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2613500000002

第2章 孔子封号与孔庙建筑的发展衍化

孔庙,在山西大部分称文庙,是奉祀孔子的纪念建筑,是儒学文化的重要载体。

孔庙建筑历史悠久,已有近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就在孔子故乡曲阜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立庙,内藏孔子生前用过的衣、冠、琴、车、书等,“岁时奉祀”。这是中国最早的孔庙。

汉平帝元始元年(1),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孔子开始有谥号。

东汉桓帝永兴元年(153),下诏在曲阜修建孔庙,“置山卒百产,使掌礼器,出天府钱,给大官酒,直河南尹给牛羊豕各一,大司农给粟,春秋享祀”,并命令孔和为守庙官,立碑于庙,记文。由此可知,东汉孔庙已形成,并有一定规模,内有殿堂、祭器、供祀牌位等。

北魏前,全国孔庙只有曲阜一处,北魏孝文帝太和(477-499)初,下诏各郡县立学祀孔子,并与周公并祀,为孔庙在各地兴起开了先河。太和十三年(489),在平城(今山西大同)“立先圣庙”(一说在洛阳),这是曲阜之外,国内建的第一座孔庙,表明孔庙建筑已不局限于曲阜,其他地方也开始修建。太和十六年(492)二月,诏改谥“宣尼公”为“文圣尼父”。

东魏兴和元年(539),孝静帝修葺孔庙。

北周“制于京师置庙”,庙指孔庙。

南朝梁元帝萧绎在荆州创立“宣圣庙”。梁武帝天监四年(505),诏建孔子庙,孔庙逐步向各地发展。

隋唐以后,是中国孔庙的发展和繁荣时期。隋开皇(581-600)中,赐予孔子“先师尼父”的称号。

唐开元(713-741)初,皇帝下诏“各州县皆立孔庙”。此后,孔庙遍布中国大江南北。到清末,全国各府、州、县都有了孔庙,数量达15000多座。中国孔庙还影响到世界的其他一些地方,如日本、韩国、越南、德国、美国等,先后都有了孔庙,而且至今仍保存着。

隋代以前,全国只有曲阜孔庙为祭祀孔子的专庙,其他州、县均为庙学合一,既是学校,又是祭祀周公、孔子的庙宇。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民国年间。唐高祖武德二年(619),诏令国学立周公、孔庙各一所,各州、县孔庙与学校虽分立,但仍和学宫合建在一处。贞观元年(627),唐太宗李世民下诏:“天下学皆各立周、孔庙,赠孔子为司冠,谥‘文宣’。旋准房玄龄议停周公祭,专祀孔子,尊为‘先圣’。”(《旧唐书·礼制》)贞观四年(630),又诏:“州县皆特立孔子庙,四时致祭。”(《旧唐书·礼制》)。贞观十一年(637),尊孔子为“宣父”。又封孔子后裔为保圣侯,孔子后裔地位提高。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追赠孔子为“太师”。唐开元二十七年(739),追封孔子为“文宣王”,服王者章服,出内庭衮冕以衣之,孔子从此享受王者礼遇。又颜子亚圣赠兖公,闵子骞等九哲赠侯,曾参等六十七贤皆赠伯。又敕两京及兖州旧宅庙,皆改冕服。州县庙小,可不改服饰。

唐代孔庙的主殿称“先师殿”(唐高祖封其为“先师”),或称“文宣王殿”。州县孔庙有的因此也叫“先师庙”、“文宣王庙”、“文庙”。其主殿大成殿格局是,县级三间、州级五间、府级七间、皇家九间,成为定制。

宋代承袭前朝旧制,大兴土木,修建孔庙。宋太祖下诏在孔庙门前立十六戟(礼器),并亲制孔、颜二赞,庙戟、像赞便始于此时。

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加封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四年(1011),诏州城置孔庙;五年(1012),又改谥“至圣文宣王”,并敕孔子冕十二旒,服十二章,执镇圭,如帝王之制。宋徽宗初年,曲阜孔庙门前立二十四戟,俨然太庙之制。

两宋至金代,孔庙的格局已较固定,主要建筑有:大成门、大成殿、藏书楼(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金章宗明昌二年改名奎文阁)、启圣殿(祭祀孔子父亲叔梁纥专殿)。金泰和四年(1204),令无孔庙者增修之。曲阜孔庙还有杏坛,宋天禧二年(1018)始建。唐代起供奉先贤先儒的东西两庑,宋代得以扩大。

元明清孔庙有了很大发展,在后期,孔庙建筑已自成体系,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有: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大成门(戟门)、东西庑、大成殿、崇圣祠(启圣殿)等。配套建筑有枋、碑亭、楼阁等。地方孔庙还有乡贤祠、名宦祠,用于供奉地方贤人名宦。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秋七月,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元仁宗至顺元年(1330)闰七月,诏以齐国公叔梁纥加封为“启圣王”,鲁国太夫人颜氏加封为“启圣王太夫人”。三年(1332)正月,诏以亓官氏特封“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

元明清时,有的府州县出现了相距很近的几座孔庙。有的农村也开始建孔庙,比如山西省平遥县金庄文庙,就是元明时建的,至今孔子及四配等塑像保存完好。清雍正元年(1723),自启圣公以上至木金父,凡五代被追封为王爵,“启圣祠”更名“崇圣祠”,通行直省府、州、县一体遵行。同时,雍正时将孔庙大成殿、庙门等改为黄色琉璃瓦,采用金龙和玺彩画,俨然皇宫之制(一说元世祖时,已改用黄琉璃瓦)。

元明清时,京都出现了皇帝祭祀专用的孔庙,北京国学孔庙就是三朝皇帝祭孔的场所,是中国最高等级的孔庙。庙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经明、清及民国屡修,到1916年达到占地2.2万平方米的格局。主体建筑有先师门(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等。先师门为元代结构,大成殿明永乐年间(1403-1424)为七间三进,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为九间五进,“九五之尊”是皇家礼仪的最高等级。

到清末,曲阜孔庙由最初的“庙屋三间”发展到九进院落,形成五殿(大成殿、寝殿、圣迹殿、启圣殿、启圣寝殿)、一阁(奎文阁)、一坛(杏坛)、两庑(东、西庑)、两堂(金丝堂、诗礼堂)、八门(棂星、圣时、弘道、大中、同文、大成、启圣、承圣门)、一祠(崇圣祠)、三坊(道冠古今坊、德侔大地坊、金声玉振芳),还有万仞宫墙、十七座碑亭等,共计房屋466间,形成庞大的古建筑群。