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三十六计(国学启蒙书系列)
2603600000020

第20章 擒贼擒王

原文

摧①其坚②,夺其魁③,以解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注释

①摧:摧毁。

②坚:坚固的地方。

③魁:首领。

④解:瓦解。

释义

摧毁敌人最坚固的地方,夺取敌方的首领,如此便能瓦解它的整体力量。就好象龙出海水而战于空旷的大地田野,也将面临绝境。

典故

唐朝安史之乱时,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派勇将尹子奇率十万大军进攻睢阳。驻守睢阳的御史中丞张巡,据城固守,连续击退敌兵二十余次进攻。晚上,敌兵刚刚准备休息,突然听见城头战鼓隆隆,喊声震天。尹子奇忙令部队备战。而张巡"只打雷不下雨",并未出战。尹子奇的部队被折腾了一整夜,倒在地上便呼呼大睡。这时,张巡率领守兵冲杀出来。敌兵从梦中惊醒,乱成了一团。张巡原本不认识尹子奇,没办法捉拿他,便心生一计,让士兵用秸杆作箭,射向敌军。敌军认为张巡军中已没有箭了,就争先恐后向尹子奇报告这个好消息。如此一来,张巡不久便找到了尹子奇,立即急令神箭手南霁云向尹子奇放箭,正中尹子奇左眼。只见尹子奇鲜血淋漓,抱头鼠窜。主帅受伤而逃,部队没有了领导者,立刻方寸大乱,大败而逃。

明英宗宠幸太监王振。王振是个奸邪之徒,恃宠专权,朝廷内外,没有人不害怕他。当时北方瓦剌逐渐强大起来,有觊觎中原的野心。王振拒绝了大臣们在瓦刺通往南方的要道上设防的建议,千方百计讨好瓦刺首领也先。公元1449年,也先亲自率领大军攻打大同,进犯明朝。明英宗决定御驾亲征,命王振为统帅。粮草没有准备充分,五十万大军仓促北上。一路上,又连降大雨,道路泥泞,行军缓慢。也先闻报,满心欢喜,认为这正是捉拿英宗、平定中原的大好时机。等明朝大军抵达大同的时候,也先命令大队人马向后撤退。王振认为瓦刺军是害怕明朝的大部队,畏战而退,于是下令追击瓦刺军。也先早已料到,就派骑兵精锐分两路从两侧包围明军。明军先锋朱瑛、朱晃,遭到瓦剌军伏击,全军覆没。明英宗无可奈何,只得下令班师回京。明军撤退到土木堡,已是黄昏时分。大臣们建议,部队再前行二十里,到怀来城凭险拒守,以待援军。王振以车辆辎重未到为理由,坚持在土木堡等待。也先深怕明军进驻怀来,拒城固守,所以下令急追不舍。在明军抵达土木堡的第二天,也先就趁势包围土木堡。土木堡是一高地,缺乏水源。瓦剌军控制了当地唯一的水源——土木堡西侧的一条小河。明军人马断水两天,军心不稳。也先又施一计,派人送信给王振,建议两军议和。王振误以为这正是突围的好时机,急令部队往怀来城方向冲出。这一下正中也先诱敌之计。明军离开土木堡不到四里地,瓦刺军从四面包围。明英宗在乱军中,由几名亲兵保护,几番突围不成,终于被也先生擒。王振在仓皇逃命时,被护卫将军樊忠一锤打死。明军没有了指挥中心,溃不成军,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按语阐释

古人按语说:攻胜则利不胜取。取小遗大,卒之利、将之累、帅之害、功之亏也。全胜而不摧坚擒王,是纵虎归山也。擒王之法,不可图辨旌旗,而当察其阵中之首动。昔张巡与尹子奇战,直冲贼营,至子奇麾下,营中大乱,斩贼将五十余人,杀士卒五千余人。巡欲射子奇而不识,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中其左目,几获之,子奇乃收军退还(《新唐书》卷一九二《张巡传》、《战略考·唐》)。战争中,打败敌人,利益是取之不尽的。如果满足于小的胜利而错过了获取大胜的时机,那是士兵的胜利,将军的累赘,主帅的祸害,战功的损失。打了个小的胜仗,而不去摧毁敌军主力,不去摧毁敌军指挥部,捉拿敌军首领,那就好比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古代交战,两军对垒,白刃相交,敌军主帅的位置比较容易判定。但也不能排除这样的情况:敌方失利兵败,敌人主帅会化装隐蔽,让你一时无法认出。张巡计高一筹,用秸秆当箭,一下子让主帅尹子奇暴露出来,然后命令射手将他射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