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平遥往事
2611800000001

第1章 序

□张松龄

以故乡平遥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平遥往事》脱稿,各方面的反响都很不错,将在今年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前正式出版发行。这真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内心感到莫大的宽慰。

踏实做事,造福桑梓。平遥商会以这本书的出版,再次践行了立会的宗旨。尤其在人们热衷物质利益的时下,关注纯文学创作,并能以切实的帮助促其开花结果,努力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实属难能可贵。商会诸多同仁的努力终结善果,作者的心血也得到回报,夫复何求?

山西顺得橡胶有限公司对此书的出版用力最大,令人感佩。董事长彭文林,一个憨厚老实、不善言辞的平遥籍中年汉子,却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闯出一片天地,生意做得老大。作为平遥商会副会长,文林视商会的事如自己的事一般,一向慷慨大方,尽心竭力。几次接触,我感到他身上颇有晋商遗风,外表不事张扬,内里自有胸襟,性格不温不火,一副古道热肠。商会准备宣传平遥、筹划出书的事尚在酝酿之中,文林即表示全部负担出书费用,解决了商会最大的难题。正是有文林的热心支持,使得《平遥往事》能够与读者早日见面,商会的一大愿望变成了现实。在此,由衷地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

关于这部小说,我只谈谈自己初读之后的感受。

作品带给我最鲜明的印象有三点:

其一,写出了真实的平遥(是“平遥的”)。小说所叙是1938年至1948年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平遥的往事,大的事件都尊重史实,一些平遥历史人物也用真实姓名,地点则是那些熟悉的古城街巷、乡村田野。罪恶的战争顷刻间把一座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古城变为人间地狱……惨绝人寰的杀戮,血泪相和流的生离死别、爱恨情仇,都曾在那里发生。故乡遭受的蹂躏和苦难,犹使人不堪忍受。作者为我们还原了故乡历史上最悲惨的、也是不能忘记的一页,我这个故乡人为此种历史的真实惊怵不已。对历史的真实再现,应源自作者生活的厚重积淀。这“生活”不是活在当下,这“积淀”也绝不限于沉浸于今天,应包括对于昨天今天明天的深切关照。能够再现平遥某段真实的历史,显然是作者对平遥长期关注、研究和思考的结果。对平遥掌故的熟谙、对现实生活的入微观察、对故乡人乃至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独到的表达、独特的视角(这两点在下文述及),使作者成功把握住了真实的历史和真实再现历史的方式。

其二,写出了特别的平遥味(是“平遥家的”)。可以说,这是一部用平遥话写的一部反映平遥的人和事的文学作品。撇开人物塑造、环境描写等不论,单说语言,作者从真实再现平遥历史出发,大量采用平遥方言,使用的不少俗言俚语也都是平遥所特有,且大多准确、生动,令人玩味,基本做到了恰到好处,起到了特殊的艺术效果。这无疑向平遥读者增加了作品的亲近感和真实感,读到它的平遥人会说“真是‘平遥家的’”;同时,也给平遥以外的读者平添了新鲜感,他们或许会说“这‘平遥家的’还真有意思”。

其三,写出了典型的平遥人(是“平遥家”)。《平遥往事》中的“主角”都是些普通老百姓。以开颜料铺子的刘先良一家为代表,他们像千千万万个平遥人一样,老实本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不求闻达,只为乐业,在地瘠人稠的环境中依靠自己的苦心经营艰难生存,却也过得有滋有味。但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碎了他们的安宁。面对飞来的横祸,他们不肯屈服,他们没有苟且,在血与火中也要过活,也要活出尊严、活出意义。那个舍身一搏的宋老师,那个不顾个人毁誉的药铺周掌柜,那个保持民族气节的戏班高班主,还有那个忍辱负重、勉力维持一家生存的柔弱而坚韧的刘先良,以及他的两个聪明机警、绝地求生后投身革命的弟弟,等等,他们的身上不就集中反映着平遥人的特质吗?我以为,他们是真正的平遥人,是典型的“平遥家”、“平遥家”的典型;其实,也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分子。正因为有此民众作主流、为脊梁,才培育出许多舍生忘死的子弟那样义无反顾,不屈地抗争,合力支撑起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吧。这普通的平遥人,往往是真正的“平遥家”。以平民视野写平民遭际,却写出了历史的真实,这也是作品最使我感动之处。

世事无常,命运多舛。阴暗、无奈、曲折、灾难,一切都挡不住历史的脚步。擦干眼泪和血迹,生活需要重新开始。刘先良们在平遥迎来解放的日子里,开始新的生活。他们依然是重建家园的希望所在。这是我在作品稍显压抑的冷峻笔调中看到的一抹亮色吧,尽管微弱,但那是不可或缺的活着的信念。

一些零碎之感,姑妄言之。是为序。

2011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