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声律启蒙(国学启蒙书系列)
2597500000013

第13章

原文

行对止,速对迟,舞剑对围棋。花笺对草字,竹简对毛锥①。汾水鼎,岘山碑,虎豹对熊罴。花开红绵绣,水漾碧琉璃。去妇②因探③邻舍枣,出妻④为种后园葵。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

注释

①毛锥:毛笔。②去妇:指休妻。③探:采摘。④出妻:也指休妻。

释义

行动和停止相对,迅速和迟缓相对,舞剑和围棋相对。写信用的笺纸和写在上面的字相对,竹简和毛笔相对。汉武帝在汾水得到了一个大鼎,岘山有悼念羊祜的堕泪碑,虎豹和凶狠的熊相对。春暖花开,一朵朵的花簇拥在一起,如同锦布;流水荡漾,碧绿清新,如同琉璃似的。据《汉书·王吉传》记载,王吉的邻居种有枣树,结了枣子的树枝伸到了王吉家的院子里,王吉的妻子就摘了几个,王吉因此休了她。据《居记》记载,春秋时公仪休做鲁国的相国,他吃饭的时候吃到了自家的葵菜,又看到自己的妻子在织布,他认为这样做就会和老百姓争利,于是让人将自家的葵莱拔了,把妻子送回了娘家。笛声的韵律和谐,就好像笛子是从云端落入凡间的一样;摇橹的声音响着,渔船正向有雪的地段移动。启示一片锦乡碧波,一声渔舟唱晚;一种恬静平和,一份情意深远。

典故

拔山举鼎"拔山"和"举鼎"都是用来形容人力气特别大的,它们都是来自项羽的故事。项羽少年时代,不爱读书写字,改学击剑也学不好,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羽说:"读书只要能记姓名就足够了,击剑是对付一个两个人的,也不值得学。我要学能抵敌万人的本领。"项梁就教他兵法,他很高兴,但也只求略知大意,不肯认真钻研。当时,项羽跟叔父住在吴中,因叔父项梁在家乡杀了人,为了躲避仇家,便住到这里。项梁懂得兵法,很有才能,吴中的人很敬重他。对于项羽,人们也都说他不同常人,当时他才二十二三岁,身材魁梧,能把百斤重的鼎举起来。后来,项羽起兵反秦,接着又同刘邦争霸天下,从24岁开始,奋战了八年,最后被刘邦军包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最终自刎于乌江。自刎前的那天晚上,四面楚歌,项羽在营帐中对着爱姬和名马"骓"痛饮高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这首歌的第一句是形容自己身强力壮,就是"拔山"一词的来历。这里的"拔山"和前面的"举鼎",合并为"拔山举鼎",便是身强力壮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