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2575600000016

第16章 明 清时期(4)

《长生殿》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写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上卷写李、杨之间由声色之好发展为真挚相爱,但由于他们耽于安乐,沉湎于情场而致朝政败坏,藩镇叛乱,造成了国家危亡,也带来了爱情悲剧,皇帝不得不在马嵬坡下缢死了爱妃,以挽救政治。下卷着重写他们在阴阳间生死不渝的刻骨相思,最后感动天地鬼神,让他们同登仙篆,升入天宫,得以永久团圆。作者联系他们的爱情发展,揭开了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背景。剧中通过《贿权》、《楔游》、《权哄》、《进果》等出,揭露了皇帝及其贵戚们的穷奢极欲,弄权误国,官僚们的趋炎附势,对老百姓的肆意践踏。在《疑谶》等出中精心塑造了郭子仪、雷海青这两个出身低微的英雄人物,并借此抒发作者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心情。作为生活在民族矛盾尖锐时期的清初作家,作者对作品中侵入中原的番将安禄山及觍颜事敌的朝臣寄予强烈的憎恨,在《骂贼》一场中借雷海青之口把投降分子骂得体无完肤。

在作者笔下,杨贵妃是一个值得同情的悲剧人物。作者有意避开她和安禄山等人的关系,突出她对爱情的忠贞,细腻生动地描写了她在宫廷中争恩擅宠的生活,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骄纵、又软弱的宠妃形象。唐明皇虽然是帝王家少有的钟情者因而值得同情,但作者对其纵情声色的生活给予了较多的批评。作者一方面同情赞美李、杨之间的爱情,一方面又批判他们的爱情带来的政治恶果,这给作品主题造成一定程度的矛盾。但作者解释自己的创作意图说:“然而乐极哀来,垂戒来世,意即寓焉”。

《长生殿》在艺术上是很具特色的,作者继承《梧桐雨》、《浣纱记》通过爱情故事反映一代兴亡的手法,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选取李、杨的悲剧爱情为素材加以虚构,李、杨爱情和安史之乱同时展开,互相交织,又以金钗细盒为线索,情节严密曲折,场面壮丽阔大,同时,又时时运用对比手法,如朝廷生活与民间生活对比,忠臣与奸贼对比,深化了主题,增加了艺术感染力。在风格上,前半部以现实主义描写为主,细腻、逼真;后半部则呈现强烈的浪漫色彩,天地之间、阴阳两界交叉出现,幽魂、凡人互寄感情。这种写法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寄托了对忠贞爱情的歌颂,但也显得前后风格不尽统一。

《长生殿》曲词清丽,充满诗意。全剧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深受观众喜爱,当时民间流传有“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长生殿》曲词中有“不提防余年值离乱”之词)的口谚,足以说明它的影响。

桃花扇

《桃花扇》,清代传奇,孔尚任所着。孔尚任,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岸堂,又号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为孔子64代孙。

《桃花扇》的创作经过10年的惨淡经营并三易其稿,于康熙38年(1699年)完成。它与洪昇的《长生殿》被称为当时剧坛的双壁,使清代传奇创作进入高峰。当时有“南洪北孔”之称。

《桃花扇》传奇共40回,写明末复社名士侯方域侨寓南京,经朋友杨龙友介绍,与名妓李香君相识并订下终身。阉党阮大铖欲结交侯方域,托人送去丰盛的妆奁,被李香君严词拒绝,坚决退还。后侯方域为阮大铖谗害,被迫离开南京,避难于淮安漕抚史可法处,与香君分离。李自成进京,崇祯帝缢死煤山,阮大铖、马士英等拥立福王得势,大力逮捕复社诸人,并逼迫李香君嫁漕抚田仰。香君坚决不从,血溅在与侯定情的一把宫扇上,后杨龙友在扇上点染成一枝桃花。清兵南下,国破家亡,李香君、侯方域在道观里会见,被道士点化后,双双出家归入道门。

孔尚任借侯李的“离合之情”,意在写南明“兴亡之感”,“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矣”(《桃花扇小引》),创作意图十分明确。

作者在剧中对南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腐败的政治作了广泛和深刻的揭露,对昏淫的福王,倒行逆施、出卖民族利益的权奸阮大铖、马士英,争夺地盘、互相残杀的高杰、刘良佐等,给予了严厉的鞭挞,并表现了他对城市下层人民的同情,对爱国将领的赞扬,同时揭示了南明灭亡的历史教训。作者虽然怀着对明亡的遗恨,但由于本身是清朝官吏,加上严酷的文字狱,因而对当时的民族矛盾采取了回避态度,甚至称赞清兵“杀退流贼,安了百姓,替明朝报了大仇”,同时对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表示了明显的敌意,又掩饰了侯的变节,使作品进行历史总结的正确性和深刻性受到一定影响。

作者在剧中成功地塑造了各类人物形象,李香君的形象尤为鲜明生动,她聪明、勇敢、重情义、有节气,虽然身为卑贱,却有明确的生活目的和理想。作者通过对她一行一止、一颦一笑的细致描写,刻画了她深明大义、爱憎分明的鲜明形象。《却奁》一出,充分显示出她虽陷于情网,却决不与权奸同流的清醒头脑,《守楼》表现了她与迫害者的顽强斗争精神,《骂筵》中更揭示了她关心国家命运,反对权奸卖国的可贵气节。其他人物如风流倜傥的侯方域,慷慨捐躯的史可法,侠义幽默的柳敬亭,圆滑世故的杨龙友,都写得各具个性,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作者在创作中非常重视历史事实。原书有《考据》一篇,专门列举剧中重要历史事实所根据的文献资料,这种忠于客观史实之作,在明清戏剧作品中实属少有。但作者并不囿于史实,而是经过精心的艺术构思,全剧通过象征候、李爱情命运的一把扇子,把包括南明兴亡史的复杂情节有机地串连在一起。从赠扇定情始,侯、李的爱情就开始和当时的政治斗争紧密联系;斗争尖锐化,香君受辱,血溅桃花扇;最后,张道士撕扇,侯、李归入道门,暗示了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桃花扇》的出现使历史上“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一类的创作达到新的艺术高度,它把侯、李的离合之情与南明的兴亡结合得更为紧密。传奇《媚座》出总批说:“上半之末,皆写草创争斗之状,下半之首,皆写偷安宴乐之情。争斗则朝宗分其忧,宴游则香君罹其苦。一生一旦,为全本纲领,而南朝之治乱系焉”,清楚地说明了作者的艺术构思。全剧情节紧凑、细密、曲折而又前后照应,角色的分配、由白的分工等都独具匠心,实属清代戏曲史上的压卷之作。

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是长篇侠义公案小说,清代无名氏根据说书艺人石玉昆说唱的《龙图公案》及其笔录本《龙图耳录》编写而成,全书120回。清人俞樾加以增删修订,改写成《七侠五义》。

小说叙写宋朝包拯在侠客、义士的帮助下,审奇案、平冤狱、除暴安良的故事。书中塑造了一位铁面无私、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曲折地体现了人民的愿望。其中包公平冤狱、“铡庞昱”、“除藩王”等情节,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书中穿插了大量侠客活动,既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行为,也表现出他们忠心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本质。

《三侠五义》情节纷繁曲折而又条理清晰,语言通俗,保留了宋元以来说书艺术的生动活泼、直截明快的特色,对以后的公案小说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后来《小五义》、《续小五义》、《英雄大八义》、《英雄小八义》等续书的纷纷涌现,都是受它直接影响的结果。

孽海花

《孽海花》是清朝末期的一部在思想和内容上具有进步革命倾向的历史谴责小说。最早发表于1905年,共计6回。作者是金松岑。金松岑(1874~1947),江苏吴县人,爱国学社重要成员。曾与章太炎、邹容一同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孽海花》后经曾朴修改、续写,编成一部60回的长篇小说。曾朴(1872~1935),清代小说家,字太朴,后改字孟朴,又字小木、籀斋,笔名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留世作品有诗集《未理集》、《羌无集》、《响沫集》,散文集《推十合一宝文集》等,与李宝嘉、吴趼人、刘鹗并称清末四大小说家。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将这部小说与《官场现形记》、《廿年目睹之怪现状》及《老残游记》并称为清代四大谴责小说。这部小说自问世以来,曾再版多次,印数达数10万册,是一部很有社会影响的作品。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历史的大变革时期。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腐败的清政府敲骨吸髓的勒索,使天下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加深,人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这个时候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越来越多的倾向于革命,并积极地宣传民主主义革命思想,从而出现了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孽海花》便是这些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着作之一。

《孽海花》以小说主人公傅彩云和金汮的婚姻生活为主要线索,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以及真实的历史人物,深刻地提示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斗争,达官显贵奢靡的生活以及吏制的腐败,向人们展示出了一幅正在走向灭亡的封建王朝真实的历史画卷。《孽海花》通过真实描写,愤怒地谴责和声讨了腐朽的统治者,发出了“四百兆同胞,愿你早登觉岸”的呼唤,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上层的活动,如改良思潮、洋务派的产生、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军事外交方面的斗争做了不同程度的反映,深刻地表现了唤起民众的主题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倾向。

小说的第一回是相当精彩的部分。它向读者展示了一个醉生梦死、歌舞升平的世界。而当厄运来临之际,这些花天酒地之中的人们各显其形。有主战的,有主和的,有如惊弓之鸟的,有袖手旁观的……作者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拿起笔,写下了30年的血和泪。

《孽海花》以恢弘的视野,超越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领域,描述了日本、俄国、德国的政治生活,并借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文章,论述俄国初期革命运动的情况,同时以俄国人毕叶的话,宣扬“天赋人权,万物平等”的民主主义启蒙思想。仅就此而言,该书堪称第一部描写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作品。这在同一时期的着作中,是一个伟大的壮举。

《孽海花》中的人物在实际生活中都是有其原形的,书中的孙汶便是现实生活中的孙中山,龚和甫便是谭嗣同,方代胜便是袁世凯的化身。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把揭露的矛头直接指向满清最高统治者——慈禧。中法战争失败后,慈禧更加苟且偷安,朝中似是歌舞升平。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她竟然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动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供自己享乐之用。而朝中的一般官员则仍然纵情声色,麻木不仁。作者以“奴乐岛”的岌岌可危暗喻了满清王朝必将灭亡的必然趋势。作者还以饱满的爱国主义热情,描绘了以孙汶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并详细地叙述了诸多革命党人的战斗历程。文中对革命党人所从事的革命活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以孙汶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寄予了极大的希望。

《孽海花》的语言洗练,富有感染力,鲁迅先生早就称赞它“结构工巧,文采斐然”。

老残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