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2575900000020

第20章 法国作家(5)

受启蒙运动影响,自称伏尔泰、狄德罗的学生。1767年写出第一部戏剧《欧也妮》。1770年上演《两个朋友》。因涉讼,1773年发表4部《备忘录》为自己辩护,揭露法庭黑幕,引起反响。1775年上演喜剧《塞维勒的理发师》,写理发师费加罗帮助少女罗丝娜摆脱监护人而与阿勒维华伯爵成婚的故事。1778年《费加罗的婚姻》上演,讲述阿勒维华伯爵企图破坏费加罗的婚事,占有他的未婚妻苏珊娜,最终失败的故事。演出获得成功,但被禁止公演。他诉诸舆论,终于在1784年使之得以公演。

1787年上演歌剧《达拉尔》。1792年完成费加罗三部曲的第3部《有罪的母亲》,写阿勒维华伯爵以人道主义精神原谅了不贞的妻子,旨在劝导仁慈、宽容等美德。

博马舍是重要的启蒙主义剧作家。在艺术形式上,他的剧作有从古典主义戏剧向近代戏剧过渡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夏多布里昂

夏多布里昂(1768~1848),是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生于布列塔尼省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入海军,后进教会学校学习。1786年谋得陆军官衔,开始进入巴黎上流社会和宫廷。1791年赴美洲。1792年在鲁塞尔参加贵族叛乱并受伤,随后去英国。

1797年发表第一部作品《论古今革命》。1800年回巴黎,不久结识拿破仑家族,遂被任命为驻罗马使馆秘书。1804年因政府处决恩季安公爵而辞职回国。

第一部小说《阿达拉》(1801年)叙述18世纪初北美印第安人部落中的优美故事,这是他的代表作《基督教真谛》(1802年)中的一部分。《基督教真谛》共有《教理和教义》、《基督教的诗意》、《美术和文学》、《信仰》4大部分,包括考证、哲学论述、旅行回忆、艺术评论、小说等,旨在使人热爱基督教。

他的第二部小说《勒内》也包含在这部巨著中,写勒内自幼与姐姐相依为命,但姐姐因爱上了他人,于是只好进修道院,从此他孤独忧郁,逃到北美。

《纳切兹人》(1826年)写阿达拉所爱的勒内讲述自己的经历。其他著作还有《美洲游记》、《论英国文学》、《历史研究》、《墓畔回忆录》及译作《失乐园》等。

贝朗瑞

贝朗瑞(1780~1857),是法国歌谣诗人。生于巴黎平民家庭。当过金店学徒、公证人事务所的差役、印刷工人和小钱庄职员。这期间开始文学习作,写过喜剧、史诗、宗教赞美诗和歌谣等。

1799到1813年是他的歌谣创作的探索阶段,作品大部分歌唱青春、欢乐、美酒与爱情,例如《春与秋》、《欢乐的罗歇》等。也有一些作品,特别是帝国末年的《就算是这个样!》、《好友罗班》、《议员》等,针对社会某些丑恶现象。

第一首典型的贝朗瑞式政治歌谣是1813年写的《意弗托国王》,塑造了一个善良、简朴、爱好和平的老好人国王的形象,同现实生活中的骄横、奢侈、穷兵黩武的拿破仑皇帝形成鲜明的对照。这首歌谣是他的成名之作。

波旁复辟王朝时期是贝朗瑞歌谣创作的鼎盛阶段,强烈反对封建复辟是其基本特色。最初矛头集中指向用武力扶持波旁王室复辟的欧洲封建势力的反法联盟,例如写于反法联军入侵法国之初的《高卢人和法兰克人》,揭露俄国人、撒克逊人对法国的侵略野心,号召法国人勇敢抗战;写于反法联军占领巴黎以后的《法兰西的好国民》,要求侵略者回到各自的国家。

后来攻击的主要目标转向复辟统治的两大支柱——封建贵族和反动教会。《白帽徽》痛斥封建阶级引狼入室的卖国罪行;《贵族狗告状》描写贵族阶级在实现复辟后的得意忘形;《加拉巴侯爵》通过一个随同外国军队回到法国的旧贵族的典型形象,揭露了复辟势力穷凶极恶而又虚弱无能的本质。

抨击反动教会的歌谣中,最出色的有《传教士》、《主教和诗人》、《草索僧》、《教皇的儿子》、《教皇的婚礼》等,给封建教权主义者以有力的打击。此外,《大肚子》、《特莱达雍的挽歌》、《犹大先生》、《小丑》等歌谣还描绘出一幅复辟王朝议员、刽子手、告密者、趋炎附势的官员群丑图。《头脑简单的查理的加冕礼》、《18年的食肉节》等都对国王查理十世进行了直言不讳的攻击。《两个禁卫军》、《随军卖酒的妇人》、《人民的怀念》等诗篇把拿破仑作为封建社会的摧毁人、同欧洲封建君主们作战的统帅而加以理想化,是当时法国人民反封建复辟的情绪的反映。

复辟王朝曾于1815年和1828年两次罗织罪状,判他监禁和罚金,但都未能使他屈服。在1830年7月革命中,贝朗瑞的政治歌谣起到振奋人心的作用。

七月革命胜利的关键时刻,贝朗瑞不赞成建立共和国,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是七月王朝建立不久就暴露出反人民的性质,使他十分懊悔。他拒绝担任部长,拒绝进入法兰西学院。在鲍狄埃等无产阶级歌手的敦促下,他重新提笔创作。《歌曲复兴》、《致荣任总长的朋友们》、《拒绝》等表达了他对七月王朝的强烈不满。《邦迪》、《蜗牛》等揭露了操纵七月王朝大权的金融资产阶级的巧取豪夺的罪恶本质。

《雅克》、《年老的流浪汉》、《可怜的妇人》等描述了贫苦人民的惨境。他这时期的思想状况是复杂的,30年代初的《狂人》、《历史的四个时代》等,抒发过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他也宣扬过慈善主义和博爱主义,倾向过基督教社会主义,甚至流露过对人民起义的反感。七月王朝末期,人民革命情绪再度高涨之际,他又振作起革命民主精神,以《洪水》一诗预言1848年二月革命的爆发。

第二帝国时代,贝朗瑞基本停止了创作活动。但他不愿为拿破仑第三所利用,拒绝出版自己过去歌颂拿破仑的歌谣。

在贝朗瑞歌谣创作的各个阶段,贯穿着各民族人民团结的主题。他写过《新命令》、《柏沙拉》、《给比利时人的劝告》、《波尼亚托夫斯基》等诗,对正义的弱小民族表示声援。1818年,针对欧洲封建君主的神圣同盟,写了《各国人民的神圣同盟》,他对各国人民同盟的歌颂曾获得马克思的热情称赞。

贝朗瑞把法国的歌谣创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进步诗人和诗歌都有较大的影响。

缪塞

缪塞(1810~1857),是法国诗人、戏剧家。生于巴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父母的法国古典主义和启蒙思想熏陶,很早就出入浪漫派文社。他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抒发个人灵魂深处矛盾起伏情愫的特点。

1830年,他第一部上演的剧本《威尼斯之夜》(1830年)在巴黎奥德翁剧院被观众喝倒彩。但缪塞继续写戏,只是不再为了上演,仅供阅读。因此他给他的戏剧集取名为《坐着扶手椅观戏》。第一集所收的诗剧《酒杯和嘴唇》(1832年)、《少女们梦想什么》(1832年)。

第二集的剧本是用散文写的,有《坏小子洛朗梭》(1834)、《水性杨花的玛莉亚娜》(1833年)、《安德烈·德尔·萨尔托》(1833年)、《不能拿爱情开玩笑》(1834年)等,这些剧本后来和《话不要说得太绝》(1836年)、《逢场作戏》(1837年)、《门不是敞开就是关闭》(1845年)等剧本一起收入《喜剧与格言》。

1847年,《逢场作戏》在巴黎法兰西喜剧院上演,非常受欢迎,别的剧本也陆续演出,有几个剧本至今仍列为剧院的保留剧目。

《坏小子洛朗梭》是浪漫主义戏剧最佳作品之一,取材于16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段史实。洛朗梭·德·美第奇本是一个品行端正的青年,具有共和思想,他立志要剪除玷污他的祖国的暴君——他的从兄亚历山大·德·美第奇公爵。他一面和具有共和思想的人联系,一面含羞忍辱,和亚历山大一起过着荒淫的生活,以博取亚历山大的信任。佛罗伦萨人民鄙视他,称他为“坏小子洛朗梭”。他刺杀了亚历山大,但由于混乱和具有共和思想的贵族无所作为,在群众欢呼声中,他的另一个从兄当了这个公国的统治者。

评论家赞扬缪塞体会到“在我们心里燃烧着的平民的愿望”。在这部剧作里,洛朗梭为了杀死暴君,不得不作一个卑下的弄臣,被人民唾弃,他虽然忍辱负重,但精神逐渐被邪行和怀疑腐蚀,导致了他的堕落和意志消沉。在这里,缪塞将自己内心的感触塑造出洛朗梭这个悲剧性的人物。

缪塞的大部分剧作在1833~1837年间完成。他最佳的诗篇和自传体小说《世纪儿的忏悔》(1836年)也是在这个时期写的。由于他的剧本不是为了上演,不必考虑观众、剧场经理和演员的反应,他可以在剧本结构上自由处理,在思想感情上任由他的想象和幻想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