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让孩子学会做人处事的50件事
2600800000014

第14章 让孩子知道帮助别人

做人处事箴言

一个人只有满怀热情,才能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关切,才会主动、热心地去帮助别人。在孩子帮助别人之后,或许爸爸妈妈一个亲切的目光,几句鼓励的话语,就会使孩子明亮的眼睛里放出热情的光芒。

程雨跟妈妈上超市买东西,不经意间,他看见一个叔叔在掏烟时,把一张公交卡带了出来。叔叔好像没发觉,点着烟抽着就走开了。

坐车时,程雨听见有人说:“哎呀,公交卡怎么不见了!”程雨扭头一看,正是在街上他碰见的那位叔叔。程雨默然一笑,对妈妈说:“他的公交卡早丢了,怎么现在才找?”妈妈吃惊的看着儿子:“你怎么知道他的卡早丢了?”“在超市门口我就看到了。”“看到了怎么不告诉叔叔?”“我又不认识他,他丢东西关我什么事!”

“这孩子!如果丢东西的是你,别人看见了,没有告诉你,你会怎么想?”妈妈很严厉,问得程雨无话可说。妈妈接着说:“帮助别人或许只是举手之劳,却往往能给对方减少很多麻烦,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程雨羞愧地低下了头。

延伸阅读

点燃孩子助人的热情

冷漠心态是人际交往的障碍。人与人的交往不仅仅是物质的交流,是信息的沟通,而且也是心灵与情感的互动。你经常对别人缺乏热情,怎么可能期盼别人对你投入热情?

当孩子过于冷漠,别说他对陌生人的疾苦不闻不问不懂,缺乏起码的同情心,他还会嘲笑残疾人,咒骂乞丐,刻薄地伤害同学、朋友,甚至至爱的双亲。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他很难获得友情和快乐。

小奕的妈妈生病住院,爸爸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每天下了班匆匆给小奕做好饭之后,再急忙赶往医院给小奕妈送饭。一天,爸爸必须加班,就对小奕说:“爸爸今天要加班,你去给妈妈送饭好不好?”谁知小奕竟愕然地望着爸爸说道:“那不是你的事情吗?”爸爸一时无语。

这时,爸爸联想到自己平时总是对女儿说,“你是学生,你的任务就是学习,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小奕成了家里的一个“局外人”。她总觉得家里发生什么事都跟自己关系不大,自己对当前事件既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当然也没有关注的必要与参与的兴趣。

由此看来,其实孩子产生这种“油瓶倒了都不愿扶起来”的心理,根本责任还是在家庭教育。作为父母,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从小就参与家中的一些事情,让孩子知道自己也是家中的一员,是家里的小主人,不仅有义务做好自己的事情,不为家人添麻烦,还应主动关心、照顾家人,并力所能及地主动做一些家务。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不妨为孩子设置一些情境,让孩子帮助比他更小的或需要帮助的孩子。但是,父母也不要忽视这一点,那就是,热心助人的前提是,孩子必须奉献自己的力量,甚至牺牲自己现有的东西,才能去帮助别人,给他人以温暖和方便。人是自私的个体,没有人能够做到真正百分之百的只要付出,不要回报不要收获。也许其中的收获只是扬名、感激,或者其他的什么,但终究是要被肯定的,否则,人心是会不平衡的。孩子更是如此。

你在公车上给人让座,假如对方理都不理你就一屁股坐下了,连个“谢”字你也没有听到,你心里会是什么滋味?还能有那种热心的喜悦和宽容吗?假如每次都是这样,你还会给别人让座吗?同样的道理,不管是大热心小热心,如果始终没有人肯定,坚持一天两天容易,要长期保持一样的热情可就难了。

为了不使孩子的“热心”变“凉”,父母一定要及时对孩子的行为表示肯定,使热心成为孩子的一种性格特质。记住,向孩子灌输热心助人的价值观永远都不会太晚。

下面是一些培养孩子热心助人的小窍门,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1.给孩子树立热心助人的榜样

有些父母坚信爱孩子、教育孩子、鼓励孩子的作用,他们的孩子也总是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能为别人着想。这很可能反映出孩子与父母间的牢固联系,同时也是父母良苦用心的结果。毫无疑问,这同样反映出孩子效仿了父母的行为,要是孩子情绪好,他是极有可能帮助别人的,所以努力让他保持那种状态非常值得。

要培养乐于助人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如果你希望孩子表现得大度、体贴、肯帮忙,你就必须以身作则,示范给孩子们看。要是你言行不一,孩子只会模仿你的行为,即使你把原则和指令讲得头头是道,也没有用。

2.让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

有些孩子在同伴需要帮助时,表现迟疑或冷漠。其实,他本身是愿意去帮助的,只是他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对别人有用,不相信自己能帮助别人。父母要经常寻找机会,让孩子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帮父母做事;父母则及时给以赞扬和鼓励,让孩子感到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产生助人的行为动机。

3.告诉孩子为什么要热心助人

有些父母会对孩子说:“要是你打吉米,会弄痛他的。”然后他们不但解释这类行为的后果,还爱憎分明的指出“你不可以打人”这条原则。他们培养的孩子大多具有同情心,更喜欢帮助别人。有许多研究表明,对孩子阐明慷慨助人的理由,尤其是强调说明他人的感受时,最能帮助孩子养成友善、体贴的行为方式。

所有的父母都花大量的时间告诫孩子别去做什么,其实更重要的是告诉他们有些事为什么不应该做——特别是当行为的结论会影响别人的时候。制定一些积极的规则也很重要,我们应当重复阐明这些规则——尽管有时令人觉得可笑,比如“帮助那些没我们幸运的人总是好的”。

4.让孩子注意到别人的需要

当同伴处于困境中时,有些孩子能很快察觉到,并能伸出援手;而有些孩子却毫无反应,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对于后者,父母要经常直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描述需要的帮助,并教孩子懂得如何从别人的表情、行为看出对方的需要,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

5.及时强化孩子的“热心”行为

孩子扶起倒在地上的自行车,孩子给上坡的三轮车助上一把力,孩子把自己的新书送给贫困地区的友伴,孩子为正在发愁的妈妈送上一杯茶,当孩子出现这些“热心”行为的时候,父母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父母在强化孩子热心行为的同时,就抑制了孩子“冷漠”心态的生长。

点燃孩子助人的热情,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教给孩子。培养出一个热心助人的孩子,这个世界就会多一份温暖和关爱。

讲给孩子的故事

朋友向你求救时不要不理不睬

一只老鼠透过墙壁上的洞,看见农夫和他的妻子正在打开一个包裹。里面是什么食物呢?当它发现那是一个捕鼠器后,吓呆了。

老鼠跑到农场的院子里,发布警告:“这所房子里有一个捕鼠器,这所房子里有一个捕鼠器!”

鸡咯咯地叫着,爪子在地上乱抓,然后头也不抬地说:“对不起,老鼠先生,这是你所面临的危险,和我没关系。我不必为此烦恼。”

老鼠又找到猪,告诉它:“这所房子里有一个捕鼠器,这所房子里有一个捕鼠器!”

“非常抱歉,老鼠先生,”猪同情地说,“除了祈祷,我对此无能为力。我一定会为你祈祷的。”

老鼠找到牛。牛说:“老鼠先生,捕鼠器会带给我什么危险吗?”

最后,老鼠低着头回到房子里,万分沮丧地独自面对农夫的捕鼠器。

当天晚上,房子里发出声响,捕鼠器抓到了猎物。农夫的妻子急忙赶来查看。黑暗中,她没有看见那是一条尾巴被夹住的毒蛇,结果毒蛇咬伤了农夫的妻子。农夫赶紧把妻子送到医院,回来后她发烧了。

人们都说,新鲜的鸡汤可以退烧,于是农夫拿着斧头到院子里去获取鸡汤的原料。他妻子的病情没有好转,邻居和朋友们纷纷赶来轮流照顾她。为了款待他们,农夫把猪杀了。农夫妻子的病情继续恶化。不久她死了,许多人前来参加葬礼,农夫又杀了牛给他们做吃的。

告诉孩子

当你周围的人面临麻烦,向你求助的时候,千万不要因为那不关你的事就置之不理。聪明的人,总是在关键时刻帮人一把,这样别人也会在重要时刻助你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