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风暴来临(1920-1929)
2594100000015

第15章 1922年(4)

面对直系的步步紧逼,奉系也在积极备战。1922年4月9日,奉军开始陆续人关,以天津以东的军粮城为大本营,从军粮城、马厂、静海一直开到德州附近。19日,张作霖发出通电,建议召开和平统一会议,声明此次奉军人关,是以武力为统一后盾,对于害民病国、结党营私、乱政干纪者,要执殳前驱,与众共弃。29日,张作霖自任"镇威军"总司令,以孙烈臣为副司令,动用兵力约125万人,沿京奉和津浦铁路布置军队,同日,下总攻击令,奉系将领发表讨吴通电,宣布吴佩孚十大罪状,直奉两军开始发生武装冲突,战争正式爆发。

直、奉问的战争,按兵力和装备来说,奉军胜于直军。直、奉双方投人的兵力数量虽相差无几,但直军要将1/3以上的军队来巩固后方,无法调上前线,因此,奉军投入作战的兵力要胜于直军;在重武器装备上,直军远不及奉军。据统计,直军拼拼凑凑只有一百门大炮,100挺机关枪。奉军则有大炮150门,机关枪200挺。当时奉军军官曾夸口说:"投鞭断长江之流,走马观洛阳之花"。大有兵过长江,马踏洛城之慨。但是,由于奉军多是"绿林"匪帮,素质甚差,平时又缺乏协同训练,因此,虽兵力、装备优于直军。而开战之后却不见优势。

奉军兵分两路进攻,直军分三路迎战。在东路,战争沿津浦路进行。开始,奉军曾进至徐州,受直军抗击,乃退去。以后,双方激战于静海至马厂一线,奉军先胜后败,直军受中路获胜的鼓舞,又发起猛攻,奉军死伤众多。5月7日,两万直军打到军粮城,奉军溃败,被全部缴械,东路战事结束。在中路,战争在津浦路与京汉路之间进行,双方首先在固安附近展开争夺战。奉军先向固安进攻,双方激战。死伤甚多,直军后退。5月1日,吴佩孚自涿州出发,过永定河,攻克固安。奉军反攻,发射炮弹数千发,直军退走。5月2日,直军又反攻上来,奉军败退至距天津50里处的胜芳桥,千余人被俘。直军乘胜追击,连克落垡、廊坊,又俘获千余人,奉军在中路亦告失败。在西路,战争沿京汉线及其以东长辛店、琉璃河地区进行,此为主战场。从4月29日至5月3日,直、奉双方都捏造战报,吹嘘自己的"战绩"。奉系张作霖每天都有告捷战报发表;而吴佩孚则随心所欲地发布"号外"。双方大搞"舆论"战。战争爆发的第一天,战况即异常激烈,两军各有屡进屡退,伤亡无计。奉军以炮火优势,猛轰直军阵地,直军虽训练有素,勇猛善战,但因奉军炮火太猛,不能得手,因而西路直军一度受挫。30日,吴佩孚亲往西路督战。他派出大批侦探,发现奉军布阵上的弱点以后,马上变更战略:第一,由炮队掩护步兵,进行侧面攻击;第二,诱敌开炮,消耗敌军火力;第三,急调援军开往西路,配合迂回攻击。5月3日晚,吴佩孚探知奉军炮火已消耗怠尽,乃以大队直军猛攻正面,另派奇兵绕道而行,引兵至奉军后方。4日,直军径扑芦沟桥,使奉军腹背受敌,奉军炮弹也告用罄。同时,直军一个旅又从潼关赶来增援,兼程疾驰,抵达前沿阵地。吴断下绝令,只能前进,不准后退,并身先士卒,跃马横刀。率部队冲锋。5日,直军增援部队加入战斗,直冲到丰台,终于迫使奉军张景惠部输城。原来冯国璋旧部的奉军第十六师倒戈,投降直军,牵动奉军全线崩溃,长辛店被直军战领。西路奉军长辛店之败,牵动全局,奉军遂完全失败,张作霖率残部由军粮城逃往滦州,人关时12万大军仅剩2万余人。

直奉之战,各自准备一年多。但真正的战争只不过六七天,激战不过三四天,卒以奉军惨败而告终。在奉系战败的情况下,直系迫使徐世昌于5月5日下令奉军撤到关外,通缉梁士诒、叶恭绰、张弧三人。5月7日,吴佩孚到达天津,此时,吴声威大振,已达到顶点。但他却也不敢挥师出关,直捣奉天。因直军除吴的嫡系第三师外,多已厌战,且直系首领曹锟与张作霖姻亲关系,也不好逼人太甚。5月10日,徐世昌又下令裁撤东北三省巡阅使和蒙疆经略使,免去张作霖本兼各职。5月12日,张作霖在滦州宣布独立,改称奉军总司令,并发表对外宣言,强硬地表明了与北京政府的分裂对抗态度。20日,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张作霖自称"东北三省保安总司令",宣布东北"闭关自治"。同时,派兵在秦皇岛附近与直军继续作战,先胜后败。6月17日,在英国教士调停下,直奉双方议和罢兵,以榆关为两军界线。19日,奉军开始撤往关外;直军除留一部分驻防榆关外,大部撤回原防,第一次直奉战争正式结束。从此,北京政府的大权全部为直系军阀所控制。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

5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这是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全国性的空前盛会。以这次大会为起点,中国共产党引导工人阶级开始走向全国团结的道路。随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又发起了劳动立法运动,实际上提出了当前工人运动的斗争纲领。这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在全国工人中发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对1922年正在兴起的罢工高潮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从事工人运动以前,国民党、无政府主义者、资产阶级以及某些官僚政客,为了利用工人阶级的力量,以达到各自的政治目的,曾先后在广州、香港、上海、长沙、唐山等地工人中进行各种活动,并组织了一些工人团体,如广州的茶居工会、理发工会、机器工会、互助总社,长沙的劳工会、中华机械工会;上海的中华全国协进会、中华劳动联合会,等等。他们有些是为了宣传无政府主义;有些是为了推行劳资合作,发展所谓实业;有些是为了支持国民党的政治活动;有些则是把工人组织当作达到个人政治野心的工具。这些形形色色的团体,虽然宗旨不一,各行其是,他们所进行的活动却在工人群众中发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争取和团结这些工人团体,使他们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目标下联合起来,为迎接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而斗争,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刻不容缓的任务。1922年5月1日在广州举行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而召开的。

全国劳动大会召集的原则是,不分何党何派,只要是工会便邀请其参加。根据这个原则,1922年4月10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出通告,邀请全国各工会派代表到广州,参加会议。通告所宣布的大会主要内容是:(1)纪念五一节;(2)联络全国工界感情;(3)讨论改良生活问题;(4)各代表提议事件。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广东的影响,远没有它在上海和中部地区以及北方铁路工人中的影响大。会议之所以选定在广州召开,这是因为在当时的中国召开这样一次会议而不被官方禁止或干涉,只有广东地区才有可能。自香港海员罢工胜利以后,广东政府对工人运动明显地采取同情和宽容的政策,能够使大会安全而又自由地举行。

出席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的代表来自12个城市。共计173人。他们代表着110余个工会,34万有组织的工人。代表中以广州、香港两地为最多,占全体代表的大多数。来自北方、中部、东南地区及长江一带的有北京、天津、唐山、太原、山东、武汉、长沙、江西、南京、上海等处工会代表,铁路方面有京汉、京奉、陇海、粤汉北段各工会代表,矿山有开滦、安源各工会代表。大会代表的政治背景就其大者而言,有国民党、有共产党、有无政府主义派、有毫无主义和信仰的招牌工会派,甚至还有工商合组的团体。代表中比较著名的人物有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代表李启汉,京汉铁路工会代表邓中夏,京奉铁路工会代表邓培,香港海员工会代表陈炳生、林伟民、苏兆征,上海海员工会代表朱宝庭,广东机器工会代表黄焕庭等。5月1日,劳动大会全体代表和广州市的五万多工人举行示威大游行。游行队伍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旗帜的引导下浩浩荡荡地前进。每个游行的人都拿着纸作的小旗,上面写着"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八小时工作日万岁"、"五一劳动节万岁"等口号。游行队伍集中到第一公园,召开了空前盛大的纪念五一节大会,到会群众情绪极为激烈。

在大会进行过程中,由于代表成分复杂,政见不一,不时发生矛盾和冲突。但是,由于共产党善于掌握政策,排除纠纷,采取民主讨论、求同存异等互相协商的办法,从而避免了分裂,使大会得以顺利进行。在开幕式的大会上,因主席团名单的问题,与会者发生了剧烈的争执,几乎干扰大会进行。主席团名单是共产党拟定而由一建筑工会的代表提出。共产党为了联合各派,在这份名单中安排了各派的人选,其中有谢英伯。此人系国民党中的一个无聊政客,时任广州互助总社社长。该社包括几十个手工业工会,有相当的实力和影响。谢英伯作为一个方面的代表,被选入主席团,一般说来,也并无不妥之处。可是会上却因谢英伯提名问题引起很大的纠纷,特别是无政府主义者,他们反对"在朝"的国民党,更反对政客式的谢英伯。他们主张根本不要主席团,认为主席团是从苏联搬来的,中国开会旧例只有一个主席,没有什么主席团。无政府主义者抓住这个具体问题,大做文章,企图扰乱会议。争辩数小时,尚无结果,影响了大会的顺利进行。

当时共产党的工会代表人数虽少,却受到广州、香港代表的尊敬。会议的三大口号是:"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中国共产党万岁",各派对此均未提出异议。由于共产党在大会中有这样大的影响,主席团名单问题的争执,后来就由共产党员谭平山出任大会主席而获圆满解决。主席团问题解决以后,又在别的一些问题上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冲突。例如,5月5日为参加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周年纪念的活动问题,国民党工会代表提出会议的全体出席者都应到总统府庆贺;共产党工会代表主张自愿参加;无政府党工会代表则根本反对。经过激烈争论,结果,还是照共产党的主张进行了。

在此次大会上,代表们所提出的议案甚多,经审查委员会审查结果,或归并,或注销,提交大会讨论并通过的决议案共10种。另外,为了把会议精神和各项要求布告全国工人阶级,并动员全国工人为实现大会的要求而共同奋斗,经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代表李启汉的提议。公开发表了《全国劳动大会第一次会议宣言》。这次劳动大会作为工人阶级第一次全国性的各派联合的聚会,在会议过程中出现一些争论是难以避免的。共产党始终把握大会的方向,顾全大局,在会内外做了大量的工作,妥善地解决了一系列问题,在主要目标上取得了一致,保证了大会按预定议程顺利进行,圆满地完成了大会的历史任务。这次大会对当时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是巨大的,大会以后工人罢工斗争得到迅猛发展便是明证。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青年共产国际的关心和指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1922年5月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正式成立,也标志着中国青年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五四运动之后,随着文化、政治、思想解放的运动逐步深入和先进青年在救国道路上的不同实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不断传播,青年群体有了很大分化,社会主义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对中国先进青年有了越来越大的吸引力,一些进步青年社团开始直接以社会主义为自己的宗旨,其中如新民学会,在毛泽东、何叔衡组织下,于1920年8月成立了俄罗斯研究会。同时在"六三"运动以后,由于中国工人阶级和其它阶层参加了斗争,当时以学生为主体的中国青年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已越来越觉得现有的青年社团组织已不能适合日益发展的形势需要,越来越感到有建立自己的革命组织的必要。正当在中国青年中建立革命组织具备了思想和组织基础之时,也恰是共产国际和中国先进青年建立联系之时。1920年3月,共产国际派维经斯基到中国帮助中国组建正式的共产党及青年团。这样,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年7月以后在中国各主要城市相继建立。几乎在各地建党的同时,根据维经斯基等介绍的俄国革命的经验、共产国际和青年共产国际以及俄国共青团的组织情况,各地早期党组织都把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之一,派得力人员组建青年团。

第一个社会主义青年团于1920年8月22日在上海成立,它的成立以及此后的出色活动带动了各地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1920年底,北京、武汉、长沙、广州等地的团组织先后建立。各地团组织建立后,对宣传社会主义和发展先进青年作出了很大努力,一些活动也组织得较为出色,但由于团员们在思想信仰上仍然有分歧,组织成份也比较混杂以及缺乏统一的领导机构,1921年5月前后,一些地方团组织的活动,相继出现了一个暂时的停顿,这说明建团工作迫切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