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塑造孩子品质的美德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2599500000005

第5章 做个善良的人(3)

父亲听后,泪水滚落下来,他将借条当面撕了,说:”不用借条了,因为我和我爸一样相信你们,都有一颗清白的心。“告诉孩子善良是一种具有感染力的美德,它能瞬间在人心之间传递,以其博大和高尚,让见者动容,闻者暖心。善良就像一条无声的溪流,行经一处,润泽一方,流淌时静静无语,过后却是繁花绿草,满目生机。

爱是最美的素质去年的春天,我们租车从格尔木去那曲,给我们开车的司机叫桑吉。桑吉是一个很粗犷的汉子,他汉语讲得有些生涩,话不多,声音很粗,每一句话从他的嘴里说出来,都带着风沙打磨过的苍劲。桑吉没有上过学,17岁就开始在青藏公路上跑车,他的驾驶经验非常丰富。那天,恰好万里晴空,路况不错,他加快速度在美丽的青藏公路上飞驰。

青藏公路两旁的风景非常的壮美,湛蓝的天空,漫青的草地,令人沉醉。但是,我们却因为过去数日的奔波而早已经身心疲惫,于是窝在车座上酣睡起来。只有桑吉,双目炯炯有神地开着车奔驰在无尽风景之中。

也不知道经过了多久,我们在一阵急刹车中醒来。我们都吓了一跳,从座位上直起身来。我问桑吉:”出什么事了?“桑吉竖起指头”嘘“了一声,然后指着前方说:”瞧,藏羚羊!“我向前方看去,顿时惊讶,果然是一群藏羚羊,它们正在公路旁徘徊。我这才明白,原来我们已经到了楚玛尔河附近的野生动物保护区。而今正是6月,这些羊群正在试图越过青藏公路,向可可西里的西部迁徙,她们要到美丽的卓乃湖、太阳湖去产下羊羔。这是一大群藏羚羊,约摸有上百只,它们不停地站在公路旁边犹豫,犹豫着是不是要穿过这道人为屏障,去他们向往的栖息地。

等了足足二十分钟左右之后,我们终于看到了一只高大的羊第一个上了公路,我们断定这是一只头羊。它独自站在公路上向四周张望,其中有一个眼神就落在了我们的车上。我们的车早已经熄火,连同我们的呼吸都变得安静起来。头羊开始猛地一步蹿过公路,站在了公路的另一旁。又张望了一下四周,似乎确定没有任何的危险之后,它又一次悠悠地回到对面的羊群之中。它在羊群之中,转了一圈后,羊群开始喧腾起来。

片刻之后,我们看到它开始试图带着羊群穿过公路,它站在公路的中心,像一个家长一般看着自己的孩子们经过公路。但是其他的羊却还是犹豫着,脚一点一点地踩在柏油路面上,不停地试探着这陌生的”土地“。头羊似乎不太满意他们的表现,咩咩地叫了两声,其他的羊终于鼓足勇气越了过去,紧接着羊群开始排着队穿过马路。

队伍行进得很顺利,但是这个时候,忽然有几只小羊停在公路旁凄凉地叫了起来,显然这是几个胆小的孩子。头羊走了过去,用舌头舔了一下其中一只小羊的脑袋,那个小羊会意,就提着蹄子上了马路。可就在这时,小羊脚一碰到黄线,就猛地瘫倒在地上。它被这黄色的线条吓趴在了公路上。于是,我们又听到了头羊的带着愤怒的叫声,它的叫声响过,那小羊一下站起来,穿过了马路,而其他的小羊也一齐穿了过去。

花费整整快一个小时,羊群终于穿过了几米宽平坦的青藏公路,如同穿过了它们心中的昆仑雪山,然后欢快地撒蹄远去。我们提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就在这时,四处忽然响起了几声喇叭,我猛地回头一看——天哪!我们的车后不知何时已经被各色的车辆排成长龙,而他们的到来居然悄无声息,令我们毫无察觉。

原来,大家都和我们一样,在悄悄地为一群藏羚羊让路,而一让就是一个小时。

我问桑吉:”你们平时都这样给羊让路吗?“桑吉用粗犷的声音回答说:”是的!有时候得让小半天,一定得先让它们过去。这羊可都是去产仔的,都是’孕妇‘啊!“车里响起了笑声,只是每一个人的笑声中都带着一种深深的肯定。因为我们都看到了藏民对动物的友爱。他们深深爱着这片土地上的万物,将山川、河流、土地、雄鹰都奉为神圣,只有自己是卑微的。小小的藏羚羊,被他们称为”神物“,他们甚至认为只有有福之人才能看到这可爱的动物。他们为它们让路,一让就是一个小时,甚至小半天。

我被他们的行为深深地打动,这是我有生以来所见识到的最美的”让路“。

那个时候,我忽然想起一位在澳大利亚生活过的朋友曾告诉我,他在澳大利亚经常碰到司机给经过公路上的动物让路。他曾用这样美丽的”让路“讽刺国内不爱让路的交通诟病,然后很神秘地告诉我那种给动物让路的精神源于澳大利亚人一种美好的素质。我一直不理解这种所谓的”美好的素质“是什么。而今,我却猛然明白,原来这种”美好的素质“不是别的,就是爱!因为在西北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就连一个普通的藏民司机,都能等上半天为一群藏羚羊”让路“,这种素质不是源于爱又源于什么呢我幡然醒悟:我们总是在不停地谈论着素质,并将素质推演和细化到一颦一笑,一个弯腰,一声谢谢……这世间最美的素质其实并不是别的,而是你那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告诉孩子真正的善良,并不只是口头上的关怀和同情,而是发自内心的关切、设身处地的理解。善良并不是古董,紧紧收藏在心间只会让它变得毫无意义,只有将它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才能使它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充分展现。

是谁伸出了援助之手她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名女生,名字叫汉纳·班德丝,19岁时被查出患了神经胶质瘤。这是一种很危险的疾病,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动手术。为了尽快筹集到高昂的医疗费用,她决定向费城的一位富翁求助。

这种想法产生之后,她就给那位富翁发了一封求助信,问他是否愿意资助7万美元,让她去做一次复杂的手术,从而活下去并实现自己的梦想。

信发出之后,她后悔了。她想这是在以灾难的名义向别人要挟,宁愿死去都不应该这样做。要是富翁真的汇钱来,她也要把它退回去,因为她觉得这是在绑架。

三天过去了,富翁没有回信,她的心轻松了许多。她想那个信箱也许根本就不是富翁的,或者是,但早已作废了。就在她庆幸富翁没有收到她的求助信时,一封短信传入她的邮箱:据我所知,犹他州有一家慈善基金会,专门资助神经胶质瘤患者,不妨向他们递一份申请,下面是基金会的地址。

这封信是从那位富翁的信箱里发出的。”真是庆幸!“她读后心想,”他没有大发慈悲,要是他真的答应了,就是救了我的命,也救不了我的灵魂,因为这钱是以我的疾病要挟来的。“她一边庆幸,一边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那家基金会发了一封信。犹他州果然有这么一家机构,并且愿意给她提供帮助。

汉纳的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她得救了。康复出院后,她觉得有必要对那家慈善基金会表示一下感谢。假期期间,她去了一趟犹他州,可是踏遍了犹他州的每一条街道,她都没有找到那家慈善基金会。

大学毕业后,汉纳·班德丝没有离开纽约,她找了一份工作,在世贸中心97层的一家金融机构上班。2001年9月11日,两架飞机撞向大楼,大楼倒塌。在那一瞬间,一份经营资料的拷贝传回总部。这是”9·11事件“中,唯一一个这么做、并且做到的人,她的名字叫汉纳·班德丝。这家金融机构是那位富翁在纽约的一家分支机构。

她用忠诚和责任回报了一个隐秘的善举,同时也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善意都是会传递的,并且传到最后都会回到你的身边。

告诉孩子拥有善良是一种美德,而表达善良则是一种能力。一厢情愿地对别人好,其实并不是善良,最大的善是在提供援助的同时,维护困境中人们的自尊,让他们重获生活的勇气,这也是善良最好的传播方式。

善良做芯,爱心当罩父亲做灯笼的手艺远近闻名,但父亲从不以此为业,靠它来赚钱。许多人为父亲遗憾,嫌他浪费了这一身手艺。父亲却总是憨厚地笑着说,当玩了,闲着也是闲着。

逢年过节,很多人家都来求父亲做灯笼。自然不会白求,家境殷实些的会给些闲钱。所以童年里,我们过年总会吃到很多好吃的,也有新衣服穿,放的鞭炮也多,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我们算是幸福的了。家境贫寒的穷人,会拿些粮食来求灯笼,他们宁可从嘴里省出来几升粮食,也要做个大红灯笼,图个喜气。他们心中有一个思想根深蒂固,他们把灯笼当成一种寄托,当成了好日子的火种。父亲则一视同仁,不论穷人还是富人一律应允,害得自己整个腊月都闲不下来,忙得昏天黑地。但望着一家家大红灯笼高高挂,父亲就会一边抽着烟袋,一边很满足地笑,细细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

父亲的灯笼完全是用竹子制成,而且用以编织的竹篾十分精细。这种呈椭圆形的灯笼被称为长命灯,也叫火葫芦或火蛋灯。灯笼通体由竹子制成,故有富贵驱邪之说。竹子四季常青,在民间寓意长命富贵。依我们这里的民俗,逢年节点亮竹制灯笼不仅增加年气,还可保一辈子不受穷。另有虔诚的人说,如果哪家媳妇婚后没有身孕,娘家妈便会在除夕夜偷偷将灯笼点亮悬挂在女儿寝房外。按照此法尝试,来年肯定能抱上孙子。还有的人说,点上灯笼可以使家里人都健健康康的没病没灾。各种各样的说法不一而足,但中心只有一个,都是一些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灯笼一般都在年三十的晚上点燃,挂在一个高高的灯笼杆上,夜幕降临时灯笼里面的蜡烛映着外面的红纸,看起来特别漂亮。夜风吹来,灯笼摇晃着仿佛一个红色的舞者,抬头看去颇有神韵。

点灯笼还有讲究,正月过完一般要将灯笼燃尽。迷信的老人说把灯笼留到来年会对子孙不利,不过父亲不舍得将它烧掉,正月后将灯笼芯掏空,再用布将两端缝合就给了我当蝈蝈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