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文学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2599900000012

第12章 巴尔扎克(2)

巴尔扎克的母亲亲自出马,带着她的女儿罗尔去拜访了这位讲师。在昂德烈先生认真读完了剧本之后,他也认为剧本是失败的。

在剩下的一年中,他又写了一部历史小说,可是,限于功底,他又失败了。

在莱斯底居耶尔街奋斗了两年之后,巴尔扎克一无所获地结束了和父母的合同。起码的生活来源没有了。他濒(bīn)于了绝境。但是即使这样,他也不肯回到律师事务所的椅子上去,他厌恶那虽有固定收入,但没有自由支配自己时间的生活,他需要自由。然而,自由是必须以起码的维持生活的经济收入为前提的。在目前衣食尚且无着的时候,怎么谈得上自由?所以,他的当务之急是挣钱,只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保障一定的自由。

在几经挫折之后,他遇见了一个青年。这个青年有一个奇怪的长名字,叫做德·来哥罗维耶·勒·波阿特万·奥古斯督。看来,这也是一位贵族,只是现在败落了。他的父亲当了一名戏子。这个戏子的儿子,从他父亲那里继承了一套处世的知识和圆滑的处世技巧。他想以文学出名,可是他却没有一点文学的天才。但是,时世就是那样不公,这个虽没有一点文学天才的人,却找到了一个出版家。有了出版家,他想以文学出名的愿望就算实现了一半。现在,他需要的就是一双手了,一双能为他写作,从而给他赚钱、帮他出名的手。这双手在哪里呢?他自己的手是不具备这种能力的。于是,在一个意外的场合,他碰到了巴尔扎克。这是一双理想的手,他既能写作,又没有端到饭碗。这不是绝好的条件吗?于是他和他谈判,要借他的脑和手,为他写作,为他盈利。当然,巴尔扎克也可以分得一碗饭吃。在身逢绝境的巴尔扎克看来,这也可算是一条出路吧。一方面他仍可以写作,另一方面,还能保证出版,这就是说,有了饭碗、两下都没有耽误。所以巴尔扎克就答应了。

交给他的任务如潮水般涌来,巴尔扎克整天埋头写呀写呀,一刻不停,他与那个贵族青年的配合还很默契,巴尔扎克写得快,那个青年的销售活动也不逊(xùn)色。

巴尔扎克爱钱如命的父母看到这种情景,又眉开眼笑了。第一本书挣了600法郎,第二本书就升到2000法郎,他们再也不认为巴尔扎克的职业是荒谬荒谬(miù):极端错误,非常不合情理。的了。

巴尔扎克拼命地工作,每天要写二十页、三十页、四十页,有时一天写出一章。平均三天要用完一瓶墨水,一天用秃几支笔头。

只要有人肯出钱,他什么都能写。在短短几年中,巴尔扎克究竟写了多少书,连巴尔扎克研究专家们也无法统计。

这就是作家的生活

巴尔扎克在巴黎的最初的几年里,就做着炮制畅(chànɡ)销书的营生。为了钱,他辛苦地工作着。同样是为了钱,他异想天开地想经商了。

1824年冬日的一个下午,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使巴黎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巴尔扎克怀揣着刚写完的一本书稿,兴冲冲地向出版商兼书商康耐尔的书店走去——他不知道自己正在迎向命中的灾星。

康耐尔先生是个精明的出版商,是巴尔扎克的老主雇(ɡù)。此时他正在运作一个项目:出版法国著名作家的缩微版全集。但苦于缺少合作伙伴而愁眉不展。见到巴尔扎克闯进来,出版商眼睛一亮,这不是上帝送到眼前的合伙人吗?

康耐尔先生立即换上一副热情的笑容,向巴尔扎克展开攻势,力图使他加入他的项目。康耐尔先生分析得头头是道,并描绘了一幅光辉的前景:现在书市上著名作家的全集并不好卖,原因是它们部头太大,造价太高,不但一般读者消费不起,而且即使买了一套几十本的书放在家中也太占地方。如果将一套全集十几本的内容压缩在一本书中,那一套全集就只有一块砖头那样大小了,书的成本造价自然也就降下来。既买得起,又不用占太大的地方去存放,这种书读者当然愿意买。过年过节,谁都会买上一本赠送亲朋的。那钱币不就会丁丁当当地不断流向投资者的腰包了吗?

康耐尔的话彻底打动了急于发财的巴尔扎克。他仿佛已经看到金币、银币堆积成山的前景了,说不定他会成为一代巨商呢。

巴尔扎克血脉贲(bēn)张,眼睛放光。他当即许诺成为康耐尔先生的四个合伙人之一。不仅如此,他还提出自己将要为这种古典书籍的第一种书《拉封丹全集》作序,以使其增色生辉。

但在合伙过程中,4个人产生了矛盾,最后只剩下巴尔扎克一个人投资。他四处借钱,才筹(chóu)到第一批计划所需的9000法郎资金。

很快,《拉封丹全集》印出来了,巴尔扎克心太大,在还没有卖出一本《拉封丹全集》的时候,已经准备着手第二批计划《莫里哀全集》的出版了。出版这本书的5000法郎投入,是他游说一个好友掏出来的。

印刷工作像快马一样日夜不停地奔跑,巴尔扎克跟在后面挥洒汗珠。他太老实了,只顾盯着工作,而忽略了纸商和印刷商。老奸巨滑老奸巨滑:形容人奸诈狡猾。的印刷商看到有机可乘,便用他们积压多年的旧纸来印巴尔扎克的古典全集,不费力气地将钱赚进了腰包。因此,印出的《拉封丹全集》和《莫里哀全集》字型奇小,纸张发暗,令巴尔扎克大失所望。但他并不以此为意,竟然把每册的定价定到20法郎,吓跑了所有前来看货的书商。巴尔扎克只好将价格一降再降,降到十二三法郎,可还是无人问津他的古典名著。最后,一共只卖出了20本书。这样,两项工程结束时,巴尔扎克欠下了1.5万法郎的债务,当然这还没算他本人应得的工资。

巴尔扎克不肯服输。他想,既然问题出在印刷上,那就自己办一个印刷厂,以后可以写作、出版、印刷一条龙作业。

很快,经过他的四处活动,印刷厂在几个人的投资下办起来了,投资者中包括他的母亲巴尔扎克夫人。那时,印刷业还是一个欣欣向荣的行业。

本来印刷厂是有希望的,但巴尔扎克的又一次天真使印刷厂也很快破产了。新一轮灾难源于前一轮经商的恶果:那2500册未能售出的《拉封丹全集》和《莫里哀全集》。这些书一直安静地躺在巴尔扎克的库房里,突然有一天,它们的主人毫不吝(lìn)惜地以每本9法郎,尚不足原来定价的二分之一的价钱,将其卖给了一位叫包都安的书商。这时巴尔扎克还不知道期票(一种定期给付的支票)交易的秘密。为了贪图多拿5000法郎,他没收对方的2.2万法郎现金,而是收下2.7万法郎的期票,这些期票是两家外地书商签署(shǔ)的。眼看着就要到他巴望的兑现期票的日期了,那两家书商却同时宣布破产。

这条消息像个晴空霹雳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把巴尔扎克打了个目瞪口呆目瞪口呆: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2.7万法郎眼睁睁地化作了泡影。根据破产法中的规定,他从两位破产的书商那里获得了一大堆陈年旧书作为赔偿。但有什么用呢?它们可变不成钱,只是一堆废纸而已。

工人们嚷着要工资,投资者要撤回投资,巴尔扎克捉襟见肘捉襟见肘(zhǒu):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印刷厂只好宣布破产了。

经商三年下来,巴尔扎克共欠下近10万法郎的债务。这个烂摊子最后只好由他的母亲巴尔扎克夫人来收拾了。

在商海碰得头破血流以后,巴尔扎克又坐到了他的书桌前。时间已经过去了很多了,而他还一事无成。他决心好好地写一部小说。为了勉励自己,他把一座拿破仑的半身石膏塑像放在自己书房的壁炉架上。

1834年的一天,巴尔扎克像平时一样,销声匿迹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公开出现。了几个月的时间之后,忽然来到了妹妹家中。一进门,他就用他那粗大的杖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打着,模仿着鼓声,配合着哼着雄壮的军乐曲,情绪好极了!一曲终了,他大声地朝妹妹喊着:“妹妹,祝贺我吧!我马上就要成为大天才了!”

原来,巴尔扎克在写《乡下医生》这一部小说时,萌(ménɡ)发了一个念头:要把自己的全部小说,包括已写的与未写的,全部合成一个总集,这个总集的名称就叫做《人间喜剧》。

按照巴尔扎克的计划,《人间喜剧》要刻画三四千个人物,包括137部作品。这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创举、一座无与伦比的文学大厦。而巴尔扎克将成为这座大厦的设计者和建造者,应该说,仅这样一项设想,就足以令人激动了,难怪巴尔扎克要大喊大叫了。

最终,巴尔扎克未能完成他的计划,《人间喜剧》仅汇集了他所写的91部小说,而不是137部。即使如此,《人间喜剧》仍然被人们誉为“19世纪法国的社会百科全书”,也就是说,它包容了19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各种人物。从这些小说里面,人们可以了解到当时法国社会生活的各种情况,一句话,可以了解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面貌和本质。《人间喜剧》赢得了这样的评价:“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个作家,描绘过如此众多的人物。有史以来,没有任何一位作家,出产过如此众多的作品……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它都是文学史上的第一次,它是一座当之无愧(kuì)的文学巨厦。”

据说,巴尔扎克一生喝下了5万杯浓咖啡,这黑色的浓咖啡,是他这一部“想像力丰富的劳动机器”的“黑色机油”,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然而,这黑色的浓咖啡却绝对不能少,除了纸和笔,浓咖啡是第三位重要的用品。在他的书桌上,他不需要书本,不需要论文,不需要资料,一切都不要,因为所有的这一切,他都烂熟于胸。惟有这黑咖啡,不能少!没有咖啡,他就无法工作。这浓黑的液体是他创作的兴奋剂,他不断地求助于这种“毒药”,不断地提高它的浓度,不断地吞下它的数量。传记作家说,这“成了河的浓咖啡”,虽然促进了《人间喜剧》这部巨著的完成,但也摧(cuī)毁了巴尔扎克那卓越而强壮的心脏。这位多产的大作家终于过早地与世长辞了,享年只有51岁。要不然,《人间喜剧》将是137部,而不是现在的91部。

在巴尔扎克的一生中,每完成一部作品,他的身上就要掉下十几斤肉。就像一个多产的妇人,不断地把自己的血肉铸(zhù)入一个又一个的新生儿身上。

巴尔扎克自从经商失败之后,便负债累累,债台高筑。后来尽管他拼命地写稿,以挣(zhènɡ)得稿费,但依然不足以偿还他的债务。何况他写稿又十分认真,凡是他认为不满意的地方,在没有修改好之前,他就决不交出去。每部小说在出版之前,他都要反复修改多次,最多的达十五六次,使得排版的工人个个叫苦不迭(dié),望而生畏望而生畏:看见了就害怕。。这样,巴尔扎克就必须自己来付重排费,这就使得他在经济上又大受损失了。

债主们三天两头地上门,甚至向法院提出控告。巴尔扎克为了逃避债主们的纠缠,只好一次次地搬家。据说,他选择的新居,必须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住宅要有前后两道门,以便万一债主从前门进来,巴尔扎克可以马上从后门溜走。为了得到安宁,巴尔扎克动了不少脑筋,想出许多另辟财路的办法,甚至一心想找一位有钱的寡(ɡuǎ)妇做妻子,以便解脱经济上的困境。然而,他那艺术家的脑瓜却总是缺乏算计,以致一次次失败。直至他与世长辞,他所欠下的债务,还得由他那位新婚的俄国夫人来代他偿还。

有一天,巴尔扎克的一位朋友去看望他,还没有进屋,就听到巴尔扎克在与人吵架,声音响极了,一直还在骂人:“坏蛋,你不知羞耻,我要你好看!”

朋友一惊:巴尔扎克从未这样激动过啊!跟谁呢?得进去看着。推门进去,却发现屋里只有巴尔扎克一个人,对着他的稿纸大喊大叫。原来,他正为他作品中一个“坏人”而大发雷霆(tínɡ),对他的卑鄙(bǐ)无耻的行径感到愤恨。

巴尔扎克就是这样,常常为他作品中的人物而激动,有时竟至于泪流满面。

有一次,巴尔扎克跑到一位朋友家中,狼吞虎咽狼吞虎烟: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地饱餐了一顿之后,实在累极了,便对朋友说,他想睡一觉,但千万要在1小时后叫醒他。l小时过去了,巴尔扎克睡得正香,朋友见他疲劳以极,不忍心叫醒他。待巴尔扎克睁开眼睛,已是暮(mù)色苍茫,将近黄昏,巴尔扎克从沙发上跳起来,勃(bó)然大怒,对朋友大发脾气:“你这个骗子!强盗!你浪费了我整整几个小时的时间,我的一篇小说泡汤了!你、你简直是谋财害命!”

说完,飞奔而去。

一天,巴尔扎克写得太累了,决定出去散散步。因为怕客人来访,便在门上写下一条留言:“我不在家,下午来吧!”

巴尔扎克虽然在散步,脑子却不闲,构思中的人物依然在他的脑中过着各自的生活,各自的喜怒哀乐依然冲击着作家的脑海。走着走着,巴尔扎克有些饿了,想回家吃点东西。可是,当他走到自家门口,正要推门进去的时候,发现了门上的留言,不由得缩回了手:“主人不在家,下午再来!”看完,便转身走了。

生命的遗憾

1850年8月17日晚,就在当晚十点半钟,巴尔扎克与世长辞了。

葬礼是在二十二日举行的。那一天,下着倾盆的大雨。这大雨,就像巴黎、法国乃至全世界同声一哭的泪水一般。他的遗体被送到拉齐上神父墓园,这是一个他生前十分喜欢的地方。

苦拚了几十年之后,巴尔扎克终于回到了一个宁静的世界。他的死终将是人类的一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