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培养
2585900000017

第17章 德商决定孩子能获得多大的成就(2)

家长都希望子女有责任心,但他们不当的教育方式往往不利于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逐渐培养。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

1.让孩子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有些事情属于孩子力所能及的,可以让他们自己作决定;而另一些事孩子虽然可以发表意见,但还没有能力作出决定,这需要家长作出选择并帮助孩子接受所作出的选择。父母要指导孩子在自己的选择中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发现自身的价值,从而培养孩子独立负责的精神。父母要鼓励孩子发现自身的价值,从而培养其独立精神;父母要信任孩子,从而使他们相信自己有承担责任的能力。

在家中,父母不应该总把子女当小孩子看待,家中的许多事都要听取孩子的意见,让他们体验到一种家庭生活的参与感。如此,将会使孩子乐于帮助父母,进而培养起他们的责任感。

2.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从一岁半到五岁期间需要大量的触觉训练,如果不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始终不给他们独立的机会,孩子就有可能失去做事的兴趣和愿望。家长应把责任感的培养融入到游戏之中,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孩子学着收拾玩具,把收拾玩具作为游戏的一部分,使孩子逐渐学会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家长可让孩子做适当的家务劳动,使孩子体验一下自己对家庭应尽的责任,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与独立性。

3.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孩子由于年幼,缺乏知识经验,经常会出现一些过失,这并不奇怪。譬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一时冲动伤害了别人,粗心大意造成了麻烦等。发生这类过失的时候,父母不应该责怪孩子或袒护孩子,应让孩子自己负责。

一般来说,孩子有过失的时候,正是家长对其进行教育的大好时机。因为内心的不安会使孩子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有可能令其刻骨铭心。父母要利用这个时机,耐心地给孩子讲清道理,明确指出弥补过失的办法,使孩子建立起责任心。

4.父母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

责任心和其他道德准则一样,都不能单单靠口头说教,而只能由孩子从外界的吸收中取得。孩子在生活的各种环境中,对自己喜欢的人进行模仿,从而塑造自己的品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眼中,父母具有绝对权威,父母的言行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父母做事总是丢三落四、不守诺言、推卸责任,那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身教胜于言教,孩子在自己的行动体验中巩固对父母的学习,才能使自身的责任心不断增强。

5.让孩子饲养小动物,种点花草

日本有专家建议:应让孩子们饲养小动物、种点花草,让孩子们在喂养小动物,给鲜花浇水、施肥的过程中,一点一滴地培养他们的耐心与责任心,并将这种感情迁移到对待其他的人和事物上。事实证明,这种教育方法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能够促使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

长期培养,让孩子以谦逊为美德

孩子们的谦逊态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要注意进行长期的培养和训练,特别不要放过一些关键的时候。能抓住训练的关键时机,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侯雪是个聪明伶俐、讨人喜爱的女孩。她的爸爸是一家大公司的经理,妈妈在一家医院里当医生。侯雪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条件优越的环境中。在家里,她要什么有什么,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在学校里,她成绩优秀,是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在同学当中,由于她长得漂亮,大家还给她起了个响亮的名号--“白雪公主”。

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的疼爱,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誉,再加上自己的天赋,使侯雪产生了一种飘飘然的感觉,而且这种感觉一天比一天强烈。“我就是比别人优秀”,侯雪总是这样想。侯雪的爸爸妈妈也经常在别人面前夸奖自己的女儿,为有这样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儿而自豪。所有这些都助长了侯雪的自满和自傲的情绪。

渐渐地,侯雪变了。在家里,她只要稍稍不顺心就对爸爸妈妈发脾气;在学校里,侯雪更爱表现和炫耀自己,取得好成绩就自鸣得意、沾沾自喜,甚至不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在生活中,她总是拿自己的长处同别人的短处相比,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别人。

侯雪是骄傲自大的孩子的一个典型代表。在现代家庭中,由于受到特殊的家庭环境的影响,独生子女容易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

我们常说,谦虚是一种美德,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德。可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呢?

第一,成人对孩子的影响。

有些父母由于自身条件比较优越,总是表现出一副扬扬得意、目中无人的神态,经常会流露出对他人的不屑。如他们经常议论同事的缺点,认为某某不如自己。孩子听到这些话,也会仿效父母,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嘲笑别人的短处。

第二,家庭生活条件优越。

优越的家庭条件容易使孩子滋生虚荣自傲的心理,形成爱炫耀自己、嘲笑别人的毛病。如孩子经常穿漂亮的新衣服,就会看不起那些总是穿旧衣服的孩子。

第三,过多的夸奖。

孩子经常得到大人的夸奖,就会认为别人不如自己,导致看不起别人。如果爸爸妈妈经常在朋友面前炫耀自己的孩子,孩子就会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从而产生自傲心理。

当孩子出现骄傲自大的心理时,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1.耐心教导,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孩子出现骄傲自大的坏习惯往往是由于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认为自己比谁都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拿自己的长处比他人的短处。因此,他们狂妄自大,以“自我为中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会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作为父母应耐心地教导孩子,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不足。

家长还需要规范孩子的行为,督促他们改正骄傲自大的坏毛病,告诉孩子在交友中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并加以训练和指导,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他们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2.表扬时感情流露要“浓淡”适度

家长应尽量少在外人面前夸奖孩子,因为小孩子的自我评价能力还很差,看到那么多人肯定自己,会产生错误的认识,认为自己真的多么优秀,从而产生骄傲的情绪。

3。奖励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其实,一般情况下,孩子只要能得到口头表扬,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过多的物质奖励,更容易使孩子沾沾自喜、高傲自大、忘乎所以,甚至不思进取。要防止他们被夸奖声和赞许的目光所包围,或获得过多的物质奖励而产生畸形的满足感,从而懒于进取和努力,削弱进取意识。

家长要注意不能给孩子过多的物质奖励,让他们明白好条件是父母创造的,他其实和其他孩子一样,没有什么高人一等的特别之处。家长要观察孩子的心态和行为表现,发现苗头及时教育,消除其骄傲自大的不良心态。

4。以身作则,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效仿的最直接的榜样,父母对孩子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父母应该成为孩子高尚人格的榜样,要谦虚友善,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骄傲情绪,以免孩子受到不良影响。

可以接受好意,但要说声“谢谢”

接受别人的好意,培养孩子鉴别爱的能力,才能让孩子获得更多的爱而不至于伤害了他人的好意。

一天,刚搬来的小女孩去隔壁串门,邻居捧出一堆花花绿绿的巧克力给她吃,小女孩惊奇地瞪大了眼睛,但并没表示出应有的欣喜,也未伸出双手来接,只是犹豫地摇了摇头说:“叔叔,妈妈不让我要别人的东西。”尽管小女孩嘴里这样说,可她的眼神分明告诉别人她非常想得到这份礼物。于是邻居开导她:“小朋友,你看叔叔是不是坏人?”小女孩肯定地摇了摇头。“既然这样,你就收下吧,你妈妈不会怪你的。”小女孩终于把巧克力装进兜里,一蹦一跳地唱着歌走了。

谁料过了不一会儿,小女孩又站在了邻居的门外,红着眼睛怯生生地说:“叔叔,妈妈说了,谁的东西也不能要,妈妈让我把巧克力还给你。”说着,她把装有巧克力的塑料袋递到邻居的手上,一步一回头地走了。

诚然,品质高贵的人必须拥有自尊,并能够拒绝施舍、拒绝贪婪,年轻的父母让孩子从小就培养不伸手索取、不随便接受馈赠的好品德,是完全应该得到理解和支持的。况且,在竞争日趋激烈、物欲不断膨胀、欺骗与奸诈日益增多的今天,增强孩子的自立自强、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也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孩子的健康成长,更需要爱的阳光,需要亲情、关爱和帮助。只有在爱的阳光的沐浴下,孩子的笑容才更灿烂,才会对明天有美好的憧憬;只有在充满亲情和关爱的氛围中,孩子才会由被爱学会爱别人,由被呵护学会呵护别人;只有先接受他人的帮助然后再去帮助别人,孩子才能逐步学会在人生旅途的跋涉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一步步迈入成功的殿堂。如果家长从小教育孩子,除了亲人以外,谁也不相信,对谁也不能有感情,一味拒绝他人,那么长此以往养成的所谓自尊与独立,必然包含着更多的淡漠与孤僻。有了这种封闭的心灵,很难想象孩子将来如何经历风吹雨打,如何在五光十色的社会中立足与生存。就像案例中这件事,如果父母教女孩在这种情况下接受好意然后再说声“谢谢”,岂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孩子本来就是爱的结晶,而孩子的成长更离不开爱的滋润与熏陶。年轻父母需要做的,是教会孩子如何接受爱,然后他们才能进一步领悟爱、鉴别爱、回报爱。所以,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别忘了给孩子一个说“谢谢”的机会。

生活中常见到一些孩子毫无规矩、十分任性,个别的言谈举止甚至令人生厌。如对长辈没有礼貌、对小朋友随意欺侮、说话粗俗蛮横等等。即使别人是好心,他也会当作恶意,天长日久,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自讨没趣了。其实,只有接受爱,才能鉴别爱、表达爱、回报爱、享受爱,那么,怎样让孩子接受别人的好意,接受爱呢?专家们建议家长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教导:

1.作好示范,作好表率

家长要从自身做起,作好示范。家长要以身作则,对上一代的付出表达感激之情。“其身正,不令而行”。长辈应该以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塑造榜样。如果自己都不知道感恩,就很容易形成“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恶性循环。正如一则电视广告,妈妈给奶奶洗脚,孩子也就给妈妈洗脚。再如,父母先做表率,妈妈帮爸爸做事时,爸爸会大声说:“谢谢!”妈妈接受爸爸的帮助,也会说一声:“谢谢!”起初,儿子觉得怪怪的,后来他也习惯了。在这种氛围中,他渐渐懂得了接受爱,并且会向父母道谢。

2.信任是接受爱的前提

信任是人与人之间必修的课程。因为人与人之间只有互相信任,才会有良性的交往,才会有助人、感人的好事发生。由此,作为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教会孩子学会相信别人。如果总是告诉他社会多么险恶,他还怎么去相信他人?没有信任这个前提,又怎么能接受别人的好意、别人的爱?没有爱的世界荒芜一片,缺少爱的孩子郁郁寡欢。

3.培养孩子鉴别爱的能力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习惯用命令式的口吻说:“别老跟别人说话!”“见到陌生人赶紧走开!”“别人给的东西千万别吃!”殊不知,这种不加分析地强制性管理,往往会缩小孩子的交际圈子,往往会让孩子习惯性拒绝他人的好意。

正确的做法是,欲培养孩子接受爱的能力,首先要心平气和、耐心地与他讲明道理。告诉他们什么是可以接受的,什么是应该拒绝的,什么是必须远离的。

培养孩子理解与宽容的优良品质

培养孩子理解与宽容的品质,家长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家长应改正种种不良习惯,为孩子做出表率,在孩子心目中树立一个豁达大度、宽宏大量的形象。

小学老师要求孩子们拿来一个塑料袋,里面装上土豆,每一个土豆上都写着自己最讨厌的人的名字,所以痛恨的人越多口袋里土豆的数量也就越多,无论到什么地方孩子都要带着袋子。日子一天天过去,发霉的土豆开始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另外,孩子也不愿意再随身带着沉重的袋子,游戏结束了,孩子们终于解放了。

这时,老师告诉他们:“这就和你心里记恨着自己讨厌的人一样。如果你连腐烂土豆的气味都无法忍受一天,你又怎么能让嫉恨的毒气占据你的一生?不要让一生都背负仇恨的包袱,原谅别人的过错,是放过别人,也是放过自己。”

能与他人和谐相处,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先有一颗宽容之心。学会宽容他人,对处理好人际关系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发生冲突、出现误会、受到误解甚至被无理侮辱,因此,能做到宽容他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常常是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打架受了气,作为家长想劝孩子宽容对方,但又怕这样显得太软弱了。今后孩子的性格变得懦弱了怎么办?长大参加工作总吃亏怎么办?

古代有作为的人大都有博大的胸怀,能容难容之事。现代社会信息量大,接触的人数量多、差别大,要想有所作为,要想与人和谐相处,就更需要有一个博大的胸怀,更需要学会宽容他人。一个人的胸怀,可以像天空、像大海,也可以像针尖,生活中我们不是常常见到那些愚昧狭隘的人为针尖大的事而争得面红耳赤、打得不可开交吗?这样活着不是很可悲吗?

真正的强者,都能宽容别人。家长应教育孩子,从小树立一个观念:决不能让自己的胸怀像针尖那样狭小,要开阔自己的胸怀,只有能宽容别人,才能与人和谐相处,才能品尝到人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