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达磨出身传灯传
256300000004

第4章 达磨出身传灯传 (4)

达磨出身传灯传 (4)

慧可请问法印

神光僧获备员为达磨弟子,又幸达磨为之更名,不胜雀跃,以得承训为幸。一日,从容请曰:“弟子从游门下,为作佛也。顾作佛自法印始,不知诸佛法印,可得闻乎?”达磨欲慧可收敛,在灵性上用工,不欲在见闻上探讨,故应之曰:“诸佛法印,匪从人得。”慧可闻言,即悟曰:“人在郛郭,心者性灵。师曰:‘非从人得’,心从心悟可知矣。”自后慧可,言语文字,皆视为糟粕,一味在性灵融会体认。

慧可请问诗:

备员弟子为更名,雀跃超筵藉玉成。诸佛光年为法印,乞师逐一为闻陈。

达磨回答诗:

法印虽从诸佛遗,世人未可得精微。达磨微白形骸点,慧可融通悟骨旨。

岳神听师讲经

一日,慧可、道副、道育诸徒在法堂坐,听师讲经说法。忽见一老者,姿容苍古,冠服庄严,步履从容,言谈慷慨,直趋至法堂,求达磨讲经。诸徒接见,道是坊郭致仕稳翁,独达磨识是嵩山岳帝,不泄其机,与之进待,以宾礼,赐之坐,以聆讲说。本日,慧可僧常值,尚未进经开讲,先启口问曰:“太宇清宁,天君寂若,庶几妙道有得。今弟子心多震撼不宁,何以能悟无上宗旨?讲经□□安心意焉,请师且为弟子安此未宁之心。”师曰:“汝欲心宁,可将心来安。”慧可曰:“觅心了不可得。”师曰:“既不可得,则子心境吾正安之矣。”老者获闻安心之说,不觉了然大悟。降阶谢曰:“经从耳进,须用心融;心稍不宁,则上人开发祗说铃也。弟子之所以去佛道远者,亦为染着声臭色天相,君所以胶扰不宁。今后予知所从事矣。”慧可曰:“心本常空常宁,滞有则实,徇象则扰。吾徒必境象两忘,始为了证佛事。”师曰:“二子之谈,善哉。”本日遂辍讲,相笑而别。

岳神趋堂听经诗:

苍古姿容步履闲,服弁庄重伟言谈。趋堂为听禅师讲,二子惊疑辍仕官。

慧可求师安心诗:

慧可经筵启达磨,天君扰攘失安和。谈经未落安心急,不识金针砭若何?

达磨点化安心诗:

子欲安心讵有他,觅心扰□□□□。太宇清宁无觅处,子心祖饯两□谶。

岳神有感诗:

吾心染着色和声,胶扰心中心不获宁。今日获闻师指点,始知从事□□□。

慧可感悟诗:

常空性地与常宁,徇象之夫扰失平。境象两忘真体现,参禅妙决已无赢。

道育赞叹诗:

佛法相传总是心,虚无寂灭是金针。灵台染着些儿物,不是如来去后音。

国王思慕达磨

且说异见王,自别达磨以后,无日不卷卷而语其西福也。一日,备办贡仪,谨□□□□而书一通,遣使南渡。一则进贡中国以□□,一则迎接达磨以还国。时魏庄帝永安元年正月五日也。魏帝览其奏问,收其贡仪,问来使曰:“汝国王欲接达磨西渡,现今达磨客居少林,去往少林寺,旦暮遇之矣。”言讫,宴待来使于五凤楼,诏宋云出使西域。

国王遣使南渡诗:

自忆当时别叔尊,海堧祖饯两语谶。悬悬终日空张望,冥冥数载雁无影。

春去春来人不见,修书遣使渡南滨。一来贡献中华主,更欲觅访骨肉亲。

宋云奉诏西域诗:

一自丹凤下九重,宋云整冠答圣聪。奏请天朝因终事,遣汝赍诏往西戎。

少林寺访师

宋云奉诏往西域,武王偕西域使同尘少林寺,访问达磨。达磨在少林寺,面壁而坐。西域使臣,将见王之书奉达磨。达磨览之,不胜欢欣曰:“国王安否?”使臣曰:“无恙。”达磨又曰:“功完行满有定,何劳远来以受此奔波之苦乎。”使臣曰:“此职分之所当为,何足恤哉。”达磨又询问宋云曰:“差大夫往西域封王耶?”宋云曰:“然。但西域风俗事宜,未之窃领问焉,明以示我。”达磨曰:“风俗事宜,纷纷繁杂,一语不足以竟其毫未矣。大夫乞言于来使可也。”宋云领此语,虽慧悟于心灵,亦不能洞达其旨镜。”达磨嘱来使,恭身都辞师去:“莫待予言而后何。但予有数语,留为后验。”遂说谶曰:

火另勿生心,山具令人寻。两木不同根,目久亦非真。有诗为证,

诗云:

禅师语句意玄玄,心中踌蹰不情然。今日少林分别去,未知相逢是何年。

志欲西归

达磨师在少林寺别了宋云,面壁九年,功完行满。一日,欲西返天竺,乃谓从游众门人曰:“吾十年遇般若师传授,谓六十年以前当在本国行化,所谓时未至不敢出。六十年以后,当往震旦行化,所谓时已至不敢违。且曰,震旦之地,所获法器菩提,不可胜纪。从游众生,令之契悟神明,勿规规徇有。为功业南渡,未几即可西归,无得久住。今我兢兢佩服师训,六十年前在西竺,六十年后在中华。自南渡登岸,接见萧昂,金陵获瞻帝主,嵩山知遇汝辈,一味在契悟神理上发挥,勿令众生浮慕。有为事业虽班班皆我之身教,实源源遵师之心法也,果南方法器菩提不可胜纪,第佛化少弘。功行小满,吾能久拘此哉。归欣欣,可止则止,可行则行,时不我与,汝诸生其谓之何。”众徒曰:“愿师久住中华,济渡万方群品。”有诗为证。

达磨遵师训诗:

般若曾将道授予,时行时止作从违。渡南广有菩提器,也合西归勿滞濡。

又诗:

忆自登舟达海南,萧昂梁武及诸□。皆令性地参圣理,不在施为事业繁。

又:

中邦演教已多年,法器菩提满座筵。震旦不能留迹住,洞庭湖里驾归帆。

初授慧可

达磨师欲将如来衣钵传与诸徒,不知何人可膺重托,又谓众徒曰:“时至矣,菩提将不久去矣。汝等从游有年,欲将正法付汝行持,汝勿谓隔世难言,试各言所得,我将采焉。”一门人名道副者先言曰:“如弟子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意者可以传正法乎?”达磨曰:“子之所见,徇外遗内,得吾之皮矣。可与共学者也。”次一人名尼总持者白其所得曰:“某亦恶乎见哉。弟子今日所解如庆喜见阿问佛国,一见更不再见,如此而已,意者如来正法属我行持乎?”达磨曰:“子之所见,入而未深,得吾之肉。可与适道者也。”断二子之后,一门人名道育者,第三进曰:“育也,其庶乎四大本空,五蕴非有,而我所见处,无一法可得。此可以传正法乎?”达磨曰:“子之所见,非得吾皮,非得吾肉,大而未化,乃得吾之骨也。”最后,达磨问慧可曰:“尔之见何如?”慧可曰:“异乎三子者之择。”达磨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已。”慧可本日默默不言,只顿首礼拜其师毕,依位而立。三子哂之曰:“不白所将书言,惟示所为于身,吾不知其所长也。”达磨喟然叹曰:“必如子之见,始得吾之髓,子其达权人哉。吾与可也。”遂以如来正法眼,嘱授慧可,且示以偈云:

吾本来敬土,传授救迷情。一花可五叶,结果自然成。

达磨问三子所得诗:

时至予将别尔归,如来法眼孰行持。诸徒各白心中得,以便传灯与授衣。

道副陈所得诗:

道副开先白所长,只从文字作行藏。不知纸上皆糟粕,非执非难象亦忘。

总持陈所得诗:

总持解见亦无他,一见阿罗即玉家。释氏正宗堪付托,秤星莫认定盘差。

道育陈所得诗:

四大本空五蕴无,正宗寂灭庶几乎。秤星见处法无得,可作沙门一嫡嗣。

慧可陈所得诗:

慧可恶乎撰异哉,向师礼拜效捐埃。少回依位从容立,不见言谈缓烦腮。

达磨评三子诗:

道副襟期亚总持,总持道育莫平提。二子仅得吾皮肉,道育侵侵及骨拨。

独与慧可诗:

看尔雍容不垢浮,真宗妙悟几回头。依吾立处如登岸,笑指慈航法水流。

江北龙吟虎啸

达磨之归,不特众生欲期留,百物亦不利其去也。江北自达磨潜回以来,闻说少林寺有龙来礼师说法,有虎来伏地听经。如此者数年,师不为怪,人不为异。及达磨师志欲西归,物亦效灵。江北父老,夜夜见空中一龙,不兴云,不布雨,只一味吟跃,其声悲悯,殊有可怜之色。夜夜只见山中一虎,不呼风,不攫物,只一片嘶叫,其声哀号,殊有不忍之情。父老相谓曰:“迩来龙虎微声吟啸,非关国家气数,必应伟人去留。不出月旬,定有效验。”

龙吟诗:

灵物空中彻夜吟,想应曾听达磨经。知师不久西归去,故尔徬徨为阻行。

虎啸诗:

咆哮山君彻夜号,亡因失侣啸江头。少林伏虎人将去,不吝哀鸣为挽留。

父老诗:

龙跃于渊世道亨,渡河虎比政声清。进来龙虎相吟啸,必为高人兆生死。

嵩山鹤唳猿啼

嵩山,中岳山也。其上有太屋、石室为高人修养之所。往时,有志人将去,旬日,猿啼鹤唳。达磨在此少林寺面壁九年,妖魔摄伏,□动好修,达磨昔日讲经,猿猴也曾献果,仙鹤也曾衔花,一旦归去,猿鹤失去主人,若无所依。猿声啼破天边月,鹤唳悲残五更风。叫者心寒,听者酸鼻,太室、少室、石室修待释道,虽互相惊疑,却不知其为面壁推奖,以功有菩萨将行达磨也。唯达磨自知之,自后,不告门人,一面修洁,以待其时之所至。有诗为证。

猿啼诗:

喜与悲离物有然,至人感化效修缘。玄宾何为啼长夜,面壁山翁整别筵。

鹤唳诗:

羽衣修整号仙胎,不去玄门觅侣侪。彻夜枝形声唳历,讲经人去几时来。

释疑诗:

猿声啼罢鹤声连,应验吾侪行果圆。人去此山谁是主?终宵惊破客心禅。

灯幡迎接达磨

且说嵩山好修之人,闻猿啼鹤唳,搅乱禅心,不安昼寝。有数步登高以占紫气者,适见少林寺外,灯烛耀煌,旗幡纷队,张盖司香,羿舆掌驾,全集如林,不可胜纪。少顷,又见山行外,投刺者投刺,递简者递简。不逾时即布散而去。如此者数晚,众人始知少林寺面壁之师不次日。诸人洁己趋前,愿求普渡。达磨俱为讲经说法而罢。

美达磨诗:

搅乱禅心寐不安,效占紫气出蓝关。

少林寺外多灯烛,面壁岩前簇宝幡。

张盖司香人队队,羿舆掌驾卒班班。

寺人投了恭迎刺,标拟今年十月还。

告众人诗:

昨夜岭头望少林,门前车马簇如云。达磨面壁东来阻,愧煞庸愚不识人。

土神望问岳帝

中岳帝王,遵常例每年会集四岳一度,朝天,本日,岳帝自玉京朝罢归来,询本山土神曰:“朕往上界觐君,下方有何妖魔为祟?”土神曰:“遵大王约束,俱奉命唯唯。”帝又问曰:“面壁玉人无恙否?”土神答曰:“面壁至人,匆匆有行色。”帝惊回曰:“怎见得?”土神曰:“龙虎彻夜啸吟,猿鹤终宵啼唳。且迩来士卒填门塞道,闻本上标拟十月西归。只今,从游三子数上恳留修养,诸朋纷纷上乞济,不知挽得至人车辙否?”帝曰:“吾方会集四方岳帝,待从经筵听讲,如何顿舍其去。孤明日化为坊厢耆老,苦情留之,看他何如。”有诗为证:

朝罢归来满袖香,稽查妖祟属猖狂。土神复命均供职,惟有高人去得忙。

又诗:

闻说禅师决意归,仓忙谁命侯车行。诸经未讲心殊欠,挽作蒸民济渡师。

岳帝挽留达磨

次日,岳帝果化为苍头耆老,竟入寺中来,参谒达磨。达磨接见,知是前番参谒老儿,乃以上宾之礼待之。问曰:“君侯谒见玉皇,玉皇有何顾问?”岳帝惊讶,伏地请曰:“弟子果本山岳神,昨日天上归来,闻至人整旅西归,不肖特来恳留。上人久住此山,裨下神得终其证修之业。”达磨曰:“吾业未完,何能去得。汝欲听经,何须□闹。”遂为岳神说偈曰:

幻作苍头一寿翁,时法逐人□□□。解则识揖色□迷,则□□分别计较。

息现量者悉皆是,梦若识取必本寂。灭□多一动念处,各是正觉□□□。

岳神得此偈,遂礼谢师而去。有诗为证:

幻作苍头一寿翁,谒师顶礼诉情衷。此来本为留行计,不意高人□迹踪。

达磨问岳神诗:

君候昨自玉京回,亲领天皇顾问来。地上妖邪多评遍,传灯佛子若知谁?

岳神辞达磨诗:

我本嵩山一岳神,被师慧眼见分明。闻师证果将归去,幻作耆民挽驾行。

达磨再授慧可

达磨师既授慧可以正法,又密唤慧可叮嘱曰:“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流传几十代至般若多罗。般若多罗师知我可为法,遂揭残灯而授之于我。我来南土,转求法嗣,惟子可膺重托,又将此遗照而付之于汝。汝当体我之心,善为护持,勿令统绪断绝。又授汝袈裟一领为法信。二者表曰,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后代浇薄,疑虑竞生,言吾系西方之人,汝乃南方之子,从何得法,凭何证验。汝今受此衣法,庶却后日所生疑难。但此衣法,用以表明化无窒无碍耳。吾灭后二百年,衣止不传,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则少。潜符客证,千万有余。汝当阐扬,勿轻未悟。一念回机,便同本得。”有诗为证:

迦叶初膺衣钵传,源流般若几经年。多罗复把灯传我,我揭余光托子沿。

又诗:

法师袈裟并授尔,好宣持护受灵符。纵他浇薄生疑虑,法衣凭依可却除。

又:

吾道流通二百年,法周沙界眼无传。潜子密证方扬阐,□拮胸中善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