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美的传奇
260400000048

第48章 1美的牵手高盛 (2)

第八章1美的牵手高盛 (2)

美的如此苛刻的要求,使投资风格一向谨慎的高盛难以接受。但是宋学仁心里非常清楚,高盛很难对美的说“不”。美的曾经亲手推动联想集团在香港上市,与企业界的许多巨头交往深厚。虽然何老总深居简出,但宋学仁始终对他非常关注,一直紧盯着美的的成长壮大。

高盛与美的的第一次试探性接触在2005年底,当时美的电器还没有完成股权分置改革,高盛向美的表示敬意和祝愿。

以前,美的电器更大程度上是“反哺”美的集团其他业务的融资平台。后来,股改成了关键转折点。2006年3月10日,美的电器股改方案获高票通过,实现了全流通。股改之后,何氏家族控制的美的集团在2006年3~5月期间,分五次增持美的电器的股权,最终以108亿元把持股比例从过去的22%提升到5017%,实现了对美的电器的绝对控股,又将集团掌握的合肥荣事达洗衣机、冰箱、营销公司等资产注入,毫无疑问,何老总是想要把上市公司做大做强。

通过一系列变化,我认为,对何氏家族来说,股改不仅使其所持股份获得流通权,而且通过支付对价,其所持有股份在法律上获得明确认可。其作为股东的利益、财富与上市公司的业绩、市值实现前所未有的一致。这种一致也成为何氏家族推进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最大动力。

从2006年年中开始,美的正式对战略投资者敞开大门。对美的感兴趣的不仅仅是高盛一家,美的集团董事副总裁栗建伟负责引进资本工作,他对我说,中间有一段时间总是忙得焦头烂额,各方投资者排着队想与美的牵手。在竞争压力下,高盛为了表示对美的的诚意与信心,承诺以自有资本而非旗下募集到的私募基金对美的进行投资,更不会联手任何一家同行业国际巨头。

11月的顺德之行,宋学仁没有去美的工厂、没有参观生产线、没有查看财务报表和历年账目,只是到美的的历史陈列馆走了一圈,在和美的电器主业经营单位的负责人进行了简短的谈话后,就匆匆离开了。

回去之后,宋学仁写了一份报告给高盛美国总部。报告集中体现了过去三年高盛投资银行部对中国家电业状况的研究精华。他最后指出:美的电器拥有15年的行业经验和积累,连续10年以上赢利;主要产品在各自领域中或是中国第一、或是世界前三,符合“数一数二原则”;产权清晰;拥有优秀、稳定的经理人团队。

一周后,高盛总部作出决定,以948元/股的价格认购美的电器1071%的股份,投入金额为717亿元,锁定期为三年。

对华尔街上最老牌的金融巨头高盛,以及在商界如鱼得水的高盛证券亚洲区副董事长宋学仁而言,这都是一桩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大交易。在此之前十年间,高盛在中国大型国企重组上市、高科技公司风险投资、地方国企并购出售等领域收获巨大,而入股美的,使其直接参与创造并分享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部分——民营企业的胜利果实。

高盛的入股使美的一下子成为舆论焦点。美的集团多年持续高速发展、现金流充沛,为什么还要引入高盛?栗建伟的一番话或者能消除人们心中的疑惑,他说:“美的集团要成为国际化的企业,必然将在海外拓展、收购兼并、发展自有品牌方面有所动作。在这些方面,美的希望得到经验丰富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帮助,而且高盛的进入更利于美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慎重合作

在双方合作过程中,为了制约高盛,何老总在与其协议条款中规定,高盛不得将所持有的美的电器股份转让给国内竞争对手及其他国际上的产品对手;高盛三年内不得退出。当然,美的电器的董事会中也为高盛方面提供了一个董事席位,并增设了一名独立董事。

精明、沉稳、务实一直是粤商的特点,何老总不想重蹈宗庆后和达能合资的覆辙。宗庆后的娃哈哈和法国达能之间的“恩怨情仇”,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商界非常关注的话题。

达能与娃哈哈的合作始于1996年,当时杭州娃哈哈、法国达能公司、香港百富勤公司共同组建合资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49%、49%和2%。亚洲金融风暴之后,香港百富勤将2%股权转给达能,达能获得51%的股权,并获得控股地位。

在此后的几年时间内,娃哈哈集团在西部、革命老区和三峡库区等地投资设立非合资公司,2006年总资产达56亿元,利润104亿元。

2007年4月3日,达能突然曝出消息:欲强行以40亿元人民币并购娃哈哈集团非合资公司51%股权。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表示强烈不满,认为自己与娃哈哈集团陷入了达能的圈套。随后,娃哈哈员工、经销商陆续发表声明支援宗庆后,抵制达能并购行为。2007年4月11日,达能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已于2007年4月9日正式向宗庆后发出通知函,对其提起诉讼。双方合作陷入僵局。直到12月21日,双方经过将近8个月的纷争,终于发表联合声明,同意结束对抗,回归和谈。

有“达娃”合作的前车之鉴,何老总当然会慎重对待,况且谨慎、沉稳一直是他的行事风格。因此美的与高盛的合作,一定要健康、良性。事实上,高盛带来的变化已在美的集团内部产生。作为全球商品期货方面首屈一指的交易商,高盛派出了相关专家到美的讲课,对整个大宗原材料的走势甚至集团采购,提供一些分析指导和帮助。美的在总部的二层,专门为高盛的董事会代表安排了办公室,而四层,就是何老总的办公室。显然,高盛未来在美的所扮演的角色不是一个投行顾问可以概括的。

高盛提供的还远远不止几个亿的资金和国际视野,它更增强了众多的主流境外投资机构对美的电器未来的信心。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在美的前十大股东中,除了高盛,还有另一家国际金融巨头瑞信、比尔?盖茨和夫人共同设立的全球头号慈善基金、耶鲁大学等著名的机构投资者。2007年一季度,美的排名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前十大重仓股之首,QFII持有其流通市值的10%,达2009亿。2007年5月17日,美的电器被深交所重新调入成分股样本,这使其成为第一家被剔除后又重新回归的成分股的公司。

一个新的何享健,一个新的美的在一场自上而下、自外而内的变革中重生。2007年2月25日,清晨8点,美的集团的200多位中高层管理人员聚集在君兰高尔夫球场会所,与老板共进早餐。

在一个半小时的会议中,何老总首次将“资本运营”与“系统创新”、“经营管控”、“资源整合”、“文化融合”等能力并列,把这“五个能力”的提升当做集团2007年甚至今后几年的工作核心。他的目标是,到2010年不仅美的集团营收要突破1000亿元,美的电器的市值也要达到1000亿元。

一个月后,美的再次为“五力提升”召开了集团会议。何老总在会上宣称,他将把70%的精力放在企业的资本运作、战略布局、产业经营效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