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给心灵一杯安慰
260800000013

第13章 1持一颗平常心,闲看云卷云舒 (3)

第三章1持一颗平常心,闲看云卷云舒 (3)

著名作家沈从文可谓是一个没有学历而有学问的学者。他怀着梦想刚来到北京闯荡时,一边在北大做旁听生,一边阅读大量书籍,并与诸多大师结识,不断成长。后来,他带着一身泥土气闯入十里洋场的上海,时间不长,即以灵气飘逸的散文而震惊文坛。

1928年,时年26岁的沈从文被当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聘为该校讲师。

在此之前,沈从文以行云流水的文笔描写真实的情感,赢得了一大批读者,在文坛享有很高的声望。但他给大学生讲课却是头一回。为了讲好第一堂课,他进行了认真准备,精心编定了讲义。尽管如此,第一天走上讲台,看见台下黑压压地坐满了学生,他心里仍不免发虚。

面对台下满堂坐着的莘莘学子,沈从文竟整整呆立了10分钟,一句话也说不出。后来开始讲课了,由于心情紧张,他只顾低着头念讲稿,事先设计在中间插讲的内容全都忘得一干二净。结果,原先准备的一堂课,十分钟就讲完了。接下来的几十分钟怎么打发?他心慌意乱,冷汗顺着脊背直淌。这样的尴尬场面,他以前可从来没有经历过。

后来,沈从文没有天南地北地瞎扯来硬撑“面子”,而是老老实实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课,人很多,我害怕了!”于是,这老实可爱的坦言“害怕”,引起全堂一阵善意的笑声……

胡适深知沈从文的学识、潜力和为人,在听说这次讲课的经过后,不仅没有批评,反而不失幽默地说:“沈从文的第一次上课成功了!”后来,一位当时听过这堂课的学生在文章中写道:沈先生的坦率赤诚令人钦佩,这是我有生以来听过的最有意义的一堂课。

此后,沈从文曾先后在西南联大师范学院和北大任教。正因为不是“科班”出身,他不墨守成规,而代之以别开生面的言传身教的文学教育,获得了成功。而他那“成功”的第一课,则在学生之中不断流传,成为他率直人生的真实写照。

【心灵茶坊】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一句“我害怕了”,袒露了一代文学巨匠的内心。面对失败不敷衍、不做作、不逃避,能老实可爱地袒露内心的人,必然会得到别人的谅解。

而生活在世俗纷扰的世界里,尔虞我诈让我们多了一些虚伪,钩心斗角让我们多了一些狡诈,世态炎凉让我们多了一些冷漠……走过的岁月愈多,累积的足印愈深,愈想抓住回眸的无邪,于是我们从心底渴望回归,回归生活的本色。

拥抱最真实的赤子情怀,保持心灵的纯净与天然,在质朴中处世,在质朴中做人,时刻保留一份孩子般的天真和无邪吧,人生本来就可以这么简单。

3月11日:寻回失落已久的灵性

一个遗失了生命的灵性的人,是无药可救的人。

朱慈目居士对佛光禅师说:“禅师!我念佛拜佛已经二十多年了,最近在持佛号时,好像不太一样。”

佛光禅师问:“有什么不一样呢?”朱慈目说:“我过去在持佛号时,心中一直有佛性,就算口中不念,而心中仍然觉得佛声绵绵不绝,就是不想持,但那声音仍像泉源会自动流露出来。”

佛光禅师说:“这其实很好啊,表示你学禅已经到了找到自我真心的境界了啊。”朱慈目说:“谢谢禅师的赞叹,但我现在不行了,我现在很苦恼,因为我的真心不见了。”

佛光禅师疑惑地问:“真心怎么会不见呢?”

朱慈目说:“因为我与佛相应的心没有了,心中佛声绵绵不断的静念没有了,再也找不回来了。禅师,我为此很苦恼,请您告诉我,我到哪里去找我的真心呢?”

佛光禅师启示:“寻找你的真心,你应该知道,真心并不在任何地方,你的真心就在你自己的身中。”

朱慈目说:“我为什么不知道呢?”佛光禅师说:“因为你一念不觉和妄心打交道,真心就离你而去了。”朱慈目听后,豁然开朗。

【心灵茶坊】

真心没有了,这就好像说失落了自己,找不到自家的家门。人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迷惑呢?原因就在于虚妄遮蔽了真心。

一团乌烟瘴气,这就证明地狱在你面前。因为你内心污染得厉害,自己的光明被遮盖住了,佛光想灌都灌不进来。念佛念了半天,有没有愿力,只有一肚子的怨,怎么能见到光明呢?一个人一定不要被社会污染得太严重了,保持内心的纯洁,保持自我的灵性,就能获得一个幸福的人生。

3月12日:云水随缘,自然收获意想不到的大充实

一个人如果想要放旷于天地之间,得先有颗自由飘逸的心,随风如白云般漂泊,安闲自在,任意舒卷,随时随地,随心而安。顺着因缘而行,豁达坦然,就能凡事得心安。

法眼文益禅师在庆辉禅师那里参禅的时候,始终不能契悟入道。

于是,他就辞别庆辉禅师,开始云游四方。

有一天下大雨,他就在途中的一座地藏院挂单,寺里的知客师问他:“禅师你要往哪里去啊?”

法眼禅师回答:“我也不知道,我没有什么目的,只是随便走走罢了。”

知客师问:“你对这种四方来去的云游方式,有什么感受呢?”

法眼禅师回答:“云水随缘。”

知客师赞叹说:“云水随缘!这话最逍遥自在了啊!”

法眼禅师听后,如中雷击,对“逍遥自在”四字,当下大悟!

【心灵茶坊】

云卷云舒,水流潺潺,适性随缘,自由自在。法眼禅师一心求道,却不曾留意,原来自己走的恰恰是道,所以脱口而出“云水随缘”。

顺其自然就是静静等待大自然的时机,放心让苍天大地、雨露阳光去滋养。我们若看待自己的命运像小和尚的师傅对待草籽一样,我们的生命就会轻松随性,收获意想不到的大充实。

3月13日:超然物外,才能更清醒地认识人生本相

只有学会超越,才能将其置之度外,不为外界凡尘之事所烦扰。

神会禅师前去拜见六祖,六祖问他:“你从哪里来?”

神会答道:“没从哪里来。”

六祖问:“为什么不回去?”

神会答:“没有来,谈什么回去?”

“你把生命带来了吗?”

神会答:“带来了。”

“既有生命,应该知道自己生命中的真相了吧?”

神会答:“只有肉身来来去去,没有灵魂往往返返!”

慧能拾起禅杖,打了他一下。

神会毫不躲避,只是高声问:“和尚坐禅时,是见还是不见?”

慧能又杖打了三下,才说:“我打你,是痛还是不痛?”

神会答:“感觉痛,又不痛。”

“痛或不痛,有什么意义?”

神会答:“只有俗人才会因为痛而有怨恨之心,木头和石头是不会感觉到痛的。”

“这就是了!生命是要超越一切世俗观念,舍弃一切尘想与贪欲的。见与不见,又有什么关系?痛与不痛,又能怎样?无法摆脱躯壳的束缚,还谈什么生命的本源?”

慧能又说:“问路的人是因为不知道去路,如果知道,还用问吗?你生命的本源只有自己能够看到,因为你迷失了,所以你才来问我有没有看见你的生命。生命需要自己把握,何必问我见或不见?”

神会默默礼拜合十。

【心灵茶坊】

原来,生命就是要超越一切世俗观念,舍弃一切尘想与贪欲,因为,对于人来说,身外的一切都是多余的。只有超然物外,才能更清醒地认识人生本相,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月14日:在纯净的童心中触摸美丽的天堂

孩子们之所以整天无忧无虑,一则是因为他们考虑事情不像大人那样复杂,只能“简单”从事,许多对于大人来讲毫无趣味的事,在他们眼里却充满快乐与幸福。

有位老师曾问他7岁的学生:“你幸福吗?”

“是的,我很幸福。”她回答道。

“经常都是幸福的吗?”老师再回道。

“对,我经常都是幸福的。”

“是什么使你感到如此幸福呢?”老师接着问道。

“是什么我并不知道,但是,我真的很幸福。”

“一定是什么事物带给你幸福的吧!”老师追问道。

“是啊!我告诉你吧,我的伙伴们使我幸福,我喜欢他们。学校使我幸福,我喜欢上学,我喜欢我的老师。还有,我爱姐姐和弟弟。我也爱爸爸和妈妈,因为爸妈在我生病时关心我。爸妈是爱我的,而且对我很亲切。”

【心灵茶坊】

在孩子的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身边的一切,小朋友、学校、爸妈等等都让她产生幸福感,都让她快乐。这是一种单纯形态的幸福,是人们在生活中苦苦追寻的,即使是最大幸福也无法比拟的。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孩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保持一颗童心,可以让我们触摸到最美丽的天堂。人一天天长大,往往会被世界的琐事烦扰不止,人越是成熟就越是复杂,因此童年时期的快乐是我们应该重新捡拾的。

3月15日:悟透吃饭,悟透人生

人生如吃饭,看似简单,却有着深远的寓意在里面。

保罗去向一位老人请教一些关于人生的问题。

老人告诉保罗:“人生其实很简单,就跟吃饭一样,把吃饭的问题搞明白了,也就把所有的问题都搞明白了。”

保罗一时没有领会:“人生像吃饭这么简单?”

老人不紧不慢地说:“就这么简单,只不过用嘴吃饭人人都无师自通,用心吃饭则有一定难度,即使名师指点也未必有几个能学得会。

“聪明者为自己吃饭,愚昧者为别人吃饭;聪明者把吃饭当吃饭,愚昧者把吃饭当表演;聪明者吃饭既不点得太多,也不点得太少,他知道适可而止,能吃多少,就点多少,他能估计自己的肚子;愚昧者则贪多求全、拼命点菜,什么菜贵点什么,什么菜怪点什么,等菜端上来时又忙着给人夹菜,自己却刚吃几口就放下了。

“他们要么就是高估了自己的胃口,要么就是为了给别人做个‘吃相文雅’的姿态;聪明者付账时心安理得,只掏自己的一份;愚昧者结账时心惊肉跳,明明账单上的数字让他心里割肉般疼痛,却还装出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英雄气概,宛然他是大家的衣食父母;聪明者只为吃饭而来,没有别的动机,他既不想讨好谁,也不会得罪谁;愚昧者却思虑重重,既想拼酒量,又想交朋友,还想拉业务,他本来想获得众人的艳羡,最后却南辕北辙、弄巧成拙,不是招致别人的耻笑,就是引来别人的利用。吃饭本是一种享受,但是到了他这里,却成为一种酷刑。

“吃饭跟人生何其相似!人生在世,光怪陆离的东西实在太多,谁也无法说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哪些值得追求,哪些不值得追求,哪种模式算是成功,哪种模式算是失败,唯一能说明白的也许只有三点:第一,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担,不要麻烦任何人为你代劳,也不要抢着为任何人代劳;第二,要多照顾自己的情绪,少顾忌他人的眼色,太多地顾忌别人,把自己弄得像演员,实在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第三,凡事最好量需而行、量力而行,不要订太高的目标。就像吃饭,你有多大胃口、多少钱,就点多少菜,千万不要贪多求全。”

【心灵茶坊】

人生如吃饭,饭要自己吃才能尝出味道,生活也要自己感受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人生原本是一种享受,有的人却要处处虚伪,甚至于打肿脸充胖子。他们认为这才是品位,才是面子,才是交往,其实虚伪的表演很容易被看穿,随之而来的只能是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