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武器
2566900000007

第7章 导弹(2)

电子对抗也叫电子战,它是敌对双方运用专门的电子设备或器材,并采用一定的战术技术措施来进行的“电磁斗争”。其目的在于通过电磁交锋来遏制、削弱以至破坏敌方的电磁辐射能,同时确保己方电子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是一种无形的战争,一种看不见刀光剑影的特殊战争。

能下仔的多弹头导弹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远程弹道导弹的出现,专门拦截弹道导弹的反弹道导弹武器也相应发展起来。为了对付这种防御武器,避开反导弹武器的拦截,人们又为战略核导弹装上了威力更大的多弹头。

多弹头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高技术成果。它是在一个母弹头内装放一簇小的子弹头,当母弹头飞到一定高度后,就将这一簇子弹头放出,它们便各自奔向预定的不同目标。

使用多弹头比单弹头有如下几个优点:一是由于弹头多,敌方的反导弹难以同时拦截所有来袭的子弹头,从而提高了突击能力;二是在总威力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每个子弹头的落点控制得好,就能使它们有效地杀伤破坏各自的目标,这样,多弹头总的杀伤破坏威力要比单弹头大;三是弹头多,就可灵活使用,即可集中攻击一个战略目标,也可以同时攻击几个不同的目标和军事设施。

通常采用的多弹头有3种类型:分导式多弹头、散弹式多弹头和机动式多弹头。

分导式多弹头的特点是,在母弹头上装有主发动机和控制发动机,因而可调整母弹头的速度和方向,在适当的位置逐个或同时投放子弹头。这些子弹头可分别攻击不同目标或沿不同的弹道攻击同一目标。

散弹式多弹头与分导式多弹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母弹头和子弹头都没有制导系统,也不能作机动飞行,所有的子弹头都散布在单一弹道附近的一个小范围内。因此,投放出的全部子弹头只能攻击一个区域性的目标。散弹式多弹头的投放方式简单,但灵活性差,命中精度较低。

机动式多弹头与前两类多弹头都不同,它的每个子弹头上都装有推进和控制装置,能随时改变弹道作机动飞行,并利用弹头上的寻导装置自动瞄准和命中目标。

多弹头也有其不足之处,这就是它的技术较复杂,可靠性较低。

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美国一直在研制第四代战略核导弹——MX洲际导弹,并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批量生产,以代替早期装备的“民兵”洲际导弹。MX洲际导弹的射程约为11500千米以上。它的投掷重量大,可携带10个性能先进的分导式多弹头,而且命中精度高,比“民兵-Ⅲ”洲际导弹提高10倍,可达100米左右。

1971年9月,我国第一次洲际火箭飞行试验获得成功。接着,在1980年5月我国向太平洋海域发射洲际运载火箭又获成功。这标志着我国已掌握了战略弹道洲际火箭的先进技术。

1982年10月,我国潜艇从水下发射团体火箭成功,表明我国固体火箭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这将为我国自行设计制造潜地弹道导弹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海湾战争中用的“核”弹

海湾战争结束后不久,伊拉克于1991年11月致信联合国秘书长,就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海湾战争中使用“核”弹——贫铀穿甲弹一事,谴责美国违反了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要求联合国派遣一个专家组调查此事。

据英国报纸透露,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和英军的坦克和飞机向伊军发射了贫铀炮弹,其残片迄今仍在散发着化学毒气和射线,对当地居民的生命和健康构成了长期的威胁。有关的核物理专家认为,在今后20~30年中,伊拉克将有数十万人受到贫铀弹的影响,有些人甚至会因此而丧生。

贫铀是生产核反应堆燃料铀时的副产品,贫铀有着其他金属不可替代的性能,它具有高密度、高强度和高韧性,其硬度是钢的2.5倍。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发现贫铀是制造穿甲弹的理想材料。美国就用贫铀合金制成了穿甲弹。

贫铀虽然不会像核弹那样产生爆炸,但它有微弱的放射性,对人的影响是长期的。特别是作为武器弹药在战场上使用后,大小碎片分布范围广,而且放射性是听、摸、看、感觉不到的,人们长期接触,身体将会受到一定损害。另一方面,贫铀还有一定的毒性。这是因为它本身化学性质有毒,犹如汞、铅等金属那样,进入人体后不易被肌体全部排除,并会损伤内脏。

贫铀穿甲弹是靠射击后获得的动能来击穿坦克的防护装甲的。弹芯在侵彻装甲的过程中,由于高速碰撞,温度可达900℃。作为弹芯的贫铀合金在空气中燃烧的温度较低,约为400℃。在弹芯穿透装甲后,弹芯碎片就自行燃烧,在车内形成较大的杀伤破坏作用,即杀伤乘员和破坏坦克内部设备。

更为严重的是,贫铀燃烧时会形成淡黄色烟雾状的氧化钠尘埃。这些尘埃状的氧化钠扩散开来,将周围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实际上,它的危害并不亚于原子弹爆炸后的放射性污染,只不过每发穿甲弹的污染区域较小而已。

目前,英、法、德、瑞士、俄等一些国家也在研制贫铀穿甲弹,有的已装备部队使用。

地地导弹

地地导弹是从陆地发射打击陆地目标的导弹。它由弹体、弹头或战斗部、动力装置和制导系统等组成。与导弹地面指挥控制。探测跟踪、发射系统等构成地地导弹武器系统。按任务范围分:有战略导弹和战术导弹。

地地战略导弹携带单个或多个核弹头,具有射程远。威力大。精度高等特点,已成为战略核武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地地战术导弹携带核弹头或常规弹头,射程较近,用于打击战役战术纵深内的目标,是地面部队的重要武器。地地导弹的发射方式有地面和地下、固定和机动、垂直和倾斜等。其最大射程远达上万公里,如地地洲际导弹;最小射程近至几十米,如地面发射的反坦克导弹。

地空导弹

也称“防空导弹”,是从地面发射,攻击空中目标的导弹由弹体、制导装置、动力装置、战斗部等组成。按射程可分为远程、中程和近程地空导弹。远程地空导弹最大射程越过100公里,射高达30公里以上,重量3~10吨,多用冲压喷气发动机,也有的用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采用复合制导;中程地空导弹最大射程20~100公里,射高0.05~20公里,重量0.6~2吨,多用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近程地空导弹最大射程小于20公里,射高0.015~10公里,重量8~200公斤。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装备地空导弹,并于1959年10月7日在华北地区击落美制RB-57D高空侦察机,开创世界防空史上首次地空导弹击落飞机的战例。

空地导弹

空地导弹是从空中航空器上发射,攻击地面、水面目标的导弹。由弹体、制导装置、动力装置和战斗部组成,是航空兵进行空中突击的主要武器之一。

按任务范围分为战略和战术空地导弹。按用途分为反舰、反潜、反雷达、反坦克空地导弹和多用途导弹等。战略空地导弹,多采用自主式或复合式制导,重量为1-10吨,最大射程2500公里,速度可达M3以上,通常装核战斗部;战术空地导弹,多采用无线电指令、红外、电视、激光和雷达搜寻的制导,动力装置多为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重量为数十至数百公斤,射程多在100公里以内,装备常规战斗部。空地导弹的发展趋势,主要是增大射程和速度,进一步提高抗干扰。突防和攻击多目标的能力。

制导武器

作战武器似乎也有各领风骚多少年的。陆地上先是炮后是坦克,空中是战斗机和远程轰炸机,海里是航空母舰、潜艇,现在好像轮到制导武器来做主战兵器了。无论在天上、陆上或海上,无论陆、海、空军、卫星、飞机、大炮、坦克、兵舰,甚至步枪,几乎没有一处地方不用导弹。制导武器到处出尽了风头。

从70年代以来,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都有用导弹作战的报道。

1972年12月,侵略越南的美军损失了32架B-52轰炸机,其中29架是被地对空导弹击落的。

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为了切断越南北方和南方之间的交通孔道,对越南北方的杜梅大桥先后进行过64次猛烈轰炸,出动飞机177架次,投弹330吨,大桥依然屹立不动。1972年,美国改用4架F-4,投放22枚航空制导炸弹,大桥18个桥墩和地面引桥被全部炸毁。

1973年第4次中东战争,埃及和以色列双方损失的坦克约2550多辆,70%是被反坦克导弹击毁的。

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的马岛冲突中,阿根廷飞机施放飞鱼反舰导弹,6秒钟内击中英国现代化驱逐舰“谢菲尔德”号,其动力、照明系统被全部破坏,引起中央燃料舱大火,4小时后沉没。

1991年海湾战争,多国部队使用的导弹有13类82种,发射的精确制导弹药,占弹药发射总量的8%左右,摧毁的伊拉克重要目标占了80%以上。

有两则引人注目的消息。一则说:

美军对伊拉克的一座水电站进行攻击,先后发出两枚“斯拉姆”空对地导弹,第1枚先将水电站外墙炸开一个洞,2分钟后,第2枚穿洞进入机房内部爆炸,炸毁了水电站。

另一则报道说:

美军从东地中海潜艇发射的“战斧”式巡航导弹,为了不致引发领空主权争议,避开叙利亚,绕道土耳其南部地区,飞行1000多公里,进入伊拉克领土后,在高度60米以下随地貌起伏状态飞行,准确击中了北部的军事目标。

最引人注目的是1996年4月21日的一则消息,该消息报道俄罗斯车臣反政府武装领导人杜达耶夫,在同莫斯科某人用卫星电话通话时,被俄罗斯空军的一枚空对地导弹击中,杜达耶夫连同两名助手当场死亡。俄罗斯曾经多次想把杜达耶夫干掉,前几次都因为他通话时间很短,关机太快,使导弹失去目标。

这次,杜达耶夫通话稍长了一点,他的手提式卫星电话发射的电波信号,替导弹指引了方向。车臣反政府武装分子说,袭击的幕后有某个西方国家的间谍卫星参与。但是,驻莫斯科的西方军事分析家认为,俄罗斯完全有这个技术,可以跟踪卫星电话。确定通话人的方位,用激光制导的导弹准确击中目标。

指到哪可以打到哪

许久以来我们都听到过“指到哪就打到哪”这句话,近距离的300米内用步枪,30米以内用手枪,高明的射手有可能做到。借助瞄准具等仪器,炮手可能在几公里远的距离内击中目标。即使这样,百发百中也是很难的。精确制导武器使得这句话的实现变得容易了。其命中精度已经不再受射程远近、射弹多少和目标大小的局限。几千里之外,也有可能指到哪里便打到哪里了。

现有的各种兵器中,制导武器是历史最短、发展最快的一种兵器。

火箭的历史可能有千年之久。最原始的可以追溯到我国宋代。据记载,公元969年制成了第一支原始火箭,曾在打仗中用过。但是火箭和导弹不是一个东西。有种通俗的说法:火箭是没有弹头的导弹,导弹是装上了弹头的火箭。现代火箭是一种飞行器,或者叫做运载工具,只有装上战斗部件和制导设备,这样的飞行器才叫导弹。如果装上核弹头,就成了导弹核武器。

最早的导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人制造的V-1飞航式导弹和V-2弹道式导弹,V-1导弹非常像一架无人驾驶飞机,能携带1000公斤炸药,飞行250公里左右。V-2使用液体燃料发动机,携带炸药750公斤,射程300公里,最大弹高100公里左右,飞行速度每秒可达1.6~1.7公里。这两种导弹控制设备简单,误差大,德国向英国发射过数千枚,大部分都落入英吉利海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都在德国人的V-1、V-2导弹基础上,积极研究发展导弹武器。在V-l导弹基础上研究发展了多种飞航式导弹,在V-2导弹基础上研究发展了各种射程的弹道式导弹。现今的导弹分类依然是飞航式和弹道式两种。

导弹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40~50年代,主要发展战略导弹和防空导弹。50~60年代,重点在提高导弹的生存能力。60~70年代竞相发展多弹头。从70年代以后,研制的方向大多在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和机动发射能力上。

如果从精确制导这点上说,也已经更新发展过三代。

第一代的制导武器,发射之后,射手必须跟踪瞄准目标,用遥控手段不断控制和修正方向,直到命中目标。第二代的制导武器,射手只要瞄准目标,一旦发射,就不用管它,它能够自动寻找和命中目标。第三代的制导武器,只要给它规定任务,连瞄准都不需要,发射出去就行。目前正在研制的、预计2000年可投入使用的第四代制导武器,本身就可以完成探测、识别和跟踪目标,而且能监测命中目标的情况,确保目标最后被摧毁。

据透露出来的消息,美国有一种反坦克导弹,可以在远离坦克群的飞机上发射,发射后的导弹先在超低空飞行,接近目标时自动爬升到几千米高度俯视战场,利用装在导弹上的智能计算机程序,自动搜索、识别、定位,然后攻击目标。另一种是先发射一枚母弹,到敌方坦克群上方后便自动散开成若干枚子弹,一枚一枚地各自寻找、攻击不同的目标。

种类繁多成员庞大

发展迅速的导弹种类繁多。

从作战意图分,有战略导弹,战役导弹,战术导弹。

从飞行的方式分,有巡航导弹,弹道导弹。

从作战的方式分,有反坦克导弹,防空导弹,反潜导弹,反弹道导弹,拦截导弹等。

从射程分,1000公里以内的叫近程导弹,1000公里以上、3000公里以内的叫中程导弹,3000公里以上、8000公里以内的叫远程导弹,射程在8000公里以上的叫洲际导弹。

从发射点和目标关系位置分,有地对地导弹,地对空导弹,岸对舰导弹,舰对地导弹,舰对舰导弹,空对地导弹,空对舰导弹,空对空导弹,等等。

从战斗部件装药分,有常规导弹,核导弹和化学导弹等。

从使用的推进剂分,有液体燃料导弹,固体燃料导弹和固体、液体混合燃料导弹。

从控制导引方式分,有自主式、寻的式、波束式、指令式、图像匹配式和复合式导弹。

从所用的物理量特性分,有无线电、红外、激光、电视、雷达和复合制导等方式。

制导武器是以微电子、电子计算机和光电转换技术为核心,以自动控制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高技术武器。在它自成一个系统的武器家族中,大量的是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导弹,同时还发展有制导炸弹,制导炮弹,制导鱼雷,制导地雷等等。

制导炸弹,也叫灵巧炸弹。同普通炸弹不同的地方在弹体内有制导装置,可以自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