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金融公司不会告诉你的真相
260100000031

第31章 2“流动性过剩”的迷局,货币多了还是资金多了 (2)

第七章2“流动性过剩”的迷局,货币多了还是资金多了 (2)

钱太多也带来全球金融市场的快速膨胀。有研究显示,2001~2004年,全球金融产品的交易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外汇日交易量上升1.9万亿美元,增长了57%。金融衍生品日交易量达到2.4万亿美元,上升了74%。2005年全球收购兼并规模达到200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2006年,美国共同基金规模超过10万亿美元,比过去4年增长了66%。与此同时,全球股票交易所之间的整合不断出现。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正在联合起来成为世界最大的证券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和泛欧证券交易所将完成跨大西洋的整合成为一体。纳斯达克打算买下伦敦交易所,东京和韩国的交易所也在密切联络,全球金融大爆炸的格局大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架势。

钱太多也是最近对冲基金迅速发展的原因。近几年来,国外对冲基金的发展非常迅速,已经从几年前的千余家发展到上万家,所管理的资金规模有的已经超过700亿美元,投资的领域几乎囊括证券投资、股权投资、收购兼并等资本运作的所有领域。

全球私募股权基金近年管理的资金已经达万亿美元以上。预期在两年内,全球私募基金交易规模将达到1000亿美元,三倍于以前任何时候,可能带来以万亿美元计的市场。

另外,石油价格上涨带来的“石油美元”较两年前增加了将近一倍。石油美元大幅增长推动了中东资本市场上涨,各种资产价格的上涨改变了人们过去只大量购买发达国家债券的单一投资行为,而开始大举进攻全球股权投资市场和其他领域的投资项目,这无疑将使更多的钱流向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国当然是他们最看好的地区之一。

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是什么关系呢

我们知道,预期货币存量均衡水平实际对应着合适的物价水平。当我们说流动性过剩,即货币超发时,预期均衡的货币存量没有变化,此时,物价没有出现普遍、持续的上涨。但是,由于实际货币存量已经超过合意水平,物价水平有可能普遍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这中间存在一定的时滞。如果中央银行此时能够控制货币发行并使实际货币存量回归到预期的均衡水平,那么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涨就有可能不会发生。反之,物价水平就可能出现普遍、持续的上涨。

这里,又不得不涉及货币的本质、货币如何超发以及从货币超发到物价普遍上涨之间的传递机制问题。在马歇尔那里,“货币”一词有较大的伸缩性,如果没有相反的意义,“货币”可以看成是“通货”的同义语。在金融市场上,“货币的价值”在任何时候都等于贴现率或短期贷款所收的利率。在托马斯?梅耶那里,足值的商品货币指的是作为商品的价值和作为交换中介的价值完全相等的货币。如果货币作为商品自身的价值不能与它作为货币的价值完全相等,且不能用以(直接)兑换商品,就称为信用货币。

货币实质上是中央银行代替社会发行的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负债。信用货币表明了一种债权、债务关系,而流通纸币则实际上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债券。当存在流动性过剩时,货币与其他商品实现交易的速度大大加快了。这表明,持有货币的债权人希望尽快把货币与其他商品交换,实现自己的债权。由于所有的债权人都希望用货币换回其他商品,货币就出现了贬值的压力。货币流通速度越快,则货币贬值压力越大。这时,如果货币持有人手中的债券无法得到等值的偿还,就会发生抢购风潮,物价飞涨,整个社会就会发生通货膨胀。

中国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生过严重的通货膨胀,但是,近几年M2(货币供应量)与GDP继续维持高位,却没有发生通货膨胀,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从货币超发压力到全社会物价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有一定的时滞。由于现代信用货币的复杂性,货币超发压力往往不会立即导致物价广泛上涨。这种滞后期的长短往往取决于宏观经济数据的准确程度、不同价格指数的重视程度、社会公众和企业对宏观经济的预期以及国家货币和财政部门对于通胀的态度。我们看到,现实经济中货币发行量尽管已经在高位运行数年,而消费物价指数可能仍然是负数;而当货币当局为了抑制通胀将各个口径的货币发行降下来时,消费物价指数可能仍然在上涨。如此,物价上涨相对于货币超发压力的滞后效应,仍然会造成反通胀理论和政策上的混乱。例如,一些观点认为,我国货币多发根本不会带来物价上涨压力,应当以货币超发来抑制有效消费需求不足导致的价格下降。这样的论点把时滞效应理解成了货币多发与物价上涨没有必然联系。“通货”的“膨胀”,并不会立刻带来“通货膨胀”,但时间上的不一致并不能否认货币超发是全社会物价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的最基本原因。

第二,收入差距扩大。财富向少数人集中,而富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低。居民把大量的收入存入银行作为养老金、医疗费用以及子女的教育费用。

第三,消费品企业的激烈竞争,阻断了商品价格水平从原材料到工业消费品价格的传递,从不动产和资产价格到普通居民消费品价格的传递。

但是,我们也要明确,资产价格膨胀也会导致通货膨胀。卸任国家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的余永定先生就指出,仅看到物价指数的稳定而不注意金融资产和不动产价格的上涨, 很可能会导致货币政策过松, 以致不能及时制止泡沫经济。他举了日本的例子,20世纪80 年代末, 日本股票价格和不动产价格急剧上升, 但物价指数却相当平稳, 因而没有提高利息率, 紧缩银根。泡沫破裂后, 日本陷入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余先生还提醒说,在目前中国存在大量超发,但暂时沉积为居民储蓄存款的货币(我们暂时将这一部分货币称之为“沉积货币”)的情况下, 资本市场的过度发展(也可以是房地产市场的过度发展)很可能激活处于冬眠状态的沉积货币,暂时退出流通的货币将重返流通领域去追逐商品, 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的复活。

所以,流动性过剩是通货膨胀的前兆,从流动性过剩到通货膨胀只有一步之遥。

[本节点评]

针对流动性过剩问题,央行频繁动用货币政策这一直接、灵活的宏观调控手段,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利率、发行央行票据轮番上阵。这些措施,无不对股市产生影响。

[相关链接]

如何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首先,改变信贷投向结构,大力开发中小企业和个人信贷市场。通过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规范金融生态秩序,强化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以保护债权为中心的规范有序的社会法律和信用环境,消化中国持续增长的国民储蓄。

其次,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调整金融市场结构。鼓励合规资金进入股票等资本市场,鼓励和扩大企业通过发债方式筹措资金,培养机构投资者,使之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建立统一的全国债券市场、多元化的市场风险配置机制,有效配置金融资源。

最后,鼓励、支持银行业的产品创新,调整金融产品结构,疏导流动性。要拓展商业银行的运作空间,发展货币市场基金,发展包括资产证券化,以债券为基础的衍生工具以及多种组合的利率、汇率产品和债券品种系列等新产品,发展公司和私人理财增值服务,发展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外的理财托管产品,逐渐改变商业银行的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