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素质教育在中国
2603700000008

第8章 探索成功教育模式(2)

显而易见,成功性是其最主要的特点。不具备成功性,成功教育就无从谈起。成功既是起点,又是终点(一个阶段)。其具体表现:确保所有学生都以成功者的心态迈向社会。这是当今社会教育改革的总方向。过去的教育是一种淘汰教育,有一小部学生成为成功者,大部分学生却以失败者的形式步入社会。可以说成功教育正是针对这种淘汰教育而提出的。是淘汰学生,还是让他成功,这正是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的差异之所在。前者总认为能获得成功的总是只有少部分人,而大多数的人,则难免失败与被淘汰的命运。后者则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人生来就具有潜能,只要将这种潜能引出来,就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相应的成功,这即是成功性特点的集中表现。

(二)其自主性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主体,他们永远都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要是分肯定其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可以说,自主性是成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性。其具体表现:在教育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帮助他们主动参加所有活动,一切活动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比如他们通过自我认知、自我评定、自我监督、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等等,才促进培养了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个性品质。这些都是为了确保成功教育获得成功。那么,从帮助成功到尝试成功再到自主成功,便是学生自主性发展的过程;高度发展自主性之日,便是自主成功日渐成熟之时。

(三)特殊性

其特殊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学生、成功、外部条件。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性,因此要用材施教,特殊对待,分别提出不同的成功要求。成功具有多方面性与多样水平性,因此对学生不能按一个标准业要求,要因人而宜。外部条件具有差异性,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才会取得成功。所谓成功教育的各别性,就是指在向学生提出成功这一共同要求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各别特点,提出不同的成功要求,即因材施教,各别对待。但应当注意,成功教育的各别性除了中学生本身的各别差异决定的,还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由成功的多面性与多层性决定。由于成功是多种多样且众多水平的,因此成功教育对学生成功的要求成过急就不能一概而论,即指在相同领域或相一活动中,不能要求他们达成相同的成功。其次是外部条件的差异性。推动成功教育的外部条件是多变且水准不一的,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提出与其外部条件相适应的成功目标,才更有助于目标的达在。言而总之,成功教育的各别性特点是学生,成功、外因三方面因素的整理体表现。

实施成功教育应考虑到成功的特性。本身具备三大特性,即成功性、自主性与特殊性。彼此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

成功教育与素质教育关系

众所周知,我国的成功教育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并逐步开展的,而素质教育则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明确提出来的。一先,一后,这两者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素质教育与成功教育具有一致性

总的来讲,素质教育与成功教育不管是在目的上,还是特点上具有一致性。目的方面,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而具有一定素质的学生更容易成功:成功教育以培养学生获得成功为根本目的,而取得成功的学生必然是具有一定素质的。可以说素质与成功是辩证统一的,素质是成功的基础,而成功则是素质的体现,由此可见,素质教育与成功教育也是辩证统一的。

从特点看,成功教育的三大特征完全适用于素质教育。即:(1)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成功者。在这一范畴中,素质教育驳斥应试教育,同成功教育拒绝淘汰教育是一致的。(2)作为主体的学生既是成功的承担者,也是素质的承担者,因此,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受尊重这一点上,二者也是基本一致的。(3)素质教育同样要求因材施教,个别对待。朱熹所说的“圣人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在素质教育中同样适用。

素质教育通过成功教育来实施

总结上述,成功教育是素质教育其中的一种模式。也就是说,成功教育是素质教育实施的一种方法一条途径。关于这一点,早在1990年,在全国城市中小学教育经验交流会期间视察闸北八中时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就曾明确地提出了这一观点。他说:“经过总结和完善后,‘成功教育’将有助于我们找到一条把基础教育从‘升学教育’模式向‘素质教育’模式转变的新途径;也寻求到一条改变目前中、小学教育对学生‘死读书’、‘一刀切’,如生产标准化零件方法般的要求,转变成因材施教,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活泼,得到发展的道路。”

成功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手段或途径,为了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并达成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依据上海市闸北八中以及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实施与推广成功教育的经验,可以归纳出以下十种方法:

1.以人为本,对每位学生给予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

2.以学生为主体,对德育、教学与课外活动要不停地改进完善;

3.以情感为纽带,创建和谐的教育环境,促进师生间情感交流;

4.以鼓励为手段,调动起学生追求并取得成功的自信心;

5.以教师为主导,为每位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

6.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机结合,尤其注重培养与提高学生非智力因素;

7.将“拔尖”培养与广泛收获有机结合;

8.将要求的统一与异步达标有机结合起来;

9.实施激励性评定;

10.采取“低起点、小步伐、多活动、速反馈”的教学模式来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取得成功。

素质教育使成功教育得以落实

衡量学生获得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提出和实施之前,是以学生能否顺利当作唯一标准。可以看出,这个标准是片面的。产生结果就是大部分学生都成为失败者,以失败之心进入社会,从而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成功教育提出初期,如何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问题,一时间也未能得到明确的解决。就像刘京海所讲的出:“作为一个核心概念,成功始终难以准确界定,到底多少分才算成功,无法概括,深了不容理解,浅了无法周延,往往是处在两难中。”可提出素质教育与实施之后,衡量标准才渐渐得以解决,即在达到了一定的素质水平后学生就取得了成功(阶段性的)。即不能仅简单地用“升学”、“知识”或“道德”的某一个方面来成为衡量的标准了。从而使成功教育得以落实,即增强成功教育,便是要增强学生的素质;而学生的素质提高了,便是成功教育取得了成功。

素质教育与成功教育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开展成功教育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前者是后者的一种教育模式;另一方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成功教育的落实,即是衡量学生成功的唯一标准素质水平。

学生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加强成功教育

由此来看增强成功教育对提升学生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具体方法前面已略介绍了,现对以下问题进行分析:

帮助成功、尝试成功与自主成功的有机结合

前面提到,只有将三种子模式:帮助成功,尝试成功与自己成功有机结合起来运用,才能确保学生成为成功者。会存在以下三种状况:(1)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基础由小变大,由差变好的不断变化,依次采取帮助成功,尝试成功和自主成功。可以循序表现出三者逐步深化的层次递进性。(2)三个模式要交叉运用,即在教师帮助时,要有学生的尝试,反之亦然;在学生尝试时,要适当鼓励学生的自主性,反之亦然;在学生自主成功时,教师应给学生以适当的帮助,反之亦然。(3)即使学生已基本达到自主成功的水平时,仍不可将前两种模式彻底抛掉。(4)不管采用哪一种模式,都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5)要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只有以成功心理作基础,教师的帮助才会事半功倍,学生才会勇敢地去尝试;具备了成功心理,学生才会产生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才会获得自由成功。

“拔尖”培养与广泛收获的有机统一

以往应试教育、淘汰教育注重“拔尖”培养,忽略了对大部分学生的教育。实施成功教育、素质教育之后,又有人片面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觉得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具备同样的素质,或获得一样的成功,忽略甚至取消了培养少数的“拔尖”的学生。其实将二者互相对立起来的观点都是一个“症结”,即采用的是非此即彼、非彼即此的形而上学观点与方法。事实上是完全可以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的。就是说,首先要使全体的学生都获得一定的成功,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少数学生形成更高的素质,以获得更大的成功。在这方面,有的学校曾提出“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做法是可取的。“上不封顶”,就是给少数学生提供条件,让他们“更上一层楼”那么“下要保底”,就是在素质、成功的水平上让最差的学生,也要达到的要求。事实证明,二者有机统一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创设条件让学生在适应性领域得到发展的问题

在提升学生素质培养的过程中,要时刻铭记“闰以成小,大以成大”(朱熹言)和现代西方教育教育提出的“在适应性领域发展”的理念。即为学生在这个领域适合发展,就不要强迫地去从事别一领域,反之亦然,强求一致。可惜的是,在我国的实际环境条件下,父母对其子女的期望值都非常高,都希望子女成为高水平的人才。个个望子成龙,盼女成凤,不承认个别差别的客观存在。当然,父母的这种心态是能够理解的。但事实表明,不承认差别是不可行的。就是龙凤也各不相同。有直冲去霄,自由飞翔的,也有终身在深海或森林中蜇伏的,何况是人。因此,必须大力宣传“必须面对差别”的观念,当这个观念植根于人们的大脑中后,实施和推进成功教育与素质教育才能顺利进行。

增强成功教育、提升学生素质的三条有效举措,帮助成功、尝试成功与自主成功三个子模式的有机结合;“拔尖”培养与广泛收获的有机统一;承认差别,让学生在适应性领域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