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低碳旅游:你的习惯改变的是地球的命运
2553100000020

第20章 低碳旅游,新时代的选择!(3)

①从现代旅游业来看,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的因素和条件,均可称为旅游资源。

②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的各种事因和因素。

由此可知,旅游资源具有吸引力这一特点是公认的。但从严格意义上而言,传统的各类旅游资源定义更多地是对现象的描述。

二、旅游资源新定义

“旅游资源”是环境中的具有突显价值的环境物质。其中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来自其价值。

从哲学角度而言,世界是物质性的,它包括有形和无形的物质。在旅游资源中的表现如可见的乐山大佛塑像,不可见但能感知的民风民俗氛围等,但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并会借助人的心理意识的能动作用与人发生各种关系。

旅游资源是一种具有价值的物质,其价值既包括商品价值,也包括使用价值。这种价值对旅游者而言构成吸引力,表现为精神文化审美性效用或娱乐健康效用等。对企业而言,则具有开发利用效用,获得经济利益,对整个社会而言具有整体的社会效益。旅游资源必须是那些价值突出的物质,其价值必须具有相当的可利用级别。对旅游者来说,它必须具有足够的美学、科学、历史文化价值等,这正是许多“风景名胜区”最本质的规定内容,是它划为风景名胜区的依据。对旅游企业来说,突显价值是具有“工业矿产资源”中“品位”的意思,只有达到开发“品位”的资源才在各项条件成熟时予以开发,否则它是储备资源。价值是要计价使用的,而可持续发展正是要将这种外部化内化到产品成本中去。旅游资源是一种环境物质,环境的存在价值要求保持其原本底色,为同代人和后代人使用。可持续的代际公平通过遗产继承才能得以实现,所有遗产都是继承其价值。

传统旅游理论认为深藏在远处暂时不能开发的优质环境不具有旅游效益,或者是现已开发的众多的资源对不具有充分必要条件的旅游者不具有旅游效益。事实上并不如此,这些资源是先对人们产生一种巨大的心理吸引,他(她)通过所获得的各种信息进行想象,形成别样的心理图谱,得到极大的审美享受与满足,这实际是一种“神游”,这是旅游资源存在价值的一个理由,也是它不同于工业资源的一个特点。

五、旅游产业的性质是什么

当今中国,绝大多数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将旅游作为主导或支柱产业来培育发展,国家认定它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无论是主导支柱产业,还是经济增长点,其实只是表述不同,实质一致,就是把它作为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增长极。增长极的特点是具有强大的集聚关联效应和强大的潜在发展能力。

旅游是否是产业以及是怎样的产业,争论由来已久,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再次引起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美国著名旅游专家托马斯·戴维逊在1994年写了一本书,书名即《旅游真的是产业吗?》,认为“旅游根本不是一个产业,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些产业的集合。”他认为将旅游定义为产业贬低了旅游的真正意义。旅游是一个社会经济现象,它既是一个经济进步的发动机,也是一种社会力量。旅游远不止是一般意义的产业。旅游更像似一个“部门”,它影响着一大批产业。旅游所涉及的不仅仅是生意或行政管理,它指的是人。支持合理的旅游增长与发展应当从这种广泛的意义上去理解。面对今天的经济条件、对环境的关注、邪恶、动乱和冲突,将旅游放置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则显得更加重要。也许现在是应当重新考虑“产业”分类方法和寻找一个能够更加清晰地表述旅游的兴旺对我们的经济到底如何重要的时候了。该文的作者是在分析旅游被定义为“产业”的三个历史原因及传统产业定义的基础上得出以上结论的。从中可见,戴氏并没有否定旅游的经济性一面,而且认为她是一台经济进步的发动机,但强调了必须给予旅游的“社会性”和“人性”的以更多的关注。

国内的学者在研究旅游不能那么令人信服的作为一个产业独立存在的原因时,发展了两种新观点。

第一种观点,以传统产品为依据定义旅游业,认为传统的定义“旅游产品是一种服务总合”是根本性的错误,而应定义为“旅游产品是服务总称”。也即旅游产品不是一种服务产品的总称,而是许多服务产品共同的名称,是一类产品,旅行社的产品、饭店的产品都应该称为旅游产品,旅游产品是它们共同的名称,就如同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一样。所以,就如同从来没有人试图为工业产品、农业产品确定共同的计量单位一样,我们也根本不需要为确定旅游产品共同的计量单位而费心。在此基础上,旅游业是产业是肯定的。

第二种观点:以服务对象为依据定义旅游业,认为传统经济学理论将“产业”定为“所有生产相同产品单个企业的集合”不适合旅游业。旅游业是一切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活动所必需的有形产品和无形劳务的行为群体组成的集合,认为这样定义有三个方面的科学性:第一,突出了旅游产业各行业的共性——以旅游者为对象。第二,强调了旅游业的综合性。第三,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营销观念,更能促进各行业基于共同的服务对象,进行合作和创新。

将景观业列入旅游核心行业是以前少见的,这意味着必须对旅游资源进行“勘探和开发”,旅游景观业将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真正结合起来,旅游业以旅游资源为基础有了科学的途径。

两种观点虽有不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都“站在了比传统观点更高的角度”定义旅游业,第一种观点是从“类”的高度整合“种”,从产品的依据上认肯原有的旅游业定义。第二种则以为旅游者服务为线,在“行业之上整合”。

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功能,主要是因为它具有美、古、奇、特、名等使用价值。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发现、创造具有独特价值的环境资源作为旅游资源的产业,构成景观业。旅游之车描述的是旅游对旅游者而言最本质的含义,这无论在古代旅游、近代旅游和现代旅游,甚至后现代旅游都是一致的,即旅游者被旅游资源吸引,为审美而去。假定人们都会有旅游动机,则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与收入越充分,人们旅游的冲动越强烈。当形成了规模旅游流的时候,需要有专门的旅游媒介支撑和铺平道路,其间蕴含了商业秘密,而这个商业秘密“被托马斯·库克在1845年发现了并正式开发利用”。旅游被经济性的利用成为产业,诞生在近代工业革命发祥地和西方经济学发韧国绝不是偶然的。

建造旅游之车的高速路,一方面路基必须坚固,另一方面各支柱体必须协调,所以,以旅游消费为牵动的旅游现象首先是以人为中心的,并以此来复合形成一个人——自然——社会——经济良性循环的系统。

综上所述,旅游首先是社会的和环境的,其次才是经济的。社会的一方面是指它表现为一个人成为旅游者必须具有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收入两大硬条件,另一方面表现为它的消费的异质文化性。环境的是指旅游资源所在,所以旅游确定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

六、旅游业的特点

基于前面的认识,旅游业的特点应该是:

第一,旅游业是环境高质量型产业。

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都是旅游目的地环境的组成部分,又是旅游目的环境中最具特色的典型部分。这既构成重要的旅游吸引力,也强烈地影响着来访游客的访问经历和满意程度。

第二,旅游不是低污染产业,更不是“无烟工业”。

对旅游业的所有认识或许多学科基础理论上认识的不一致,都有一个共同的症结根源,那就是先以工业社会现象为参照系,然后将旅游的各种现象寻求“适当的位置让其入坐”。旅游不同于传统产业的最根本点有二:一是资源的环境文化特性;二是作为经济产业性质的体现它是市场的移入,而不是将标准化生产的物性产品运到市场。由于移进的市场是具有能动性和文化性的人,其需求的许多特质异性表现出来,也产生了众多的别具一格的影响。

旅游活动所生产的污染物质及其污染量都不及工业、农业。但工业与农业所用的资源不是以环境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为审美对象的环境资源,而这些价值对旅游而言是极为敏感的。所以,一旦承认旅游业的第一个特点,那么旅游仍可是“高污染性”的产业,这种污染除传统的污染现象外,还涉及到破坏性建设、建筑体与环境不协调以及他质文化侵入产生的土著文化变异等等。

第三,旅游是高投入产业。

认为旅游是低投入产业的原因是:一是旅游发展初期,我国对外开放的旅游目的地几乎都是历史上人文与自然高度融合的景区点,开发历史悠久,有相当的基础设施条件,社会对这类景点投资较少。二是没有计价旅游资源。三是没有详细分析饭店业的有机构成。今天新的旅游目的地开发和建设都必须考虑这些条件,所以旅游业是一个高投入产业。

第四,旅游业具有综合性、依托性强以及服务性强的特点。以往的教科书对它们阐述得比较详细,不再赘述。

中国旅游业面临新一轮的大开发,这一轮的开发不同于以往的是将涉及到旅游与环境的关系、旅游与农业经济、林业经济、牧业经济等等多个经济部门的结合,涉及到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升级。我们应从旅游自身的角度去认识旅游活动和旅游现象,并由此对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达成共识,才不会出现以前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