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办公室正能量(金牌员工必读书系)
2566400000013

第13章 不畏困难:挫折其实也是福(2)

人生的道路上会有太多的酸甜苦辣,只要我们有信念就能越过困难与失败的高山,就会看到成功的海洋,水天相接,一望无际,在成功的海洋里驰骋。一个人成功可能有成千上万的经验,而失败可就那么几种,为什么世上只有20%的人是富人,而有80%的人是穷人,就是因为成功与失败之间有一步之遥,那就是信念。在挫折和困境中,唯有坚强,不放弃信念的人才能成功。

一支探险队进入一个无人的荒漠区,大家顶着烈日还是得往前走,不然天黑前出不来沙漠就更危险了。这时,大家的食物所剩不多,最糟糕的是水都已经喝光了,可是眼前只有这片沙漠,大家的神情都表现得无比沮丧。又走了一段路,还没有发现水源,有的队员已经有些坚持不住了,觉得自己可能走不出沙漠了。没有了信念的队伍越走越慢,眼看天就要黑了。就在这时,队长拿出一只瓶子说:“我们预计还有3公里就能走出这片沙漠,我这里有一壶水,但穿过沙漠之前,谁也不能喝。”

顿时,大家觉得希望出现了。在荒漠里失去信念失去目标是多可怕的一件事。一壶水成了穿越沙漠的信念之源,成了求生的寄托。走了大约3公里时,队长将水壶传递给队员,那沉甸甸的感觉使队员们濒临绝望的脸上,又露出了坚定的信念。经历5公里的行程,这支队伍终于走出了沙漠,挣脱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极而泣,用颤抖的手拧开那瓶子,流出来的却是沙子。

故事的意外结局让人觉得庆幸,也为信念能产生如此大的力量而惊叹。其实决定你是否处于最佳状态的因素便是你的信念。在广阔无垠的大沙漠里,缺少了信念就等于主动放弃了生命。而那些走出沙漠的人,其实就靠坚强的意志和走出去的信念。在茫茫沙漠里,真正救了他们性命的不是那瓶沙子,是他们执着的信念,领着他们走出了“绝境”。当他们成功地征服了沙漠时,其实也征服了自己。也许他们也想过放弃,想过永远地躺在沙漠里,但最终,信念支撑着他们走到最后,走向成功。

当你的心灵只为一种可能的结果所占据时,你的心灵将会产生一种魔力,这种魔力就是信念。有位成功人士说过:“相信自己能成功者不一定能成功,但相信自己不能成功者一定不能成功。”由此可见,是否有坚定的信念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信念使人努力拼搏,失去信念就等于放弃了一切。

有着两年工作经验的丹尼是一名企划专员,刚刚进入公司时他很享受他的工作,因为不仅能够将他的想法变为现实,也能为公司创造价值,领导认可他。工作一年后,他觉得自己有能力独自承担一场活动时便毛遂自荐,从创意到调研再到落实,每一项都尽心去完成,但最后还是因为各个部门协调不到位没达到预期效果。事后,领导批评他创意没有设计好,能力根本不足以承担一个独立的设计。同事齐刷刷看着丹尼,这些眼神里有安慰,有同情,但也不乏幸灾乐祸者。从那之后,丹尼开始有些怀疑自己的创意与能力,对自己的设计想法越来越没有信心,只要不出错就行。丹尼做策划就一个想法,只要迎合大众的“创意”,中规中矩完成任务。丹尼策划活动方案总是思前想后:顾客会不会不买账?同事会不会觉得太张扬?领导会不会不满意……因此,最后提交的策划案往往是平平淡淡。渐渐丹尼的工作热情也没有了,领导的认可也随之消失了。失去了信念的丹尼最后从公司离职打算休整一段时间。一个充满创意的年轻人因为一次失败丧失了信念,本来职场前途无量的他只能暗淡离开。

发明家爱迪生曾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这番话告诉我们怎样去成功,想要成功的人必须避开失败的道路,才能通向成功的未来。

工作没有绝对公平,得失自己衡量

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大家都在一直追求和强调公平的原则,但在现代职场中并没有绝对的公平。是否公平是要看你如何去衡量,公平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公平,所以肯定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老子》第五十八章中写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其实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得与失也是相依相存的。要想在职场中不感到累,要想过得幸福,就应该多注意自己所得到的,少注意自己所失去的。当我们面对得与失时,就需要人们有一定的胸怀,换位思维,有全局观。

有一个年轻人很想在一切方面都比他身边的人强,尤其想成为一名大学问家。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其他方面都不错,但学业却没有太大的长进。他很苦恼,就去向一位学者求教。听完他的倾诉,学者说:“我们登山,到山顶你就知道该如何做了。”那座山有许多晶莹的小石头,煞是迷人。每当见到喜欢的石头,学者就让年轻人装进袋子里背着。很快,他就吃不消了。望望山顶,还遥不可及呢。于是,他就停下脚步疑惑地望着大师说:“我干吗背这个?再背,别说到山顶,恐怕连动也不能动了。”“是呀,那该怎么办呢?”学者微微一笑,“为何不放下呢?背石头咋能登山?”大师捋了捋胡子,一脸的灿烂。年轻人一愣,愉快地向学者道谢便走了。从此以后,他一心做学问,取得了很大进展。

事实上,“得到”属于经历过“失去”的人,失落和补偿永远是生活天平上的两只砝码。现在很多人的心态是,唯恐自己吃亏,总想着占便宜。但是作为一名有智慧的职业人士,应懂得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即明白有时失去的只是些眼前利益,而得到的却是关系到个人职业生涯的利益、人脉的累积以及自我的发展。我们在工作中看很多人,本分老实,没有什么头脑,往往他们却能够取得成功。为何?因为他们总是在默默地付出。即使是吃了亏他们也能接受。人们总觉得这样人实在,可靠,不会欺骗人,所以就信任他,因为信任他,他们做事就会顺利就会成功。对于得失,取舍要明智。必须权衡其价值、意义的大小,才能在取舍得失的过程中把握准确,明白该得到什么,不该得到什么;该失去什么,不该失去什么。

有家公司的销售经理离职了,公司要提拔一位销售经理,有两个销售主管,一个是进公司时间比较长的J,一个是有能力,但是刚进公司不久的M,经过大家的投票,结合平时的业绩,公司最后选了新进入公司的M。J很不服气,在会议现场当面就向领导发出质疑,当领导宣布任命名单,问大家有没有问题的时候,J压抑了许久的火,一下子就爆发出来了。

J说:“这次的任命不公平,我有异议,我在公司工作两年了,业绩虽算不上最好的,但也属于中上游,大大小小的签过不少单子,给公司作了多少贡献,公司财务那里有记载,但是为什么没有听过领导表扬我,并且我每次有什么做得不对的,领导都是严厉地批评我,这一次,本来以为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争取这个职位,没想到,结果却是这样,请问公司到底还存在不存在公平公正。”

说过话之后,场面相当紧张,每一个人都大气不敢喘一下。此时,领导不紧不慢地回答J的问题:“确实,到公司以来,你为公司做了不少贡献,公司这一点是认可的,公司的确需要像你这样能够为公司创造财富的员工,但是作为部门的领导者,公司更希望他是有智慧有谋略的人,而不是那些争名夺利的人,太计较得失在乎是否公平的人。公司选择谁来当这个经理,是在征求公司各部门人员意见之后做出的一个公正公平的选择,还有一点是我要重申的,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公正,我们需要综合考虑。”

此刻,J似乎明白了,职场的公平公正,标准不是自己定的,公正公平,可能对于每一个来说,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对你的公平公正,也许就是对别人甚至老板的不公平、不公正,当然,对老板或别人的公平公正,可能就是对你的不公平不公正,所以,在职场所谓的公平公正,只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

没过多久,他选择了辞职,在另一家公司,当上了本来该属于他的销售经理,并且工资也比前一家公司高很多。一个人做了什么事和别人觉得他做了什么事,很多时候没有办法画上等号,说白了就是做得很多很辛苦,却很有可能没人看见。这时你的心理可能产生一种不平衡感,觉得自己吃亏了。于是想方设法耍点心机,其实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那是在“先得小而后失大”。因为人们的智力差不太多,不过暂时被假象所迷惑罢了,时间一长还是会弄明白的。那么,以后人们就会处处防着那些“聪明人”。最后,太看重得失的人只会吃大亏。身在职场,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公平两字,斤斤计较,大不了,换一家工作,也是一种不错的寻找公平的方式。还有一条,千万不要和公平较劲,如果你不是公平标准的制定者,公平就只能永远属于别人。

约翰毕业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进了一家全球知名的企业。新进的员工都要到车间里工作。这公司虽说是一家上市公司,但车间里论资排辈的风气仍然存在。约翰所在的车间里面的许多零活都自然由他做,包括给大家做些打杂的工作。这几天,他们的饮水机出了问题,喝开水或是冲个咖啡只能到对面的办公区接水。这样,每天为车间接水自然成了约翰分内的事,谁让他在这里面资历最浅呢。这天上午,约翰先到外面办事,等大汗淋漓地回到车间后,还没等休息一下,就有人指使他去冲咖啡,约翰很生气,大声说:“我不是这里的用人,要喝咖啡自己去冲。”很快,这件事就在车间里传开了,结果可想而知,当天中午他就被领导叫去训了一通,说年轻人要勤快一点。约翰觉得这对自己太不公平了!于是,约翰离开了这家公司,放弃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离开时车间领导对约翰说:“我来的时候也经历过你经历的一切,开始也觉得不公平,但是,比起这些不公平,我更希望在这里学到我想学到的东西,利用好这个平台。现在我已经在这家工厂工作十多年了,看这一批又一批冲咖啡的人成长起来。”

的确,应该说,这事对约翰的确不公平,但在现代职场上,不可能有绝对的平衡,关键看你怎么衡量。就像他的领导说的一样,有失就会有得,往往都是先失后得,能否成功,关键看你是以什么心态面对自己失去的东西,面对这些不公平。在职场中,无论你多优秀,都要学会以服从为第一宗旨,因为职场上存在着各种规则与门道,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入职场的新人,不要把现实的一切过于理想化,不要想当然认为努力就一定会取得相应的回报。

在工作中,或许你会问:“普通大学毕业的他凭什么比名牌大学毕业的我薪水高,就因为有经验?”“凭什么我每天辛苦努力只能拿微薄的薪水,而他每天悠闲地生活却能拿高薪,开名车,就因为他在公司有关系吗?”如果你在职场上,每天抱怨这些不公平待遇,不仅不会改变这种现象,反而会让不公平的程度更加严重。对于职场上种种不公平现象,不管你喜不喜欢,都是必须接受的现实,而且最好是主动地去适应这种现实。追求公平是人类的一种理想,但正因为它只是一种理想而不是现实,所以作为职场新人,你除了适应别无选择。患得患失是不理智的,得失不计是不现实的。该得则得,当舍则舍,才能坦然地面对得与失,找到生活的意义。

经历挫折,才能练就真本事

伊丽莎白·库柏勒·罗斯博士曾说过:“人生在世难免经历种种苦难、挫折,经历得愈多,你就愈有智慧,心灵愈成熟。”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这样的,每天都会有无数人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经受着大小不同的挫折,从而导致对未来失去信心。这些是我们大家所要面对的,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经得起任何的挫折才会到达最高的境界,那便是:成功。在工作中,挫折是一支挥向千里马的鞭子,它能让千里马时刻警醒,朝着正确的方向快马加鞭。明白了这一点,年轻人就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磨难了。

无论面对什么情况,成功者都能显示出创业的勇气和坚持下的力量。他们以一种大无畏的开拓精神,稳健前进在崭新的道路上,在困难面前泰然处之,坚定不移。漫漫岁月锻炼了我们的承受能力,如生活困难、升职无望、办事受阻、无故受控等等。塞廖尔·斯迈尔曾经说过:“如果人生只有晴空而没有阴雨,只有幸福而没有悲哀,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那么,这样的生活根本不是生活——至少不是人的生活。”是啊,人生只有经历挫折才叫生活,生活正因磨炼人的性格而美丽。

1940年,托马斯·沃森成了《财富》杂志的焦点人物,这位IBM公司的领导人好大喜功、性格乖张、极端自负,甚至被许多人视为一位独裁者。出生于1874年的托马斯·沃森不是什么技术天才,他一生热爱的工作就是销售,他禁止员工在任何公开场所饮酒,要求销售人员一律身穿白色衬衫、深色西装。托马斯·沃森出身贫寒,17岁就开始替一家五金店老板走街串巷推销缝纫机,遭受拒绝和白眼是常事。开始他连续一个星期都卖不出一台机器,赚不来多少钱,只能勉强维持生活,但是这些困难都没有打倒他,他还是继续推销生意,虽然艰难,可是却锻炼了他推销的真本事。两年后他加入了现代销售之父约翰·帕特森创办的国家现金记录器公司。在帕氏指导下,托马斯·沃森埋头苦干,不但销售技能进步神速,职位也不断蹿升,38岁时已成为公司的二号人物。可好景不长,出任副总不到两年时间,沃森就在公司的权力斗争中败下阵来,40岁时,他被一脚踹出了现金公司的门。

幸亏经过多年磨炼,托马斯·沃森已经非常有能力了,所以,许大公司都邀请他加入公司。托马斯·沃森加入计算制表记录公司。该公司主要生产当时还属于高科技的制表机器,由于前任在经营方面不得要领,成立不到3年已是负债累累、濒临破产。托马斯·沃森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向银行借贷5万美元,用于产品研发。当银行对公司的偿债能力提出质疑时,托马斯·沃森解释说:“负债只说明过去,而这笔贷款是为了未来。”这句托马斯·沃森一生中最伟大的推销词打动了银行官员,于是他顺利借得款项,那时,他背负着至少10万美元的债务,在1921年与1929年两次股灾中,他和他的小公司都差点完蛋。不过这一切不妨碍他的雄心壮志,在度过最初的艰难时刻后,公司业绩开始迅速上升,托马斯·沃森逐渐获得了公司的控制权。1924年,托马斯·沃森掌握了公司的大部分股权,将公司的名字改为IBM,蓝色巨人从此横空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