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超给力的经济学:改变你生活和工作的经济学笔记
2577100000009

第9章 如何用小投入换大回报——社交中的经济学常识(2)

命运喜欢和人开玩笑,如果你没有慧眼,可能就认不出那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人。英雄起于毫末,大凡做出丰功伟绩的人,一开始往往并不为人所注意。倘若这个时候你能给他以帮助,岂不比日后他功成名就时再趋炎附势地攀附更聪明一些?与暂时不得势的人交往,其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以未雨绸缪,超前蓄势;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多少功利色彩,更可能成为生死之交。雪中送炭时,今天的一饭一蔬可以解他人饥饿之急,也可能带来日后想不到的惊喜。

乔西亚从父亲手中接过了一家食品店。这是一家古老的食品店,很早以前就存在而且已出名了。乔西亚希望它在自己的手中能够发展得更加壮大。

一天晚上,乔西亚在店里收拾,第二天他将和妻子一起去度假。他打算早早地关上店门,以便为度假作准备。突然,他看到店门外站着一个年轻人,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双眼深陷,一个典型的流浪汉。

乔西亚是个热心肠的人。他走了出去,对那个年轻人说:“小伙子,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年轻人略带点腼腆地问道:“这里是乔西亚食品店吗?”他说话时带着浓重的墨西哥口音。

“是的。”年轻人更加腼腆了,低着头,小声地说道:“我是从墨西哥过来找工作的,可是整整两个月了,我仍然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我父亲年轻时也来过美国,他告诉我他在你的店里买过东西。哦,就是这顶帽子。”

乔西亚看见小伙子的头上果然戴着一顶十分破旧的帽子,那个被污渍弄得模模糊糊的“V”字形符号正是他店里的标记。“我现在没有钱回家了,也好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餐了。我想……”年轻人继续说道。

乔西亚知道了眼前站着的人只不过是多年前一个顾客的儿子,但是,他觉得应该帮助这个小伙子。于是,他把小伙子请进了店内,好好地让他饱餐了一顿,并且还给了他一笔路费,让他回国。

不久,乔西亚便将此事淡忘了。过了十几年,乔西亚的食品店越来越兴旺,在美国开了许多家分店,这时他决定向海外扩展。可是由于他在海外没有根基,要想从头发展也是很困难的。为此乔西亚一直犹豫不决。

正在这时,他突然收到从墨西哥寄来的一封陌生人的信,原来正是多年前他曾经帮过的那个流浪青年写的。

此时,那个年轻人已经成为墨西哥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他在信中邀请乔西亚来墨西哥发展,与他共创事业。这对乔西亚来说真是喜出望外。有了那位年轻人的帮助,乔西亚很快在墨西哥建立了连锁店,而且发展得异常迅速。

所以说,在人际交往中,见到给人帮忙的机会,最好还是要挺身而出。这无关道德,只是为了让你得到更多可能的资源。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你的付出会得到最大的边际效用。也许仅仅是举手之劳,就可以让别人得到帮助,渡过难关之后他们也会投桃报李,这样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经济学笔记

有时做事,单打独斗确实比较费力,而借助外部的力量就会相对使事情变得容易。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借力使力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当然,要得到他人的帮助,自己首先应当有所付出。也许付出的并不多,但是在特定时刻,你的一点帮助就可能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回报。

低投入高产出的朋友和人脉

我们做人、做事的过程,就是一个经济投入与产出的过程。如果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做成一件事情,那么就是成本很低、效益很高的能手;如果费了半天工夫却一无所获,那么无异于做亏本生意,成本效益分析的结果就很差。我们都希望追求那种做人做事要低成本、高效益的境界,那么如何才能事半功倍呢?

方法当然有很多,但在这里我们要讲的是人脉资源。人脉就像一本存折,零存整取、定活两宜,经营得当,即可一本万利。表面上看,人脉不能直接转化为财富,但人脉资源是一种潜在的无形资产,是一种潜在的财富。就如孟子所说:“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

“朋友多了路好走”,这句话就凝结着经济学的智慧。在经济学家的眼里,朋友就是资源,一个朋友就是一份资源。一个人的朋友越多,他所拥有的资源也就越多,他在进行资源配置的时候,就能做到游刃有余,让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比如你在外地有朋友,如果你去那里办事,就会得到朋友的关照,从而节约远行的成本和办事成本;如果你有教师做朋友,就会有人为你培养孩子出谋划策;你在商场有朋友,就可以不用花费太大力气,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你在演艺圈有人脉,弄两张特价的当红明星演唱会门票就不成问题……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用经济学的话来说就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资源优势,而朋友就是这样一种能够用他的优势弥补你的劣势的资源,也就是所谓的资源互补。如果你的朋友很少,或者都只是某一领域的,也就意味着你办事的途径很单一,你也就无法在众多事情上游刃有余。试想一下,哪一个成功者不是交际广泛、朋友众多的人呢?

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总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从涉世之初就应该逐渐培养自己的人脉:朋友、亲人、同学、同事等,所有能够联系的人,都可以成为资源。

亚历山大·福特是一名非常有成就的企业家,他认为,把事情做细是吸引行业人脉的关键,所以他最关注的是行业人脉。

亚历山大·福特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只有12位客户,他知道仅仅以这12位客户带来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它不会让自己创造辉煌的事业。这样下去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的事业将寸步难行。他想:“我有12位客户,那么表示我这12位客户中的每一个客户都有12个朋友。假如这12位客户都愿意为我转介绍的话,那么我就会有144位客户。服务好这144位客户之后,假如这些客户都愿意为我转介绍的话,那我就有1728位客户……”

有句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亚历山大·福特认为,百万富翁一般与百万富翁在一起,亿万富翁一般与亿万富翁在一起。朋友之间的差距都是不大的,这其实也是行业人脉容易接近的关键所在!亚历山大·福特就开始思考,该如何利用自己的行业人脉,又如何让这些客户利用自己的行业人脉为他转介绍呢?

后来,亚历山大·福特采取了请客户吃饭的做法,但他在饭局上从不谈客户的事情,只谈自己的事业。比如,他会说自己在事业上的付出很多,讲自己的创业体会,使对方对他产生敬佩的感觉,让对方知道创业的不容易,想帮他一把。在和对方混熟之后,亚历山大·福特会对对方提出一些要求,比如他会问:“你有没有朋友需要我们的产品?我们的信誉你都了解了,那么你能不能帮助你的朋友也认识我们的产品呢?”时间长了,大家都渐渐熟悉并且记住了亚历山大·福特的经典话语,那就是:“我发现我不断地开发客户很重要,对我们公司的促动性作用也很大。”也正是这句话,让亚历山大·福特不断地找到新的客户群体,不断地做大自己的事业。

在经济学中,人脉代表着信用。一个人愿意和你交朋友,就说明他信得过你这个人。正是由于朋友就是信用,所以你在办事的时候,尽管对方对你并不认识,但是一听说你是某某介绍来的,便立刻热情起来。因为他信任某某,某某信任你,所以你在他眼里也变得可信起来。正是由于朋友具有信用这样的特性,所以朋友资源也具有一种乘数效应,它会使你的朋友圈子以乘数加速度的方式扩张。比如你的一个朋友带你去参加他的朋友的聚会,到了那儿,许多人你都不认识,但是通过朋友的介绍,你和大家都认识了,而后你们也成了朋友。在这里,朋友的介绍就相当于信用担保,他把你介绍给他的朋友就意味着他是为你做担保,如果他不信任你,就不会愿意为你做担保。

事实上,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拥有的朋友也是有限的。交一个真正的朋友往往要花很大的成本,要相互交流,彼此考验。但是有了朋友的信用担保,你就几乎不用花多少成本,人脉圈子就扩大了。

拿销售行业来说,有些销售人员为什么会比其他人做出更好的成绩呢?他们的秘诀就在于很会和行业中的人进行交往,比如和自己有业务关系的客户,他们会说:“请介绍五位与你一样成功、财富等值的客户。”这样的语言往往能给对方好感,因为除了有想做好自己工作的意思,还在肯定和赞扬别人。一般来说,对方都会很乐意把自己圈子里的人脉介绍给你。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来,人脉还是信息。每一个你认识的人都是一个信息库,同时又是一条传递信息的路径。一个人的朋友越多,他的信息来源就越多,获得信息的路径就越多。经济学家认为,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所掌握的现有信息和这种事物的所有信息总是不对称的,也就是说对某种事物所包含的信息,一个人只能是多掌握一些,而不可能全部掌握。而信息的不对称,给人们判断、选择和决策带来了难度。要减少判断和决策失误,就要多获取信息。

比如你要买一台电脑,作为非专业人士,光靠各个品牌的广告宣传所了解的信息是不够的。人常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每个厂家都在展示自己的产品如何比别人的好,就是没有说自己的电脑有什么缺陷的。这时你就需要从朋友那里了解一些使用信息,而这种信息是经过实践检验的信息,比商家的宣传要可靠得多。如果你的朋友多,你就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不同品牌的价格、性能以及售后服务并进行比较,从而做出选择。

如果你注意做人做事的学问,平时留心为自己积攒资源,那么久而久之,你自然就会有更好的人际关系,有更多的人脉可以借助,可以享受到更多的资源和信息了。

要记住,关系有时候远比你所得到的物质报酬重要,甚至比你所做的事情更重要。如果一时贪心,为了一点点利益跟别人争得面红耳赤,不仅会破坏你在别人心中的形象,更会在无形中给你树立无数的敌人。

经济学笔记

在这个世界上,处处都有低成本、高收益的事情,就看你是否能够开动脑筋让自己事半功倍。不过是在人际关系中投入一点小成本,就能够带来高收益,最起码避免高损失,那么,这笔划算的买卖还是值得做一下的。

交往的对象决定你的未来

我们先来看一个概念:投资回报。它原本是会计学概念,早期用来判定投资工厂或购买铁路相关的成本是否合理,现在被广泛使用在各个领域。投资回报的结果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即投入产出比,简单来说就是所投入资源的回报程度。

不夸张地说,所交往的对象,往往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因为时间就像一张网,把它撒在哪里,都会收获相应的东西。人们在交往对象身上必然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这些付出将会得到怎样的回报,取决于对方是怎样的人。如果对方是能够给人带来好处、愿意适时出手相助的人,也就是所谓的“生命中的贵人”,那么我们自然可以更加顺风顺水。如果对方不求上进、品质低劣,相信和他们来往也不会有什么益处。也许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经济学阐释吧。

在商品经济中,从事生产或出售商品不仅要求获取利润,而且要求获取最大利润,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自己的利润总额。无论是任何行业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才是经营的根本。在社会交往中,也不要忘了这个原则。在经营人脉的时候,你也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与最佳化。具体策略当然有很多,但提高自己交际圈的含金量,无疑是条捷径。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既定的生活圈子内,留心看看自己的生活范围,是不是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什么变化呢?既没有增加新的朋友,也没有新类型的社交活动?在这样保守的环境下,还有什么奇迹可言?还有什么机遇可言呢?所以,一定要主动走出去,打入新圈子,让自己换换环境。要知道,聪明的人都懂得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适应新环境,并迅速抓住对自己最有帮助的人和最有力的机会。

1883年8月间的一个清晨,卡布里埃·夏奈尔出生在法国西南部的小镇索米尔。6岁时,她成了一名孤儿,被送进了当地教会办的孤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