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成为“富一代”的教子圣经
2574000000020

第20章 合作思维——让孩子拥有合作共赢的意识(1)

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总是教育孩子要好好读书,做一个有本领的人,但是很少教育孩子要学会与别人相处,与人合作。而我们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所以,家长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让孩子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合作本身就是自然界的法则。一个人的才能和力量总是有限的,唯有合作,才能最省时省力、最高效地完成一项复杂的工作。唯有合作,才能达到双赢。

外国一位着名的教育家曾说过: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不会坐视不管,我会尽力帮助他,这样做不但不会让我损失什么,反而会给我带来荣誉,让我的事业更加顺利。这便是一种双赢思维。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会在无形之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让自己赢得竞争中的优势。

其实,每个人的能力和资源都是有限的,但如果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优势和大家分享,把各自的长处都叠加起来,那么这支团队的力量就是难以想象的。

这是一个在国外留学的中国学生的真实故事:圣诞节前夕,当他正在美国进修硕士学位时,有一门课要求他们四个人一组到企业去实际参与编写系统方案。由于同组的另外三个老美对系统开发都没什么概念,所以他这位组长只好重责一肩挑起,几乎是独立完成了所有的工作。方案上交后,厂商及老师对他们编写的(其实是他的)系统都相当满意。第二天他满怀希望地跑去看成绩,结果竟然是一个B,更气人的是,另外那三个老美拿的都是A。他懊恼极了,赶快跑去找老师。

“老师,为什么其他人都是A,只有我是B?”

“噢!那是因为你的组员认为你对这个小组没什么贡献!”

“老师,你该知道那个系统几乎是我一个人弄出来的,是吧!”

“哦!是啊!但他们都是这么说的,所以……”

“说起贡献,你知道每次我叫吉姆来开会,他都推三阻四,不愿意参与吗?”

“对呀!但是他说那是因为你每次开会都不听他的,所以觉得没有必要再开什么会了!”

“那汤姆呢?他每次写的程序几乎都不能用,都是我帮他改写!”

“是啊!就是这样让他觉得不被尊重,就越来越不喜欢参与,他认为你应该为这件事负主要责任!”

“那撇开这两人不谈,莉娜呢?她除了晚上帮我们叫外卖外,几乎什么都没做,为什么她也拿A?”

“莉娜啊!汤姆跟吉姆觉得她对于挽救小组陷于分崩离析有极大的贡献,所以得A!”

那天,老师让他了解到无论做什么,都需要团队的合作才能达到目标。今天的他,每一天的工作都需要上级的提携、同事伙伴的帮助以及别人的大力配合。从那天开始,他就再也没有那么轻易地搞砸过自己的团队。

合作可以成为竞争的主旋律,合作使得优势互补,合作才能双赢,才能共好。而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缺乏和同龄人朝夕相处的机会,自然也缺乏和同龄人分享、协作的经验。

每位家长为此都感到很担忧,因为现在社会分工如此精细,不会和别人相处,不会合作,很难立足于社会。是否具有团队精神以及协作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大家所关注的基本素质。

一个同学最近很苦恼。回家后愁眉苦脸地对爸爸说:“不知为什么,我和同学们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了。我觉得我是中队长,很重要,可那些不重要的人却处处和我作对。爸爸听完后请他伸出他的五根手指。“请你告诉我,哪个指头最重要?”爸爸问。孩子动动大拇指,摸摸食指,拉拉中指,拽拽无名指,又捏捏小指,为难地回答:“都重要。”

“对,五个手指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它们有长有短,有粗有细,配合起来才有力量。如果都一般长,那一定不好用。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人就像其中一个手指,性格不同,爱好不同,能力不同,但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有他特有的能力和作用。如果你能把每个同学都看得和你一样重要,就会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发现他们的作用,就会改善你和他们的关系,和大家相处得很好。”

这位中队长觉得爸爸说得很有道理,后来成立了“五指中队”。他改变了看问题的角度,发现全中队人人都很重要,人人都有很多长处。他按每个人的长处分配了角色,并充分肯定了他们每个人的作用。不久,“五指中队”被大队评为优秀中队,他也被同学们选为“知心队长”。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他们一出生就成了全家人关注的中心人物,他们也自觉身价百倍,从而滋长了一些特殊化的思想、心态和性格,诸如破坏性大、脾气大、孤僻、不合群、与人合作能力差等。

有些家长视孩子为明珠珍宝,对孩子是百般顺从和迁就,结果使孩子只知道自己,很少想到家人、父母和伙伴们,逐渐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不良心理状态。这不仅会使孩子脱离周围的小伙伴和欢乐愉快的生活,而且也影响孩子的进取心,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据对任性、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孩子的学习状态做的调查显示,这些孩子成绩好的仅占4%,成绩不好的却占16%。有人还曾对有自杀行为的68名孩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有60%的孩子都是心理素质不健全的。

所以,为人父母,如果对孩子的未来负责,就不能只关心他们的考分,而更应该关心他们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帮助这些“独生、独养、独门、独户”的孩子走出孤独,能与他人和谐相处,这样,才能施展他们的才华,走上成功之路。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呢?

胸怀大度,求同存异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在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分歧,闹一些矛盾,既然大家走到一起来了,就要珍惜合作机会,互相谦让一步就过去了。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有可能矛盾越闹越大,最终受损失的是双方。

以诚相待,互相尊重

合作双方最忌讳的就是互相使心眼。既然是合作伙伴,就是一条线上拴的两个蚂蚱,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因此,家长要让孩子团结一致,以诚相待,互相尊重。

对孩子的合作行为要予以及时鼓励

当孩子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游戏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家长们赞许的目光、亲切的点头、翘起大拇指等,都能使孩子感受到极大的鼓励,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

总之,家长要知道,团结才有力量,只有与人合作,才会战胜一切困难,产生巨大的前进的动力。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具备合作意识。

不自私,让孩子享受分享的快乐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一位农民从外地换回了一种小麦良种,种植后产量大增。面对丰收的粮食,这个农民喜出望外,但马上又变得忧心忡忡。因为他害怕别人知道并且也种上这种良种,那么他的那份骄傲和优势就会荡然无存。于是,他开始想方设法保密,哪怕对自己的邻居也是如此。

然而好景不长,到了第三年他就发现,他的良种不良了,到后来甚至连原来的种子也不如了,产量锐减、病虫害增加,他因此蒙受了很大的损失。而他的邻居也对这个现象莫名其妙,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帮忙。这个农民捧着自己的良种百思不得其解,就跑到省城去请教农科院的专家。专家听他讲完自己的经历,告诉他说,良种田的周围都是普通的麦田,通过花粉的相互传播,良种发生了变异,品质必然下降。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20多年前,一个在美国长大的犹太裔青年到以色列访问,教堂神父给他讲了二战期间发生的一桩往事。一个冬天,德国**将犹太人驱赶在一起,用火车运往欧洲某地的集中营,火车必须经过漫长的一夜才能到达目的地。欧洲冬季的深夜是那样的寒冷——而每六个人中只有一人能得到一条毯子御寒。但没有人争吵,没有人抢夺,因为,幸运分到毯子的那个人总会平静地将毯子铺开,和周围其他五人分享,分享这难得的温暖。

分享被人类奉为一种美德,分享是获得,而自私有时代表着自己也得不到,而不是自己得到的少。

两只猫互相争夺美食。

“这是我发现的,所以是我的!”

“不对,我先发现的,应该是我的!”

“不,是我先来的,拿来!”

“才不给呢!”

“放手啊!”

“才不放手!”

两只猫互不退让,紧抓着食物不放。

过路的狐狸停住了脚,用两只闪亮的眼睛看了看,然后硬闯入这两只猫中间:“你们吵什么?”

“嗯!狐狸伯伯,请评理,是它想抢走我发现的食物啊!”

“不对,这是我先发现的!”

“我知道了,知道了!伯伯会好好地把食物分成两半的。不要再吵了,去拿秤来!”狐狸将食物分成两半,并且用秤量了起来。

“咦,右边比较重啊!”狐狸说着就把右边的一半咬下了一小口。

“啊!这次变成左边比较重啦!”接着狐狸又咬了一口右边的食物。

“这样右边又太轻了!”于是再咬下一口左边的。

两只猫睁着眼睛看着秤上的食物,变成了豆粒般大小。

“实在没办法啦!就让伯伯吃光吧!”结果狐狸把食物吃得一干二净,还说:“啊!真好吃!嗨!再见了!”

两只猫恍然大悟:“我们两个如果不吵架,好好地把那食物分开来吃该多好啊!”

上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分享不是失去。当你拥有六个苹果的时候,不要把它们都吃掉,因为你把六个苹果全都吃掉,你也只是吃到了六个苹果,只吃到了苹果的味道。如果你把六个苹果中的五个拿出来跟别人一起分享,尽管表面上你失去五个苹果,但实际上你却得到了其他五个人的友情和好感。而且以后,你还能得到更多。当别人有了别的水果的时候,也一定会和你分享,你会从这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橘子,那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梨,最后你可能就得到了六种不同的水果,六种不同的味道,六种不同的颜色,六个人的友谊。

分享是一种豁达的心胸,更是一种智慧。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美丽的春天。所以,人一定要学会用你拥有的东西去换取对你来说更加重要和丰富的东西。

我们赞赏懂得分享的孩子,懂得分享的孩子会获得更多。而现实生活中,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们,不知道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怒,分享自己的成果。而一个不愿与他人分享,独占意识很强的人,很难与别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拥有宽广的心胸,培养与孩子分享的意识很重要。

因此,家长们需巧妙地用计策来击碎其自私的外壳,让孩子能够拥有一份懂得分享的智慧。我们可以从家庭中的活动做起,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共同分享,让孩子尝到分享带来的乐趣。

分享好故事(好主意,好吃的,好玩的)

父母与孩子一同参与“讲故事”活动,每人编讲一个故事或一则笑话。在“为大家”讲述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懂得每个人都会说故事。在“讲述—倾听”的互动中,学会分享。平时在讨论某个问题时,可以让孩子充分陈述自己的理由,并且只要求他做到一点:听别人讲完,尊重别人的发言。在坦诚、民主的氛围中,大家发现好主意、讨论好主意、接受好主意,分享好吃的与好玩的。

分享人生经验

父母应鼓励孩子与伙伴们交往,如邀请小伙伴到家中做客,让他们说一天中各自的见闻等。要让孩子认识到世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天晚饭后,可以倾听孩子讲述学校中发生的事情,建议孩子换位思考。选择适宜孩子观看的电视节目、电影等,进行“我是主演”的游戏,让他猜猜,如果他是主演,他为什么会在电影中哭泣或发愁呢?让孩子能够认识情绪,理解他人。

由于情绪是由刺激引起的身心激动状态,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会影响儿童的情绪。随着儿童学会接纳别人的观点,感受到别人情绪的移情作用渐趋成熟,从而进一步地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

分享弱点

孩子有了学业压力、遭到社交挫折之后,往往会垂头丧气,心甘情愿将自己锁入“自我中心”的怪圈中,这样,会严重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如果能引导孩子说出他的弱点,最好是建议他在好朋友面前倾吐,与别人讨论,问一问“别人有这样不开心的感觉吗?”“别人考试紧张吗?”等等。让孩子了解,有些似乎难以逾越的障碍,实际上是正常的现象,只需一些小小的勇气与正确的方法便可以应付。“原来他和我一样担忧考试粗心”,让孩子从单纯的自责与不安中解脱出来。在父母的引导下,运用合理的策略来处理难题。

分享梦想

家长们不妨让孩子大胆地公开他的奇思怪想,给予一些鼓励,希望他进一步与伙伴们一同交流梦想。家长应该在孩子逐步走向成熟的时候承认他的成长与一定的独立性,还可以选择一些他感兴趣的好书赠给他,丰富他的梦想,了解同龄人的梦想。鼓励孩子参加社会交往与社会实践,让孩子们从中学会客观地看问题,学会全面地、整合不同的观点去考虑问题。

分享友情

由于“自我中心”的封闭性,孩子或许没有什么真正的知己朋友,或是有些狭隘地希望朋友只属于他自己所有。家长若常常与他讨论有关友情的问题,可启发他学会分享友情。

“友情是只为自己考虑吗?”

“你想知道你的朋友是怎样想的吗?”

设计一些情景,问问他会怎么对朋友,再问问他希望朋友怎样对待自己,作个比较。

通过以上的分享实践训练,家长们的目标是让孩子们拥有理性的认知、真诚的态度、助人的性格、合作的意识等。不过,家长在鼓励孩子跟其他人分享的同时,要允许孩子有的东西不与别人分享,因为有些东西可能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也可能是对孩子有纪念意义的。

让孩子不要妒忌他的合作伙伴

孩子的妒忌好比肩上负着重担,会使自己弯腰驼背。同样的,孩子妒忌别人或对生活不满,也会使自己因冷漠而显得与他人格格不入。生活中,有些孩子特爱妒忌别人。这种孩子看不得别人比他好、比他优秀、比他完美。如果遇见比他好的人,就会用恶毒的语言诽谤别人。甚至无中生有,搬弄是非。

家长要知道,爱妒忌的孩子是不会幸福的,更不会有众多的朋友,因为这样的人把心思都用在怎样去妒忌别人,怎样去中伤他人,怎样把自己装扮得更完美,没有时间去顾及他人……因此,这样的孩子是不会有幸福的生活的。

还记得我们都熟悉的那个例子吗?第一次登上月球的航天员其实共有两位,除了大家所熟悉的阿姆斯特朗外,还有一位是奥德伦。

有一个记者在庆祝登陆月球成功的记者会上,突然问奥德伦一个很特别的问题:“由阿姆斯特朗先下去,成为登陆月球的第一个人,你会不会觉得有点遗憾?”全场的气氛变得有点尴尬,全场都为他的答案捏一把汗。奥德伦很有风度地回答:“各位,千万别忘了,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出太空舱的。”他环顾了一下四周,又笑着说:“所以我是由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第一个人。”大家在笑声中,对他给予了最热烈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