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与收益是经济领域的孪生兄弟,任何时候你都不可能找到没有风险而只有收益的投资对象,你只能尽量预测风险,避开高风险和不确定性,获取尽可能高的收益。这是一个权衡,需要你理性的分析和预见,还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只要你肯用功夫,就一定能够平平稳稳地获得收益。
是什么诱发了金融危机的爆发?
--热钱
热钱又称游资,或称投机性短期资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它流动迅速,目标是以最低的风险换来最高的报酬。热钱具有短期、套利和投机的特点。这使得热钱成为诱发市场动荡乃至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
11年前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至今仍让人谈虎色变,而酿造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就是国际热钱。如今它的幽魂来到了我们自己身边。据有关专家计算,截至2005年年底,在我国境内的"热钱"超过3200亿美元,2006年底和2007年底分别为4000亿美元和5000亿美元。2008年6月24日,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专家在社科院网站上发表报告指出,在一定的经济学模型假设下,中国资本市场上的热钱数额惊人,已高达1.7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大约相当于截至2008年3月底的中国外汇储备存量的104%。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位于中北美洲的墨西哥为了加速本国经济增长,不断采取措施鼓励外资进入。当时,墨西哥的经济前景也被广泛看好。由于墨西哥在进出口贸易中经常出现逆差,政府便采取大量吸引国外资本的方法来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这样,到了1993年时,墨西哥的外资流入量已经高达300多亿美元,但是其中的投机性资金超过了50%,并且主要投入于证券和货币市场。大量的短期投机资金即构成了热钱,它们大大增加了墨西哥经济体系的脆弱性,只要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发生变动,就可能引起资金外逃,爆发金融危机。
在1994年,墨西哥总统大选之际,执政党的一名总统候选人被暗杀,政局动荡,投资者对墨西哥经济前景的信心动摇。大量资金从墨西哥外逃,仅证券市场外流资金就高达180亿美元。墨西哥的国际贸易逆差迅猛加剧,外汇储备大量减少。为了改善这种情况,1994年12月20日,墨西哥政府宣布本国货币比索对美元汇率的浮动范围扩大到15%,但这实际上意味着比索的贬值。政府本来希望借此抑制资金外流,不料投资者更加失去信心,热钱外流更为迅猛。从20日至22日,短短的三天时间,墨西哥比索兑换美元的汇价就暴跌了42%,这在现代金融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从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墨西哥发生了一场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的金融危机。直到以美国为主的500亿美元的国际资本援助到位后,这场金融动荡才于1995年上半年趋于平息。然而这场金融危机的震撼力已经波及全球,首当其冲的便是阿根廷、巴西、智利等经济结构与墨西哥相似的拉美国家。他们都存在着债务沉重、贸易逆差、币值高估等经济问题。由于外国投资者担心墨西哥金融危机有可能扩展到整个拉美,便纷纷抛售这些国家的股票,由此引发了拉美股市猛跌。结果仅在1995年1月上旬,短短10多天里,整个拉美证券市场就损失了近90亿美元的市值。这场由热钱酿成的金融风暴,时至今日仍让世界谈之色变。
国际短期资金的投机性移动主要是为了逃避政治风险,追求汇率变动、重要商品价格变动或国际有价证券价格变动的利益,而热钱即为追求汇率变动利益的投机性行为。当投机者预期某种通货的价格将下跌时,便出售该通货的远期外汇,以期在将来期满之后,可以以较低的即期外汇买进而赚取此一汇兑差价的利益。由于此举纯属买空卖空的投机行为,因此与套汇不同。在外汇市场上,由于此种投机性资金常自有贬值倾向货币转换成有升值倾向的货币,增加了外汇市场的不稳定性,因此,只要预期的心理存在,唯有让升值的货币大幅波动或实行外汇管制,才能阻止这种投机性资金的流动。
鉴于热钱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市场有着如此严重的危害,金融专家们一直在对各种热钱危机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出危机发生前普遍存在的一些特征。
(1)在热钱危机爆发前,国家已经有着持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以泰国为例,在1990-1995年,其GDP平均增长率高达9%,而且在1997年金融危机之前,泰国国民经济已经连续15年保持高速增长。
(2)外部资金大量流入国内,造成普遍投资过度的现象。在1995年,韩国的投资总额占GDP的比例高达34%,1996年便超过了40%,由此导致电子、汽车等一些关键工业以及房地产出现生产能力过剩的现象。
(3)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迅速上涨。泰国在经济危机爆发前,大量外资投入到房地产领域,房地产贷款比例高达25%,但是房屋空置现象却很严重。泰国的股市、楼市都出现了过度繁荣的现象。
(4)货币普遍被高估。墨西哥在危机前实施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导致比索被高估。然而,一旦热钱危机爆发,货币"内虚"的隐患立刻发作,汇率一泻千里。
总的来说,预防热钱危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外汇监测体系,及早察觉外汇在本国的异常流动。
(2)注意政策、制度的可逆性设计,一旦热钱大量外流时,政策制度可以做出相应的应对和补救措施。
(3)保持理性政策,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保持经济的平衡增长而不是追求过度的繁荣,始终是稳定国家货币和金融体系的根本。
古往今来,"投机主义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为了达到目标可以不择手段,并以结果来衡量一切。热钱就是典型的投机行为,它所带来的过热投资,往往违背了经济学的价值规律,从而带来严重的经济危机。
热钱会对经济造成推波助澜的虚假繁荣。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热钱在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同时,也乘机在其他市场如房地产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以及其他市场不断寻找套利机会。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要把握好自己的"钱袋子",什么时候该投资,投资到哪方面都要做仔细考虑,以免自己的血汗钱被套牢了。
是什么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安全造成威胁?
--洗钱
洗钱活动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当时美国芝加哥的一名黑手党成员开了一家洗衣店,在每晚计算当天的洗衣收入时,他把那些通过赌博、走私、勒索获得的非法收入混入洗衣收入中,再向税务部门纳税,扣去应缴的税款后,剩下的非法所得就成了他的合法收入。这就是"洗钱"一词的由来。洗钱泛指将各种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金融机构以各种手段掩饰、隐瞒资金的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
洗钱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
第一步"入账",对非法活动得来的钱财进行初期处置,通常是将黑钱存入银行;
第二步"分账",通过一系列的复杂的金融交易,如银行转账、现金与证券的交换、跨国转移资金等,来掩盖非法钱财的真实来源,掐断查账线索;
第三步"整合",将资金转移回犯罪地,以合法的形式回到罪犯手中。此时,犯罪收益已经披上了合法的外衣,犯罪收益人可以自由地支配该犯罪收益了。
2001年我国第三次修正的《刑法》第191条明确,洗钱罪是指单位或个人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提供资金账户、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及以其他方式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性质和来源的行为。
在2006年的反洗钱报告中,央行还披露了我国目前宣判的第二例以洗钱罪定罪的案件--福建泉州蔡建立、蔡怀泽洗钱案。
2002年8月至2004年4月间,蔡清海将贩卖毒品所得的赃款陆续通过菲律宾地下钱庄"汇入"我国境内地下钱庄。在蔡海清的指使下,其叔蔡怀泽、其堂弟蔡建立分别以各自的名义在农业银行石狮市支行、建设银行石狮市支行开设个人账户,并将明知是毒品犯罪所得的赃款存入上述账户。其中,蔡怀泽的建行、农行账户存入赃款共计人民币350余万元,蔡建立的建行账户存入赃款人民币660余万元。事后,蔡怀泽、蔡建立将大部分赃款转出。
在该案中,蔡清海利用蔡建立和蔡怀泽的账户进行洗钱活动的主要过程为:蔡清海通过菲律宾地下钱庄将赃款"汇入"我国泉州、晋江、石狮等地的地下钱庄;泉州、晋江、石狮等地的地下钱庄将赃款分别存入蔡建立、蔡怀泽的账户;蔡建立、蔡怀泽在蔡清海的指使下多次取现,用于购买车辆等用途。
洗钱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经济、安全和社会后果。洗钱为贩毒者、恐怖主义分子、非法武器交易商、腐败的政府官员以及其他罪犯的运作和发展提供了动力。洗钱已经变得越来越国际化,而与犯罪活动有关的金融问题也由于科技的日新月异以及金融服务业的全球化而变得日益复杂化。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全球每年非法洗钱的数额约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2%~5%,介于6000亿~1.8万亿美元之间,且每年以1000亿美元的数额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资本流动国际化的情况下,洗钱活动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安全、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危害极大。
为什么黄金投资业务备受追捧?
--金本位制
旷日持久的全球金融危机正在改变中国人的金钱观念,而黄金投资业务重新受到百姓追捧,黄金正在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资品。北京菜市口百货公司两年来黄金销售增幅非常明显。2007年黄金交易额是23亿元,2008年达35亿元,增幅52%。而在2009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已有20多亿元。去年7月,该公司新增了黄金投资业务。菜百业务部经理李翔说,现在很多人希望投资黄金来实现"财产保值增值"。
不久前,国家外管局宣布,中国黄金储备已达1054吨,大大超过了2003年的600吨,并成为全球第五大黄金储备国。这可能成为新一轮黄金投资热潮的导火索。
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在其畅销书《货币战争》中,把黄金称为"被软禁的货币之王"。在他看来,这一次金融危机的最后落脚点是"世界货币体系的重建",而黄金将扮演"终结者"的角色。支持和反对他的人在网上也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历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最典型的形式。金币本位制的基本特征是:以一定量的黄金为货币单位铸造金币,作为本位币;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限制其他铸币的铸造和偿付能力;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或等量黄金;黄金可以自由出入国境;以黄金为唯一准备金。
金本位的货币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确立起来的。英国早在1861年通过金本位法案,以法律的形式规定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1862年开始铸造金币,货币单位为英磅。1865年,法国、比利时、瑞士三国组成拉丁货币同盟,发行了货币史上流通最久的金法郎,规定其含金量为0.9032258克纯金,这种国际间通用的金铸币,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停止流通,但至今还有些国际性的组织如国际电讯同盟,仍然以金法郎作为计算与结算单位,欧洲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在19世纪后期实行金本位的货币制度。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对黄金的需要量不断增加,而黄金的产量却是有限的,而且在世界各地分布不平均,加之战争等因素的影响,金币自由铸造与自由流通的基础不断削弱,银行券等价值符号对金币自由兑换的可能性日益缩小,黄金在国际间的自由输出和输入受到限制,最终导致西方国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宣告金币本位制破产,并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宣布放弃金币本位制。金币本位制在资本主义世界盛行了百年之久,虽然其已经成为货币史上的历史陈迹,但它给货币制度带来了深远影响。
金币本位制消除了复本位制下存在的价格混乱和货币流通不稳的弊病,保证了流通中货币对本位币金属黄金不发生贬值,保证了世界资本市场的统一和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