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行星撞地球的传说(自然瞭望书坊)
2584200000009

第9章 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

设想未来某一瞬间,一个巨大物体正在朝向地球飞驰而来,并将与地球相撞,人们怎么办?人们能够采取什么措施?

地球史一开始就是一部宇宙撞击史。太阳系的形成过程对地球有极大影响——它的形成、月亮的产生以及生命的进化。更重要的是,人们终于清醒地认识到白垩纪末叶的那次碰撞彻底改变了地球上的生命。也许历史的悲剧将会重演,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地球将会再度遭遇到一次毁灭性的撞击。

但我们人类并没有生活在大碰撞前后数千年或数百万年的时间框架内。尽管从统计角度,我们知道未来确实存在着发生碰撞的机会,但它毕竟微乎其微。当然,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要人们对地球遭撞击放松警惕,相反,在地球和人类不能面临的所有灾难中,天体撞击的后果将是彻底的毁灭性的。

人类社会正面临着许多其他更紧迫的重大威胁:人口过多,全球变热,臭氧耗竭,森林被毁,营养不良,疾病污染,核扩散,种族冲突,民族纠纷,等等。离得远远的、宇宙大碰撞所产生的全球性破坏的作用好像是在提醒我们:在人类居住的这颗行星上存在着更为紧迫的直接威胁。人们会认识到,契克苏勒伯撞击把大量二氧化碳释入大气层,引起了全球性升温,这与现代工业社会排放二氧化碳而造成的气候变迁是基本类似的;在K-T界层可看到的,因撞击而生成的羽状气体与尘埃,导致臭氧层的剥离,也使人马上联想到目前冬季南极地区上空臭氧空洞的扩大。还有,K-T碰撞把尘埃驱入大气层而造成的全球严冬模型,也不禁使人想起核战争所引起的各种“核冬”模型。总之,即使不存在巨大的陨石冲击可能,上述这些环境灾难与威胁也是彰明昭着地实际存在的。

由于外来天体袭击而死的风险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从统计学角度看都存在着。但对一个财力有限的世界而言,究竟拿得出多少开销来识别与防备一个潜在的撞击物?许多天文学家建议,投入的财力应与风险大小相对应。对任何个人来说,死于癌症的机会远远大于因陨石坠落而致死,所以更多的钱应当用来研究和征服癌症,而不是用于对陨石的防卫。民航机失事的致死概率大体上同陨石撞击差不多,所以这两方面的投入应该基本相等。

为了慎重起见,天文学家应继续普查天空,搜查出潜在的袭击者。如果对一个来自天外的威胁非要采取一项防卫措施的话,访问近地小行星,提供各项数据,弄清它们的运行轨道将对我们有所帮助。此项举措还能为我们带来意外的“红利”,因为有关太阳系的一些基本问题有可能以不太高昂的代价,通过访问这种迄今所知甚少的天体而得到澄清。

但是,长周期彗星的问题就很不一样了。由于其特殊性人类不可能在其撞击地球之前的有限时间内发现它们,而任何能使彗星变为无害的系统都是十分先进的,要发展这种技术决不止仅仅几年时间。也就是说,有很大可能在急需这种技术时它还不成熟。如今,各国政府有着不断出现的种种紧迫问题亟待处理,怎么有可能拿出一笔基金来对付这种事先难以正确预报的威胁?难道我们现在就得研制一种对付威胁的防卫系统而去耗用一些为数可观的核弹头?

假如从这个方面来考虑和衡量的话,绝大多数天文学家认为不必要。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社会一直就是生活在风险之中的。我们每天驾驶私人轿车,在街上行走,甚至吃一个干酪汉堡包,都有风险。据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有许多居民都感觉自己生活在不祥的地震预兆中,但只有极少数的人想迁出去。话虽如此,人们仍然感到苦恼,因为迄今为止,对付一个潜在的长周期彗星的唯一办法是把居民撤出可能的撞击地区。当然,如果撞击物大得足以引起全球性灾难,那是救不了任何人的。

如果撞击不可避免,情况又怎样呢?乐观一点地想,它会不会带来点好处?当新的一轮计算表明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不会与地球发生碰撞,而不是像1992年所预报的那样,它将在2126年带来世界末日时,天文学家凯思·诺尔深感失望。他不断提问题:“要求齐心协力对付天外重大威胁也许能使民族矛盾、种族纠纷与各种政治问题松一口气,也许我们会暂停一下相互之间的殊死斗争,而一起合作以拯救地球——我们大家的共同避难所。”

一切为了地球的安全

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地点与地域无关,因此,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面临着同样的撞击概率,都存在同样的危险。尤其是当直径达1~2千米以上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时,所产生的“星击之冬”全球效应将危及地球上的每一个地区,所以,如何预防“天外来客”的突然来访,就成了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小行星撞击地球问题早已成为国际的热点话题。

全球的科学家们都早已行动起来了,自1991年以来,科学家们已举行了8次国际性的会议,研究如何防范宇宙天体的来犯以及如何减少其危害性。

1993年1月初,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在美国图森市召开了“彗星、小行星撞击地球危险性国际学术讨论会”。会上,美国航空航天局国际近地小天体探测小组提出“空间警戒搜索网”的建议,建议在全球范围内建造6架2~3米口径反光望远镜,并配以CCD探测器,专门用于近地小天体的发现和跟踪。

1993年4月28日至5月4日,在意大利埃里斯又召开了一次十分重要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美、俄、中、英、法、日、印等十多个国家的60位天文、物理、空间科学、全球气候和环境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家政策的制订者,与会者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小行星或彗星碰撞地球问题的埃里斯宣言,其要点是:

(1)近地小天体的碰撞对地球环境和生命的演变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从长远看,近地小天体的碰撞有可能结束人类的文明史;从近期看,它们的威胁并不亚于其他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及其他气象灾害)。

(3)较小质量的近地小天体在国际紧张地区上空的爆炸,有可能被误认为核攻击而导致错误的反应。

(4)无论对科学界还是整个人类社会来说,加强对近地小天体及其对地球的碰撞效应的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这种努力应在国际协同下进行,应发展类似已提出的空间警戒网的专门国际天文系统。现在全球核战争危险性已经减少,过去冷战时期军事防御系统的地面和空间的观测技术可充分利用于对近地小天体的搜索研究。

由此可见,人类科学家们已经开始极为认真地对待天体碰撞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