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世界军事百科之作战谋略
2568300000007

第7章 战略论

战略

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即战争指导者为达成战争的政治目的,依据战争规律所制定和采取的准备和实施战争的方针、策略和方法。

战略所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对国内外形势的估量和对敌对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科学技术等因素的分析,对战争爆发的时机、战争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判断,战略方针、任务和作战形式的确定,战区划分,战场准备,武装力量的建设,国防工业的生产,动员体制的确定,指挥系统的完善,作战序列的确定,战略预备队的使用,等等。

战略是同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依赖于社会物质生产、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政治素质,为国家或政治集团所规定的基本政策服务。

持久战

持久战是持续时间较长的作战,是相对于速决战而言的。战争中正义的一方,处在敌强己弱的情况下,通常在战略上采取持久战的方针,以逐步削弱敌人,化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打破敌人的战略速决,最后取得战争胜利。

持久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战争中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指导方针。因为反动势力雄厚,革命势力是逐渐成长壮大的,这就规定了战争的持久性。

根据当时战争的实际情况,在战略上采取内线的持久的防御战,在战役战斗上则抓住战机,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外线的速决进攻战,以消耗、歼灭敌军有生力量,逐渐转化力量对比和攻防形势,最后夺取战争胜利。

速决战

速决战是在较短时间内决定胜负的作战,是相对于持久战而言的,有战略、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历来的军事家都很重视速决战。历史表明,帝国主义在发动侵略战争时,都力求战略上的速决战,企图迅速实现其战略目的。

中国革命战争中,是把战役、战斗的速决战和战略的持久战,作为两个同时并重的原则。战略的持久和战役战斗的速决,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处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只有在战役、战斗上抓住良机,集中优势兵力,速战速决,不断地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打破敌人的进攻,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支持长期的革命战争。因此,战役、战斗的速决战,是实现战略的持久战的必要方针。

人民防空

人民防空简称“人防”,是指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中袭击、消除空袭后果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人民防空是现代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减少国民经济的损失,保存战争潜力。人民防空是由各级政府及其专设机构负责组织指挥的。

人民防空的主要任务是,对人民群众进行战略思想教育和防空常识教育;修筑各种类型的防护工程,使居民和主要物资得到可靠的防护;建立通信警报系统,准确快速传递。发放防空警报和保障指挥顺畅;组织和训练防空专业队伍,战时消除空袭后果;计划和组织人员、物资的疏散和转移;协助有关部门控制城市规模和调整工业布局,以及对国民经济的重要目标组织指挥防空斗争等。

战役

战役是军队为达到战争的局部目的或带全局性的目的,根据战略赋予的任务,在战争的一个区域或方向,于一定时间内,按照一个总的作战企图和计划,所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战役是介于战争与战斗之间的作战行动。它是战争的一个局部,是达成战争目的的主要的武装斗争手段。它直接服从和受制于战争全局,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战争全局;它直接运用战斗,也为战斗的成败所直接影响。其规模大小,决定于双方参加兵力的数量。

现代战役,通常是诸军种、兵种共同进行的合同战役。按作战性质分,有进攻战役和防御战役。按参战军种分,有陆、海、空等军种的独立战役,有陆海、陆空、海空和陆海空等几个军种的联合战役。按作战空间分,有陆上、海上、空中战役。按作战规模分,有大型战役,如大的战区或方面军群进行的战役;中型战役,如中等战区或方面军进行的战役;小型战役,如小的战区或集团军进行的战役。在一次大型战役中,通常包括几个中、小型战役,苏联军事理论认为:战役是近代战争中才出现的军事行动样式,而战区战略性战役,则是未来战争中战略行动的基本样式。美英等西方国家一般都把集团军或军以上部队的作战行动,称为大兵团作战行动。

进攻

进攻是主动进击敌人的作战。它是作战的基本类型之一,是消灭敌人的主要手段。进攻分为战略进攻、战役进攻和战术进攻。对防御、进攻、退却之敌都可实施进攻。战略防御中的反攻、防御战役中的反突击。战术范围的反冲击,均属进攻行动。进攻可在与敌直接接触条件下实施,也可在行进间实施。欲求进攻作战的胜利,必须精心计划,充分准备,集中优势兵力,采取包围迂回战术,协调一致,实施坚决勇猛的突击。

防御

防御是军队抗击敌人进攻的作战。它是作战的基本类型之一。防御是为了消耗敌人,保存自己和辅助进攻或准备直接转入进攻的一种手段。防御分为战略防御、战役防御和战术防御。其基本原则是积极防御。现代防御,必须能抗击敌人核突击和常规火力突击,粉碎敌人大量装甲部队的连续攻击和空降袭击。

要求做到: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重点设防,重点守备,集中主要兵力使用于主要防御方向和要点上;建立打坦克,打飞机、打空降的纵深梯次的防御体系;充分准备,组织全面保障;要把坚决顽强的抗击与积极主动的反击结合起来,各个击破敌人。

军事制度

军事制度,即组织、管理、发展和储备军事力量的制度。其主要包括:国家的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国防经济体制、武器装备发展的管理制度、兵役制度、动员制度、民防制度等。军队的组织体制编制有训练体制、后勤保障体制、政治工作制度、人事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称谓、标志的规定等。一般由国家及其军队制定,以法律、法令、条令、条例、规则等规范性文件颁行。

军制属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受社会政治制度、经济条件、科技水平和战争局势、战略方针、武器装备、军事理论以及民族、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它反映一定阶级的意志,为一定的阶级利益服务。它的基本作用在于保障军事建设,以便有效地准备和实施战争。军制随着国家、军队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随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产生了社会主义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