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狼道:生活中的狼性法则
2574300000014

第14章 冷静达观的强者心态(1)

狼性心态

狼的自述:

我,一生都在朝高处攀登,不为虚幻的荣耀和显赫,只因那里没有同类的倾轧,更少天灾的侵害。我保持高昂的热情,不惜忍辱负重,当我置身于群山之巅面对天高地阔,谁能看见我狰狞的微笑?

狼,是陆地上生物最高的食物链终结者之一。由于有狼的存在,其他遗失动物才得以淘汰老、弱、病、残的不良族群;也因为有狼的威胁存在,其他野生动物才被迫进化得更优秀。以免被狼淘汰,所以使生态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没有狼的存在,生态点将出现莨莠不齐,传染病众生的局面。不利于生命的稳定,健康的平衡发展。况且狼是群居动物中最有秩序、纪律的族群。

关于狼的一个故事:

山里有一只名叫费尔的狼,他是狼家族里惟一识文断字的秀才。一年前,就拿着捡到的一本字典,他硬是能磕磕巴巴读几页书了。

这天,费尔正躺在家里闭目养神,一只小狼拿着一本书跑进来。

“我捡了一本书。”小狼把书递给费尔。

费尔接过一看,是《成语词典》。

“什么书?”不少狼围过来问。

“都是形容词。”费尔翻翻书。

“有形容咱们狼的吗?”一只狼问。

“我找找。”费尔埋头找,“在这里。”

“快念念。”大家催促。

“狼心狗肺。”费尔大声念。

“不错,咱们狼的心还能上词典。”小狼自豪地说。

“还排在狗肺前边呢!”另一只狼沾沾自喜。

随着费尔的目光在该词注解上的扫荡,费尔皱起了眉头。

“这是骂咱们那!”费尔大喝一声。

“怎么是骂呢?”众狼不解。

“狼心狗肺就是说这人坏透了!”费尔说。

坏就够了,还“透”了!

众狼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快看看,还有别的词吗?”有狼催道。

“这里还有,嗯,狼狈为奸。……”费尔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豺狼当道。……”费尔又发现一条。

“咱们没挡过道呀!”一只狼挺委屈。

“不是说你挡道,是骂咱们那!”费尔对同胞的智商感到惭愧。

“没有说咱们好的?”一只老狼不服气。

“野心狼,恶狼,狼子野心,狼奔豕突。……够了!”费尔把书摔在地上。

众狼心里都很难过。

狼是自然界的强者,无论在任何险恶的环境下。狼的一生是充满艰辛的。在狼的世界里,“适者生存”的大自然法则依然持续运行着,如同最虚弱的美洲驯鹿为狼所捕获一样,最虚弱的狼也会消失。狼的生存主要是依托在战胜对手、吃掉对手的方式上,否则会被饿死。而捕猎是危险的,狼在捕获猎物的时候,常常会遇到猎物的拼死抵抗,一大型猎物有时还会伤及狼的生命。正是在这种险恶的环境中,狼才得以战胜对手,成为陆地上食物链的最高地位之一。狼拥有了这冷静达观的强者心态,创造了动物界的一个生存奇迹。

狼之道十一:

理性地克制自己的言行

学习狼性心态,首先必须理性地克制自己的言行。我们常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指的就是能够理性的克制自己的言行举动。一个人再怎么伟大,都不可能像动物一样的自由。人类受到的是比动物多得多的束缚,要想成功,必须知道该做什么?而又不该做什么?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常能看到很受尊重的人。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一个人受不受他人尊重的关键,不是他有多么自由,而是他是不是有足够的克制力。

自然世界中,狼可以为得到食物而不知疲倦的等待,它们具备了足够的克制力。社会中成功的人,同样也懂得如何克制自己,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得到信息:成功需要忍耐!

能克制自己的人,是理性的人。也是一个伟大的人。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率兵大举进攻越国,在夫椒(今太湖洞庭西山)大败越军。越王勾践走投无路,只得向夫差屈膝求和。勾践及其大臣范蠡等三百人到了吴国,为吴五服役。勾践为吴王养马驾车,整整服侍了三年之久。夫差以为勾践已完全臣服,便放越王君臣回国去了。

勾践回国后,发誓要报仇雪耻,他担心安逸的生活会消磨意志,就用柴草作被褥,并在屋内悬挂一只苦胆,经常去尝尝,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复兴大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卧薪尝胆”。勾践励精图治,重用范蠡、文仲等贤能之士管理国事,同时训练军队,发展生产。经过十几年奋斗,终于转弱为强。

公元前482年,勾践乘吴王夫差与诸侯会盟之机,率军偷袭吴国,大败吴军,俘吴太子友。夫差只得向越国求和。公元前473年,勾践最后灭掉了吴国,夫差自杀。从此越国成为江淮一带的强国,越王勾践也成为春秋战国之际的一代霸主。

越王勾践的克制成为人生克制的典范,他的成功同样具有典型的说服力。我们有必要记住一些这样的事例,用来激励自己。

我们还有必要记住这幅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卧薪尝胆”其实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在人生的奋斗过程中,时时刻刻都要求我们能够“卧薪尝胆”。

狼之道十二:

事在人为

事在人为也是一个重要的狼性心态。所谓机遇只是成功的有利条件,能否成功还是要取决于你的主观努力。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

海伦凯勒女士在一岁多的时候,因为生病,从此眼睛看不见,并且又聋又哑了。由于这个原因,海伦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摔东西。她家里人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便替她请来一位很有耐心的家庭教师苏丽文小姐。海伦在她的薰陶和教育下,逐渐改变了。她了解每个人都很爱她,所以她不能辜负他们对她的期望。她利用仅有的触觉、味觉和嗅觉来体认四周的环境,努力充实自己,后来更进一步学习写作。几年以来,当她的第一本着作《我的一生》出版时,立即轰动了全美国。海伦凯勒能够不因缺废而自暴自弃,反而更加努力上进,所以最后才有卓绝的成就。

只要你想做,下定决心努力地去实现你定的目标,你就可能做得到。

怎么样才能通过努力取得成功呢?

第一:有一个明确的行动方向,即努力的目标。

第二:透彻地了解“事在人为”。

确定了行动的目标和要干的事情,就要采取行动,争取成功。(《说苑·说丛》)中说的好:“谋先事则昌,事先谋则亡。”先计划好了再开始行动,就能成功,事业就会兴旺发达;先干了以后再开始计划,就会招致失败。做任何事情都要先有准备,有计划,不能仓促上马,鲁莽从事。计划要建立在对客观情况的深入了解和科学分析之上。打仗要了解敌情、友情、我情,办企业要了解市场需要和同行的情况。在掌握客观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制订出正确的行动方针和工作计划。了解情况不仅要了解有利情况,还要了解不利情况。

《孙子兵法》说:“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九变》)聪明的人考虑问题一定要顾及利和害两个方面。了解有利的条件,才能提高完成任务的信心;了解不利的因素,才能消除祸患,防患于未然。如果办一件事缺乏信心,应该多想到有利的条件,以坚定信心,提高勇气。当信心已经建立、决定行动的时候,就要冷静地分析不利因素,准备应付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风险。

制定计划要有理有据,抓住重要的环节,多方面、多角度考虑问题。谋划要集思广益,抓住决断权。行动要果断迅速。“为”要为的有道理,能让人信服。具备了上述几个环节的条件,你就可以“事在人为”的干你的事业,从而不必担心会失败了。

下面的故事如果在你的身上能够找到其中一个的原形,那么你就没有做好“事在人为”。你就会面临失败的危险。

在春秋战国时期,连年战乱不断,习武尚武之风盛行。楚国的年青人们都随身带着防身兵器,人们也都会两手功夫。

一天,一位青年要渡江会朋友。他腰间所佩的剑很名贵。青年随人流到了船上,坐了下来,便将剑解了下来抱在怀中。在过江一路上,风景美不胜收。他细细观赏着周围景色,小心地护着自己的宝剑。船到江中,一个小浪打来,船头一偏,身边的乘客一个趔趄,向他撞了过来。青年一失手就把宝剑掉进了江中。那人一见宝剑落入江中,忙着就要跳江去捞,但被青年一把拉住。只见青年不慌不忙地从袖中掏出一把小刀,在掉剑处的船边刻了一个记号。见那人不解何意,他笑了笑说:“我自有妙计!”

船到对岸,他忙着下船,顺着刻印下水捞剑,可怎么也找不到,他皱起了眉头。乘客见此情景,恍然大悟,便大笑了起来。人们纷纷议论说:“这人真傻!剑掉江中就沉到江底,又不会同船一起走动。哈哈哈……”

有一个在江边过路的人,看见一个人正领着一个小孩子要把他投入江里,小孩子正在嘀哭,那个人问他这是什么缘故。

他说:“小孩的父亲善于游泳。”

那小孩子的父亲善于游泳,那他的小孩就会游泳吗?

上面的故事虽然只是一些预言故事,但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蠢事不处处在发生吗?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根据时势的变化,不断修改行动的计划和方案。而不能死守“常规”,一成不变。

在人生道路上,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会遇到突发的事变和严重的困难。这是对一个人的素质的严重考验。有的人镇定从容,处变不惊,可以找到应对的妥善办法,从而克服困难,达到胜利的彼岸。有的人则惊慌失措,悲观失望,无所作为,结果只能是陷入困境而无法自拔。其实在做“事”的时候,怎么“为”是其中的关键。

《左传》记载:孙武去见吴王阖闾,与他谈论带兵打仗之事,说得头头是道。吴王心想,“纸上谈兵管什么用,让我来考考他。”便出了个难题,让孙武替他练姬妃宫女。孙武挑选了一百个宫女,让吴王的两个宠姬担任队长。

孙武将列队训练的要领讲得清清楚楚,但正式喊口令时,这些女人笑作一堆,乱作一团,谁也不听他的。孙武再次讲解了要领,并要两个队长以身作则。但他一喊口令,宫女们还是满不在乎,两个当队长的宠姬更是笑弯了腰。孙武严厉地说道:“这里是演武场,不是王宫;你们现在是军人,不是宫女;我的口令就是军令,不是玩笑。你们不按口令操练,两个队长带头不听指挥,这就是公然违反军法,理当斩首!”说完,便叫武士将两个宠姬杀了。

场上顿时肃静,宫女们吓得谁也不敢出声,当孙武再喊口令时,她们步调整齐,动作如一,真正成了训练有素的军人。孙武派人请吴王来检阅,吴王正为失去两个宠姬而宛惜,没有心思来看宫女操练,只是派人告诉孙武:“先生的带兵之道我已领教,由你指挥的军队一定纪律严明,能打胜仗。”孙武没有说什么废话,而是从立信出发,换得了军纪森严、令出必行的效果。

做人难,做个优秀的人才更难。但是只要做事的时候,能够讲究方法策略,能够出奇制胜。你就优秀地做到了“事在人为”。当我们遇到孙武这样的问题,制定一些政策出来在推行的时候却因为触及了一些人的旧有利益而无法施展。这些人或者是比自己职位更高,或者有很多自己开罪不起的背景,他们形成的阻碍会让你进退两难。正所谓“慈不掌兵”,管理者就应该坚持正确的原则,虽然推行的结果可能是得罪一些高层人士导致自己的职位不保,但如果你的政策推行不下去那你的前途同样玩完。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机会成本,它所运用的就是经济学最常用的一种理论:博弈论。其实只要你真正是客观公正地执行政策,而不是过多纠缠于自己的私利,你还是会成功的。

作战之计已定便执行,决定发兵便马上行动;将帅不需怀疑计划,士兵也不需乱想心疑。我们再来看一下东晋发生的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着名战役一肥水之战。看谢安是怎么出色的完成他的“为”的。

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统兵80余万人,大举南下。强敌压境,东晋处于危急之中。谢安当时任宰相,一身系东晋之安危。他紧张地进行军事部署,令谢石指挥全军,谢玄任前锋,统领8万兵马抵抗秦军。谢安内心全神贯注,观察分析战局的变化,表面上则镇定自若,整天下棋和游山玩水。战斗开始后,晋将刘牢之袭击秦将于洛水,然后各路兵马水陆并进。至淝水,待秦军后移,过淝水决战。符坚想等到晋军半渡时袭击,于是命令秦军稍退。这时朱序大呼:“秦军败矣!”秦兵惊恐大奔,无法阻止,以至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死者蔽野塞川。

谢安收到秦兵大败的驿书时,正在和客人下棋,客人问驿书讲了什么,谢安平静他说了句:“小儿辈遂已破贼”,然后继续和客人下棋。

东晋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战胜强敌?就是因为谢安大事当头,充分做好了“事在人为”。其实他的内心却是无比激动的,下完棋急忙奔回内室,过门槛的时候,把木屐的齿都碰断了。重臣将帅都应该有这种处变不惊的风度,这样才能稳定人心。淝水之战的胜利,东晋的内部团结和部署指挥得当自然是根本原因,但谢安的镇定自若,“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对于安定人心,提高信心,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们普通的人也是这样。遇到意外事变和严重困难时,如果能保持镇定,总可以找出克服困难、进而摆脱困境的方法。这就是要做好“为”的因素。做一件事情,可能常常会失败,但失败并不是重要的,爱迪生说过:“失败也是我所要的”。只要你经得起考验,你定会成功。杜牧有一首写项羽的诗: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未来可知。杜牧在诗中对项羽有同情,又有寓于惋惜之中的批评。如果项羽能忍受眼下失败的耻辱,返回江东,认真总结失败的教训,依靠江东子弟重整旗鼓,说不定会卷土重来,和刘邦再决雌雄了。项羽只所以彻底失败,是因为他不懂得“事在人为”,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世界上失败得最而可怕的当数诺贝尔了,但是他却成为世界上最为伟大的发明家。

在诺贝尔之前,很多人研究和制造过炸药,如中国的黑色火药和意大利人发明的硝化甘油。硝化甘油的爆炸力比黑火药大得多,但它不易控制,容易自行爆炸,也不容易按照人的要求爆炸,制造、存放和运输都很危险,人们不知道该怎样使用它,所以在发明以后的十几年间,人们只用它来治疗心绞痛。

诺贝尔就从硝化甘油的制造和研究入手。起初,他用黑色火药引爆硝化甘油,后来又发明了雷管引爆,取得了使硝化甘油爆炸的有效方法。

初获成功之后,接着就是实验室大爆炸的巨大挫折。诺贝尔只好把实验室移到船上。后来几经波折,他在一个叫温特维根的地方找到一处新厂址,在那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硝化甘油工厂。

在诺贝尔研究的道路上,真是困难重重,多灾多难。他制造的硝化甘油,经常发生爆炸:美国的一列火车给炸成了一堆废铁;德国的一家工厂,全部成了一片废墟;一艘海轮,船沉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