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好口才让你如鱼得水
2573400000019

第19章 善于赞美 心怀好感朋友多(4)

了解他人心理,不仅要抓住对方大的心理波动,而且要于细微之处下工夫,利用细小但却可使对方兴奋的刺激来影响其特定情形下的心理,从而使你的赞美既巧收“润物细无声”之效,又有极强的针对性。周恩来作为一位伟大的外交家,他的外交艺术令世人为之赞叹。1971年7月29日,基辛格率代表团秘密访华,进行打破中美中断邦交20年僵局的谈判。来华前,尼克松总统曾不止一次地为他们设想这次会谈的情形,以为中方会大声拍桌子叫喊着打倒美帝,勒令他们退出台湾,滚出东南亚,基辛格一行为此非常紧张。但周恩来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他们时,却与之截然相反。他微笑着握住基辛格的手,友好地说:“这是中美两国高级官员二十几年来第一次握手。”当基辛格把自己的随员一一介绍给周恩来时,他的赞美更是出乎他们的意料。他握住霍尔德里奇的手说:“我知道,你会讲北京话,还会讲广东话。广东话连我都讲不好。你在香港学的吧!”握着斯迈泽的手说:“我读过你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关于日本的论文,希望你也写一篇关于中国的。”周恩来握着洛德的手摇晃:“小伙子,好年轻,我们该是半个亲戚,我知道你的妻子是中国人,在写小说。我愿意读她的书,欢迎她回来访问。”

周恩来简短的几句欢迎词蕴含着高超的赞美技巧。第一,他对基辛格一行的紧张心理有清醒的认识。新中国是站在正义立场的一方,他们则是作为曾欺压中国的另一方代表,肩负着为恢复外交关系进行第一次谈判的政治使命,其紧张心理可想而知。他们在迎接周恩来时垂手而立,表情僵硬,手足无措之态足以证明其心理状态。周恩来为淌除其紧张心理,故意淡化其政治色彩,对基辛格的几位随员,不赞美他们在政治舞台上的出色表演,而是抓住其生活、工作中的一些细节,如语言才能、论文、家庭成员进行赞美,既亲切、自然,又大方、得体。一方面周恩来抓住这些表面看来与彼此外交使命无关的细节,琐碎之事进行慷慨赞美,缩短了双方的心理距离。周恩来平易近人的温和态度,使客人们感觉到他们似乎并不是在会见一个国家的高级官员;现在不是进行严肃的政治谈判,而是在会见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他在亲切地同他们拉着家常,赞赏着他们的独到之处。另一方面,“言者有意,听者有心”,周恩来通过这些与主题毫无联系的赞美巧妙传达了站起来的中国人民对美国的友好态度。因而,这些看似微妙,甚至不易为人觉察的信息却使基辛格一行的心理发生了一个大转变,由紧张、拘束一下子变得活跃了,为会谈消除了心理屏障。第二,要了解别人的心理,使你的赞美既慷慨又准确,必须对其做充分的了解,事先要掌握关于对方的翔实材料,并做出相对准确的心理预测。周恩来先对基辛格一行的工作、生活资料做了一定的了解,准确地找出他们在外交场合一般不为别人提及的细小之处。同时对其来华的心理作了大致的分析,且为他们一下飞机踏上中国土地时的表情、举止所证实。为消除其紧张心理,周恩来从细节处人手,津津乐道,谈笑风生,以中国人的宽大胸怀使忧虑重重的美国客人顿感温暖、亲切、宽松。周恩来轻轻几句赞美之词,如丝丝春雨洒落美国外交官的心田,使他们的紧张、僵持心理悄然解冻。

了解他人心理,还要以敏锐的洞察力观其内心的真实思想,不为表面言辞所迷惑,你的赞美才能切中要害,打动其心。曾国藩在当时士人朋友看来,虽胸有大志,但处事却是谨小慎微,瞻前顾后,拘于名节。因此,左宗棠在太平军势如破竹,想动员守丧在家的曾国藩办团练时,不免有些担心劝说的效果。但学杂识广的陈敷却另有高见。他通过曾国藩的《戒行图》,以其诗观其人,认为谨慎拘名节只是其外表,其实他是一渴望建非常之业、立非常之功、享非常之名的英雄豪杰式的人物,而不是那种规规然恂恂然的腐儒庸吏。他根据自己的判断,前往曾府游说,慷慨恭维,大加吹捧,当看到曾国藩谈到调兵遣将时三角眼中榛色眸子分外光亮,更相信了自己的判断,便进一步赞其既雍容大方具有文人雅士之风度,又具有武士威严峻厉、肃杀凛冽之气,“此气骤然凝聚,有气冲斗牛状”。陈敷知世论人,烛幽显微,句句话都说到曾国藩的心坎上。就这样,与曾国藩素不相识的陈敷竟被看作仙人知己。曾国藩被陈敷的大肆赞美灌得喜滋滋乐融融,对其所言深信不疑,最终带孝出山,大办团练。陈敷的高明之处即在于善从细微之处洞其内心世界,并在褒扬之时察言观色,以证实自己的推测,为下一步赞美捕捉信息。否则,即使陈敷巧舌如簧,也难以打动曾国藩。

熟人之间了解心理很容易,双方的言谈举止,表情变化,都传送着其心理信息。由于彼此接触较多,交往频繁,更能抓住对方微小的心理变化。人的心理有相对稳定的一部分,也有相对不稳定的部分,往往随气氛和场合的变化而变化。聪明人就善于捕捉别人此时此地的心境,予以适当的赞美。一个中秋之夜,某单位举行宴会庆祝佳节。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更何况是在这合家团圆的中秋之夜。来自四川,“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刘斌面对美酒佳肴,思绪又飞回了父母身边。大家都是本地人,刘斌情绪的变化没有被其他人注意到,但逃不过王处长的眼睛。他看到置身于欢乐人群之中,却欢乐不起来的小伙子,立即意识到年轻人是想家了。随即高举酒杯,朗声说道;“在这中秋之夜,大家像亲人一样聚在这里举行欢宴,我非常高兴。尤其是小刘同志,远离故乡亲人,怀着极大的热情来我们这里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我在这里向刘斌同志表示感谢。希望大家关心刘斌,把他当作我们的亲人,使他在这里更好地发光发热!”细心的王处长在这种特殊的气氛下,通过观察刘斌情绪的变化,推测出他此时的心理;他不是直接地去安慰刘斌,而是通过称赞和关心,使他抛弃思乡之情,加入到欢乐的宴会中来。如果大家都觉察不到刘斌情绪的变化,那么即使是再欢乐的宴会,刘斌也是无动于衷;可见,了解别人的心理,需要你做个有心人。“粗心”、“太忙”不能成为你不能了解别人心理的借口,只能使你不能慷慨地赞美别人,降低你的身份。

赞美水平是高是低,慷慨与否,不在于你说话多少,关键在于你能否抓住对方心理,对症下药,动之以情。

善于在沟通中提升自己的品味

在社交活动中,人们大都渴望获得他人的好感,总希望别人对自己有一个好印象,这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同、赞许,从而得到内心的平衡,产生成功的满足感,也是现代人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然而,别人对你的好感只能从你自己本身的良好形象和文明的言行中产生。只有做到谦虚而不自卑,自信而不固执,要强而不狂妄,才能走好人际交往这步人生中的大棋,达到与人沟通的目的。

成功的人们大多喜欢广泛交际,形成自己的“友谊网”。比如,你要某人推荐几个供你拜访的朋友,如果这个人是个失败的人,他只能为你提供一两个人。而且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一两个人的地址和电话。成功的人就不同了,他们会推荐出一大堆朋友,而且是在长长的名单上寻找,因为名单上包括各式各样的朋友。由此就可显示出成功者与失败者在交友能力方面的差距。

国外成功学有“友谊网”之说。认为,喜欢别人,又能让别人喜欢的人,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人。

无数成功的人士告诫我们,要赢得别人的好感,以下要点不能不铭记于心。

(一)塑造良好形象

要想让别人对你产生好感,首先要在自己身上建立好的“影响源”,即提高自己外在形象的品味和内在的素质。

(二)注意积累知识

世界上没有哪个人喜欢知识贫乏的人,只有学识丰富、思想敏锐、兴趣广泛,才能提高自我价值,吸引众人。

(三)心地诚实,待人诚恳

做人要心地诚实,待人诚恳,作风正派,这是被人了解和受人欢迎的开端。如果不说真话,弄虚作假,别人就会不信赖你,觉得你不可靠,时间长了就会疏远你,厌恶你。

(四)乐于帮助他人

个人的力量总是很单薄的,当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时,每一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因此,一位哲人说过,人生的旅程是在别人的扶持下走完的。当一个人对生活中的某一问题无力解决时,我们如果能够向他伸出一只热情的手,无疑会给对方以极大的力量与信心。特别是当一个人遇到挫折,处于逆境之中时,如果我们能够热情帮助他,对方定会对我们产生强烈的好感。

(五)兴趣力求广泛

爱好和兴趣是结识他人、广交朋友的一个很好的“媒介”。如果你喜诗爱画,能歌善舞,集邮、摄影、体育样样都懂一些,你就同别人有了共同的情趣,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心声,无形中也在你和他人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别人也将会对你逐渐产生好感。

(六)善于语言表达

无论是在聚会上,还是在朋友相聚的场所,如果你有个人的见解,就要大胆地表明,这样将增加你的人格魅力。若是一言不发,一味害羞,不敢启齿,不仅将给人留下软弱无能的印象,而且会在众人面前降低你的位置。

(七)尊重别人的自尊心

俗话说:“人有脸,树有皮。”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别人的言行不伤及自己的自尊心。任何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都有明显的对自我价值观的维护倾向。

我们在同别人交往时,必须对他人的自我价值观积极地加以维护,保护别人的自尊心。如果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威胁了别人的自我价值观,那么,就会激起对方强烈的自我价值保护意识,使他对我们产生强烈的拒绝和排斥情绪。

(八)背后勿论人非

一个正直的人有话说在当面,不在背后乱议论别人。如果你经常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一旦被对方知道了,他免不了要对你抱怨一番,甚至会同你发生争吵,即便是以前对你印象很好的人,也会在心中出现阴影,对你以前的好感顿消。

(九)处事宽容大度

当别人取得成绩,受到赞扬时,不要嫉妒不满;要在别人的进步中找到自己的差距,从别人的成绩中看到自己的努力方向。当别人偶尔失礼时,不要产生报复心理,以牙还牙;要以礼相待,原谅别人,给他以认识自己缺点的时间,使他主动同你言归于好。当自己做事偶有不当、出现失误时,理应坦然承认;不能忌讳自己的过错,掩饰自己的缺点。总之,在处事过程中,要坚持理解、体谅、忠实、豁达,这样就能在他人的心目中留下更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