2)掌握事物的规律要善于总结。

在识记活动中,我们要做有心人,不能对各种事物熟视无睹。要注意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提炼出事物的发展规律。比如三角函数有54个诱导公式,但这些公式所表达的三角函数的关系却存在一个共同的规律。抓住这个规律,便可以总结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两句口诀。只要记住了这10个字,就可以推导出全部的诱导公式了。再如学习现代汉语的拼写规则,声调音标,都可以总结出自己的一套东西,从而帮助记忆。

(3)掌握事物的规律还要善于理解、弄清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做到了这一点,记忆的难题就可迎刃而解。如学习现代汉语时,我们常常遇到句子划分成分的难题,虽然背诵了许多定义,但到考试时依然“蒙门”。聪明的方法是,深入理解,弄清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其简记为“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基本成分主谓宾,附加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在主宾前,谓语前状后面补。”这几句话高度概括了句子成分相互关系的规律,简明易记。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内在的规律,如能正确地运用规律记忆法,找出规律性再用这种规律作指导,就能使我们既记得快,又记得牢,大大提高记忆效率,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但是运用规律记忆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

(1)规律记忆要求我们不是在一般意义上懂得记忆材料,而是必须理解材料,明确了解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从大量纷繁复杂的材料中抽象出、抓住本质的东西,得出统一的定理、法则、公式。如果浅尝辄止、一知半解,则是不可能进行规律记忆的。

(2)规律记忆适合于在相同条件下反复出现的材料,而不适合于在特殊条件下偶然出现的材料。

任何事物都有其规律性。历史知识也不例外,历史知识大都繁多而复杂,通过对繁多而复杂的历史知识的归纳、分析、综合,找出其共性(即规律),然后再运用这些规律记忆历史知识。如何寻找历史知识的规律呢?

记忆历史事件:可用【历史事件=背景+经过(或内容)+结果】。

记忆历史人物:可用【历史人物=时期(即朝代)、称谓+主要事迹+评价】。

记忆历史著作:可用【历史著作=时期、作者+主要成就+评价】。

记忆朝代兴亡:可用【朝代兴亡=时期、初期政绩+全盛事件+兴衰关键+中兴君主+衰亡事件】。

另外,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都可从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找出规律。如分析中国古代历次农民起义的原因时,虽然引起起义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但其根源无非是:①残酷的刑法,沉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②土地高度集中;③自然灾害;等等。再如近代中国的革命,往往可以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阶级结构、思想武器等角度找到答案。

抓住数据的内在特点,找出其规律性。极半径和赤道半径是说明地球形状的两个基本概念,前者为6356.8公里,后者为6378.1公里。如果把小数忽略,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个数据的千、百位数分别为6与3,而十位数和个位数前者为5和6,后者为7和8,连起来恰好是自然数5、6、7、8。二分二至是反映地球公转过程中季节和昼夜的转换点,这些日期分别为: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秋分——9月23日,冬至——12月22日前后。从春分算起,四个节气的月份依次为3、6、9、12,均为3的倍数,而日期分别为21、22、23、22,周而复始,循环不止,这一来就易于记忆了。

自然科学上的不少定理、公律、公式,若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出规律进行记忆,效果会更好。如学立体几何,柱体、台体、锥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它们之间有内在关系。台体的上底面积为零,则变为锥体;台体的上底与下底面积相等,则变为柱体。因而就可以用台体的侧面积、体积公式作为多面体和旋转体的统一公式。记住这个统一公式,就可以推导出其他有关的公式了。再如物理学中欧姆定律的公式,明白了电流与电阻成反比、与电压成正比的道理,这个公式就自然而然地记住了。

再如外语单词的记忆中也有规律可循。

(1)运用读音规则。

例如,元音字母(a,e,i,o,u)在重读音节的读音,和r音节在重读和轻读音节的读音,以及元音字母在非重读音节的读音,不查词典就能解决大半单词的读音问题。

(2)利用相同的拼读规律。

如all,我们学过的单位词有call,ball,fall,wall。但是不符合读音规则的词汇也不少,应当注意。

(3)利用构词法。

英语构词法之一派生法也叫做词缀法,后缀“er”加在有些动词后面,表示从事某动作的人或物。如work(工作)后面加上词缀“er”,就构成新的词worker(工人)。把前缀加在词干上,构成相反词义的新词,如usually-unusually,fair-unfair,healthy-unhealthy,happy-unhappy,afraid-unafraid,like-dislike,appear-disappear等。

英语构词法之二——合成法,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合成一个新词的方法。如class(课)+room(房间)就构成了classroom(教室)。如every(每一)+where(在哪里)就构成了everywhere(无论何处)。every(每一)+one(一)就构成everyone(每人)。掌握英语构词法的规律,记忆的效果就会提高。

可见,规律记忆法有广阔的应用范围。但它的长处本身也蕴含着弱点:就是要求使用这种方法记忆的人,必须具备较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如果不能思考,不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进而揭示事物的共同本质特性,就失去了运用这种方法的前提,但这也并不是那么绝对。

由于规律具有普遍性和重复性的特点,只要抓住事物的这一共性,就能联系个性。运用规律进行记忆显然是一种较为高级的记忆方法,它的最直接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减轻大脑记忆的负担,从而掌握一把可解开许多难题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