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山西民间工艺
2605100000002

第2章 概述

我国的民间工艺宛若一条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艺术长河,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途程,留下了难以计数的不朽之作。它们以独特的语言表达了人们丰富的思想感情,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艺术优良传统。

作为一种记忆,民间工艺曾经如火如荼地活跃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很多人都还能清楚地数出诸如枕头上精心刺绣的花朵,节日窗户上鲜艳有趣的剪纸,过年时墙上喜气洋洋的年画……琳琅满目的民间工艺品,生动地记载着一个古老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和智慧,默默地传承着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演进,大量的民间工艺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古老独特的传统工艺是先民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承载人民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是群众智慧的体现。因此,抢救和保护这些珍贵遗产是一项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任务,也是一项长久的、持续的、浩繁的工作。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数千年黄河文化的积淀,使得生存在这片黄土地上的先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形成了异常丰富、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传统民间工艺,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弥足珍贵。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目前,山西省共有138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01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国家级传统手工技艺项目20个,省级传统手工技艺项目56个。本书分析和阐述了我国各类民工艺的历史演变,并重点介绍了山西民间工艺的品种类别、历史沿革、制作工艺、艺术特征及重要价值。

民间工艺,起源于民间,繁盛于民间,是老百姓生活的缩影。民间各行业的劳动者就地取材,以手工创造了无数既适应生活需要又具有审美价值的工艺。人类生存,首先从“衣食住行”开始。

为了穿衣蔽体,纺线、织布、缝纫、刺绣出现了,这些曾是每个妇女必须学会而且是平日常做的“女红”。手工织布的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经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综、闯杼、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了机等大小72道工序,靠各种色线交织变幻出多种绚丽多彩的图案,这些繁复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在纺织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手工织布工艺流传至今,堪称奇迹。为了美观,人们又创造出了很多装饰工艺。刺绣就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我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

自古“民以食为天”,加工谷物、榨油、酿酒、酿醋……出现了。酿酒是在农业生产发展,农作物产量有了极大提高,谷物有了一定的剩余之后出现的,谷物发酵后能产生酒。酿醋与酿酒可以说是同宗同源,醋的起源仍离不开农耕文明的发展,酿醋的原料主要也是粮食。据说,发明酒之后,由于当时酿酒技术不很发达,酿酒条件不好,常常发生酸化,从而产生了食醋,并逐渐形成一种独立的行业。

为了安居乐业,人们盖房子,打窑洞,出现了建筑工艺、家具制作、砖雕、木雕等技艺。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利用天然的山洞作为居住处所,随着农业文明的发展,到仰韶文化时已经出现了半地穴式民居,这种民居基本具备了后来中国建筑中屋顶、墙体与立柱及台阶这三大要素。中国传统的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古人很早就能运用平衡、和谐、对称、明暗轴线等设计手法,达到美观的效果。艺术装饰手法也随之发展,石雕、砖雕、木雕等等也是民居、家具中最常见的。

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已能制作陶器,陶器是人类最早的手工业制品。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瓷器也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明代的文献已开始有陶瓷制作工艺程序的记载,如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就记有和土、印器造坯、圆器制坯、过利、汶水、打圈、过绣、入匣、满室等工序。清乾隆年间,景德镇的唐英曾编制出“陶冶图”二十幅,较全面地记叙了造瓷的工艺程序。在陶瓷工艺中,原始时期黑陶采用轮制,在4000年前即开始了应用机械的发展历史,器薄只有一毫米。而模印法装饰和叠烧,更是能省工、大量而又降低成本的生产。各种氧化金属釉料,则因成分的增减和烧制火焰的不同,而呈现出多种釉色;因釉与胎的不同收缩率而形成各种开片;也因釉分子的不同凝结而形成不同的斑点。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连,同时又受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中国陕西何家湾和辽宁凌源、建平等地发现的5000—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雕、骨雕、人像和女神彩塑头像等,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力的崇拜和对动物的崇拜以及认识人本身、认识世界的过程。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2000多年前的帝国大军的威势。雕塑是时代、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结晶,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记录。雕塑既服务于日常需要又美化人们的生活。房屋、家具、桥梁、佛像的制作都离不开木雕、石雕、泥塑等技艺。牙雕、根雕、面塑则以其精致的造型和装饰性能,给人们以精神的愉悦。

冶金术的发明是人类从蒙昧到文明的转折点。金、银、铜、铁、锡、铅、锌、汞的采选、冶炼、和铸造、锻造等加工工艺,使中国建立了灿烂的青铜文明,继而又创造了辉煌的铁器文明,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金属工艺的制作,主要分为铸造和打制两方面,一般还需要通过焊接、錾雕、镀金、镶嵌、镂空、花丝、填充、着色、机械加工等技法才能完成。金属工艺的技艺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对于各种金属的熔炼与浇铸等,都往往体现出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和科技水平。

髹(xiu)漆制品,防腐、耐温,比铜器轻便,比陶器耐用,美观实在,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生漆的国家,漆的利用,最早可能是应用于工具、器物的粘连与加固,然后才有漆饰的日用品和带纹饰的漆工艺品。为发挥漆的装饰性能,衍生出雕漆、金漆、螺钿、镶嵌等漆艺品种。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具制作成为一种专门的手艺。到明代时,已发展为集高度科学性、艺术性以及实用性为一体的优秀生活用具。不但为国人所珍视,在世界家具体系中也独树一帜,享有盛名。明代家具不但在制作上较前代有很大提高,在使用上也有很严的要求,这是促使家具事业向科学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总结和综合历代匠师们的经验和智慧,并加以发明创造,形成了高度艺术的明式家具。

音乐产生于劳动生活中,音乐是原始人类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我国礼乐制度诞生于西周一直延续到清末共几千年,乐器制作也因此大为发展。乐器制作集工艺特色和演奏于一体,既考虑使用的方便实用,又考虑了每件乐器的秀美造型及装饰的民族特色。其制作需经选料、配料、木工制作、打磨、油漆、装配、定音等多道工序。乐器的优劣,不仅只表现在外观上,最重要的一环是乐器的音质、音色。音质要深厚丰满、穿透力强,音色要甜美、纯净、圆润、明亮、平衡,还要适合演奏者的风格与审美。

笔墨纸砚,视为文房四宝。作为汉字文化的创造、记录、承载的主要工具,笔墨纸砚,在中国文化史中一直占据着极重要地位。它们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为促进世界文明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笔的使用在中国已有4000—5000年的历史;3000年前,墨就产生了,并与笔相提并论;纸产生于东汉,造纸术属中国的四大发明,手工造纸作坊至今仍存在于民间;砚则产生于较早的春秋时期。从一定意义上说,“文房四宝”是代表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人类从认识自己那天起,就懂得了对美的追求与表现。从美化自身开始,逐渐地美化和自己的生活环境、生产工具。于是出现了装饰生活的堆锦、剪纸、年画、布艺……这些工艺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们既属于民间美术,也是民间工艺的一个门类。

民间工艺是适应人们生活实际需要和美化生活的产物,它反映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不仅仅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应得到重视和保护,而且它仍在广大的民间鲜活地存在与发展着。即便是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程度日益提高的当代中国,特别是在提倡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今天,手工制作的食品、布鞋、剪纸、织锦、刺绣等等,仍在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广为应用。由此可见,保护、传承、振兴民间工艺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当代中国人的共同责任,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