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解放军带兵艺术与领导之道
2608300000018

第18章 感动部属的艺术(2)

二战时,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后,巴顿将军率第三集团军充当开路先锋。在布列塔尼之战中,巴顿将军与盟军总部在战术运用问题上意见不一致。巴顿主张美军应该充分利用机械化装甲部队的机动性和速度优势,向最终目标快速推进,尽快拿下最终目标,再回过头来肃清残余之敌则易如反掌。但盟军总部却认为先锋部队一味长途奔袭,会使他的侧翼和后方暴露挨打,甚至会被敌人分割包围而吃掉。事实证明,盟军总部的顾虑是完全多余的,他们对战场形势的估计过于保守,战术也过于陈旧。可当时巴顿的作战计划未获批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巴顿心急如焚。这时,巴顿的上司布莱德雷将军找到巴顿,果断而明确无误的告诉巴顿:“干吧!我的将军。不要请示任何人,按您的计划办,出了任何事,找我布莱德雷。”于是巴顿倍受鼓舞,率领他的部队前进、前进、再前进,用一连串的胜利的消息让盟军总部的将军们无话可说。

上述事例说明:当你的下属在某一件事情上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却不被其他人所理解、接受并遭到他人的非议时,作为带兵者应当勇敢地站出来,做部属坚强的后盾,要勇于大胆地说出:“这完全是我的责任!我负责!”这样做虽然可能一时不被人理解,需要忍辱负重,但为了真理和正义,最终一切都是值得的。

请记住:那些敢于承担最大风险的人才能得到最深的爱和最大的成就。

以诚待人

最有效的感动部属的方法就是,用你的诚意去感动他,感化他,让他明白你真的需要帮助,他在你心目中的地位无人可以取代。哪怕对有矛盾的人也要以诚相待,因为有矛盾的人如果以诡计对付,则积怨会越来越深,最终甚至会成为不共戴天的仇人;而有矛盾仍以诚相待,时间长了矛盾和仇恨会渐渐淡化;以诚相待化解矛盾的前提是要心底无私天地宽。人总是有感情的,他不可能对你的诚意无动于衷。毕竟普天之下,铁石心肠之人并不多。

三顾茅庐的故事想必每个人都耳熟能详,刘备在这方面的确堪称表率。

当时,汉末纷争,天下大乱。各地诸侯纷纷招兵买马,划分势力范围。梦想恢复汉室的刘备,手下既无精兵强将,又无城池可做根据地,更重要的是他缺乏一位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谋士。此时的刘备求贤若渴,幸得徐庶推荐,他才得知在南阳卧龙有一天下奇士——诸葛亮。

于是,刘备便带上两位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前往隆中请诸葛亮出山。哪知,出师不利,诸葛亮家中的小童子告诉刘备“先生今早小出”。性急的张飞听罢,便对刘备说:“既然不在,我们回去吧。”刘备却说再等一等。最终等不到,方才回去。

过了数日,刘备派人打听,得知卧龙先生已回,便要二顾茅庐。张飞却不耐烦了:“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刘备叱责了张飞,说孔明乃当世大贤,岂可使人召唤。于是,便顶风冒雪二请诸葛亮。至诸葛亮家中,不料他又不在。无奈之下,刘备只好写下留言,表达他对诸葛先生的敬仰,然后告辞而归。

等到刘备想第三次再上隆中时,就连关羽也不耐烦了:“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刘备只得拿周文王与姜子牙的故事来规劝二位小弟。于是,三人便再次前往隆中。

离诸葛亮的草庐还有半里地时,刘备便下马步行,以示对诸葛先生的尊重。这次卧龙先生虽然在家,不巧的是正在熟睡。于是,刘备便率领两位兄弟安静地站于屋门之外,静静地等候。终于,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起床接待了他们,并答应出山。

事实证明,刘备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倘若没有孔明的鼎力相助,刘备不可能三分天下有其一。

所以,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地让他人感到他的存在是最有价值的、无可替代的。而这一点往往是一些人,尤其是某些领导人最易忽视的。因而,对待那些人才,一定要有诚意,让他明白你很在乎他,很重视他。尤其当他不愿做某件事,而你又觉得非他莫属时,就必须表现出你的诚意,让他觉得再要推脱就会有一种内疚感。这样,他必定会全力以赴、尽其所能去把事情办好,而你所花费的仅仅是一些微不足道的时间和精力,得到的也许就是一个辉煌的事业,何乐而不为呢?

英国专门研究社会关系的卡斯利博士说:大多数人选择朋友都是以对方是否真诚而决定的。如果你与人交往不是真心诚意,那么要与他人建立融洽良好的友谊关系是不可能的。以诚心最能感动人,作为带兵者要拿出你的真心诚意。

使人心甘情愿的方法

带动部属的秘诀之一是:引起对方自发自觉的精神,心甘情愿地去做,心悦诚服地接受领导。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也认为:“人类所有的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受重视的欲望是人类的天性,这正是人类内心深处不断冲击的情绪。而能够满足部属被重视心理欲望的人,必定能够使部属心甘情愿地服从领导。

我们一般都是从新兵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的,我们可能大都有过被领导者有心无心地问候几句或表扬鼓励几句而深受感动的记忆。而现在我们作为带兵者为什么不能毫不吝啬地关怀和关心部属,真诚地表扬和赞美部属,而尽可能使每一个部属感到被重视呢?要知道“良言一句三冬暖。”

当然,我并不是认为带兵者要甜言蜜语,而是认为带兵者应树立“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观念,即“任何人都有长处,值得我去学习”的信念,正确地了解到部属的优点之后,再由衷地关怀赞美。

首先要赞美对方最在乎、最引以为自豪之处;其二,赞美要具体有依据,要“确有其事”;其三,不要盲目吹捧你不了解的人,如她正在为过分消瘦而苦恼,你却赞美她苗条。

总之,真诚的关怀,诚意的表扬,善意的批评,使部属感到被领导者重视,是使部属自觉服从领导的重要因素。

对一个人来说,没有什么比领导真诚的赞美更容易让他心甘情愿、心悦诚服了。当你的下属取得成绩时,要及时称赞他,让他觉得你为他的成绩而高兴,这样他的工作热情会更加高涨。

英雄虎胆的巴顿将军,被誉为美军的骄傲,但他的成长道路却充满了艰辛与坎坷。他就是在善良的老师和英明的领导的真诚赞美声中,不断建立自尊、自信的,并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将领。

巴顿在幼年时,就患了“阅读失常症”,因此学习非常吃力,不得不付出比别的孩子加倍的努力。即使如此,他的成绩也非常糟糕。他不仅要克服在阅读和拼写上的生理缺陷,而且还要忍受同学们的羞辱和嘲笑。有些同学在课堂上模仿他发音不准的朗读,有些同学则在黑板上模仿他不规则的拼写,这让巴顿感到非常的愤怒。

但老师却非常喜欢这个有韧性的孩子。每当巴顿能够清晰地读出一个单词或正确地写出一句话,老师都要在课堂上表扬他、鼓励他。老师的支持使巴顿并没有气馁,更加勤奋地学习。

终于,学习刻苦的巴顿考入了他梦想中的西点军校。但由于他有“阅读失常症”,虽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成绩并不理想。最终,他用了5年时间学完了4年的课程,却是以优异的成绩从西点军校毕了业。

1915年,美国与墨西哥发生了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美军的指挥官是潘兴将军。正是由于他,才使巴顿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了崛起的机会。

那时的巴顿只是一名上尉,由于他脾气火爆,所以得罪了不少人。但是,潘兴将军总是不断鼓励他,即使是一些小小的成绩,潘兴也会兴高采烈地说:“巴顿,好样的,小伙子。”这让巴顿备受感动,他决定要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来回报潘兴将军。

一次,巴顿奉命向部队驻地附近的农民收购玉米送往司令部。他只带了15名士兵,分乘3辆卡车前去执行任务。不料,途中他们却遭遇了五十多名匪徒的围攻。巴顿临危不惧,沉着指挥,将匪首击毙后,指挥美军士兵撤退。

本来这只是一次小小的遭遇战,并无特别之处。但是,事后查明,巴顿击毙的匪首竟是赫赫有名的大土匪卡德纳斯。于是,潘兴将军决定要重奖巴顿。因为,他觉得巴顿是一员虎将,他要将巴顿内心那无比强烈的求胜欲望彻底激发出来。

首先,潘兴将军通令全军嘉奖巴顿,然后,又召集新闻记者,将巴顿的英勇事迹描述给他们。这样,巴顿的事迹上了美国的各大报纸,成了美利坚民族的英雄,巴顿神话第一次在全国传开了。

从小就受尽冷落、歧视的巴顿,第一次享受到英雄般的礼遇,他内心狂热的求胜信念终于爆发了。在以后的战斗中,以及二战时期他都以勇往直前著称,最终成为美军中优秀的将领之一。

巴顿的后半生,脾气暴躁人所共知,无论是下属还是他的上司,都惧他三分。但是,对于潘兴,巴顿总是毕恭毕敬,从来没有冒犯过他。

潘兴将军无疑是成功的。他不但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新的巴顿,而且让他在自己面前永远觉得他是下属。

这便是领导的艺术。当一个人取得成绩时,他渴望得到别人,尤其是上司的承认。如果这时,你适当地一句鼓励、赞美,他会感到无比快乐。因为,自己的劳动终于得到了认可,再辛苦也值得。

所以,当有下属告诉你他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时,即便那是些微不足道的成就你也要愉快地对他说:“你真是好样的,我为你感到高兴!”

放下架子,做出样子

小平同志指出:“关键是以身作则。”这充分说明了带兵者必须做出样子的重要性。

作为领导的带兵者,你的做法就是所属人员的榜样。你对部属有着巨大的影响,他们会事事都从你的身上寻找原型。如果他们看到你没有认真执行一项你不同意的政策,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也可以这样做;如果他们发现你没有说实话,他们就会认为自己也可以撒谎。同样,如果他们看到你挑战权威,他们就会变得敢于打破成规;如果他们看到你闻过则喜,他们就会在你面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等等。

俗话说,“骨干、骨干,先干一步”,因为作为一个连队或部队的首长,本身就是一面旗帜,要有向我看齐和身先士卒的实力和勇气。这就基本上具备了带兵的资格。

生活和工作中有些道理说得口干舌燥也不一定能有收效,而如果换用简捷和直观的实际行动就容易使部属刮目相看,从而带动部属。

带兵需要威信。威信从何而来?一个重要来源就是要有样子——为人师表。这就是说带兵人要时时处处事事起模范带头作用,以自己高尚的言行去教育下级,感染部属。与此相反自私自利,言行不一,宽以律己,严以待人,则是为人师表的大敌。

以身作则,是带兵艺术的重要一条。解放军历来强调干部的模范作用,“言教不如身教”,领导干部自身的模范行动,实际上就是一道“无声的命令”。

一个团政委刹了用公车办私事的歪风,一没有兴师动众开会,二没有搞什么“约法三章”,而是靠自己骑自行车办公的实际行动,给全团做出了榜样。这件事告诉我们:带兵之道千万条,以身作则、做出样子最重要。

在某炮团驻地,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位中年干部骑着一辆旧自行车,今天这个连队,明天那个连队,了解情况,研究解决连队建设中的问题。他,就是这个团的任政委。

起初,人们颇感纳闷:任政委有小车不坐,为啥偏要骑自行车呢?这种议论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炮团是配备吉普车较多的单位,但是车多麻烦事也多,团里有的领导同志不管公事私事,路远路近,都得小车接送,甚至他们的家属子女也成了小车的“常客”。

去年春天,任政委来炮团上任,很快就听到这件事。他想,领导干部因工作需要,用小车当然可以,但不能用公车办私事,自己的老婆孩子更不能随便动用公车。他决心带个头,刹住这个不正之风。

任政委有一辆骑了多年的旧自行车,他给自己规定一条:凡是没有特殊情况,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用自行车代步。榜样最有说服力。一些想用小车办私事的同志也不好开口了。在任政委的带动下,全团领导干部都自觉地做到“公事不急不坐小车,有公共汽车不要小车,有顺路的车不派专车,下营连尽量骑自行车”。由于用车少了,不仅摘掉了小车亏油的帽子,而且成了“节油户”。

二营离团部十几里路,他们每周一次徒步来团部洗澡就成了伤脑筋的事。团里想派大车接送,又没有这项油料。几位领导同志研究决定用小车节约下来的油料接送二营人员洗澡。消息传开,二营人员奔走相告说:“小车节油大车用,战士洗澡有车送。”

对部属不要轻易许诺

有句古话:“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的就是要遵守诺言和说话要算数的道理。轻诺寡信是带兵者树立威信的大忌。许诺而不兑现,部属会认为领导者在欺骗他,引起部属的失望进而怨恨甚至愤怒。要知道“你可以欺骗人一时,但不能欺骗人一世;可以欺骗一部分人,但欺骗不了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