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超给力的经济学:改变你生活和工作的经济学笔记
2577100000003

第3章 如何看待你与经济学——理念中的经济学常识(2)

经济学虽然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是人的行为,可是经济学常常借鉴自然科学的方法,这就使得经济学对世界的解释更精确,对于指导人类满足自身欲望的实践也更有效,因此可以被我们作为智力工具拿来使用。

掌握了经济学,那么你就掌握了解释世界的本领。经济学是有关人们之间的决策如何相互作用的科学,是经济学家提供给社会大众的一种改进生活、认识世界的武器。学经济学并非要让人变成天才,但如果不学经济学,命运就很可能会与你的思想格格不入。要明白,我们不是为学经济学而学经济学,而是为了从它那里得到启发。它就像一张指路图,舍弃了现实中的许多细节,却使人更清楚自己要去的地方。那些简单而犀利的道理,可以帮助人把这个复杂的世界看得更清楚明白,进而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应该怎么做。

比如,刚进入而立之年的你,感到生活中的压力非常大,此时,你可以用各种各样的言辞来劝慰自己,以缓解压力,不过我们相信,经济学理论更具有说服力。

国际知名的十大华人经济学家之一、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黄有光教授曾经说过,经济学用“快乐”代替“财富”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是更加科学的。根据黄有光教授的研究,人均实际收入差距只能解释人际快乐程度差异的2%左右。在人的生命周期中,与人们的通常感觉不同,人在孩童时期还不是最快乐的,而到了壮年或者中年,也就是通常在30岁时,人的快乐程度会最低,再往后人的快乐程度又会不断上升。大多数人30岁时面临着赚钱、养家、职业升迁、买房子等很多难题,而往后这些问题会相继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所以,人一生的快乐程度是小时候和老的时候比较高,而30岁时最不快乐。从这个角度看,人在30岁压力最大时选择结束生命最不合算,因为此后人的快乐程度会不断增加。这样一讲,要比单纯劝人“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更有说服力。

具有简洁美的经济学,其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如果说学习了力学和热力学可以知道自然界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而没有那种现象,那么学习了经济学,你就可以知道人类社会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而没有那种现象。你可能觉得这话有些绝对,但99%的情况下,它都是对的。

拥有经济学的智慧之后,首先你会知道人类真正的经济活动是如何进行的,然后你就可以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例如,人们相互交换,表面上看是为了互通有无。但是,既然缺少所需物品,人们为什么不自己制造?为什么要先生产自己不需要的东西,然后再找陌生人交换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为什么在难以买到所需的商品时,人们排队、托人、出高价去买,却不动脑筋自己生产?为什么抱怨商品价格太高时,仍然要去买,而不是自己制造这些东西?显然,这些问题无法用“互通有无”来解释。原来,人类进行交换的本质动机是“节约劳动(降低成本)”,即使商品标价很高,购买紧俏商品要花费很多额外的“成本”,但是总的代价仍然远远低于自己生产所需的成本,购买商品仍然比自己生产同样的物品合算,所以他们仍然选择购买,而不是自己制造。

也许你会说,知道了本质之后,这些理论有什么具体的作用呢?我该怎么做?事实上,没有比理论更有用的东西了,它是非常实用的工具。在你不能够准确地判定问题所在时,你是无法预测到事情的走向的。没有分析,就没有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预测;没有预测,就没有利润。如果曾经涉足过资本市场,这个道理你应该很清楚。

经济学笔记

每个领域、每件事几乎都可以运用经济学的观念来思考。对于不是经济学家的你来说,经济学就是一套工具,你需要决定的是如何利用它。你必须判断自己最重视哪些事情,愿意做出什么样的取舍,愿意接受什么样的结果。所以说,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能时刻提醒自己用经济学的头脑思考问题,我们将会具备更大的驾驭现实世界的力量。

游戏规则——经济学家都知道些什么

经济学家知道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事情,但你没有必要像他们一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只要明白总的游戏规则就可以了。美国着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说过,学习经济学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只需要掌握两件事:一个叫供给,一个叫需求。如果我们把这个世界上经济活动的总和视为一场游戏的话,那么供求关系就是游戏规则。

这两个词之所以能成为经济学家最常用的词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它们是使市场经济运行的力量,它们决定了每种物品的产量以及出售的价格。如果你想知道任何一个事件或政策将如何影响经济,你就应该首先考虑它将如何影响供给和需求。

在讨论供给与需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贸易”和“市场”这两个概念。

贸易的作用是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因为它可以使每个人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经济生活中,每个家庭都与其他的所有家庭竞争,但是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做衣服、盖房子,这可能会有些麻烦。

而市场则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在一个市场经济体中,中央计划者的决策被千百万企业和家庭的决策所取代。这些企业和家庭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价格和个人利益引导着他们的决策,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现在我们可以来看供给与需求了。所谓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不是自然和主观的愿望,而是有效的需要,它包括两个条件,也就是消费者有欲望的购买和有能力的购买。

消费者有购买某种商品的愿望是因为该商品有满足人的某种欲望的能力,也就是效用。一种商品要具有效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必须有用和稀缺。因此,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的需求量都应是给他带来最大效用的商品数量。

影响需求数量的因素有:商品的自身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产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等。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当商品本身的价格发生变动时,商品的需求量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变动。而需求的变动指的是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时,消费者的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或者是消费者的偏好发生变动,会引起需求曲线向左或向右平行移动。

研究“需求”对一个经济人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让我们一起来看个小故事:

鲁国有一对夫妻,男人编得一手好草鞋,女人织得一手好麻布。有一天,两口子决定到越国去发展。有人对他们说:“你们搬到越国去,恐怕会穷得揭不开锅。”

两口子不解:“为什么呢?”

那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越国人是光着脚板走路的;麻布是用来做帽子戴的,可越国人是蓬头披发、从不戴帽的。你们虽然手艺不错,可是到一个用不着这种手艺的国家去,不穷才怪呢。”

从上面的小故事可以看出,如果你的产品到一个没有销路的地方去销售,那么,你面临的就只能是穷途末路了。所以,了解市场需求对商业经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光有需求没有供给仿佛是不行的。同需求一样,供给在经济学上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名词。

供给指的是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商品的数量。这种供给是指有效供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生产者有出售的愿望和供应的能力。

影响供给数量的因素有:商品的自身价格、生产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产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

如果说上面这些术语让你一头雾水、不明就里的话,我们一起来看个例子吧:

有一年,市场上的苹果供过于求,果农们遭受了很大的损失,纷纷放弃种植苹果。可是有一个聪明的果农却想到:要是我的苹果能够与众不同,不就可以打开销路了吗?他想给苹果增加一个“祝福”功能,即让苹果上出现“喜”“福”等喜庆字样。

于是第二年,当苹果还长在树上时,他就把提前剪好的“喜”“福”“吉”“寿”等纸样贴在了苹果朝阳的一面。由于贴了纸的地方阳光照不到,苹果上也就留下了痕迹——比如贴的是“福”,苹果上也就有了清晰的“福”字了!

果然,在该年度的苹果大战中,他的“祝福”苹果独领风骚,赚了一大笔钱。

转眼到了第二年,别人也学会了他的做法,可是这个果农又想到了别的点子——他早已将他的苹果一袋袋装好,且袋子里那几个有字的苹果总能组成一句吉祥的祝词,如“寿比南山”“一帆风顺”“祝您幸福”“永远想念你”等等。比起单调的一个字,自然是这种带有成句祝福语的苹果更受欢迎了。

在这个例子中,供给者的意愿就是提供苹果。他有一片苹果园,里面没有其他品种的水果,只能种苹果,所以,其他水果的行情与他做什么无关。但是,其他水果的价格会影响他的生意,假使桃子更便宜,可能消费者就不吃苹果而改吃桃子了;假使梨更贵,那么消费者可能就不吃梨,而是吃更多的苹果,这些都会影响他的生意。在苹果上出现“福”字,也算是生产技术的变动,其他果农没有想到这个办法,而这个果农的产品跟别人不同,销路自然就会好了。

经济学笔记

需求和供给在经济市场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只有当供给和需求相互平衡时,市场才会达到一个均衡的状态。我们在生活中,也同样离不开这些,只有正确了解了需求和供给的关系,才可以让我们的经济行为更趋理性。

经济眼光与智慧头脑成就的最佳选择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这句话在经济学中可以这样表达:为了得到一件东西,你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东西。也就是说,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