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山西民间工艺
2605100000015

第15章 木雕

我国木雕的历史可追溯到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木雕是以各种木材及树根为材料进行雕刻的工艺,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香、红木、龙眼等。通常是以木料本身的直径为限,利用木料本身的纹理和形态,因材施艺,设计造型。木雕有圆雕、浮雕、镂雕或几种技法并用。有的还涂色施彩用以保护木质和美化。战国和汉代即有大量木雕俑和动物雕刻,唐宋时有人物、仙佛、鸟兽等木雕。明清时代小型木雕摆件、建筑木雕装饰和木雕日用器物大为发展。山西大院建筑木雕在北方木雕中占有一席之地。

木雕一般以雕刻刀、圆刀、平刀、斜刀、中钢刀、三角刀等为主要雕刻工具,辅助工具主要指敲锤、木锉、斧子、锯子等。雕刻之前,要根据木头的松软、粗硬进行选材,一般木头松软的易雕,粗硬沉重的难雕。选好木材后,要对木材进行干燥处理,可人工干燥,也可自然干燥。雕刻时,先设计,画出设计图稿或塑出模型;雕刻粗坯,从整体着眼,调整比列和各种布局,然后将具体形态逐步落实并成形,一般可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层层地推进。凿粗坯时还需注意留有余地,如同裁剪衣服,要适当的放宽;雕刻细坯,在粗坯的基础上加强细节部分的刻画;修光,运用精雕细刻及薄刀法修去细坯中的刀痕凿迹,使作品表面细致完美;打磨,根据作品需要,将木雕用粗细不同的木工砂纸搓磨。要求先用粗砂纸,后用细砂纸。要顺着木的纤维方向打磨,直至理想效果;着色上光,用毛刷、毛笔、水溶性的颜料,如水粉、水彩等为作品着色。上色后不要马上擦光,一定要等干了,用一块干净的布使劲擦拭直至产生均匀的光泽,达到手感光滑。

乔家大院的木雕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县城东北的乔家堡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是一座集中体现我国清代北方民居建筑风格的宏伟建筑群。其外观威严高大,内饰富丽堂皇。整个大院风格一致,浑然一体,被称为“乔家三雕”的木雕、砖雕、石雕,是这座民间大院中最值得认真品味的细节。

乔家大院的木雕艺术品有300多件,件件造型优美,雕刻精致,栩栩如生,充满寓意。每个院的正门上都雕有各种不同的人物。如一院正门为滚檩门楼,有垂柱麻叶,垂柱上月梁斗子,卡风云子,十三个头的旱斗子,当中有柱斗子,角斗子,混斗子,还有九只乌鸦,可称一等的好工艺。二进门和一门一样,为菊花卡口,窗上有旱纹,中间为草龙旋板。三门的木雕卡口为葡萄百子图。二院正门木雕有八骏马及福禄寿三星图,又叫三星高照图。二院二进门木雕有:花博古和财神喜神。正房门楼为南极仙骑鹿和百子图。其它木雕还有天官赐福、日升月垣、麒麟送子、招财进宝、福禄寿三星及等。此外,柱头上的木雕也是多种多样。如八骏、松竹、葡萄,表示蔓长多子、挺拔、健壮;芙蓉、桂花、万年青,表示万年富贵;过厅的木夹扇上刻有大型浮雕“四季花卉”、“八仙献寿”。

曲沃葫芦传统手工技艺

葫芦工艺在我国渊源流长,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葫芦的品种很多,有的品种造型独特,本身就具有天然的审美作用,也容易被加工成工艺品。在全国众多流派中,山西省曲沃县郑家民间美术社的葫芦工艺独树一帜。郑家葫芦运用了透雕、浮雕、线刻、烫烙、沥粉、压模等技巧,创作了形态各异的鼻烟壶、护身符、百寿、百禧、神牛、八宝、菩萨、酒具、器皿以及五彩缤纷的脸谱、壁挂等葫芦工艺品,不论葫芦长成什么怪样,都能赋予它令人感慨的艺术生命。特别是根艺葫芦,文化内涵更为丰富,为全国所独有,曾得到彭真同志赞赏,后又作为我省珍贵礼品赠与薄一波、任建新等中央领导。倾十余年心血所研制的别具韵姿的葫芦酒具,被报界称为独步天下,曾获国家专利,已成为欲求难得的艺术珍品。

葫芦的制作工艺,其品种基本可分为七大类:

1.镂雕葫芦,是在葫芦干透以后,刮皮、抛光、画稿,然后用特制的工具透雕、上色、上漆、按座、包装;

2.烫画葫芦,是在抛光、画稿以后用电烙铁按画稿烫烙、上漆、包装;

3.沥粉葫芦,是在葫芦抛光后,上漆、画稿,用特制的工具和原料进行装饰,上漆、包装;

4.压模葫芦,是在葫芦的生长期,用特制的模具把葫芦夹住,成熟以后把模具取下,刮皮、抛光、打蜡,包装;

5.浮雕、线刻葫芦,是在抛光、画稿以后用刻刀刻制,上色、打蜡包装;

6.根艺葫芦,是把制作好的葫芦和根雕有机的结合起来,组成奇特的葫芦艺术,配上仿古底座,包装;

7.金丝葫芦,是把抛光好的葫芦,上漆、画稿,再用金丝镶嵌,然后上色、上漆、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