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三十六计(国学启蒙书系列)
2603600000009

第9章 无中生有

原文

诳①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注释

①诳:弄假象。

释义

用假象去迷惑敌人,但并不是弄假到底,而是让敌人将受骗的假相当成真相,用大大小小的假相去掩盖真相。利用对方已经产生的错觉,假象就可以掩护真象。依照易卦的道理,就是利用小的假象,继而用大的假象,最后忽然变为真相。

典故

战国末期,六国为了限制秦国的对外扩张,相互间建立了攻守同盟,特别是秦国边上的齐楚两个大国当时关系十分密切,对秦国构成很大威胁。秦王派张仪出使楚国。张仪知道楚怀王是个贪小便宜的人,而且并无雄心大志,紧要时刻就会见利忘义,于是就想了一个"无中生有"的计策,并很快实现了诺言。张仪带厚礼拜见楚怀王,说泰国愿意将商于之地六百里送给楚国,但要楚国绝齐之盟。怀王一听,认为有利可图,爽快地答应了。楚怀王向秦国要土地。张仪却说:"泰国的土地全是凭借打仗得来的,怎能轻易送人呢?我说的是我自己的六里俸邑,可能楚王听错了吧!"楚怀王大怒,发兵攻秦,但此时秦齐已结盟,楚国昔日的盟友不仅未出兵援救楚国,反而响应秦国的号召,从侧面配合秦军攻击楚国。在两国夹击之下,楚军大败,最后楚怀王只得割地求和。

战国末期,七雄并立。实际上,秦国兵力最强,楚国地盘最大,齐国地势最好。其余四国都不是他们的对手。当时,齐楚结盟,秦国无法取胜。秦国的相国张仪是个著名的谋略家,他向秦王建议,离间齐楚,再分别击之。秦王觉得有理,遂派张仪出使楚国。张仪带着厚礼拜见楚怀王,说秦国愿意把商於之地六百里(今河南淅川、内江一带)送与楚国,但要楚国绝齐之盟。怀王一听,觉得有利可图:一得了地盘,二削弱了齐国,三又可与强秦结盟。于是不顾大臣的反对,痛痛快快地答应了。怀王派逢侯丑与张仪赴秦,签订条约。二人快到咸阳的时候,张仪假装喝醉酒,从车上掉下来,回家养伤。逢侯丑只得在馆驿住下。过了几天,逢侯丑见不到张仪,只得上书秦王。秦王回信说:既然有约定,寡人当然遵守。但是楚未绝齐,怎能随便签约呢逢侯丑派人向楚怀王汇报,怀王哪里知道秦国早已设下圈套,立即派人到齐国,大骂齐王,于是齐楚之盟破裂。这时,张仪的"病"也好了,碰到逢侯丑,说:"咦,你怎么还没有回国?"逢侯丑说:"正要同你一起去见秦王,谈送商於之地一事。"张仪却说:"这点小事,不要秦王亲自决定。我当时已说将我的俸邑六里,送给楚王,我说了就成了。"逢侯丑急忙说:"你说的是商於六百里!"张仪故作惊讶:"哪里的话!秦国土地都是征战所得,岂能随意送人?你们听错了吧!"逢侯丑无奈,只得回报楚怀王。怀王大怒,发兵攻秦。可是现在秦齐已经结盟,在两国夹击之下,楚军大败,秦军尽取汉中之地六百里。最后,怀王只得割地求和。怀王中了张仪无中生有之计,不但没有得到好处,相反却丧失大片国土。

按语阐释

古人按语说:无而示有,诳也。诳不可久而易觉,故无不可以终无。无中生有,则由诳而真,由虚而实矣。无不可以败敌,生有则败敌矣。如:令狐潮围雍丘,张巡缚蒿为人千余,披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得箭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潮兵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砍潮营,焚垒幕,追奔十余里(《新唐书》卷一九二《张巡传》)。此计的关键在于真假要有变化,虚实必须结合。一假到底,易被敌人发觉,难以制敌。先假后真,先虚后实,无中必须生有。指挥者必须抓住敌人已被迷惑的有利时机,迅速地以"真"、以"实"、以"有"——也就是以出奇制胜的速度,攻击敌方,等敌人还未清醒时,便将其击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