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2576400000016

第16章 苏联作家(4)

1906年的某天,高尔基乘坐着纽约驶来的一艘远洋巨轮开进意大利西海岸的海湾,来到了风光明媚的南欧胜地——那不勒斯城。

高尔基作为俄国的著名作家,在20世纪以来,越来越受到意大利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在高尔基到达那不勒斯城的第一天晚上,来到剧场观看话剧的时候,大厅里的灯都亮了起来,演员们从幕后走了出来,观众也都纷纷起立,向高尔基欢呼:“高尔基万岁!”“俄国革命万岁!”“打倒沙皇!”乐队演奏马赛曲,整个剧院都在向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致以最热烈的欢迎。

这是一个热情的城市。在高尔基来到的第3天,这个城市的无产阶级组织举行了有数千人参加的欢迎大会。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周的时间匆匆而过。高尔基一心渴望参加工作,于是他离开了美丽的那不勒斯市,选择了幽静的喀普里岛,定居在那里,以便专心致志地进行写作。

高尔基就是在这个美丽的小岛上完成了他的长篇小说《母亲》第2部。他在这个小岛上生活了7年,一共写了6部中篇小说,一部长篇小说,3本短篇小说集,5个剧本和若干短篇小说。他每天从清晨起床就开始写作,每天要坚持工作14个小时左右。他每天写到下午2点钟左右,会休息一段时间,然后晚上再坚持写作若干个小时。他严格要求自己,每天坚持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他休息的时候会在岛上旅行,洗海水浴和捕鱼。晚上有时候会在家里或朋友家举行音乐晚会或文学作品朗诵会等活动。

高尔基一直非常关心年轻一代的成长。这一点可以从他对自己的独生子马克西姆的深切关怀中体现出来。高尔基尽自己的努力培养儿子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感情,热爱人民,热爱大自然。在他的儿子马克西姆第一次离开喀普里后,高尔基给他写了一封信:

“你走了,而你栽的花,还留着,还在生长,我看见这些花,就愉快地想,我的好儿子走后在喀普里留下了一些好东西——花。

如果你随时随地,在你的一生中只给人们留下好东西——花、思想和关于你的美好回忆,那么你的生活就会轻松愉快。那时你会感到自己是别人所需要的,这种感觉会使你的心灵丰富起来。你要知道,给予永远比取得更为愉快。”

高尔基对待儿子,既是一位慈父,又是一位知心的朋友。高尔基给儿子的信总是写得真挚亲切,从不用教训的口吻,字里行间充满着幽默感和对儿子的爱。

高尔基在喀普里居住的时候,正是1905年革命失败后的斯托雷平反动统治时期。沙皇政府疯狂镇压革命,大批革命者惨遭屠杀、监禁和流放。大部分革命的“同路人”消沉、变节。在哲学方面,“批评”和“修正”马克思主义成了一种时髦。在文学方面,出现了大量赞美变节的反动作品。面对这种状况,在列宁思想的指导下,他对充斥于思想界和文学界的反动逆流进行了猛烈地抨击。

高尔基写了揭露专制警察政权的中篇小说《没用人的一生》、剧本《最后一代》,写了批评文学界悲观情绪的政论文《个人的毁灭》、《论犬懦主义》。

革命道路却是崎岖坎坷的,谁也无法摆脱曲折的道路。在这场斗争中,高尔基在思想上也犯过错误,为了争取和教育高尔基,列宁在这些年间两次来喀普里进行访问。第一次在1908年,第二次是在1910年。

1907年的伦敦党代会之后,高尔基和列宁之间虽然建立了友好的通讯联系,但1908年4月间的这次会见对于他们两个人来说,都很不轻松。因为这时在喀普里同高尔基在一起的,还有波格丹诺夫、巴札罗夫、卢那察尔斯基等人。这是3个在政治上要求党放弃公开合法的斗争机会,召回参加国家杜马的工人代表,因而被称为“召回派”。在哲学上,他们攻击唯物主义,宣传“寻神论”和“造神论”,即寻找和创造一种新宗教,使马克思主义和宗教结合起来。

高尔基受了他们的影响,也主张“造神论”,而且,在高尔基的心目中,这3个人是知识渊博、极有才干的“大人物”,布尔什维克党不能没有他们。

而此刻的列宁正在紧张地写作《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对各种各样气焰嚣张一时的修正主义思潮进行反击。但列宁懂得,这是高尔基思想探索中一个复杂的时期,而对于党和无产阶级来说,争取高尔基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列宁暂时中断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的写作,来到了喀普里。

列宁一直把对高尔基的态度与其他意见有分歧的人区分开来,他对高尔基采取了特别耐心的态度。列宁在喀普里岛一共住了6天,每天都是在同波格丹诺夫等人进行激烈的论战。而列宁此刻也不能说服高尔基。

1910年6月,列宁第2次来到喀普里。这次会见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首先是由于高尔基这时的政治观点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他看到了波格丹诺夫等人的哲学是修正主义的,认识了“造神论”的危害。其次,过去的多次会见周围总是有许多人,这次他俩有机会单独相处,时间还比较长。会见是愉快的,气氛十分融洽,对双方都有良好的作用。他们经常促膝畅谈,充分地交换了意见。

高尔基把自己的创作计划告诉了列宁。他接受了列宁的劝告,将《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的写作推迟到革命胜利以后。高尔基还向列宁讲了许多故事,谈到自己的故乡,谈到伏尔加河,谈到他的童年和外祖母,谈到他的少年时代和流浪生活。列宁专心致志地听他讲,那双眼睛充满了真诚与友爱。

这一次,列宁的喀普里岛之行是愉快的。高尔基陪同他游览了岛上的古迹:14世纪岛上一位封建主建筑的修道院;公元1世纪罗马皇帝提庇留宫殿的遗址。

高尔基陪列宁攀登维苏威大山,目睹冒着滚滚浓烟和汽团的火山口的奇景壮观,参观了庞贝城的遗址。用高尔基自己的话来说列宁是这样的,列宁是“一位极好的同志,一个愉快的人,对于世界上的一切怀着强烈的无穷无尽的兴趣,对于人们抱着异常温和的态度。”对于高尔基来说,列宁是最理想的人。

这次访问使列宁对高尔基更加了解了,因此也更加信任他。正因为这样,在1913年,当高尔基在《再论卡拉玛佐夫气质》一文中重复“造神论”的错误时,列宁立即坦率地给他写了两封信,严厉批评了高尔基的错误。列宁指出,任何“神的观念”都是统治阶级“麻痹人民和工人”的工具,“美化神的观念,也就是美化他们用来束缚落后工人和农民的锁链”;主张“造神论”就是“拿最甜蜜的、用糖衣和各种彩色纸巧妙地包着的毒药”去诱惑小市民的灵魂。高尔基接受了列宁的意见,在再版这篇文章时候将有关“造神论”的段落删除。

意大利的喀普里,是高尔基各方面都成熟的时期。

在这个期间,高尔基同国内的许多作家,艺术家建立了广泛的通信联系。同时还有一些革命者也络绎不绝地来喀普里访问他。

这一时期的高尔基,在创作上也是一个丰收期。这时写的重要作品有《夏天》、《奥古洛夫镇》、《玛特维·克日米亚金的一生》、《意大利童话》、《俄罗斯童话》、《童年》以及剧本《瓦萨·日列兹诺娃》、《怪人》、《崔可夫一家》等。

1909年,高尔基创作了中篇小说《夏天》,这部作品表现了俄国农村的觉醒。小说通过一位职业革命家到农村中进行革命宣传等活动,反映了在1905年革命的影响下农村进步力量的成长。作者塑造了一批先进的农民形象,也揭露了富农的反革命活动。小说以革命家的被捕而结束,虽然是一个悲剧的结局,但却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05年革命失败后,是进行总结经验教训的时期,这时期很有现实意义的作品是描写偏僻城镇小市民的作品。高尔基构思的以奥古洛夫镇为中心的3部曲就是这样的作品。中篇小说《奥古洛夫镇》和长篇小说《玛特维·克日米亚金的一生》是3部曲的前两部。

《玛特维·克日米亚金的一生》描写了小市民玛特维和他父亲的一生,从19世纪60年代直到1905年革命。《奥古洛夫镇》展示了第一次俄国革命时期的小市民世界。这些作品描绘了半个世纪以来小市民世界的停滞生活,1905年革命打破了这种死气沉沉的局面。

高尔基认为,所谓“奥古洛夫精神”是沙皇专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是保守、自私、涣散的俄国的集中表现。这在当时是有很大的政治意义的。但高尔基在这些作品中对小市民的反动性和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估计过高,而对无产阶级的力量却估计不足。这种看法与高尔基在当时的错误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1911年底,高尔基创作了《意大利童话》,这时的他已经敏锐地感觉到革命运动重新在高涨。

《意大利童话》这个集子由27篇美丽的童话故事组成。它描写的是意大利的自然景色、人物和生活。从古代传说、乡土风情,一直到里巷琐事。作者虽然写的是意大利的生活和自然景色,但实际上反映的是俄国及欧洲新的革命高涨。

高尔基的肺病这时越来越严重了,这使他不得不推迟回国的日期。高尔基只好去意大利的北部去养病。非常幸运的是,为他治病的医生成功地运用了一种新疗法,病情很快地好转了。

1913年12月底,这时正是革命重新高涨的时刻。高尔基离开了喀普里向他的祖国归来,结束了一段异地漂泊之旅。刚刚归来的他尽管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但同时也立即受到沙皇宪警的监视。

高尔基,一位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又将在自己祖国的土地上开始新的耕耘。

高尔基后期的创作

1913年底。高尔基回国后,在彼得堡距离不远的一个芬兰村庄——穆斯塔米亚住下来了。这样,他与年轻作家的联系就更加密切了。高尔基在《论自学的作家》一文中曾经说过,还在喀普里的时期,从1906~1910年,他就阅读过“民间作家”寄给他的400多部手稿。1914年,他主编第一部《无产阶级作家文集》。

高尔基对青年作家是十分爱护和关怀的。十月革命前夕步入文坛的谢苗诺夫斯基、弗谢渥洛德·伊凡诺夫、马雅可夫斯基等都受到高尔基亲切的教诲。

一位青年作家弗谢渥洛德·伊凡诺夫原是西伯利亚某个城市的排字工人,爱好文学,尤其热爱高尔基。1916年,他贸然将自己写的一个短篇小说寄给高尔基,高尔基很快给他写了回信,赞扬小说是“很好的作品”,答应将它收入《无产阶级作家作品集刊》,并热情地鼓励伊凡诺夫:

“您无疑是一位有才华的人,您的文学才能是不容争辩的。但是,如果您不想埋没自己,不愿把精力无益地浪费在琐事上,您就应该认真努力自修。您的文字不大通顺,您写了许多错别字。您的语言虽然鲜明,但词汇贫乏……我劝您要专心地学习!要读书,要研究别具风格的作家契诃夫、屠格涅夫、列斯科夫的艺术手法。列斯科夫的词汇尤为丰富……总之,您应该认真提高自己……不要写得太多。宁可少写,但要写好。”

对于少年儿童的成长,高尔基也一直是非常关心的。1916年前后,他打算请国内外著名作家为13~18岁的青少年写一套名人传记,由他主持的《帆》出版社出版。他想请挪威航海家南森写《哥伦布传》,英国的作家威尔斯写《爱迪生传》,罗曼·罗兰写《贝多芬传》,生物学家季米里亚采夫写《达尔文传》,他自己写《加里巴的传》。

在这个时期,高尔基继续写他的自传体小说3部曲。1914年完成了3部曲的第3部即《在人间》,全文发表在《纪事》杂志上。

1912~1917年间,高尔基创作了《俄罗斯浪游散记》。书中包括29个短篇,都是根据高尔基年轻时的经历和见闻写的。

《一个人的诞生》是这部作品的第一篇文章,因此带有纲领性。故事发生在1892年这个饥饿年。

讲故事者和一群“饥民”曾在苏呼姆修筑公路,完工以后准备转到另一个地方去做工。旅途中,“饥民”中一位孕妇掉了队,马上要生孩子。讲故事者听到树林中有人哭泣,于是他对这位产妇产生了怜惜之情,便代替助产士帮她接生。婴儿平安出生,母亲感到十分的幸福、高兴。

小说的结尾,讲故事者抱着新生的婴儿,搀着这位母亲,继续向前走去。

作品似乎告诉读者,尽管目前人们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今日诞生的人应该过上另一种幸福美好的生活。

在这部作品中,第27个短篇《大灾星》也是颇为著名的作品。

《大灾星》讲述的是在一个闷热的夏夜,讲故事者在市郊荒凉偏僻的胡同里看到了一幅奇怪的情景:一个女人在雨水中一边哼着歌曲,一边跺着脚。讲故事者把这个喝醉了的女人送回了家。原来她是一个极其贫穷的女工,她的家在地窖里,家中还有一个患病的小儿子。这个女工虽然面容已经被毁坏,但她却是一个善良、朴实、乐观的人,也是一位热爱儿子的伟大母亲。孩子虽然有疾病,但却是一个天真、可爱、热爱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的孩子。

同高尔基的早期短篇相比,这些作品的技巧更为成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书中的人物也有着独特的、鲜明的性格。

但是,高尔基也有其思想的局限性。

高尔基的局限在于是他认为在文化和科学都很落后的俄国还不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并且反对采取暴力革命手段。因此他对列宁提出的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迅速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方针表示怀疑,否定十月武装起义的必要性。在起义取得胜利以后,他又采取了一系列的反对态度。

高尔基对俄国各阶级的错误分析,对形势的错误估计和对革命主要任务的错误认识是高尔基激烈地反对十月革命的主要原因。

高尔基否认农民的革命性,认为工人阶级只有撇开农民单独同知识分子结成联盟,才能掌握政权。然而,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却认为,工人阶级和贫苦农民争取政权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唯一出路,也是进一步发展文化的首要前提。

高尔基只能看见生活中的阴暗面,却看不见布尔什维克党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最初日子里所做的大量工作。

列宁一面严厉批评高尔基的错误,一面却坚信高尔基必定会回到革命队伍中来。十月革命后的一段时间,许多工人和红军战士纷纷给高尔基写信,或去拜访他,希望他回到苏维埃政权方面来。

然而,十月革命之后将近一年,高尔基才同列宁见面,这发生在列宁被刺之后。

高尔基后来在回忆录《列宁》中,描述了他同列宁的这次见面的情景:

“我们的会见是很友好的,但是毫无疑问,亲爱的伊里奇明察秋毫的锐利的眼睛,是带着明显的惋惜神情注视着我这个‘迷路的人’。”

就像1910年在喀普里的时候一样,高尔基又回到了列宁的身旁。高尔基重返革命行列,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现实生活的教育和列宁的帮助使高尔基逐步认识自己的错误,他积极参加了国内的政治生活和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