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克隆赢家
2583100000009

第9章 个人弹跳板行之有效的克隆策略(1)

刘伯温在《说虎》中曾这样说道:“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类也。”意即讽刺那些只是用自己的力量,而不善于用别人的力量的人如同老虎一样头脑简单,最终会被人击败。事实的确如此,只用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很难成就大的功业。

学会借智,成就自己基业

刘伯温在《说虎》中曾这样说道:“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类也。”意即讽刺那些只是用自己的力量而不善于用别人的力量的人,如同老虎一样头脑简单,最终会被人击败。事实的确如此,只用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而不去借用周围人或物为我所用者,很难成就大的功业。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似乎一提借便是借某人的势力,其实这是片面的误解。实际上,凡是能让我们为人做事增光添彩的人、物、事、情,都是借光的范围,比如祖宗、衣服、籍贯、才智、言论等等,不一而足。

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借人借力借势之中,我们看书读报是在借作者的文字中的思想来充实自己,我们吃饭穿衣是在借用生产者的劳动成果,投资股票是借别人公司的经营发展谋利……不会借外物,人就无法生存。从谋略学的角度看,借外界之力,为我所用,乃是人生大智谋。

借用有用之物,人人易学之,难就难在借用无用之物。那么如何借用无用之物,来达到最好效果呢?

战国时,燕昭王欲报齐国侵占国土之耻,屈身厚币招纳天下贤士。郭隗说:“要想招致四方贤士,不如先从我开始,这样贤于我的人就会不远千里前来归附。”于是昭王为郭隗修筑宫室,像对待老师一样尊重他。后来乐毅、邹衍、剧辛听说燕昭王如此厚待贤士都相继来到燕国。当邹衍到燕国时,昭王亲自拿着扫帚,屈着身子在前扫除路上灰尘,恭敬相迎。后任乐毅为上将军。乐毅为燕国攻下齐国70余城。古人这样说过:捕获鸟的,只是罗网上的一个网眼,然而只张一个眼的网,是永远捕不到鸟的。鸟所以飞得远,是靠健羽,然而如果只有健羽而无其他的毳毛,也是飞不远的。以此推论,看似无用的东西,却是有很大作用的。

西汉时陈平由于智谋有余而被刘邦疑忌,而周勃因质朴却被认为忠诚而受到信任。在仁义不足以使人们互相信任的时候,聪明人因智谋有余而被疑忌,不聪明的人却因智谋不足取得了信任。东汉时,征召隐士樊英、杨厚入朝做官,朝廷盼他们俩就像盼神明一样。可是他们到了朝堂上,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李固、朱穆认为这种隐士纯属欺世盗名之辈,对国家一无用处。然而随后慕名而来的都以他们为榜样,使皇帝招揽了更多的人才。这就证明孔子说过的那句话:把隐逸的人士推举出来,天下的人就都会归顺你了。

有用与无用本来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无用也就无所谓有用。例如切割东西的是刀刃,刀背似乎无用,但是没有刀背,又哪里有刀刃?种庄稼必须留下足够的空隙,空隙不打粮,看似浪费,闲置,但没有空隙庄稼也不会茁壮成长。所以世界上本没有绝对无用的东西,只看你如何运用它们罢了。这个道理虽然简单明白,但在实践中却往往被忽视。看到明显有用的就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结果使有用之物资源枯竭;看到似乎无用之物便弃掷一边,不屑一顾,结果使得许多有价值的东西白白浪费。燕昭王尊礼郭隗也是这个用意。郭隗虽非杰出的人才,但尊礼郭隗,使得燕昭王求贤士、爱贤士,注重人才得以张显。剧辛、乐毅这样的英杰就随之而来了。齐桓公尊礼九九天道之术,也是这个用意,都是为招徕天下人才。

善借才能善得:借什么?自然是借势发挥,成全己事。借势发挥为成功者的谋胜之术。如果一个人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够把握彼此之间进退的尺度,在必要的时候借势发挥,平衡一下各个方面的力量,自然会更利于事情的进展。这种平衡术实际离不开借势术。

借势而起之计,指靠外力而成事。我们知道,不是每一件事都是仅凭自己的能力就能顺利完成的,有时候你越想做成反而越做不成。原因之一是你还没有足以控制它的能力,二是你还需要能摸清它的特点。成功的人能够在“借”字上下工夫,积极主动地去寻找“跳板”,力图凭此跃起,达到自己想要的高度。在实际生活中,一个善于借外力而成事的人,总能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回报。

一个善借者,总能在没有条件的时候,创造条件,在有条件的时候利用条件。巧借他人之力,缓己燃眉之急。这是成功的关键。

刘备的前半生勇不如人,常用关羽、张飞、赵云以自辅,为他成主大事起了不小的作用。智不如人,虽也用孙乾、糜竺之辈以自辅,但起的作用却不大,致使其前途处于穷途末路。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刘备领悟了一个道理:决策人才是创业的关键。他梦魂飞绕,思贤若渴,终于招来了徐庶;徐庶走了之后,他又三顾茅庐请出了“万古去霄一羽毛”的诸葛亮。诸葛亮一来,刘备绝处逢生了。无论事物怎样复杂,到了高才者的手里,就会变得头绪朗然,迎刃而解。

刘备聪明就聪明在知道自己武不如张飞、关羽,智不如诸葛亮,单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成大事的,但他善于借用别人的才能为自己所用。在他成就大业的过程中,正是靠着对属下文臣、武将的全力依靠,才一步步走上了蜀国国君的宝座。虽然没有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也算在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有了一番大的作为。

借他人之力来补充自己的实力,是生存竞争的第一法则!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些奇怪现象,常令人思考,有些人虽然出力不大,但却能成事,有些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却收获甚小。道理何在?莫过于借力与出力之别。

话说战国时候,齐宣王的相国孟尝君门下号称有“食客三千”,他不管什么样的人,只要有一点特殊技能,即使是来他那混口饭吃,他也照收不误。在齐宣王死后,齐湣王继位。这个时候,秦昭王想拆散齐国和楚国的联盟,所以想用软手段收买孟尝君去秦都成阳,来破坏齐楚联盟。

孟尝君到成阳后,献秦昭王一件纯白的狐狸皮做的袍子,秦昭王知袍子的名贵,同时对孟尝君的名气和才华也十分欣赏,欲纳其为相国,但孟尝君未接受秦昭王的美意,遂被秦昭王软禁起来。孟尝君与秦昭王的弟弟泾阳君甚是交好,于是向其求救。泾阳君为帮好友脱身,找到了秦昭王最宠爱的妃子樊姬,送给她两对白色玉璧,想请她帮孟尝君在秦昭王面前美言几句,放孟尝君一马。但樊姬嫌玉璧不够贵重,就说:“我不要玉璧,只要银狐皮袍,如果能够得到它,我才答应替他求情。”孟尝君来秦国,只带了一件狐皮袍,已经献给秦王,没有另外的可以送给樊姬。正在一筹莫展之时,从他随从的门客中,走出一个人,自告奋勇说:“我虽不才,但有入室窃物的能力,事情到了现在的地步,我愿意为大人去把那件狐皮袍偷出来,再献给樊姬。”孟尝君十分高兴,当即决定让那人去试试。虽然这种手段显得有些不入流,但也只能是那种情况下保命的方法了。

偷者潜入宫中,从仓库中把那件狐皮袍给偷了出来,并顺利地送到了樊姬手上。樊姬得到了银狐皮袍,就在秦昭王面前撒娇,施展媚功,要他放了孟尝君。秦昭王一时心软,就签了通关文书,放孟尝君回国。

孟尝君拿到通关文书后,为防秦昭王改变主意,派兵追杀,遂连夜赶路。然而,当孟尝君一行人等匆匆赶到秦国边关——嘉峪关时,天还没亮,边关的城门要等到天亮才打开。真是屋漏又逢连夜雨,祸不单行。时间一点点过去,多等待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孟尝君和门客急得团团转,惟恐秦兵追赶过来。这时,孟尝君手下的门客中又有人站出来了,这次是个擅长口技的人,他提起嗓子学起了公鸡叫,几声清脆的公鸡打鸣声被他惟妙惟肖地学了出来,一时间,边关上的人家里的公鸡竞相叫起来,鸡叫声此起彼伏,俨然是天亮时分的氛围。

古时候,没有闹钟,鸡叫是判断天亮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守关的士兵听到鸡叫,以为到了天亮的时辰,只好起来开门站岗。孟尝君和他的门客赶忙递上公函,出了关门。

秦昭王早上起来果然后悔了,觉得不该放孟尝君回齐国。立刻派兵追赶,然而孟尝君和他的门客们早已出了嘉峪关,此时已追赶不及。

孟尝君回到齐国后,当上了齐国的相国。投奔他的门客也越来越多。孟尝君因为这次绝处逢生的经历,更不在乎门客是否是“鸡鸣狗盗”的人,认为只要是有技能的人都能为他所用。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选贤任能是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衡量管理者管理水平、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古语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管理者应该充当新时代的伯乐。人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只要能扬长避短,天下到处是人才,用火眼金睛识别人才,更要让金子在需要的位置发光,因人而异,灵活施用。

哪个显赫的企业家没有几个贤臣能将?哪个成功的企业没有一个坚不可摧的军队?他们的成功都是克隆古人的用人之道而得以贤人的扶持,打得天下。就连赫赫有名的李嘉诚、张朝阳、比尔·盖茨都不例外。

中国历史几经沉浮,但英雄豪杰却流芳千古。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固然可歌可泣。然而,那些能够借他人之力,成就自己霸业的成功人士,才让人真正敬佩。汉高祖刘邦平楚兴汉,夺得天下,文依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武靠韩信披荆斩棘,所向披靡。刘备正是依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才得以称帝,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而“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靠耶律楚材的辅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使中国的疆域达到历史鼎盛……

只有发挥众人的最大能量,才能成己之事。凡事仅凭一己之力会处处碰壁,善借人力成己之事才能顺风顺水,这是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人们知道有狐假虎威一说,“假”者,借也。仅有缚鸡之力的狐狸正因为能借老虎之威,从而威镇猴子、狼豹之类,令其不敢仰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所以人总是容易被感情打动。想要让别人为你卖命,没有比收买他的心更好的方法了。古今成大事者,总是能通过各种方法使人心归附,使一批有才干的人甘心为他的大业赴汤蹈火。

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能够取得统一国家的胜利,并不光是靠太原起兵时的宿臣旧将,而且与一大批降将的功劳也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对于哪一类将领,李世民都能体察下情,施恩接纳,因而每一个将领都愿以死相报,真可谓是“滴水之恩”换取了“涌泉相报”。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尉迟恭。

尉迟恭,是隋唐时期有名的战将之一,为唐朝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他原为宋金刚的部下,公元620年4月,宋金刚兵败逃命,尉迟恭等人被迫投降了李世民,一同投降的寻相将军及宋金刚的部下士卒在夜间偷偷地逃走了。这样一来,唐营里都指着尉迟恭窃窃私语。屈突能、殷开山等人,害怕尉迟恭逃跑,为唐留下后患,就把尉迟恭捆了起来,然后跑去对李世民说:“尉迟恭骁勇绝伦,万人无敌,日后必为唐之大患,必须及早除之。现我等已乘其不备将其捆起来了,听候发落。”李世民闻言大惊:“你们可知道,尉迟恭如果要叛变,他怎么可能落后于寻相将军?现在寻相叛而敬德留,足见尉迟恭毫无叛志呀!”说完,赶忙走到尉迟恭面前,亲手为其解开了绳索,并把他引到了自己的卧室,拿出一箱金子相赐,说:“大丈夫只以义气相待,请不要为小事介怀。如果将军不愿意留在这里,这箱金子可作为路费,略表我的心意。当然,我是怎么也不会因谗害正,更不会强留下不愿与我交朋友的人。”尉迟恭听李世民如此一说,声泪俱下,立刻下拜道:“大王如此相待,恭非木石,岂不知感,誓为大王效死,厚赠实不敢受。”李世民忙扶起他说:“将军果肯屈留,金不妨受。”尉迟恭继续推辞,李世民便说:“先留下,作为以后有功时的赏赐吧。”

第二天,李世民带了500骑兵巡视战场,突然遭到王世充骑兵的包围追杀。王军人数超过万人,带队的大将是隋唐的骁将,惯用长槊,紧紧地缠住李世民不放,李世民眼看就要被生擒,正在这性命攸关的紧急关头,突然一员猛将飞驰而至,冲开层层包围,把李世民从刀枪丛林中救了出来。此人正是众人皆疑独李世民信任的尉迟恭。经此事变以后,尉迟恭几乎成了李世民的贴身侍卫,每次征战,都寸步不离。

人生是一部书。

成功者的人生更是一部好书。

每个人来到人世,都将完成一段人生旅程。为什么有的人的一生流光溢彩,而有的人的一生却暗淡无光?为什么有的人一生灿烂辉煌,而有的人的一生却碌碌无为?

人,将如何创造一个有为的人生,成为一个成功者,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

看看那些成功人士初到人世,起点与大家一样平凡,而在人生道路的奔跑中,却创造出了与众不同的辉煌。从而使他们的人生,如灯塔,在茫茫人海中闪烁。他们成功的人生,是人类的一笔财富啊。剖析一下他们的人生,把财富开拓出来,实行拿来主义,为己所用。那么我们距离成功也就只差一步之遥。

当萨马兰奇主席卖关子似地宣告:2008举办奥运会的城市为北京时,我们看到了申奥“功臣”们热烈欢呼的场面,也看到了容光焕发却深沉的申奥形象大使——杨澜。

作为感性动物的女人,她们的表达方式可能更热烈而没有章法,可是成熟的杨澜,她没有跳起来,没有与人拥抱,没有激动的泪花,有的是处之泰然的满脸笑容和从容典雅的坦然。

杨澜身上具有成功者的素质,这毋庸置疑。她聪明、刻苦、敬业。但是一个素质优秀的人未必能成功,因为他可能没机会。

杨澜并不是那种从小聪慧过人的女孩,她和普通的学生并没有什么两样,甚至在上大学后,她依然是一个缺乏自信的女生,可这一切都没有影响到杨澜未来的成功。有人说,实力重要,但机会往往比实力更重要。1990年,还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读大四的杨澜,在一次偶然的央视公开招聘中,经过七轮考试后,从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这次偶然的机会,彻底改变了杨澜未来的人生道路。

不久以后,杨澜出现在央视的节目中。她借助《正大综艺》这个平台展现自我,也正是因为她的实力与魅力,使杨澜获得了很多人一生都无法企及的知名度和注意力。1993年底,正大集团总裁谢国民来到北京,在一次聚会的时候,谢国民认为杨澜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人,应该去国外学习一段时间,更多地去提高自己的实力。杨澜此时没有在意,甚至认为是谢国民跟他开玩笑,谢国民却表示愿意无偿赞助她去美国留学。杨澜当时开玩笑地说:“谢先生我去留学的话,《正大综艺》岂不是没有主持人了?”谢国民很认真地回答她,说:“我觉得一个节目没有一个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