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为孩子讲点中华句典
258400000020

第20章 6应对写作有妙招(2)

第三篇6应对写作有妙招 (2)

【诗文俱有主宾,无主之宾,谓之乌合】

出处:清·王夫之《夕堂永日诸论·内编》

释义:写作诗文要讲究主次,没有主要的,只有次要的就叫没有组织的乌合之众。

【文章当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不可寄人篱下】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

释义:做文章应创出一种独特的风格和体裁,不能人云亦云。出自。机杼(zhù柱):织布机,比喻写作时对主题及全文的构思。

谚语集锦

【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来】

释义:比喻心里有话笔下写不出来。

【读十遍不如做一篇】

释义:读书十遍,不如亲自写一篇文章。

【千部一腔,千人一面】

释义:成千部书都是一种写法,成千个人都是一个面孔。比喻都是老一套,没有变化(多指创作)。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释义:像听到他的声音,像见到他本人一样。形容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释义:写了一大篇文章,但没有扣主题。

【掷地作金石声】

释义:扔在地上有金属与石头撞击的声音。比喻文章辞藻优美,声调铿锵。

【不以辞害志】

释义:原意是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后也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

【树木不剪不成材,文章不改不精练】

释义:说明一篇好文章需要不断地修改加工。

【字要百遍锤炼,句要千遍推敲】

释义:每个字都要反复琢磨,使之精练;每句话都要反复斟酌,使之凝练。

【宁写一句实话,不凑百言浮夸】

释义:宁写一句实话,不写一百句假话。浮夸:不切实际。

【苦读书胸中有宝,勤作文笔下生花】

释义:说明多练笔才能写出好文章。

歇后语荟萃

【葱叶炒藕——空空洞洞】

释义:葱叶是空的,藕上有洞。比喻毫无内容,或内容很空泛,不切实际。

【开了闸的河水——一泻千里】

释义:开了闸的河水,流得又快又远。比喻文章或曲调的气势畅达、奔放。泻:水往下直流。

【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

释义:比喻文章篇幅长,内容空洞。

【鼓打三棒——不通不通不通(扑通扑通扑通)】

释义:敲鼓三次,发出扑通扑通扑通的声响。“扑通”与“不同”谐音,指文章、言语等不通顺。

【海上泛舟——漫无边际】

释义:在海上行船,一眼望不到边。指写文章没有中心,离题很远。

【对着城门打哈欠——一气呵成(城)】

释义: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

【天上写文章——空话连篇】

释义:整篇都是空话,缺乏具体内容。连篇:整篇。

【愚公的居处——开门见山】

释义:愚公住的地方,打开房门就看见大山。比喻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太阳底下点灯——多余】

释义:太阳底下点灯,没有必要。比喻写文章时不写和主题无关的内容。

趣味阅读

【巧言妙语】

纪晓岚巧断《凉州词》

有一年夏年,乾隆皇帝新添了不少扇子。当时有一个风俗,就是在扇面上题一些字画,以示儒雅。乾隆最喜欢的一把扇子还没有题字,就命纪晓岚把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七绝《凉州词》题写上去。

可是在题写中,纪晓岚不慎把“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间”给字漏掉了。乾隆皇帝看了,颇感不悦,丢回给纪晓岚,并说他有欺君之罪!纪晓岚拿乾隆皇帝丢回的扇子一看,才知漏写了一个字。他想了一下,缓缓地对乾隆皇帝说:“启禀圣上,这不是诗,而是一首词。”

“让微臣吟诵给圣上听。”接着纪晓岚吟诵出来的句子是:“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纪晓岚这么一断句,一首《凉州词》果然由诗变成了词,而且意思完全未变。乾隆皇帝听后哈哈大笑,连连夸赞纪晓岚机敏过人,没有治他欺君之罪。

纪晓岚的机敏在于他很善于因势利导,巧做文章,从中也可看出标点符号对理解文章的重要性。

【古诗趣话】

王安石改诗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有一年,他决定离开京城,回南京去看看妻儿。

第二年春天,王安石由汴京南下扬州,又乘船西上回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路过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到了隔江相望的瓜洲时,船靠码头,不再走了。他站在船头上,极目西望,但见青山隐隐,江水滔滔,春风绿野,皓月当空,触景生情,更加怀念起金陵钟山(又名紫金山)的亲人来了。他走进船舶,拿出纸笔,略一思索,就写了一首题名《泊船瓜洲》的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到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写完后,王安石觉得“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太死,看不出春风一到江南是什

么景象,缺乏诗意,想了一会儿,就提笔把“到”字圈去,改为“过”字。后来细想一下,又

觉得“过”字不妥。“过”字虽比“到”字生动一些,写出了春风一掠而过的动态,但要

用来表达自己想回金陵的急切之情,仍嫌不足。于是又圈去“过”字,改为“入”字、“满”字。这样改了十多次,王安石仍未找到自己最满意的字。他觉得有些头疼,就走出船舱,观赏风景,让脑子休息一下。

王安石走到船头,眺望江南,春风拂过,青草摇舞,麦浪起伏,更显得生机勃勃,景色如画。他觉得精神一爽,忽见春草碧绿,这个“绿”字,不正是我要找的那个字吗?一个“绿”字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想到这里,王安石好不高兴,连忙奔进船舱,另外取出一张纸,把原诗中“春风又到江南岸”一句,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了突出他反复推敲来之不易的那个“绿”字,王安石特地把“绿”写得稍大一些,显得十分醒目。

一个“绿”字使全诗大为生色,全诗都活了。这个“绿”字就成了后人所说的“诗眼”。后来许多谈炼字的文章都以此为例。

【妙联巧对】

乾隆“弹劾”考官

清代乾隆年间,有一年,科举考试的题目是《松柏有心赋》,限定以“心”字为韵,但有个人在答卷时却忘了这个要求。而考官和阅卷大臣竟然也疏忽大意,仅看他的答卷文字好,便列为高等,进呈乾隆皇帝御览。

乾隆皇帝果然看出了问题,就指责阅卷大臣:“你们阅卷,难道不用眼睛吗?”几位大臣惊恐地急忙叩头请罪,自称“瞎眼”,并“恭请皇上发落”。

乾隆说:“这样吧,我出个句子,你们来对,对得好,朕就不再追究此事了。”几位阅卷大臣再次叩头:“请求皇上赐句。”

乾隆缓缓出句道:

状元乃无心过

意思是状元答卷,一时粗心,没有严格按照要求做。言外之意,是批评考官和阅卷大臣:状元一时“无心”,你们呢?

几位大臣还在惊恐中,竟然谁也对不出来。

乾隆说:我来代你们对吧:

试官少有眼人

说完,乾隆又宽慰他们道:“起来吧,以后小心留意就是了!”

以“有眼”对“无心”,极为贴切,对大臣们也是个教训:写文章,最主要的是切题,不切题,文笔再好也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