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幽默图解经济学
2602400000002

第2章 读懂新闻中的经济学名词--我们身边的经济学(1)

房产税与菜价的暧昧关系--笑谈CPI

内涵小笑话

内陆某个城市里有A、B、C三个人,A在较好地段有3套房,不上班,靠收房租就可以舒适地生活;B有一套房,上班赚工资;C没有房,凭借在菜场卖菜维持生活。

忽然有天要收房产税了,C说:"太好了,我没房,收那帮炒房人的税,我全力支持,房价大跌了,我就可以买房了。"B说:"没关系,我只有一套,收那帮炒房人的税,我支持,房价大跌了,我可以再买一套。"A说:"哦,房产税收多少?1%对吧?下个月房租涨5%。"

房租上涨了,C很郁闷,想换个房子,发现大家房租都涨了,只好忍。不过也不能吃亏,明天菜价也涨5%,嗯,就这么干。B和A去买菜,发现菜价涨了,只好少吃点了。

趣评:对收入稳定的民众来说,CPI升高了,你的生活水平就这样下降了。

知识链接

CPI就是消费者物价指数,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它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如果CPI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因此CPI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而一般情况下,除非经济生活中有重大的,例如金融危机之类的突发事件,否则CPI是不可能大起大落的。

经济学这样说

从宏观经济管理来讲,CPI的转正标志着我国经济已经渐渐摆脱金融危机的阴影,是经济形势回升的好兆头;对专家学者来说,CPI转正或许是判断我国防紧缩和防通胀的转折点;那么对于直接受其深远影响的百姓来说,CPI的转正意味着什么?

首先要肯定的一点是,CPI的转正表明经济向好发展,对于百姓来说最大的利益就是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对失业和就业难的担心。如几十个大学生争抢一个工作岗位的局面或许可以有所缓解,在心理上得到一些安慰和稳定。但是另一方面来说,CPI的回升也更多地增加了生活上的压力,在收入得不到增长,收入的水平赶不上物价上涨水平的情况下,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会出现下降。

现在CPI的普及、认知率已经到了令人咂舌的地步,就连赶早市买菜的大爷、扫地的大婶都能张口就来,而且说的头头是道。CPI之风以猛烈的姿态,迅速刮进了千家万户。CPI并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数据,它来自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同样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对于普罗大众来说,CPI这三个英文缩写的字母正实实在在地衡量和影响着篮子里的菜品搭配。某年初,绿豆、黑豆等杂粮的价格开始上涨,绿豆价格甚至一度飙升到每斤10元,尽管后来在国家调控之下,绿豆价格有所回落,但相比往年每斤才三四元的价格,绿豆的价格依然属于居高不下。紧接着,大蒜的价格也一路飙升,最高达到每斤10元,卖出了肉价。就在大家都在戏说"豆你玩"、"蒜你狠"之际,生姜也加入涨价行列,接着鸡蛋、奶粉等涨价的消息也不绝于耳。菜贵了,蛋贵了,油贵了,肉贵了,跟吃有关的东西都贵了。这场餐桌上的涨价由粮食起,被猪肉推动,最后发展成整个食品类价格的上涨,食品价格玩起了"撑竿跳"。而这些必需品的价格变动最终体现在CPI上,进而使得CPI成为一个举国上下都关注的数值。

为什么这里重点说食品呢?要知道食品消费在CPI构成中占有34%的权重,近期的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民众的"菜篮子"。CPI上升一个百分点,与民众消费支出的增加有着直观的同向关系,而与民众生活质量的下降又有直观的反向关系。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生活中的例子:

外出就餐:在2002年,100元足够在一个中档餐馆点六个菜,可以满足四个人的就餐要求;而在2013年100元只能在同样的餐馆点三个菜,满足两人的就餐要求。

罐装液化气:2002年的时候,100元能灌2罐煤气;2010年只能灌1罐煤气。

大米:2002年1斤大米1块钱,100元能买100斤大米;而在2013年,大米已经两块多一斤,100元钱甚至连50斤大米也买不来。

啤酒:2002年时啤酒1.2元/瓶,100块钱能买83瓶;如今,啤酒2.5元/瓶,100元只能买到40瓶啤酒。

当CPI不断上涨时,物价上涨的压力短期内可能无法减轻,对一个普通消费者来说,应对CPI上涨一定要做好长期打算,一方面要勤俭节约,合理调整家庭消费支出;另一方面还是要形成投资理财习惯,大财可以理,小财也可以理,良好的理财方法可以减轻目前的物价压力。

撞车的妙处--笑谈GDP"一"

内涵小笑话

两辆汽车相撞,一辆需要大修,一辆全毁,需要重买,保险公司也只好理赔。正当三方都很沮丧的时候,一个经济学家对他们说,感谢你们又为汽车修理业、汽车制造业、汽车销售业创造了几十万元的GDP。

趣评: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的是一个国家总的经济水平,而不是实物总量。

知识链接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国力与财富。

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这种方法又称最终产品法、产品流动法。

如果用Q1,Q2,…,Q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产量,P1,P2,…,Pn代表各种最终产品的价格,则使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是:

Q1P1+Q2P2+…+QnPn=GDP

在现实生活中,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主要是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就是核算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经济学这样说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诺德豪斯在他们的著名教科书《经济学》中指出:国内生产总值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能够帮助总统、国会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判断经济是在萎缩还是在膨胀,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是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处于通货膨胀威胁之中。

上面的笑话之所以被当成是笑话,实则是因为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误解。有的人抱着"多出来的才是有效的"的心态来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所以在他们的脑海里只有生产部门,制造部门生产的才应该记入国民生产总值。因此认为消耗掉的,毁坏掉的是损失,不能算作是"生产"列入国内生产总值,并因此而认为国内生产总值根本不可能衡量一个国家的真正产出。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不是静态的"产出"了多少,而是衡量总的经济水平,是处于蓬勃发展中?还是萎缩中?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三个主要指标。汽车报废或者维修,必然带来新的汽车销售和维修人员的收入,这就是经济活动。正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不断生产出来,又不断被消耗掉,在这样的循环中经济体才能正常运行。如果当这些看似消耗性的服务业、销售业萧条的时候,说明整个经济也进入了萧条期。所以,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和发展态势的有效指标。

还是步行好处多--笑谈GDP"二"

内涵小笑话

有一个人买了10头驴子,当他骑在一头驴上数时,发现只有9头驴子,当他下来数时,就有10头驴子。于是他说:"我步行就赚一头驴子,骑驴就损失一头驴子,还是步行好!"

趣评:所处的位置不一样,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结果就会不一样。

知识链接

国内生产总值"GDP"与国民生产总值"GNP"都是反映宏观经济的总量的指标,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价值的总和。所谓"常住单位",其内涵与"常住居民"相同。一个国家的"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在本国的本国公民;暂居"一年以内"外国的本国公民;长期"一年及一年以上"居住在本国的外国居民。也就是说,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其居民无论国籍如何,只要符合本国常住居民定义,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价值都可算作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的价值形态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增加值等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总产出减去中间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在国内和国外所生产的最终成果和提供的劳务价值。它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国外净要素收入是指从国外得到的生产要素收入减去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可见,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国外的净要素收入。生产要素的提供者不一定都是本国居民,有时也有外国居民,本国居民也有向外国的经济活动提供要素的。国内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收入,作为要素收入,既分配给本国居民,也分配给外国居民,相反,国外的经济活动所创造的收入也分配给本国居民,这两项的差额就是国外净要素收入。

经济学这样说

国内生产总值是"领土"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生产要素"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是"生产"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收入"概念。在经济封闭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在经济开放的国家或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国外净要素收入。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是两个不同但又有联系的指标。

影响心情的大房子--笑谈基尼系数

内涵小笑话

丛林深处有一个小小村落,村民们住在茅草搭建的屋子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句话,在丛林大神的照拂下,村里的每个人都过着幸福平静的日子。可是这种平静快乐的生活突然被打破了--一个村民建了一栋宽敞明亮的石头房子。村民们围着大房子看了又看,渐渐地觉得自己的生活开始不如意了。丛林大神降临了,他开口问道:"我的信徒们,你们为什么不高兴?在我看来,你们不是还跟以前一样住在整洁的茅草屋里,每天有丰富的食物,有足够保暖的衣服吗?"村民们迷茫地点点头,但随即又愤怒了起来:怎么会一样,为什么他可以住大房子?

趣评:当大家都住茅草屋时,没有人会感觉不公平,大家会相安无事的快乐生活;但有人在旁边盖了大房子,人们的心理活动就会发生变化,就会产生不公平感。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在关注基尼系数的原因了。

知识链接

基尼系数由洛伦茨曲线而来,要计算基尼系数,必先了解洛伦茨曲线。该曲线由统计学家洛伦茨于1905年提出。画一个矩形,矩形的高衡量社会财富的百分比,将之分为五等份,每一等份为20的社会总财富。在矩形的长上,将100的家庭从最贫者到最富者至左向右排列,也分为5等份,第一个等份代表收入最低的20的家庭。在这个矩形中,将每一百分的家庭所有拥有的财富的百分比累计起来,并将相应的点画在图中,便得到了一条曲线,就是洛伦茨曲线。

什么是基尼系数?说白了就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则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基尼系数越小,则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国际上通常认为,当它处于0.3~0.4时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则意味着出现两极分化。但从现实来看,世界各国对基尼系数的运用并不完全一致。很多国家都是把它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综合判断收入差距。在不少国家,基尼系数都有不同的标准和界线。总的来说,基尼系数只可参考,不能将之绝对化。

经济学这样说

目前,我国共计算三种基尼系数,即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和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基尼系数0.4的国际警戒标准在我国基本适用。专家建议:在单独衡量农村居民内部或城镇居民内部的收入分配差距时,可以将各自的基尼系数警戒线定为0.4;而在衡量全国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时,可以将警戒线上限定为0.5,实际工作中按0.45操作。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开始,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1978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317,2006年则升至0.496。从老百姓的角度看,基尼系数反映的是生活质量的相对水平,它会影响你的心态,比如依据你财富的相对多寡使你有成就感或窘迫感。

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中国基尼系数居高不下呢?原因有二:一是中小企业发展不充分,中等收入人群太少;二是从产业结构上看,农业领域中很多的人分很少的"蛋糕",平均收入太少,而第三产业中的服务行业发展也很不充分。

一些乐观者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虽然超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但因存在城乡差距大问题,因此不能照搬国际统计口径。而且,中国经济处在发展上升阶段,从总体上看,贫困人口是逐步在下降和减少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同时,由于中国居民分布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中,再加上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居民很难体会到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而无论是城镇内部还是农村内部的基尼系数都仍处于合理区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