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声律启蒙(国学启蒙书系列)
2597500000007

第7章

原文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①对中庸②。镜奁③对衣笥,野杵④对村舂⑤。花灼烁,草蒙茸⑥,九夏⑦对三冬⑧。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注释

①上智:高智慧的人。②中庸:才能中等的人。③镜奁:镜子的中央平面。④杵:捣衣声。⑤舂:舂米声。⑥蒙茸:草乱的样子。⑦九夏:夏季的九十天。⑧三冬:冬季的三个月。

释义

光明和黑暗相对,清淡和浓厚相对,高智慧的人和才能中等的人相对。镜子的中央平面和衣服的织物相对,野外的捣衣声和村中的舂米声相对。鲜花绚烂娇艳,野草杂乱丛生,炎热的夏日和酷寒的冬日相对。有著名的项羽戏马台,也有晋桓温的蟠龙斋。晋人毕卓喜欢喝酒而且个性很豁达,他曾经说:"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晋王恭仪表很美,他披着鹤氅在雪地里行走。有一座高峰叫五老峰,它如同一支细笔插放在云霄之中;有一座巨大的石头名叫三姑石,它在风雨中传出的响声如同洪亮的钟声。启示优美的韵律回旋在字里行间,明与暗,淡与浓掩映着历史的每一天。

典故

孔子与其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本来是对一种职业宗教人员的称呼。这种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主持祭祀和接待宾客。与这两项职责相适应,需要掌握那些与迷信掺杂在一起的古代天文知识和礼仪规则。在宗教与政治结合的时代,儒的职责与政治是分不开的。但春秋时代的儒,已经不是与政治结合的教职人员,而成为以传授礼仪知识谋生的自由职业者。他们出仕于朝堂,能够为公卿尽其忠顺;入居于家中,可对父兄尽其孝悌。遇事尽量按"礼"的规定约束自己,不饮酒乱其本性。孔子具备着春秋时代儒的修养,也做过儒的事情,但他不是普通的儒,而是一个有政治理想且见识渊博的儒。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私学的教育家。教育是孔子一生的主要事业,依照"有教无类"的办学理念,他把社会上不同阶层的人收到自己门下,在几十年中形成了一个很有影响的学派——儒家学派。孔子从事教育事业近半个世纪,先后有弟子3000人,兼通"六艺"者72人。不少弟子经学习以后,从事政治或教育活动,成为有政绩、有名望的人。不少弟子经过学习之后,继承了孔子的教育事业,这对于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和世袭官职的局面起了重要作用。孔子死后,儒家分成八个派别,称为儒家八派。子思、孟子两派有承继关系,思想倾向基本一致,在宋代后被尊为儒家正宗。以荀子为代表的一派,与子思、孟子的思想有所差别,但当时也有很大影响。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统治者常常兼用荀子儒学和孟子儒学以统治人们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